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學、佛法,有什麼區別?

今天諸位遠道而來,聽說大家想知道佛學的問題。

佛教、佛學、佛法,有什麼區別?

你們都是國內的菁英,看來都還很年輕。我常常告訴人,世界上有兩種學問不要去碰,第一是佛學,第二是《易經》——中國文化的根根。如果有人碰這兩種學問,鑽進去一輩子不容易爬出來,所以最好大家不要去研究。不過,這兩樣學問有兩種人可以研究,一種是有第一流超人的智慧、能力的,其次是完全沒有讀過書的,一張白紙,那也可以研究。至於中間的一般人,最好不要去摸;萬一要研究的話,最好學一半,不要鑽到底。如果這兩門學問,任何一門鑽到了底了,你就變一個廢人了。我呢,還是半個廢人,這是開頭給大家做一個序言。

佛教、佛學、佛法,有什麼區別?

所以要了解佛教、瞭解佛學、瞭解佛法,這三方面太難了。

第一是“佛教”,那是屬於宗教,同世界上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以及中國的道教、儒教一樣,是一個宗教。什麼是宗教呢?宗教是人的思想意識和情緒,有個假設的寄託,這就是宗教,就夠了,不要再問什麼理由。至於有沒有上帝?有沒有佛菩薩?有沒有鬼神?都不要問了,反正相信就是了,這叫宗教;宗教是不准問的。

現在流行的佛教之所以變成宗教,是後人學佛的把它變成的,其實釋迦牟尼佛沒有創立宗教。所有的宗教就是一個信,信仰是不問理由的,那就是宗教。佛教現在流行在全世界,尤其在中國大陸,表面上只是一個宗教,而真正佛法的內涵幾乎沒有了。

佛教、佛學、佛法,有什麼區別?

第二是“佛學”,那就不是宗教了,那就太難了。佛學的學問,從古至今中國有四個字來形容,所謂“浩如煙海”,比四大海的海水還多,還偉大,不曉得有多少內容。佛學所包含的,有宗教、哲學、科學,以及諸子百家一切的學問都有。我經常說佛學像百貨公司,什麼都有,看你從哪一面入手,把佛學完全搞通了的人很少。憑現在人的年齡、精神與大環境,很難了,所以我說不要研究佛學,就是這個原因。

現代有佛學嗎?好像有,又好像沒有,各個大學裡頭哲學系也有佛學的課,但是以我的觀點認為,精通佛學的人太少了。這是我向諸位作的一個交待,因為你們的時間也不夠,所以浩如煙海的佛學,想在一兩個鐘頭講完,那是開玩笑的話,那是大玩笑。可是我們想辦法,至少要了解一點佛學是個什麼東西。

佛教、佛學、佛法,有什麼區別?

第三是“佛法”,這就更不同了。佛法,是對宇宙人生生命的道理,不但懂理論,還要以自己的身心性命去求證,如何由一個凡夫變成超人。中國古文“凡夫”兩個字,就是平凡的人,普通人。要“超凡入聖”,它同科學一樣,有基本的理論,懂了理論還要身心去求證,達到超凡入聖,這是“佛法”。

現在有沒有佛法呢?好像有,也好像沒有。那麼今天為了時間的關係,我只是兩句話帶過去了,不做深入的研究。

佛教、佛學、佛法,有什麼區別?

PS:南懷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 歷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曾旅居美國、香港等地。2012年9月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

南懷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出版代表作諸多,比如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金剛經說什麼》《老子他說》《易經雜說》等共計三十多冊,且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