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信心:跟不上的孩子,如何逆袭

孩子在学习上经常会有跟不上的情况,有的是老师讲得太快了;有的一些知识理解起来卡壳了;有的是习惯不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扎实,导致简单的总做错,难的不会做,久而久之自信心受到打击,孩子就跟不上了。

培养孩子自信心:跟不上的孩子,如何逆袭

当孩子为跟不上学习而饱受挫折的时候,认为顺其自然就好,孩子再大点的时候自己会认真起来,或者自己会摸索出好的办法,于是什么都不做,寄望于自己“不作为”孩子就“有作为”,那真的是大错特错了。有些家长小时候有“逆袭”的经历,希望孩子也能复制自己的成功,但是时代真的不同了,以现在的学习内容、节奏和压力,孩子以后再赶上来,恐怕可能性会是越来越小了。

培养孩子自信心:跟不上的孩子,如何逆袭

还有一种方式比顺其自然的想法更可怕,就是我用我的方法来要求你,我为你做很多,但我不管你的需要是什么。这种家长看起来很勤快,但是很少在不同层面深度思考,没有内在的智慧,属于“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他们往往会说“这孩子怎么管都不听,唠叨他一百遍就是不听”。明明知道唠叨孩子一百遍都不听,为什么还要唠叨一百遍呢?如果唠叨三遍不听,就应该去找新的方法!

换框法:改变问题框架,才能解决问题

当我们跟孩子说“因为你没上辅导班,所以你跟不上”。这个“因为…所以…”的句式,是一个非常定性的句子,我们把原因说得很确定了,好像前因已注定,那么“所以”这个词后面的结果,就像是必然结果,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了。这样的句式中丝毫没有可以改变的地方,“因为”的部分,是改不了的,所以的部分也改不了,那这句话的作用是在会给孩子贴上一个负面的“跟不上”的标签。

培养孩子自信心:跟不上的孩子,如何逆袭

要想改变,那首先就要应用心理学上的“换框法”,把这样的句式改变,把这个句式的框架结构打破,换成新的句式。打开它的框架结构,把前面的“因为”去掉,在句子的后面加因为:“虽然你没上辅导班,但是你可以跟上,因为。。。”,在因为后面加上能让他跟得上的方法。

——比如说:虽然你没上辅导班,但是你能跟上,因为我们可以把每一课都先预习一下,这样上课就轻松多了。实际上这句话讲的是“因为可以做预习,所以就能跟上”,这样就改变了因果,这才是能够掌控的方式。

——或者说:虽然你没上学前班,但是你能跟上,因为你在家里边可以多做一些练习,熟能生巧。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因为你可以多练习一些,所以你能跟上。”

所以,要想让“跟不上”的孩子成功逆袭,就要打破原来的句式框架,把负面的“因为…所以…”,改成“虽然…,但是你可以做到…,因为…”后面部分就是要采取的行动,是能把控的部分。

再举个例子

“孩子刚上初中,课程一下子多很多,所以跟不上”。这又是一个稳固的负面因果关系。初中内容太多是实情,如果这么说,所以“跟不上”好像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一样,如果这样去说,那孩子真的没法改变。怎么转换成新的句式呢?

“虽然刚上初中,内容一下增多了,但是孩子你可以跟上,因为…”这个因为后面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习内容变多的时候,需要为这个学习内容变化做哪些改变和准备?是要改变学习方法、还是学习习惯、或者学会时间管理、学会举一反三…?我们仔细思考之后,再跟孩子一起探讨,然后把这个方法填上。

——比如:“虽然刚上初中,内容一下多很多,但是你可以跟上,因为咱们可以先增加一些学习时间,多预习一下新的科目,再多做一些练习。

——或者:“因为新的科目不是每天都有,咱们安排好时间,每次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当天就复习,两个月下来就能有感觉了。

这样我们就打破了原来的“因为”和“所以”的负面因果关系,把原来的那个“跟不上”,没有办法改变,变成了“能跟上,因为我可以如何如何做”。这样孩子就有了改变的方法,也能找到改变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父母改变自己的信念

我们每天跟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没有有哪种方法是一定有用的,或者一直有用的,随着情境的变化,方法也要变化。心理学里也没有特效药,没有哪个句式和方法说给孩子,孩子立刻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还是在我们的信念是否真的改变了。只有我们真的相信孩子,孩子才相信这个新句式里,后面的那个“因为”是有作用的,那么孩子就会有信心去找方法,就会勇于去尝试,最后会找到恰当的方法。

培养孩子自信心:跟不上的孩子,如何逆袭

我们经常在网上别的家长的经验,但是别人用的方法我们用了不一定管用,因为人家跟孩子之间可能不只是用了某种方法,而是他们在学习和尝试的过程中,信念改变了,心态变了,对孩子的期望变了,相信孩子可以做得到。所以神情、动作、语气都在向孩子表达:“我相信你做得到!即使你暂时还做不到,我也相信你会找到方法来做到”。一定是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孩子了,所以孩子才会真的去找方法,而且去验证这些方法是管用的。

父母自身的学习与成长

没有人是天生合格的好家长,养育孩子需要父母自身的成长,需要系统化学习和践行,陶醉于收集“三招让你的孩子变学霸”这类碎片化、似是而非的“知识”,只是在寻求自我安慰,逃避真正的学习和成长。

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鸡血班”去,希望点燃孩子的激情,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际上是对外部的寄望太多了。人会受情境的影响,孩子可能在那样刻意营造出来的封闭环境里边热血沸腾,但是离开那个情境,还会有持续的影响吗?能持续多久呢?别忘了家庭和学校才是孩子当前的真实环境,父母自身的成长才能改变这个环境,教育孩子这个事,不能靠“代练”。

总结一下,在孩子某个方面跟不上时,我们一定不要用固定式思维认定了因果,要打破“因为孩子…,所以跟不上”这样的框架,换成“虽然…,但是孩子可以跟上,因为…”这样的句式,在“因为”后面去找方法。有“跟不上”的情况,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当我们引导孩子找到了方法让自己跟上来的时候,其实也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种信念:“我跟不上的部分,只要我找到方法,我就能够跟上”。这样孩子才会有那种战无不胜的勇气,以后他就不会再怕挫折。将来即便有再多的“跟不上”,他都会有逆袭的信心,有反败为胜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