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应“外御寒,内清热”

霜降养生

节气养生 ·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应“外御寒,内清热”
节气养生 ·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应“外御寒,内清热”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公历10月23日左右),即为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每当霜降时,我国南方地区就进入了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而黄河流域一般多出现初霜。“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中医认为,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因为,霜降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外寒内热,气温渐冷,人体内的血液见寒易凝。

节气养生 ·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应“外御寒,内清热”

起 居 养 生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期间昼夜温差变得更大,有些地区甚至可达10摄氏度以上,这时人的手脚易凉、后背易冷,这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秋行夏令”的结果。因此,秋风瑟瑟之中,切忌受寒,要注意适时添减衣物,尤其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对于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等老病根的人来说,更要加强对关节及腰腿部的保暖。

霜降既然还属于秋天,就依然有着这个季节独有的“秋燥”。秋季干燥多风,人体容易产生静电,所以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少穿皮、毛、化纤质地的衣服,尽量穿纯棉制品,在摸门把手或水龙头等金属物品之前用手摸一下墙。

节气养生 ·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应“外御寒,内清热”

饮 食 养 生

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中为秋,在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中属肺。 饮食调养方面,根据中医养生观点,秋要平补,同时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应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品,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 柿子、秋梨、苹果、橄榄、栗子、甘蔗、香蕉、柑橘、葡萄等,都是此节气适宜的水果。

同时,中医也认为,秋季宜收不宜散,辛味发散泄肺,此时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品,如姜、葱、蒜、辣椒等,尤其是辛辣火锅、烧烤要少吃,以防“上火”。此外,由于天气渐冷,寒冷的刺激易扰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此时,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节气养生 ·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应“外御寒,内清热”

情 志 养 生

保持良好的情绪心态也是霜降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七情之悲忧,霜降之时天气渐冷、阳光减少、风起叶落,触景生情,人们会变得忧思起来。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宋代养生学家陈直曾说“秋时凄风残雨,老人多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悦其心神,则忘其忧思”,意思是要因势利导,积极宣泄,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所以要经常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这些活动中,多与他人交流沟通。

节气养生 ·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应“外御寒,内清热”

运 动 养 生

霜降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实际上,运动对身体也是一种补益。

此外,一些老年人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霜降天气转凉时不仅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同时还应该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做各种体操等,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节气养生 ·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应“外御寒,内清热”

霜 降 防 病

霜降时节,气温可能突然下降,昼夜的温差会拉大,而我们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这时,慢性病患者和一些体质相对差、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引起感冒发烧。另外,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人体血管发生收缩,血压突然上升,从而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要想预防以上疾病,此时尤其要注意保暖,且体质较差的人群,预防工作一定要及时做好。有冷天哮喘发作史的人,要提前服药预防;有高血压病史的人,也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定时检查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发生意外。

节气养生 ·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应“外御寒,内清热”

文字 | 张浩文

审核 | 刘华东

供稿 | 第二临床医学院

图片 | 来源网络

节气养生 · 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应“外御寒,内清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