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下暴雨,路上的傻13就多了起來?

暴雨天開車,如何做個好司機?

自從“安比”打破了上海十餘年(或者更久)的結界,小夥伴們終於在朋友圈以外看見颱風以後,現在這些熱帶氣旋就跟逢年過節走親戚似的,凡經上海必進家門。

為什麼一下暴雨,路上的傻13就多了起來?

藍天白雲忽然暴風雨成了今年夏天的日常,那天老餘打開高德地圖導航上班,發現早高峰的路比往常來得更遠一些,路上的“粗口”也比往常更兇猛一些。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一下暴雨,路上的傻13就多了起來?

首先咱們得搞清楚一個問題,在通暢的高速路上,沒有車禍為什麼還會發生堵車?

為什麼一下暴雨,路上的傻13就多了起來?

產生這個現象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一定量的車數,另一個是差異較大的行車節奏。

第一個很好理解,如果京滬高速封路了,你可以以光速在上面跑。

事實上,如果一個10000人的車隊能保證同時加速,以相同車速巡航,同時減速,分毫不差,那麼這個車隊也能暢通無阻。你可以把這個車隊想象成一個整體,他們就像一輛巨型的,由車串起來的火車一樣。

為什麼一下暴雨,路上的傻13就多了起來?

但是,只要有一個人中途不按車流節奏來,時快時慢,那這件事就壞了。它後面所有的車輛,都會因為這一突變的節奏,產生各種影響交通順暢的因素。

主要原因在於,人類對於事件的反應需要時間,在行車過程中處理各種交通車流狀況,花費了多餘的時間去處理,自然影響正常行車。零零總總的反應時間疊加在一起,最終便積累成堵車。

這麼講還有些晦澀,看看下面這個視頻你就懂了。

因為每個人的駕駛習慣是不同的,上路的駕駛節奏自然也不同,再加上隨處可見的駕駛陋習。

例如超車道上開60km/h;毫無徵兆地突然變線迫使後車急減速;巡航時快時慢毫無章法;綠燈亮了還玩手機......

這些因素都會造成交通運行效率的降低,如果粗略地總結的話,各個司機之間行車節奏的差異越大,越容易導致堵車。

為什麼一下暴雨,路上的傻13就多了起來?

為什麼一下暴雨,路上的傻13就多了起來?

其實不單單是暴雨天,很多人平時的駕駛習慣都不太好,最為明顯的就是兩點:

(1)突然變道不打轉向燈(俗稱加塞)

(2)開慢車

加塞的問題有一套哲學邏輯,老餘自稱為“加塞悖論”。

以正常的思維去理解,當你需要變道的時候,首先是打轉向燈告訴別人你的走向,然後對方收到你的消息。你倆之間互相配合,完成一次流暢完美的操作。

但在中國,稍微有一丁點開車經驗的人都知道,這不可能。

為什麼一下暴雨,路上的傻13就多了起來?

“我打轉向燈不就讓他知道我要變道(加塞)了嗎!”

“他打轉向燈不就是要加塞嗎,怎麼能讓他!!”

“燈是不可能打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燈,只有勉強加塞才能維持生活的樣子!!!”

所以當你想變道打轉向燈的時候過不去,而當你學會加塞能成功變道的時候,你又成為了當初讓你走上這條不歸路的那類人,去教會下一批新手如何加塞

加塞的問題在於什麼,看過上面視頻的小夥伴也知道了,這會打亂正常的車流節奏。

那麼在暴雨天,還有一個相關聯的問題:是否要開啟雙閃燈?

不要。絕對不要。

首先這會擾亂你正常的變道信息(當然有可能本來也不打轉向燈),其次雙閃燈的穿透效果並不是最強的。

在暴雨大到嚴重影響了能見度的時候,開啟前後霧燈才是正確的做法,就是那個三橫線上帶有S型的Logo。

為什麼一下暴雨,路上的傻13就多了起來?

前後霧燈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能幫助你提高自己的視野,也能幫助別人更好地看見你。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你突如其來地變道也能讓別人有更長的反應時間,雖然影響了車流節奏,但好歹比較安全。

至於開慢車,中國人最愛說的話就是,“注意安全,開慢點兒”。

為什麼一下暴雨,路上的傻13就多了起來?

不以車況論車速,放TMD苟屁!

上海外環的超車道上最低限速是80km/h,但你很容易就能找到那麼幾個開60km/h慢慢爬的人。兩個行車節奏差異極大的車子遇到一起,就會觸發交通堵塞,如果在高速上,還容易產生危險。

那麼下暴雨的時候應該怎麼開呢?

首先不能超速,其次按照主流的車速平穩行駛,簡而言之大多數人開多快你就開多快。如果因為暴雨就把車速降到極低,一來會影響車流的通勤效率,二來暴雨的低能見度可能造成後車追尾。

至於第三點,儘量平緩地加速減速。由於雨天產生的水劃現象,降低了車輪與地面之間的附著力,猛烈的加速度容易讓車子失控。

為什麼一下暴雨,路上的傻13就多了起來?

其實說到底,良好的駕駛習慣是不分天氣的,如果你平常開車也能把握好車速,做個有素質的司機,下暴雨只要稍微降速注意燈光就好了。

以上。

暴雨天行車,你還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