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金兀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看法?

往事并不随风而去




答:历史上的金兀术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南宋降将郦琼是这样当面夸赞的:“用兵制胜,皆与孙、吴合,可谓命世雄材。”

即金兀术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虽然没读过什么兵书,但运兵用谋,决胜千里,无不与孙子、吴起的在兵书上所写相暗合,可称不世名将。

但注意到郦琼的降将身份,而且他是当着兀术的面说这番话的,则拍马屁的成分很大,不可全信。

那么,还是看看兀术的主要履历,根据其实际表现来下结论吧。

公元1129年十一月,兀术发起历史上著名的“搜山检海”行动,由建康府西南的马家渡江,下建康,取广德军路、湖州(今属浙江),掠临安府(今杭州)、扑明州(今浙江宁波),长驱直入,追逐宋高宗赵构至昌国县(今浙江舟山岛),继而入海追击,因水军不济,遂沿运河北返。而军至镇江,遭到韩世忠阻截,被困于黄天荡,羁留四十八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最终,有当地汉奸献计,循老鹳河故道凿渠通出秦淮河,遁回建康。

饶是如此,兀术也险过剃头。

当时,他被韩世忠水舟追至建康门外,被迫“刑白马”、“剔妇人心”、“自割其额”,向天祭拜,以必死之心向韩世忠玩命,这才堪堪打退了韩世忠的追兵。

但在建康,兀术也不得安生。

他遭遇到岳飞在清水亭、牛首山、龙湾等地的连番袭击,既怒不可遏,又不胜其扰,最终狼狈撤离。

1131年秋,兀术任金国元帅左监军入川陕强攻和尚原。其大造浮桥横跨渭水,沿途筑起结连珠营,垒石为城,步步推进,自宝鸡到神岔,列栅三十来里,声势浩大。但是,输得很惨,其本人身中两箭,被吴玠的追兵掩杀得走逃无路,不得不“剃其须髯”,才逃得一条性命,手下兵将损失过半。

史称:“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

补充一句,由于粘罕的侄子不露孛堇也在此战中成为了宋军的高级俘虏,粘罕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兀术被罢去元帅左都监之职,罚回后方坐冷板凳。

可怜的兀术,背心中箭,臂有刀伤,前胸后背缠满了绑带,脑袋耸拉,胳膊斜吊,一部胡子又被割得不成样子,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可谓凄楚无限。

公元1134年,岳飞北伐,一举收复襄阳六郡。

金国赶紧联合伪齐刘豫向两淮地区发动攻势,兀术重新回到战场。

这场会战,因金主吴乞买病危,金军匆匆北撤,成了虎头蛇尾。

兀术也没闹出大的笑话。

吴乞买崩,金熙宗即位。

兀术复升任右副元帅、封梁王,后又拜都元帅,封越国王,于1140年挥军伐宋。

这次,负责出面教育兀术的是南宋悍将刘锜。

刘锜依托顺昌(今安徽阜阳)坚城,连续给兀术兵团以杀伤,杀得兀术军“弃尸毙马,血肉枕籍,车旗器甲,积如山阜”。

兀术灰头土脸入陈州(今河南淮阳县),清点人数,发现损失惨重,又心疼,又气恼,遍责手下诸将的罪过,安排人手严守归德府、许州、陈州三城,严格拱卫东京的安全,自己引残部入东京去了。

但顺昌之败还不是最惨的。

在接下来的郾城、颍昌两场大战中,兀术对阵的是战神岳飞,其压箱底独门兵种“铁浮屠”、“拐子马”被岳家军摧残和蹂躏得不成样子,兀术本人还险些被俘。

在逃跑路上,兀术一面抹眼泪,一面放声哀号:“自海上起兵,皆以此(指“铁浮屠”、“拐子马”)胜,今已矣!”“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被拘留在金国的宋使洪皓写信回国,称:“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

可惜的是,无能的宋高宗赵构自弃中原,连发十二道金牌,召还岳飞。

兀术此时已经撤离东京,趁着夜色末路狂奔,到了黄河渡口,得知岳飞班师的消息,欢喜的嘴都快要笑裂了。

……

以上,是兀术在各场大战中的表现。

从这些表现里,他先后被韩世忠、岳飞、吴玠、刘锜吊打,一次比一次惨,一次比一次难看。

即使这样,后世对他的评价仍然很高。

学者王夫之说:“兀术渡江而南,席卷吴、会,追高宗于四明,东迤海滨;其别将追隆祐太后,南至于虔州之皂口,西掠楚疆,陷岳、潭,而武昌在其怀袖。”

史学家赵翼说其“每出兵必躬当矢石,为士卒先,故能以少击众,十数年间,灭辽取宋,横行无敌”。

对于这些评论,我的看法是,兀术能自北而南,长驱直入,的确是一流的战将、统帅、军事家、指挥家。但是,应该比韩世忠、岳飞、吴玠、刘锜这些人稍微差了“一点点”吧?!

