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光」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

“激光”,又叫“死光”,在英語中叫“萊塞”,原意是“受激輻射的光放大”。

激光是人造光,是人們用外加光源“激”出來的光。從 1960 年美國製造的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到現在,新的激光器不斷出現,主要有固體激光器、氣體激光器、半導體激光器和化學激光器。由於激光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光能量高度集中、單色性好、相干性好等特點,所以它一出現,很快就被用於軍事。如用激光測距、激光制導、激光通信、激光偵察和製造了多種激光武器。美國每年要花幾億美元研製激光武器,用於軍事的激光研製費用佔整個激光研製費用的 60%以上。因為人們已充分認識到,高能激光武器像原子彈一樣,具有使傳統武器系統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潛力,並可能改變戰爭的概念和戰略戰術。

“死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激光武器其所以身手不凡,主要是由於它有三手絕招:第一是燒蝕。當一束強激光射向目標後,被照射的部位能當即熔蝕汽化,並使整個目標爆炸。第二是激波。被攻擊的目標汽化的瞬間,蒸汽迅速噴射,給目標以反衝擊作用而形成激波,使目標在激光和激波的夾擊下頃刻遭毀。第三是輻射。激光武器在攻擊目標時還能發射紫外輻射和 X 輻射,其輻射效應對目標內部的電子、光學元件的損壞,比激光直射所起的破壞更有效。由於它有以上三手絕招,人們就充分利用它來製成戰略激光武器和戰術激光武器。

戰略激光武器,主要是用高能激光束攔截洲際導彈、人造地球衛星等,或對這些目標進行直接激光打擊。1975 年 11 月,美國的兩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偵察衛星,被前蘇聯試驗中的地空反衛星激光武器摧毀。美國研製的戰略激光武器系統,正在加緊準備部署。

“死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戰術激光武器,包括激光槍、激光炮等。單兵低能激光武器,主要用於射擊單個敵人,使之死亡、失明、著裝起火而喪失戰鬥力,還可使各種攜帶的光敏原件損壞、失靈。高能激光炮更是多才多藝,主要用於迎擊敵人的戰術導彈、飛機、坦克和其他軍事目標。美國海軍在 1978 年 1 月,首次成功地用氟化氘化學激光武器,擊毀了一枚飛行中的“陶”式反坦克導彈。美國空軍在 1983 年 7 月 25 日宣佈,其“機載激光實驗室”成功地攔截了 5 枚飛行中的“響尾蛇”空空導彈。有的資料還宣稱,直升機機載激光炮用於反坦克,只需 0.1 秒鐘就可以使 20 公里距離上的坦克瞄準儀器致盲。隨著各型激光武器的試驗成功,激光戰術也應運而生。

“死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許多軍事專家對未來戰場作了新的“設計”,在陸上有以“光彈”為主戰武器,制服對方裝甲集群和武裝直升機;在海上用艦載激光武器攔截敵攻擊武器,成為艦船“保護傘”;在空中用激光武器既可攻擊敵各種目標,又可用於自衛。因此,未來戰場上必定將由“死光”和“反死光”武器使戰爭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戰場上必定會出現新的奇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