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学》上:千古绝学,让李嘉诚曾国藩毕生践行,值得一生收藏!

《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

——曾国藩

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

——李嘉诚

《止学》上:千古绝学,让李嘉诚曾国藩毕生践行,值得一生收藏!

一部失传已久的绝学--《止学》,让曾国藩李嘉诚都赞誉有加,并精心研究。《止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他门下弟子大名鼎鼎的很多,如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等等,所以他对于开创唐代文化思想来说可谓功绩卓绝。

《止学》是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一般谋略书都是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应该去做什么,而《止学》却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应该不去做什么。当进则进,这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也是众人推崇的;而当止则止,就很少有人真能践行了。人们对“止”轻视无知,无限夸大“进”的作用,终将引发种种祸患。

《止学》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止”的精髓集于寥寥千余言内,道出了“止”是 “进”的必要补充,他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进”,解决了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败大惑,极具实用价值,堪称一部奇书。

因为篇幅较大,所以本次分为上、下两篇推出,与君共享这千古绝学。

智卷一(智止)

1、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译文】过於聪明就是愚笨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只担心自己的品德有失。

2、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译文】才能出众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会显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实充满危险,有智慧的人不恋权位。有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不停地谋划,智谋有时尽而天道却没有尽头。

3、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译文】谋划别人的人成于智,也败于智。想要保全自身的人依靠智计,也要舍弃智计。智计总有缺欠,谋略总有敌手,谨慎使用才能减少祸患。

4、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译文】智慧不够却谋求大事的人必败,小算盘不断却谋求长远的人难如愿。对有智慧的人说智慧,对愚蠢的人说愚蠢,用愚蠢来掩饰智慧,用智慧来停止智计,这才是有大智慧的。

《止学》上:千古绝学,让李嘉诚曾国藩毕生践行,值得一生收藏!

用势卷二(势止)

1、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衿。

【译文】势力是很难恒久的,有仁德的人不会依靠它。势力里凶险暗伏,有智慧的人不会去夸耀它。

2、势莫加君子,德休与小人。君子势不于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

【译文】君子不会为势力所挟持,仁德对小人毫无作用。君子的势力不表现在权势上,权势是很容易消亡的。小人的势力不会给人带来好处,趋附它一定会招来祸端。

3、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译文】众多的人才能成就的势力,一个人就可以毁掉它。以强凌弱的人,人们因怨恨而离弃他。势力达巅峰却不知退让的人令人猜忌,地位尊贵却不懂谦恭的人使人嫉恨。

4、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

【译文】势力总有失去的时候,名誉也会经常遭人诽谤,少发怨言耐得住寂寞的人能失而复得。势力最终一定会失去的,人终有一死,不骄不纵才能惠及子孙。

《止学》上:千古绝学,让李嘉诚曾国藩毕生践行,值得一生收藏!

利卷三 (利止)

1、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译文】迷惑人的东西没有超过利益的了。不追求利益就不会获得,不常施仁德就没有积累。

2、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译文】追逐利益的人多但富贵的人却很少,贤明的人让功显名。利益太大容易伤害自身,利益小却能利己惠人,应该慎重对待。天道贵在有其规律,人道贵在明智有节,为人处世要有所戒守。

3、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译文】大家都能看到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大家都觉得有害的东西,往往却是有利益的。君子重道义而轻利益,小人贪利益而远信义,利益可以御使小人而不能御使君子。

4、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

【译文】利益是无穷无尽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努力不懈怠就可以了。利益不能独占,运气有好有坏,心存畏惧,时时警醒。

辩卷四(辨止)

1、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译文】朴素无华的物品容易保存下来,精致华美的却容易被损坏。要拙于言辞隐藏真意,话语说尽就显得锋芒毕露了。

2、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

【译文】才识不如别人,不要轻易帮别人做判断,势力弱于别人,不要说别人忌讳的话,力量不如别人的,不要说好强的话。

3、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

【译文】为上的人不与人争辩,争辩会减少他的威严,有智慧的人言语迟钝,言语迟钝让敌手难以琢磨。有胆气的不多话,话多会使行动犹豫。

4、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也矣。

【译文】忠臣不会表白他的功劳,窃取他人功劳的人一定是奸臣。君子可以替人隐瞒缺点,诽谤贤德之士的人也一定是小人了。

《止学》上:千古绝学,让李嘉诚曾国藩毕生践行,值得一生收藏!

誉卷五 (誉止)

1、好誉者多辱也。誉满主惊,名高众之所忌焉。

【译文】喜好名誉的人,会经常遭受曲辱。赞誉太多,会让君主惊恐,名声太高,会招来众人嫉恨。

2、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赞。贪巧之功,天不佑也。

【译文】名誉是有虚假的,谄媚的人用它来欺压他人。名望不是自己能左右的,明智的人不会自我褒扬。贪婪巧取所得的功名,上天不会保佑他。

3、赏名勿轻,轻则誉贱,誉贱则无功也。受誉知辞,辞则德显,显则释疑也。上下无争,誉之不废焉。

【译文】不要随便赏给他人名誉,太随便了名誉就不珍重了,不珍重就意义不大了。接受荣誉要懂得辞让,辞让彰显美德,彰显美德就不会让人质疑了。上下都没有争议,荣誉才能久存。

4、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求誉不得,或为福也。

【译文】人没有名誉可以存活,不是正道得来的名誉却能让人毁灭。求取名誉而不可得,或许才是福气。

曾国藩自小就极爱《止学》一书,他一生的作为与成就,处处显示“止”的印记,今人李嘉诚更是按照《止学》要义身体力行,将“知止”两字高悬在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欲成大事者,《止学》绝对不能忽视!

《止学》上:千古绝学,让李嘉诚曾国藩毕生践行,值得一生收藏!

上篇完,敬请期待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