《金史》对兀术的军事能力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即“蹙宋主于海岛”,但更多的是夸耀他在政治上的举措,说它“卒定画淮之约”、矫正“金熙宗举河南、陕西以与宋人”的举措,给出的总评是:“时无宗弼(即兀术),金之国势亦曰殆哉。”

后来的金世宗也说过“宗翰(指粘罕)之后,惟宗弼(指兀术)一人”之类的话。

那么,兀术于政治上的出色之处在哪儿呢?

毫无疑问,就是他在顺昌之、郾城、颍昌之战中被宋军打得满地找牙,而在后来的拓皋之战中也讨不到好的情况下,居然以战迫和,逼迫鼻涕虫宋高宗签订下了大大有利于金国的和约,并在他有生之年保持了两国之间的和平。

还有,现在很多网文都提到,兀术后来在病逝前留下有“遗言”,详加分析了宋金形势,认为南宋军力很强,其一旦自我觉醒,那么,撕毁条约,收复失地,可是易如反掌。所以淳淳告诫当政者,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好防范。末了,还留下制宋策略,即如果金国抵挡不住宋军的进攻,就赶紧回撤,并把掳走的宋钦宗请出来,重新在汴京执政,制造出南北两个宋朝相对立的局面,让宋钦宗与宋高宗两兄弟斗。

这段“遗言”收录在《三朝北盟会编》在卷215,出自金人李大谅(伪齐李成之子)写的《征蒙记》。

查《征蒙记》可知,留下这段“遗言”的人并不是兀术,而是金国皇叔、都元帅、辽国王完颜杲。

公元1138年,完颜杲“危笃,亲笔遗四行府帅”,即患病在咽气之前,亲自写了遗书留下给四位行府元帅。

兀术最先阅读了这封遗书,后来转述给了南北行府的三位元帅。

所以,兀术的嘴里是说过这些话,但他只是转述。许多人读书不细,讹传成了兀术的遗言,闹出了乌龙。

话说回来,扶宋钦宗出来与宋高宗对抗,这一招极是毒辣,主意虽不是兀术出的,但他是赞同这么干的。

时在鄂州的岳飞风闻这一消息,非常紧张,曾与幕僚薛弼商议:请宋高宗把在资善堂读书的建国公立为皇太子。

岳飞为什么这么想呢?

主要是宋高宗赵构在兀术发起的“搜山检海”行动中受金军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仅有的一个儿子又有“苗刘之变”中死去,即南宋朝廷是一个没有未来的“绝户”朝廷,金人一旦以宋钦宗或宋钦宗的儿子为帝,就会极大程度地动摇南宋军民的拥戴之心。

岳飞认为,只要规劝赵构早立下皇位继承人,才能安民心,进而粉碎敌人的阴谋。

但是,就因为这场“建储之议”风波,岳飞早早被小肠鸡肚的宋高宗怀恨在心,埋下了风波亭惨案的伏笔。

所以说,兀术不但是个搞战争的好手,更是个玩弄政治的好手。


覃仕勇说史


金兀术,原名完颜宗弼,是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骁勇善战,是大金著名开国大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基本上都隐匿在与宋之间的战火里。

金兀术小的时候,金与辽之间战事频发,几个哥哥都是战时的大将,从小耳濡目染的他,早早就喜欢上了戎马生涯,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首次上战场的时候,他还是个少年,且善骑射。那次他背上的箭用完了,被困在重围里,全然没有其他人首次战场杀敌的惶恐,还下马抢过敌人的武器继续突围。期间杀敌无数,还生擒五人。

他曾经数次率兵进攻中原,还有将大宋皇帝追到逃亡大海的历史。外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内是大金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不过,纵然金兀术的成就与威望远高于嫡子,民间呼声也是极高,但是却并未想过皇位的事。完颜阿骨打死后将皇位传与其弟,后来皇位落在了完颜阿骨打嫡子的手中,直到金兀术13岁的大侄子继位,这位权势滔天的大将都未曾对皇位有过丝毫觊觎。

