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中的“婵娟”说的是什么?

月亮因其独特的美和古人对中秋节之月赋予的美好含义,中秋怀月之作,可以说形成了中华文化中的奇观。唐诗宋词中,有着大量的中秋咏月的作品。其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更是流传甚广,但是“婵娟”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经常有人问起。那么小编就给大家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中的“婵娟”说的是什么?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就是月亮。

当时苏轼为密州太守,已经被排挤出了京城,又与弟弟苏辙分离多年。在那个明月当头的夜晚,他和朋友痛饮一晚上,佳节倍思亲。就将自己政治的失意和对弟弟怀念通过词作表达出来。但是心态甚是达观,虽有惆怅之意,却不悲观,无牢骚,给人一种积极乐观的感受。

“千里共婵娟”,源于谢庄的名句:“隔千里兮共明月”。通过谢庄的这一句,苏轼的句子就显得更加晓畅易懂了。

2实质上,“婵娟”一词拥有丰富的寓意,本意并非月光和月色,而是在不断演化中,确切地说,是在名词和形容词之间不断转化,涵义不断丰富,才逐渐形成了这个约定俗成的涵义。

从“婵娟”一词带“女”字旁可以看出,它最早是作为女性人名而出现。据传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一个女学生,跟宋玉是同学,对老师屈原非常崇拜,时刻关心着屈原。婵娟不但聪明伶俐,冰清玉洁,并且具有一身正气,老师屈原非常赏识这个女学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中的“婵娟”说的是什么?


屈原是楚国人,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不被秦始皇所灭,他四处游说,说服其它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强大的秦国。然而,事情并没有向着屈原的理想而进展,其它几个国家人心不齐,各有心思,最终无法凝聚成一股强大力量,被秦国逐一击破。

在屈原游说过程中,某国国王怀疑屈原有所企图,要加害自己国家,把本国推向火坑。于是,派人在宴会的酒中下毒,准备毒害屈原。这件事被婵娟知道后,婵娟自告奋勇,代替老师去赴宴,喝下毒酒不幸身亡。屈原知道真相后,万念俱灰,怀着悲痛心情写了一篇赋,把婵娟比喻为“天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中的“婵娟”说的是什么?


屈原毕竟是一代文豪,他的影响力很大,他所使用的典故被后来的文人所认可。到东汉时期,“婵娟”在文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情操高尚的美女的代名词。张衡在《西京赋》中,创造了一个成语“婵娟此豸”,本意指像婵娟一样的美女,具有妖娆妩媚的姿态。后来,这个成语变成了形容词,专门形容美女可人的姿态。

小伙伴怎么认为呢?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