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东北军战斗力究竟如何?

武器装备秀


东北军作为一支部队的称呼只是来自抗战时期,他的历史很短闲言少叙,只说百年历史。《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日战争史》分上下两卷,上卷“六年局部抗日战争史”

,下卷“八年全国抗日战争史”。这部中国抗战全史中有如下表述:“东北军是唯一一支自始至终参加了抗日战争十四年全过程的军队,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枪和世界反法西斯第一枪,东北军是支撑中国六年局部抗战的最主要的武装力量!”

东北军来龙去脉

东北军的前身是奉军,北洋军阀三大派系之一,军阀的本质是拥兵自重的封建势力,作为张学良功绩之一的“改旗易帜”打破了日军意图以武力和政治压力迫使东北屈服于日本,更使得东北回归中国版图,奉军由此变成了东北军,改变一支军队并不是改变一个名称就能做到的事情。张学良则是通过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改正封建意识,把东北军改造成民众武力,国家武力,刷新东北军内部,铲除内部恶势力”,用国家军队的概念教育部队,任用大量讲武堂军官,使得东北军一改老奉军习气,焕然一新。同时张学良还在经济上打压日本在东北既得利益,通过新修铁路打压日军控制下的经济势力。由此引起了日本的不满,最终导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由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国策影响,张学良错误的执行了不抵抗政策,遭受关东军突袭的东北军最终失去了家园,背上了丢失东北的“责任”。但国民政府的所谓“八年抗战”无法自圆其说,更掩饰不了他们在东北问题上的责任,一系列证据昭彰的卖国条约坐实了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局部抗战中所犯下的罪过。

东北军部队规模

东北军在十四年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这其中东北军正规军(国防军和省防军)总数为28.8万人。张学良整军后取消旅以上建制,编为25个步兵旅,6个骑兵旅和10个炮兵团。因中原大战张学良挥军入关调停,后又平定日本策划的石友三叛乱而两次累计调动十八万部队入关,由于山海关铁路处于日军天津驻屯军控制下,处心积虑的日本阻挠关内部队调回关外,除部分轮换部队调回外,东北军实际分成了两部分,国防军主力布置于关内,大部分省防军和部分国防军在关外

九一八事变时的东北军

从下图(《东北军抗战史研究》210页)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三省全境驻军正规军仅十六万余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撤入关内的东北军是北大营第七旅,通辽和锦州一线部队共计五万人,留守原地的东北军先后有十六个旅共计近十万部队宣布通电抗日,另有两万东北军奉命在黄显声组织下分赴各地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还有部分东北军约两万人在汉奸张海鹏,熙洽,于芷山,吉兴的带领下投敌(其中冯占海部反正回归到抗日队伍),

东北全境开战,直到第二年二月哈尔滨保卫战失利后,东北军作为正规军抵抗宣告失败,余部加入义勇军序列坚持斗争,使得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短时间内发展到五十五万规模,而配合作战人员和其他各类武装总数达到百万。

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和自由,东北军将士和日寇展开了殊死抗争,仅义勇军轰轰烈烈的大规模作战就有:两次哈尔滨反击战,齐齐哈尔反击战,11次进攻沈阳,6次攻打长春,这些大的战役和战斗,东北抗日队伍就付出了20余万人的巨大牺牲。

随着长城抗战张学良的下野,何应钦解散了北平救国会,义勇军失去了唯一的粮弹来源,因饥寒交迫而转入低谷,除退入关内的十五万部队,余部有继续坚持六年之久的王凤阁,其他大部分则成为了抗联的主力部队来源。抗联共有11个军,其中六个军是义勇军余部,另外5个军也有义勇军将士。

在东北大地十四年漫长的抗战中,仅到七七事变之前的统计东北军民累计造成了关东军17.5万人伤亡的战果,同时在十四年中,东北军民面对日军最精锐的关东军进行无后方,无补给的孤军苦战也付出了多达46万的战场牺牲。

这也是为什么关东军前后在东北进行了十九次大讨伐的原因!那些污蔑东北军一枪不放丢东北者,为了一己私利,信口雌黄,语不惊人死不休,说他们是民族败类亦不为过!