在他的有生之年里,无数战争里所败次数屈指可数,唯一一个算的上对手的便是岳飞了。据史记载,金兀术虽有勇有谋,却不止一次败在岳飞的手中。两人都是乱世当中的豪杰,不过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他一生荣耀,岳飞却死于奸臣之手。但是,奸臣秦桧陷害岳飞与岳飞的政敌金兀术脱不开干系。

站在如今的立场,岳飞是民族英雄,按理来说,金兀术间接害死民族英雄,其罪不可饶恕。然而,滚滚历史长河里,岁月又饶过谁,纵是英雄,也是各事其主罢了,又能真正说谁对谁错呢?





莫生生nienie




通过几个兀朮的小片段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长文慎入



金兀朮的本名有四个,斡啜、斡出、晃斡出、兀朮,加上国籍“金”就成了宋人口中的金兀朮或乌珠。完颜宗弼是他的汉名

兀朮是金太祖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又被称为四太子

为方便与史料对应,以下以汉名“宗弼”相称




一.初露锋芒


金天辅五年(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十二月,阿骨打第二次起兵反辽时,年轻的宗弼首次披甲上阵,随干叔叔完颜杲(斜也)出征

天辅六年正月,金军攻破辽中京,完颜杲听说辽天祚帝正在鸳鸯泺行猎,决定率军前去袭击,刚出青岭便遇到三百辽兵,宗辅请战,率宗弼等一百多骑追击辽兵,金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纷纷掉队,只有宗弼等几骑追上辽兵

宗弼初次上阵,边驰边射,结果用力过猛,很快就把箭射完了,于是宗弼夺过辽兵的土枪,“独杀辽兵八人,生获五人”

但是这事存疑,女真人初次上阵大约十五岁,少年宗弼或许勇气十足,但个人武力并不一定强大,

[骑多罢乏,独与马和尚逐越卢、孛古、野里斯等,留一骑趣后军,即驰骑败之,生擒五人]~《金史.卷七十四.宗望》

宗弼的初战战绩,没有获得他二哥的认可





二.菜鸟成长


在大规模对砍中,个人武力值其实并不十分重要,就如撒离喝,在陕西与宋军作战时,曾因宋军势大吓得当众大哭,被笑称为“啼哭郎君”,这也并不妨碍他后来长期负责金国陕西军事

年轻的宗弼也在战火中慢慢成长

金天会五年(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宗弼跟随三哥完颜宗辅平定山东一带的抗金武装,宗弼先后败宋军郑宗孟部,克青州;败抗金将领赵成、黄琼,取临朐。回师路上遇三万宋军袭击,宗弼组织反击,杀宋军万余

金天会六年(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宗弼的四叔,金太宗吴乞买下诏追击宋高宗赵构,二十出头的宗弼率本部为先锋,先后攻占濮州、开德府、大名府





三.搜山检海


天会七年(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初,宗弼升为元帅右监军,率军南下

二月初三上午巳时(北京时间上午九~十一点),宋高宗赵构在扬州行宫中正与宫女做不可描述之事,酣畅淋漓中突然听闻金军打过来的消息,吓得赵构顾不上通知百官,穿上衣服带上几位随从,裹在逃难的平民中撒腿就往南跑……

从此,无论如何吃药跳大神,赵构再也无法正常地做他爱做的事


宗弼率军进入淮南西路,企图由采石矶南渡,遭到南宋知太平州郭伟阻击,失败数次后,宗弼转道由马家渡渡江,南宋建康留守杜充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等十七统制领军三万前去阻击,双方在马家渡大战十几回合,不分胜负

金军援军不断赶到战场,杜充派去增援的王(王燮)听说金军已渡,慌忙南撤。陈淬久战无援,退往蒋山,宗弼率军合围,陈淬战死,宋军溃败


宗弼随即占领建康、广德军、湖州、临安,赵构跑到了明州(宁波),宗弼派手下阿里、乌延蒲卢浑率四千精兵追击赵构,攻越州,进逼明州

建炎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赵构给爱将张俊封官许愿,“一战成功当封王爵”,希望张俊能阻金军于明州

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州城下,阿里率领的金军先头部队攻击受阻,张俊很高兴,向赵构上捷报,已成功阻挡金军,斩获数千

建炎四年正月初三,“张俊虽已败金人于高桥,心犹惧,遂与李直及刘洪道弃城而去”~《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三十六》

