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不妨看看沈尹默,他的理論與實踐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學書法不妨看看沈尹默,他的理論與實踐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文│李東昇



學書法不妨看看沈尹默,他的理論與實踐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學書法,談書法,通常會說,書法是中國一切藝術的基礎。

基礎在哪,卻很少有人說得明白。

前一段時間,友人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組圖片。

十幾位華人,在異國他鄉觀看書展時。

面對幾多漢字書法作品淚流滿面。

這組圖片,傳遞了一個信息。

漢字書法,對一箇中國人來說,意義重大。

不只藝術那麼簡單。

可以說,是中國人的標誌。

華人的標識。

十幾位華人,為書法淚崩。

是因為見到漢字書法,就如見到祖國。

而這種書體,又很容易想到一個人。

一個對中國人影響至深的偉人。

而其背後,還有一種意思。

當代中國,並不重視書法。

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旁證了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

世界各國,尤其是一些亞洲國家,是如此重視書法。

重視的是中國的漢字書法。

而我們,不只不重視,還有些妄自尊大。

還有些不顧傳統,走入狂怪的歧途。

片面追求個性。

沒有了漢字書法的味道。


學書法不妨看看沈尹默,他的理論與實踐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五四運動之後,有一個著名的人物。

他提出書法為最高藝術的觀念。

並在書法後面,加了文化兩個字。

面對世紀文化與書法文化的衝突。

他提出書法文化復興的理念。

當時有一個時代的口號叫“打倒孔家店”。

背後是“全盤西化”的理論支撐。

甚至有“廢除漢字”,漢字拼音化的聲音。

其結果是,漢字書法,由此從國家大文化體系退出。

從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體制中退出。

從通訊、告示、公文、行政工作中退出。

從社會精英修養中退出。

漢字書法被邊緣化。

此時此刻,這位著名的人物,立志要改變這種狀況。

要把書法邊緣化,變為中心化。

要回歸傳統,實現書法文化的復興。

這樣的情形,有點跟當代的中國相似。

但境況要比現在嚴重得多。

所以我們在呼喚書法再度復興的同時。

也無比懷念這位書家名人。

他的名字叫沈尹默。


學書法不妨看看沈尹默,他的理論與實踐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學書法不妨看看沈尹默,他的理論與實踐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學書法不妨看看沈尹默,他的理論與實踐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我們說,任何藝術都不能固步自封。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世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

書法文化,也應以其時代方式向前推進。

這個問題,當年的沈尹默想到了。

而且做得非常好。

沈尹默在書法被邊緣化的時代,堅持書法復興大業。

並提出以當代的眼光,時代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研究書法。

要傳統,也要發展。

要理論,也要實踐。

還要發動群眾。

在國內實現書法復興。

還要以此推進國際化書法的發展。

沈尹默是近現代推進書法文化的第一人。

橫跨碑帖兩派。

縱穿漢魏至明代的百家諸子。

取博用宏,入古極深。

他對筆的研究,筆法,筆意,筆勢的研究也極為深刻。

如果你喜歡書法,學書法。

研究書法。

不妨學學沈尹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