东北军战斗力

说到一支部队的战斗力恐怕没有比具体的战例更有说服力,东北军作为主力进行了六年局部抗战之后,1937年终于迎来全国同仇敌忾的全面抗战,此后东北军战则当先,退则垫后,通读东北军军史,相关战绩比比皆是,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战绩如下:

淞沪会战

东北军49军之姚家宝阻击战,49军是东北军最精锐部队之一,双方隔河展开炮战,战至最后109师全军覆没,阵亡团长三人,105师仅剩一半,阵亡团长一人。67军奉命进行松江阻击战完成阻敌三日的死命令,松江失守则淞沪会战西线国军则有被包围消灭之危险。67军部队来不及集结,军部还在青浦,108师轻装便冒雨急行军60公里赶到松江,面对日军来势汹汹的第6,第18,第114三个主力师团和第五师团国崎支队,108师当夜便和日军先头部队展开激战,全歼来犯之敌,从上缴的四百余日军肩章得知此部分日军是近卫师团第六师团!次日日军主力赶到,108师血战不敌被击溃,由于松江无险可守,而战线长达百余里,沿途全是国军溃兵,107师随后开出城外再次与敌接战,全军死战不退,107师亦伤亡大部,收缩阵地节节抗击。随后松江城被日军两个联队夹击包围,此时67军已完成坚守三日的命令,分毫不差,但全军已伤亡殆尽。军长吴克仁下令突围,不幸的是吴克仁和军参谋长同时阵亡在突围途中,此战67军自中将军长吴克仁以下共五名少将以上将领阵亡,重伤师长旅长各一名,八个团长阵亡7人。突围后全军剩下不到六分之一,作为东北军精锐主力的67军是由北大营第七旅改编而来,他们转战长城古北口重创日军,奋战华北屡立功勋,最终两万余东北子弟血洒松江。67军番号随即撤销。

南京保卫战

57军两个师分别进行了靖杨之战和江阴保卫战,一路沿途掩护会战主力撤离,112师师长霍守义重伤,完成任务后112师残部4000余人奉调参加了最惨烈的南京保卫战,坚守太平门阵地直至最后一刻,副师长李兰池亲率卫队反复搏杀,中弹殉国,全师仅剩5人幸存,111师坚守扬州国军退路,大部阵亡,此战57军作为东北军主力之一几乎全军覆没。余部撤到江苏整补,由于67军打光后番号撤销,补充兵员竟然是67军的部分残部。劫后余生,兄弟聚首整军再战。

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就不得不提台儿庄战役的序幕战淮河阻击战,51军于学忠部奉命坚守淮河,由于桂系31军的节节败退连续丢失蚌埠和凤阳,51军仓促间沿淮河北岸一线排开,战线长达百余里。与日军第13和第10师团展开血战,日军13师团配属了重炮联队给51军造成了极大伤亡,各部均损失近半,1938年2月11日,日军集中两个师团兵力在飞机和重炮掩护下从临淮关和小蚌埠强渡淮河,51军阵地被多处突破,伤亡惨重,防线告急。但在此时于学忠带领两个师长亲临前线督战,并决定趁日军过河立足未稳展开反冲锋,发挥东北军较强的反步兵作战能力展开白刃战,战场上双方三千余人绞杀在一起,日军遭受突然攻击仓促应战最终败退,凌晨两点,51军趁势发起全面反击夺回了失去的阵地。战至当晚伤亡惨重的51军得到了张自忠59军急援,合力反击后才撤下休整。此战51军歼敌3000余人,成为安徽抗战中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

随着台儿庄战役的进行北线吃紧,于学忠又奉调率领51军转进北线阻敌南犯。保障了台儿庄战役的最终胜利,随着徐州会战战事恶化,最后51军又奉命掩护六十万大军撤离,全军被截为数段身陷重围,于学忠率部转战最终胜利突围,全军收拢仅剩万余人。

除了以上三个大型战役和战斗之外,东北军还进行了盐城保卫战,连云港保卫战,临沂保卫战,绥远抗战,一二次长沙会战,武汉会战,滇西反击战强渡怒江,攻克高黎贡山,血战腾冲攻克龙陵打通中印交通线。51.57两个军是国军第一支开赴敌后作战的部队,51军114师为全军挺进山东敌后开路,折损大半。

开辟了鲁苏游击战区,进行了五年艰苦的山东和江苏敌后作战。当然这并不仅仅是一份殊荣,更多的是国民政府蒋介石对发动了西安事变的东北军额外的“照顾”,为了生存和避免遭到排挤,东北军忍辱负重挺进艰苦的敌后战场,竟然也有远离国民政府打压迫害之原因。