见宋军弃城而逃,“州人随之争门而出……人不及渡,而金人已入城,追至西门外,州人多溺死,金人乘势屠明州,存者无几”~《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三十六》

正月十八日,张俊献俘行在,其战果是“张俊弃明州,捉得金人二人,至是来献”~《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三十六》


阿里和乌延蒲卢浑泛海追击赵构于海上至昌国(舟山),抓获宋明州太守赵伯谔,得知赵构往福建逃去,金军继续追击,遇南宋水师阻击,方才不获而返

从建炎三年~四年五月,宗弼所部至少干了这几件事,屠明州、湖州,焚临安、建康






四.胜负之间


在宋金战争中,南宋将领在战斗层面曾击败宗弼的至少有韩世忠、郭伟、王德,在战役层面曾击败宗弼的至少有吴玠、吴璘、刘锜,在战略层面击败宗弼的只有岳飞

说到完颜宗弼,不得不说到金天眷三年(宋绍兴十年)的河南之战,这场举国之战已经从宋军方面谈过很多次,现在再从金军方面略谈



天眷三年(绍兴十年),宗弼干掉了宗翰、宗隽、完颜昌等人,率大军复取绍兴九年宋金第一次议和割让给南宋的河南、陕西

岁月流逝,经过长期战争消耗和内讧,金国的黄金时期已经成为过去
~《金史.卷七十》

衍庆宫二十一功臣凋零,在世五人,辽王宗干老病有足疾;金源郡王希尹留守;齐国公韩企先是文臣。能带兵打仗的只剩下宗弼与撒离喝


~《金史.卷八十》

二十三位衍庆宫亚次功臣中,拔离速随撒离合经略陕西,其他能动的都随宗弼取河南

阿离补没有标注头衔,当时他是宗弼的左右手,“天眷三年,从宗弼征河南,迁左副元帅”



宗弼在顺昌败于刘锜后便全力经略河南,其时岳飞正按计划分遣诸将攻城掠地,主力进驻颖昌,岳飞坐镇郾城,兵势正锐

宗弼敏锐地察觉到岳飞兵力分散的弱点,决定先打掉岳飞设在郾城的指挥部,再分步吃掉岳飞各部

“金人谋知飞孤军无援,于是并兵以御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

“金宗弼患之,会诸将,欲并力一战”~《续资治通鉴.宋纪.卷一百二十三》



宗弼集中了哪些将领呢?
~《金史.卷六十八.阿鲁补》


金史中只记载了他们认为值得提一下的人,这个“大臭”在金史中没找到传记,与之相符的是衍庆宫亚次功臣大扌卞(挞不野),时为元帅右监军,天眷三年,随宗弼征河南

在汴京与宗弼会师的另外还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五》

李成、孔彦舟等原伪齐将领或南宋降将,以及王伯龙等原契丹降将,基本全部集中在宗弼这一路


另据岳飞郾城捷报
韦太后在金国的绯闻男友盖天大王完颜宗贤也在郾城之战中闪亮登场

完颜宗贤是金国皇帝亲军右副点检,据南宋大臣叶梦得说:“伪盖天大王等二人则在濬、滑,以主签军”~《石林奏议.卷十二》

完颜宗贤出现在郾城证明宗弼已经得到后方增援,按宋方记载,此时宗弼军达十二万之众

其实仔细分析宗弼军的编制,得到增援后,金军人数规模应该在十二万以上,这也是宗弼败于顺昌后,其亲军铁浮屠和女真精骑拐子马为什么又展现出强大战斗力的原因



结果,宗弼在郾城、颖昌三次败于岳飞之手

“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燕之重器珍宝悉徙以北,欲捐燕以南弃之”~《鄱阳集.使金上母书》.洪皓

