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禮儀」之爭,跟明王朝一樣,也在爭論到底誰是皇帝的爹

在古代,一個富翁如果沒有兒子來繼承家業,是一件非常讓人苦惱的事。而擁有四海八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如果沒有兒子繼承王位,那更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北宋第四個皇帝宋仁宗,就碰上了這樣的麻煩事。

宋朝的“大禮儀”之爭,跟明王朝一樣,也在爭論到底誰是皇帝的爹

宋仁宗在位42年,從13歲即位,到54歲駕崩,在位42年,是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歷史上的名聲也不錯,從死後廟號稱仁宗就可以看出,不管是當時還是後世,對這個皇帝還是比較認可的。就是這樣一個好皇帝,雖然有妃嬪給他生過三個兒子,但是都沒有長大就夭折了,仁宗不得不過繼了堂兄的兒子。這個人就是宋英宗。

宋朝的“大禮儀”之爭,跟明王朝一樣,也在爭論到底誰是皇帝的爹

宋英宗

英宗的生父被封為濮王,在宋英宗登基的時候,濮王已經死了,按照禮制,過繼給仁宗以後,英宗就只能叫生父為伯父。但是登上皇位的宋英宗想追封濮王,打算用“皇考”兩字來稱呼名義上的伯父,實際上的親爹。於是讓群臣商議這樣是否妥當。這時候,以司馬光和王圭為首的一幫學士和御史們,都紛紛上書以為不可。

宋朝的“大禮儀”之爭,跟明王朝一樣,也在爭論到底誰是皇帝的爹

司馬光

當時當權的宰相韓琦和副宰相歐陽修覺得不應該用這樣的虛禮來約束皇上,於是引經據典,上書反對皇帝稱自己的父親為“皇伯”。因為宰相和副宰相都掌握實權,他們這樣一上書,皇帝覺得這事基本就成了,但是沒想到因此招來了更大的風波,一時間群臣紛紛上書,痛罵歐陽修和韓琦,甚至范仲淹的兒子範純仁上書批判歐陽修”妄引經據,以枉道悅人主,以近利負先帝,政典之所不赦,人神之所共棄”。

宋朝的“大禮儀”之爭,跟明王朝一樣,也在爭論到底誰是皇帝的爹

范仲淹

兩派鬧到不可開交,於是司馬光一派只能請出曹太后,結果曹太后一聽,怎麼?翅膀硬了,想認自己的親爹了,沒門。於是曹太后下懿旨,把宰輔罵了一頓。皇帝一看太后出面了就擱置了以後再說吧。這時候,宰輔給英宗出了一個主意,只稱濮王為皇,不稱“皇考”,只稱呼“親”。

宋朝的“大禮儀”之爭,跟明王朝一樣,也在爭論到底誰是皇帝的爹

這樣的變通直接就導致御史臺集體辭職,皇帝挽留這些人,這些人開始公開叫喊“不罷黜韓琦歐陽修,絕不復職”。而韓琦和歐陽修也來氣了,跟皇帝說“我們是忠是奸,皇帝您心裡清楚,如果您認為我們有罪,那就罷免我們留住御史,如果認為我們沒罪,那就請皇帝聖裁”。

宋朝的“大禮儀”之爭,跟明王朝一樣,也在爭論到底誰是皇帝的爹

皇帝當然要用自己的人了,於是把御史們全罷了官,真是的,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想當官的不多的是?於是皇帝下旨,把司馬光,範純仁,呂誨等人都免了官。誰知道當年天降暴雨把汴京給淹了,連皇宮裡都盛滿了水,皇宮開門排水又淹死了好多侍衛,緊接著天上又出現了彗星。古代都講究,皇帝如果有失德的地方,上天就會降下災患。於是群臣又開始紛紛上書,讓宋英宗下罪己詔,並且罷免丞相。在紛亂之中,英宗一病不起,於是立趙頊為皇太子總攝朝政,沒過多久,英宗就連氣帶病駕崩了,大禮儀之爭也煙消雲散了。

宋朝的“大禮儀”之爭,跟明王朝一樣,也在爭論到底誰是皇帝的爹

按說這是皇帝的家事,你說大臣們爭論個什麼勁,於國計民生有什麼益處呢?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