东北军抗战之牺牲

国军抗战共牺牲110多名高级将领(不含追授和病亡),其中东北军将领达24人,占比竟然达到近四分之一,这个数字的背后说明了一个问题,作战环境之艰难和作战任务之艰巨。如此大的阵亡数据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诠释。一场淞沪会战东北军阵亡五个将军,12个团长,鲁苏战区51军就累计阵亡7个将军,国军300多个师级部队如此艰苦作战的有几个?34枚青天白日勋章的背后都是斑斑血泪。

如下一组数据更令人痛彻心扉

东北军关内和关外总数接近40万人(这个数字包括了后来转入关内的义勇军15万余部和收编的地方杂牌武装和入伍的流亡爱国青年),至抗日战争胜利仅余七万余人幸存。(《东北军抗日战争史研究》第九页)。别忘了,关外孤军苦斗了十四年的义勇军和抗联部队还有46万将士的牺牲。

抗战史给东北抗战如下定义:时间最持久,条件最艰苦,牺牲最大。

综上所述,东北没有无敌军,更没有狼兵,有的只是抗日战场上厮杀的十四年,关外孤军苦斗没有拿过国民政府一枪一弹一粒粮食,关内大多数战役战斗也是作为垫后部队弃之不理。打光一个番号撤销一个番号,全面抗战之初东北军有五大正规军分别是49.51.53.57.67军,还有一个骑兵第二军,由冯占海率领的齐装满员的四万人组建的63军在武汉会战就彻底打光,到44年滇西反击战前为止,这些部队仅剩下了53军血统纯正的东北军。53军是徒步从湖南辗转到达云南集结整训,少尉以上军官都是东北老兵,53军作为全装美械甲种军的西线主力一路打到缅甸和孙立人新一军汇合。七十周年的阅兵式上11个徒步方队中代表地区抗战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东北英模部队,一个是华南游击队。至今在人民解放军作战序列当中还保留有吕正操的东北军血统的部队,曾经大名鼎鼎的万岁军38军114师更是解放军唯一具参加过南京保卫战血统的威武之师!

谨以此文奉献给十四年抗战的东北军,这个光荣称号永远只属于你!


杜康不负西江月


在国民党各派军队中,东北军的装备属一流,战斗力仅三流。

在中东路事件爆发前夕,蒋介石曾对张学良表示,一旦中苏开战,中央增兵十万,军费数百万。张学良婉拒了蒋介石增兵十万的要求,仅表示提供军火和军费,因此东北军兵力充足。

的确如此,当时的东北军是装备精良的军队,下辖十个炮兵团,随便拉出一个炮兵团都可全灭中央军的炮兵。东北军火炮不仅数量大,而且性能好,如辽13,14式75MM野战炮、克虏伯野战炮、辽14式77MM野战炮、加农炮等等。相比之下,中央军仅两个炮兵团,火炮参差不齐,有俄制、日制、德制、甚至还有落后的沪造克式,而且炮弹数量远不及东北军一半。

但东北军的战斗力却仅为三流,1928年西北军和中央军都在两次北伐中,打败具有数量优势,装备精良的东北军。

在东北军和苏军战斗的过程中,日军发现,东北军素质差,军官能力不足,战斗力低,团结组织弱,尤其是害怕重炮轰击。在日后的九一八事变中,关东军抓住东北军承受不了重炮轰击的弱点,对东北大营实施猛烈的炮轰,并取得奏效。


五味社


东北军的战斗力确实比较一般,其胜败全凭一个势字。我就从东北军的崛起,黄金,后期三个时段来看吧。

1.东北军的崛起

张作霖在袁世凯时期也是比较乖的。黎元洪时代,张作霖开始有了动作,逼走孟恩远,陆续控制吉黑两省,成了真正的东北王。

也就开始了逐鹿中原。

(奉系)

直皖战争,主力是吴佩孚的第三师,奉军只是分到了果子,并没有什么大的战果。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齐装满员的十二万人,一周时间就全面崩溃。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经过整军经武后,战斗力得到了提升。但在山海关一带作战中并不占大的优势,冯玉祥起兵了才逆过来。

(直奉战争)

2.奉军巅峰时期

二次直奉战争后,奉军风头无二。虽然经历郭松龄起兵,但实力尚在。

南口对国民军主力作战数月才取得胜利。

到了二次北伐,在对战中,多次落败。

1929年,对苏联中东路冲突,惨败。

(中东路事件)

