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說近些年在中國很流行,已經到了氾濫之嫌。那麼什麼才是“工匠精神”呢?

對此的解讀簡直五花八門,有把它上升到人生態度上的,有把它上升到美學上的,也有把它上升到禪學上的。這些解讀都很有意思,且不得不說挺有道理,不過卻太過高深和玄奧,不是太好理解。我們可以試著把它還原到最質樸的階段,簡單地歸納為這麼幾點: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熱愛我們的工作,幹一行愛一行。

我們要想把工作做好,前提是一定要熱愛自己的工作,這樣才有熱情和主動性把它做好。沒有這一點,工匠精神的基礎就無從談起。這點很重要,但卻總是很容易被我們忽略。

名匠的員工文化是:做幸福、快樂、職業的裝修人。那麼工作中的幸福、快樂、職業從何而來呢?那就是要熱愛了;因為熱愛才有可能做到最好,才談得上職業;因為熱愛也才談得上幸福和快樂。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不湊合,做到極致。

這種態度主要從手工業發展而來,因為手工製品一旦有什麼瑕疵,工匠的心裡跟明鏡一樣,所以他們不允許這樣的產品從自己的作坊裡出去,即使是很小的瑕疵也不可以。

古代的工匠是非常在乎自己的名聲的,有時候寧願死也不願意破壞自己的名聲。如今,這種不湊合的態度流傳到了現代很多大企業中去,比如德國,他們的製造業就非常發達,且相當之精密。做為生產者,理應對自己的產品負責,理應對消費者負責,而負責的最基本一條就是把產品做到最好。德國人在這方面難得可貴。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善於學習和鑽研。

工匠精神指的從來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善於從世界範圍內來關注技術發展的狀況,不斷學習最新技術,然後與自己的技術相結合,再根據對技術和市場需求的理解把這項技術加以改進提高。具備這種學習能力的偉大公司比比皆是,我們就不一一例舉了。在名匠的一線施工現場和設計工作中,現場的情況往往錯綜複雜,這就要求我們靈活運用、精於鑽研,適時、及時地去解決問題。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主體性或人性化。

後工業時代,人的主體性在消失。我們都成為了“單向度的人”,被冷冰冰的鋼鐵城市和重複單調的工業產品所包圍,感受不到人的溫度。

工匠精神其實就是把作為人的主體性傳遞到自己的產品中去,從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製造產品,讓消費者能感受到產品生產者的存在,而不會以為這僅僅是生產線上下來的冰冷的工業品。這就需要生產者和管理者具有人文情懷和人性化的思維方式。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的工作是為了什麼?就是為客戶創造一個個舒服又美麗的家!家是什麼?家就是給予我們溫暖和歸宿的地方呀!人性化的理念在我們的裝修和設計工作中可以說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形成有賴於長期穩定的社會秩序和認真、較真的態度,比如德國就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沒有差不多。這種精神已經從古老的手工作坊走到了當前的各個方面,融入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中去。當然。

如果工匠精神主要指的是專注於某一件事情,儘可能地做到99.9%的工作態度,那它必定就不屬於某一類人群和某一類行業,而是應該普遍地存在於所有認真對待工作的人之中。我國從來就不缺乏這樣的能工巧匠,大夥兒可別忘了,魯班老爺子可是咱們的老祖宗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我國的工業製造正處於產業升級,走向4.0的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做為創新之本,有著它的重要意義。這種精神不僅是對重塑我們個人的工作態度,還是對整個工業的發展,都是積極的。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幹一行愛一行,小談“工匠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