因他推遲開科取士,質疑皇帝執政能力被司馬光力挺,日後官拜宰相

有一種人忠厚但卻令人敬畏有加,有一種人低調但卻不容他人忽視。他就像冰山下的火山,他以深沉內涵的外表示人,但他內心奔騰著像岩漿一樣的真知灼見。他有經天緯地輔佐帝王的相才,他有徜徉恣肆流傳於世的文章。他雖沒有光芒萬丈閃耀世人,卻是渾然天成的璞玉。他就是初出茅廬敢斗膽指責皇帝是昏君,然而還能官拜副宰相的蘇轍。

因他推遲開科取士,質疑皇帝執政能力被司馬光力挺,日後官拜宰相

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經歐陽修、楊畋推薦,蘇轍兄弟二人參加了是年舉行的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制科策試。當年蘇轍兄弟二人在嘉祐二年(1057),時年十九歲的蘇轍與兄軾皆已進士及第。當時他們在京城盛極一時。此次參加制科考試當時宰相韓琦就說今年參加的人挺多啊,蘇軾和蘇轍這哥倆都來參加了,別人還在這湊什麼熱鬧?這話一說,走了倒有一大半了。宰相韓琦對他們倆,包括他們父親蘇洵都是很器重很賞識的。到八月份要考試了,然而這時蘇轍病了,他們擔心著估計這次要耽誤考試,這件事被韓琦知道了,韓琦專門去找皇帝宋仁宗說今年這制科考試人很多,但真正的人才我看也沒幾個,如果蘇軾和蘇轍這哥倆不參加這考試,這次的考試就大打折扣,但是現在蘇轍病了,不能正常參加考試,看能不能把考試時間往後推一推?然而仁宗說那就推吧,既然宰相都開口了,你們對具體情況比較瞭解,我總在皇宮裡具體情況也不知道,既然是選拔人才,那就等他們病好了準備充分再考。就這樣一場原本按照慣例要開科取士的大事,宰相都替他向皇上稟奏推遲科考,這可是一種舉足輕重的舉措。如果蘇轍沒有真才實學早已顯露其外,韓琦至於這樣大動干戈推遲科考讓全國學子們等他一人?就充分說明他們兄弟,特別是我們不大熟悉的蘇轍一樣光彩照人,只不過他的光不是那麼耀眼,但是足夠吸引你。

因他推遲開科取士,質疑皇帝執政能力被司馬光力挺,日後官拜宰相

他們順利了參加制科考試,參加制科考試有命題作文,叫《御試製科策》。考完蘇軾說:”直言當世之故,無所委曲”——蘇軾《應制舉上兩制書》意思說我把我的話都說出來了,一點都沒委屈自己。然而蘇轍寫得不是沒委屈自己,而是把宋仁宗痛罵了一通。也就是說在政治態度的表達和深度上、激烈的程度上,如果蘇轍要下筆,那比他的哥哥具有更大的殺傷力。蘇轍明知這考試是宋仁宗親自主持的《御試製科策》,矛頭直指宋仁宗,列舉他四大缺點:第一為政要志勤而道遠,蘇轍直接說宋仁宗本談不上志勤道遠,反而你怠於政事,就是說你根本不理朝政,你懶惰年紀大,你失去朝氣沒有青春,所以你是一個沒有青春和朝氣的皇帝,希望你能振作一點,這是第一條。第二條是說宋仁宗聲色犬馬,耽於女色,說他後宮的女人太多,所以你顧不了政事,你天天忙的都不是政事,而且專門用了歷史上六個昏君和亂世之君來做比喻。第三直指宋仁宗濫用民財,收上來這麼多賦稅亂開銷,賞賜達官貴,沒有用於正途。不但怠於政事、好近女色,還亂花民財。第四批評“慶曆新政”,徒有其表沒有實際效用,質疑宋仁宗執政能力有問題。

蘇轍竟然敢這麼批評當朝皇帝有四個致命的缺點,最後的結論說宋仁宗沒有執政能力。仁宗執政都四十多年,而且廟號仁宗,我們可想而知能是沒有作為的皇帝?考完了之後蘇轍說這次肯定不能錄取我,但是我也沒委屈自己。可是這事掀起了軒然大波。他的這篇文章卻引發考官之間的巨大爭議。

