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里的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两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

读书

有人说的好:“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有人用圆表示过自己的知识,圆越大,与外边的接触就会越多。书越读就越觉得读得少,越读,就越觉得有读不尽的书。

书籍,是知识的积累和总结,是人类文明的延续,是人类灵魂的结晶。书中讲述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记载着无数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读书,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更是陶冶情操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书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历史,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的心灵转窗户,只有借助前人的肩膀,才能使人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书便能使人心智聪慧不轻信,满怀自信不盲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行路

读书一方面能够使人增长知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一道“紧箍”,这是经验的特征,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与体验的是有区别的,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