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寒露:《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假期止,寒露至,節後上班第一天,你收心了嗎?

寫下“寒露”倆字,一股涼氣從字面徐徐升起,猶如早晨北來的風,有了咬肌的力度。古人有詩,詩說“寒露”,曰《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寒露:《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唐·戴察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凝空流欲遍,潤物淨宜看。

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

有諺語說:寒露種麥正當時。不止是種麥正當時,還有賞菊。有道是:節至寒露,菊有黃華,鴻雁來賓,雀入水為蛤。

“雀入水為蛤”是寒露三候之一,意思是: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至此,一顆看海的心躍躍欲試起來。

寒露:《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秋季看海應該去北方,風冷,海少了浮躁和戾氣;水涼,海多了安靜的內涵。這個時節尤其適合一個人沿著海岸線慢慢的走,讓風任性的撩起衣袂或鬢髮,好讓水天一色的那份純淨寧靜心緒,好讓淼淼氤氳的那份靈氣淡然慾望。

說來,一直都羨慕那些生活在海邊的人們,每天都能領略海的博大和遼遠,譬如好友紅豆在海邊散步,每每看她的圈都羨慕不已,潮汐朝陽、落日晚霞、翔鳥貝殼、漁人海岸線……無論是一幀幀波浪,還是一幅幅草木,都在她的記錄之下閃耀著熱愛生活的光芒,更是我們這些內陸人羨慕和嚮往的絕妙景緻。

其實,時至寒露在北方已經不適合下海嬉戲了,因為 “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

橋,還是南方的有看頭,尤其拱橋,對影成圓,圓中有畫,畫中有船,人在橋上走,畫在水中移,不用特意營造便有了委婉和浪漫的氛圍。

雖然時至寒露,此刻的南方已經是蟬噤荷殘,但拱橋之下碧水之上殘荷也是美景,其美在於色調的凝重,在於孔洞的雕琢,在於寂寞之上的靜肅,在於“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韻和潤。

寒露:《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回讀以上自己碼出的文字,不禁啞然。

人常說:缺什麼就炫耀什麼,我的文字不是炫耀,分明是對假期沒有外出旅遊的遺憾所腦補南北方畫面,很美,但很虛。

坐立窗前放眼望去,中原的秋才初具規模,葉子大部分還是綠的,對比北方楓葉的紅和白樺葉的黃似乎少了些季節的沉澱,對比南方的濃綠和水秀似乎又多了些厚重。

不過,“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倒是頗有感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