因他推遲開科取士,質疑皇帝執政能力被司馬光力挺,日後官拜宰相

當時司馬光說這次錄的名目就是“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需要的就是道德要好,品德要端正,要的就是敢說話的人,不敢說話的人別來考了。這考生裡他最敢說的,沒有比他更敢說的,我都不敢說,他都說了,應該錄取該進第三等。在宋代制科考試分為五等,一二等是虛設的,就沒有錄取過人,最高等實際就是第三等,然後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然後第五等,就是回家。司馬光話音剛落,另一位叫範鎮說不行,這應該第四等。還有一位官員說,說這整個就是說昏話,把當今皇上比成昏君、亂君了,這根本應該打發回家,怎麼還錄取呢?不應該錄取。就因這沒法裁決大家彙總交給仁宗皇帝聖裁,仁宗就是有帝王氣度看了這個以後說,我們要的就是“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我要的直言極諫,因為直言極諫而把士子打發回家了,別人怎麼看我呀?就這樣蘇轍錄取了定為第四次等!

蘇轍的裁定之後看了蘇軾的文章,覺得寫得好,回到宮裡頭給皇后說,今天給子孫選了兩個宰相之才。當然後來實現這個願望的只有蘇轍,後來蘇轍經過多番波折才能予以委任,後來蘇轍憑著非常精明和幹練的政治才能。從地方再到朝廷相繼為官,在朝廷由戶部侍郎改任吏部侍郎,屬於國家人事部的副部長,三天之後又改為翰林學士知制誥,負責起草皇帝的詔書。又過了一年,升任御史中丞,負責糾察百官,實際上御史中丞就是國家監察部的部長,對他非常地重用。又過了一年,這都是每年升的,從戶部侍郎到吏部侍郎;從吏部侍郎到翰林學士;從翰林學士到御史中丞;又從御史中丞提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尚書右丞。尚書右丞是尚書省的最高首長之一,實際上已經是副宰相了。尚書右丞之後在宋哲宗元佑七年升任門下侍郞,真正的副宰相。

因他推遲開科取士,質疑皇帝執政能力被司馬光力挺,日後官拜宰相

在元佑四年到元佑七年這短短的四年時間,蘇轍從原來的一個戶部侍郎升任為副宰相,這是發生了質的飛躍,這種質的飛躍是對他政治才能的一個充分的倚重,那是朝廷認為蘇轍的確有宰相之才,有統攬全局之才,是在他經過了戶部、吏部,包括在翰林學士任上、包括在御史中丞任上,是對他的一個很全面的鍛鍊,既有幹部的人事方面的職權、財權、人事權、起草詔書等等,所以他升任到這個副宰相的職位一點都不意外,所以我們說蘇轍這個人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副宰相就那麼幾個位置,宰相就那一個位置,不是誰都能當的。然而後來高太后死了宋哲宗十八歲親政,他親政之後年號改為紹聖,繼承宋神宗的遺志,繼續推行新法。在舊派人物的主心骨倒了形勢非常不利這種情況下,蘇轍依然是大廈將傾,獨立挺之。

因他推遲開科取士,質疑皇帝執政能力被司馬光力挺,日後官拜宰相

說明在青年時代的時候,蘇轍在政治上就是很有銳氣的,他不但有銳氣,而且他有想法,這種想法和銳氣結合在一起,它就會變成一種政治智慧,他才能夠在政壇上真正地推行自己的主張,所以政治方面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僅有銳氣是不夠的;僅有主張也是不夠的,還需要很高的智慧和策略,所以,蘇轍的這種平和、這種內斂、這種看似沉默寡言的狀態,其實恰恰是一種深謀遠慮的一種表現。

總有一個人在堅持,總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詩為媒,馭歌而行。不喧譁,自有聲。—— 詩音傳媒

歡迎大家評論轉發!有不同見解暢所欲言讓我們互動起來!請關注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