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丕謨:金石同壽,記一代篆刻大師葉露園

洪丕謨:金石同壽,記一代篆刻大師葉露園

父親抗戰時期拜趙叔孺為師,在敵戰的苦悶中寄情書畫,也是對於現實世界的逃避。在民國時期,上海灘書畫界中如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賀天健、劉海粟、江寒汀、林風眠等名家林立,而鄞人趙叔孺則卓然大旗,門下弟子多才俊,譬如後來極為有名的,就有畫家徐邦達、印人張魯庵、陳巨來、葉露園等。由此之故,我便小時候經常有機會隨父親接觸父親的師兄弟如葉露園、陳巨來等前輩大師。

葉露園(1907-1994),名豐,字潞淵,露園是他的另外一個字,後來人們往往習慣稱他為葉露園。他是江蘇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早年師事趙叔孺,然而可貴的是,除了向叔孺師的書畫篆刻吸取養料,還廣泛取法近現代和古代大師的優秀傳統,譬如他畫花卉果蔬,遠取沈周、陸治、白陽、惲壽平、華新羅,近師任伯年、吳昌碩諸大家。

然後陶冶熔鑄,自出個性,作品溫醇清雅,著色明麗,尤其是他所畫枇杷,果色鮮活,果兒大大的充盈著一種成熟之美,山鄉之美,真是一眼看上去就把你給吸引得牢牢的,至少從我年輕時到現在,還依然一想到葉露園就想到他的枇杷,他的印章,要是各位不反對的話,我心裡真是想把他稱之為“葉枇杷”的。

洪丕謨:金石同壽,記一代篆刻大師葉露園

花果之外,葉露園在藝事上的最大成就,要數篆刻了。他的刻印,近學叔孺老師,遠師秦漢璽印,旁及西泠諸子各家,尤其對於陳曼生的印章,花了很大的力氣學習。此外如鄧石如、趙次閒、趙之謙、吳昌碩各家也時有取法。總之是到了後來,熔諸家於鐵筆,顯個性於印面,得蘊藉高古,典雅文靜之趣,猶如他的為人,笑臉常開,沉靜中不乏熱情,入世而又具與世無爭之意。

我見到葉露園,還是早歲的事,聽父親說他曾經做過銀行職員,後來在“文革”中和“文革”後,又經常在畫院及其他各種書畫活動中見到他,交談中他也經常提起家父潔求先生。想當年趙叔孺70歲大慶,弟子們紛紛呈上壽金。當時張魯庵張羅,學生中孝敬老師壽金,第一等的1000元,第二等的500元,第三等的200元。

洪丕謨:金石同壽,記一代篆刻大師葉露園

當時在第一等簽名的有陳子受、葉露園、葉黎青、洪潔求、裘陰千等。按照當時收入,一個紗布交易所的小職員,月薪才不足40元,要是交1000元,就等於低薪者兩年的工薪收入,由此可見葉露園出手大方,對於老師之敬之誠,以及要面子的秉性。印象中他短鬢蕭疏,臉兒長長,笑起來露出一口偏長的整齊門牙,下巴在整個臉型中更是顯得佔有相當的比重,顯示了他晚年的人生福份。

在刻印出版物上,我曾經見到過他的《靜樂簃印稿》、《靜樂簃印存》、《葉露園印存》等,聽說還有《潞翁自刻百印集》,不及見。此外,他還與錢君匋合著了《中國鉨印源遠》,倒是學習篆刻者不得不看的佳著。

洪丕謨:金石同壽,記一代篆刻大師葉露園

在交往中,我曾經求得他為我刻的一方“洪丕謨”白文印,印面“丕”字上橫兩邊垂下,猶如帳幔,大有奇趣;整個印面刻得肉鼓鼓的形成滿白,是我所有一百多方常用印中相當喜歡的一方。印的邊款刻為“潞淵為丕謨醫師。丙辰。”丙辰為1976年,正是“文革”結束時光。再上溯到葉露園和家父的交往中,曾經為家父刻有印章多方。

劫餘滄桑,檢點篋笥殘存,還見有露園先生為家父所刻印章三方,其中兩方一白一朱,合成一對,白文“潔求臨古”,邊款:“潞淵為潔求制”、朱文“潔廬寫生”,邊款:“取法曼生、閒次兩家意,潞淵。”另一方為朱文“憶巴樓”,邊款:“潞淵仿冷君意。”印面刻得溫文爾雅,脫盡火氣,以視今人刻印之矯揉作秀,充滿浮躁火氣,完全是兩個世界,兩重天地。

洪丕謨:金石同壽,記一代篆刻大師葉露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