经过顺昌、郾城、颖昌三次决定性战役,金军精锐主力损失殆尽






五.宗弼的智慧


虽然有人开玩笑说宗弼是拿来给南宋名将刷战绩的,南宋将领没打败过宗弼都不好意思出门。实际上,很有意思的是

所有跟宗弼作对的人都没有好结局

南宋那边,宗弼借用内线的力量,杀了岳飞,撸了韩世忠、刘锜,贬了张浚、王庶,逼死了赵鼎,迫使赵构称臣、割地、纳贡

写过很多,不详谈



金国这边


南宋建炎年间,宗弼是狂热的灭宋派

绍兴七年前,宗弼是坚定的主战派

画风一转,绍兴八年,宗弼不反对议和本身,只反对“挞懒与宋人交通赂遗,遂以河南、陕西与宋,奏请诛挞懒复旧疆

从这个时候起,宗弼只是看不惯金国大臣与南宋私下沟通,不愿意放弃已经到手的利益


没有意外,主持第一次宋金议和的宗盘、宗隽、挞懒、高庆裔等人纷纷因叛逆罪被诛



绍兴十年九月,宗弼因要去祁州元帅府,便在燕京府檀州门里甲第中请客宴饮,元老陈王希尹在坐

希尹嗜酒,其他客人都已散去,只留下希尹与宗弼两人继续喝到夜阑,酒酣绵,希尹在宗弼耳边说:“尔鼠辈,岂容我咬哉!汝之军马能有几何?天下之兵皆我有也

宗弼借口酒醉要上厕所,出来后便骑马飞奔到秦国王宗干家,大呼“兄援我”。宗干与希尹的关系也很亲厚,劝解宗弼说:“实有酒,岂可信哉”!意思是希尹喝多了发酒疯,别信他胡咧咧,酒醒就好了

宗弼自然不肯留下后患,别过宗干,一大早便进宫将此事告诉了皇后,皇后不知道吹了什么枕头风,很快,希尹得诏:“帅臣密奏,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以何归,稔于听闻,遂致章败。”遂赐死~《金史.卷七十三.希尹》


诛宗盘、挞懒等人时,希尹和宗弼是同伙

希尹是金国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其父欢都位列亚次功臣之首

希尹屡立战功,创制女真文字

希尹受铁券,除常赦不原之罪,余释不问


这样一位显赫人物,因酒后失言得罪宗弼,同样讨不了好






六.我看宗弼

虽然宗弼首战战绩基本上是在吹牛,但是他在富平之战中表现证明,个人武力值一流

宗弼在二哥宗望、三哥宗辅手下作战时战无不胜,所向无敌;自己领军作战后,与南宋军互有胜败,除了在岳飞、吴玠、刘锜手底没把场子找回来外,其他败绩最后都报了一箭之仇,指挥水平准一流

宗弼所统率的军队成份复杂,有女真军、渤海军、其它被征服民族军、以及汉儿签军。“无非胁从瓦合之众,犹能自号元帅”~王之望。但就凭这样的军队,宗弼克复重重困难依然坚持到了南宋臣服,金军给宋朝将领的印象是,“更进迭退,忍耐坚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胜不遽追,败不致乱”~吴璘。足以证明其统率能力一流

当时金国内忧外患,政权摇摇欲坠,宗弼不顾一切以战促和压服南宋,把从南宋搞来的钱帛部分赐给蒙古,把从南宋割来的地作为对西夏赐地的补偿,安抚了周边;宋金停战后,宗弼大力剿灭境内的契丹反叛、忠义军、盗寇,稳定了国内局势。在宗弼的战略中,令南宋臣服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必须条件,他办到了。可以认为宗弼的

战略水平一流

所有对宗弼形成威胁的人都因种种原因要么被杀,要么被贬,宗弼成为这一时期最大的赢家,但是真正由他自己亲手完成的并不多,足以证明宗弼的政治水平超一流






他可以被称为名将、名臣、枭雄、勇士……却不可以被称为英雄,因为

这个世界上没有滥杀无辜、焚毁城池、劫掠平民的英雄




为国钓鱼


分析金兀术,因为他是金国统帅,主要要从金国记载为主入手,适当参考宋的历史记录,才有可能获得较为准确的信息。

金兀术是金国的伟大的军事统帅,著名的军事家,杰出的政治家。

他有统帅高度,身先士卒,用兵神速,智勇双全,是金国确立大国地位的奠基者和执行人。

我们所知道的搜山检海追拿赵构,与韩世忠黄天荡之战,与吴玠的和尚原之战,富平之战,仙人关之战,等等以及后来的败于刘琦、张俊、岳飞、韩世忠之战。都说明在金国他是一个统帅,到处用兵,能力超群。另外他在进攻南宋中互有胜负,他的胜利固然是他的本领,他的失败未必他不行。好汉难敌四手,北宋因为安逸,灭亡时没有多少好将领;而南宋不同,优秀将领是经过战争洗礼,在实战中不断被发现的,被提拔的。这么多南宋优秀将领在各自的阵地守株待兔,养精蓄锐等待金军,加上对本地地形熟悉,百姓支持,金兀术已经失分。在这样的条件下仍能取得如此战绩,实在难能可贵。

当然金兀术还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能审时度势,进行准确分析,经过长期战争后知道不能吃掉宋,勉强继续战争无非是鱼死网破,没有一方得利,战争双方都会灭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进行议和,迫使宋称臣,可以确立金的大国地位,也是很了不起的。

说到这里回避不了对赵构议和的评价,这里再说一下。

赵构是一个很有政治手腕,很有能力的帝王,所以宋史把他与光武帝等并称六大中兴帝王,个人能力在宋朝应在前三名。宋史定论请见附件。当然这样的认识需要有权利经历的人或接近权利的人去悟,才会有这样的认识。

说赵构是昏君的,其人本身不智,见识浅薄。赵构宋史定论中兴之主,赵构能白手起家,在军事及经济崩溃,能臣被抓,政府空转之下出任党政军一把手,在军事上自任统帅,发现并启用张俊、韩世忠、吴玠、岳飞、刘琦等有能力的将领,抵抗主了金军;能任用人才,重组政府,稳定住局势;能大力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平衡各种矛盾;能有效延续宋,并将一个初步发展的国家交给孝宗,一个昏君有这样的本领吗。当然,要理解需要有高度。

赵构之所以要议和,因为不得已。

南宋为什么要议和?

为根据敌我双方国力、态势,及时做出准确判断,为韬光养晦,为延续宋争取时间。

古时打仗不管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文明决定性的因素是后勤补给。直捣黄龙是可笑的,仅凭传说中的十万之师战场绵延数千公里,战场需要巨大的后勤补给下,即使粮草够,后勤运输所需要的押运粮草人员,运送人员送数千公里,宋根本无力支持。古今多少战争,比如赵括的纸上谈兵,比如年羹尧西北用兵都是疲于粮草,又如日本侵华因战线过长被拖死,粮草是真功夫,不是血一涌就行的。

宋当时为抗金入不敷出,财政80%用于军费,南宋的宫殿不过十多间房子,比不过一个大户人家,钟相杨幺起义因为抗金民不聊生,江淮多流民,如果硬着头皮,南宋面临灭国。

很多人不懂粮草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做过当家人,不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重要性。所谓文人多空谈误国。

至于徽宗早已死亡,钦宗根本不是赵构的威胁,钦宗让国家灭亡,即使回来臣子们也根本不会听他的,特别是赵构朝无论大臣还是将军大多赵构提拔,而且赵构的才能是很突出的,根本不是赵构威胁。反而赵构希望接回钦宗 ,方便管理钦宗,而不是将钦宗放在金人之手,金人可以随时利用钦宗(利用钦宗另立国家,破坏赵构政权的正统性)来牵制赵构。

主和和主战本质上没有对与错,主要要看时机,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事情才能取得成功。而通常主战有掩盖性,容易得到支持。但如果时机不对,力量不对,想法好,只会劳命伤财,只会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因为准备不足,完全凭一时之勇,战争完败,割让东三省,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款数亿两白银,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致国人陷入万丈深渊。

诸葛亮六出祁山,不顾蜀国国力盲目征伐,导致蜀国不堪重负,将本可以凭借天府之国与世隔绝,大力发展经济,以图最终统一。实际却不顾实际,穷兵赎武,国力因为连年战争极度贫乏,最终自取灭亡。

宋朝是一个没有和亲的王朝,即使强唐盛汉也有妥协的时候,所谓盛唐不止,和亲不断。強汉不尽,和亲不完。高宗也是一个有思想,有帝王高度的人,面子固然重要,比面子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活下来,然后图其他。越王在战争失败后不但将自己的女人献出,自己也委身为奴,亲自服务夫差,尝夫差之便以示臣服,卧薪尝胆。赵构经过忍辱负重的二十年向金称臣,经过休养生息,国家得到发展,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初步具备用兵条件,自然是废除不平等条约,提出并支持孝宗用兵,一洗前耻。孝宗北伐包括以后的北伐都没有取得成功,说明绍兴议和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当时不能准确判断,为一时之快,为道貌岸然者的肤浅所影响,那么南宋灭国会提前到来,如果有这样的后果,这个责任只能由高宗负。不当家不知生存下来的重要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然这个简单的道理需要有一定高度的人才能知道。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首先实实在在做好自己,以不让爱国变成一种假道义,真虚伪,唱高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