1930年,在双方都力量衰落的情况下,入关捡了果子。

1931年,日军的冒险,东北军撤到锦州西。

可以说黄金时代的东北军战斗力也一般。

3.后期

1933年,热河抗战东北军汤玉麟部一触即溃。

长城抗战,东北军守备的据点基本都挡不住日军攻击。

(直罗镇战役)

在西北与红军作战,直接被歼灭三个师。

在抗战中,虽然也奋力作战,但战斗力实在差强人意。

总结

东北军战斗力从来都不强,强的是其独特的内外形势与关外天然的地缘优势。


一枚明粉


东北军实力必须分两个时期来讲,其分界点就是郭松龄反奉。在此之前东北军的实力在当时的民国,可以说是最强的,这种最强体现在其军官素养和军工体系上。东北有航空学校、炮兵学校、陆军学校、海军学校,每年都能为东北军提供一批优秀军官,而当时没有那个军阀有如此资源,所以东北军可以完败其他军阀。


当时的东北军应该具有同意黄河以北的实力,若是没有郭松龄的叛乱,估计以张作霖的野心,指不定这天下会是谁的。而且当时的奉天军工厂,已经实现了弹药自给,还可以组装大炮和机枪。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时候的东北军已经同同时期的军阀拉开了一代的距离。如此强大的东北军,自然最大的原因还是张作霖领导有方。

而郭松龄反奉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此时的东北军气势正盛,然而郭松龄带着东北军的七万精锐宣布反奉,一度占领了沈阳。这场巨大的变故让东北军最有战斗力的精锐蒙受重大损失,张作霖也不得不请求日本提供帮助,出卖了不少的利益给日本,但平定后张作霖又没有兑现,导致被日军刺杀。张作霖死后的东北军,便只能偏安一方了,因为多了个日本虎视眈眈。



然而即使是郭松龄反奉导致东北军蒙受重大损失,也没改变东北军是当时民国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事实。但是张学良一个不抵抗的命令,彻底葬送了东北军,失去军工厂、军校、家乡的东北军,实力迅速大打折扣。而不断的寄人篱下,又导致了东北军士气低迷,尤其是受尽国人唾骂,更是让他们生不如死。东北军——这支纵横民国二十余载的强大军队,在张学良的手上走向了终结!


小司马迁论史


不抵抗的政策下,吉林辽宁19万守军撤退,以及,八万伪满洲国军。但是不得不承认,撤入关内的东北军,在全面抗战爆发后,都死在了关内战场。

在马占山的率领下,黑龙江守军抗拒不抵抗命令,打响抗战第一枪,保卫黑省,全军阵亡。其精神又号召了60万义勇军。

同样是东北军,一个饱受唾骂,一个却活在国歌里,这一切的原因都要归结于领袖。

东北历史上的强大: 辽契丹,金女真,金满人,汉奉系,东北4野战军 这都是很强的。

伟大的领袖,才能有伟大的战争!

每个民族文化都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文化沉积!

一切要归结于那个领袖。只要当权者明,也文化强盛,反之,则陷入屈辱。

别问战斗力怎么样,应该问:当权者是明是庸!

细数每个朝代的 前——中——后期!

始皇帝在,秦军横扫六国,这只军队 传到二世手中,变成了一群吃干饭的废物。奉军也是如此。

(秦始皇 张作霖 二世亡国 所托非人!)

当权者不明误国!民族人民成了受害者!



在电视剧中,张作霖对张学良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这句话对于东北军也一语成谶。最后却再也没有大的打打杀杀,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东北军就是1928年改旗易帜后张作霖的奉军,曾经是除中央军之外的第二大军事力量,海陆空完备,装备先进,兵力曾经达到三十万人。

奉系军阀时代唯一的大胜就是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引兵入关,大败直系,势力范围达到上海,在中原大战的时候,张学良支持蒋介石,主力再次入关,控制京津地区,张学良也成为国政府系统第二号人物。

无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带领20万大军入关,最后到了历史的重要关头,终于在1936年顺应全国抗日潮流兵谏蒋介石,后张学良被扣押,东北军开始解体。 首先就是围绕营救张学良,东北军内部发生严重分歧,少壮派杀死东北军元老王以哲,这就是二二事变,此后军心不稳,加剧了东北军的分裂。其中一部分投靠中央军,例如洛阳的炮兵第6旅。

第二的措施就是重金收买东北军高级将领,并对其进行收编,由原来的甲种军编制为乙种军,最后东北军八个番号被撤销,三个改编,又让张学良写信给东北军高级将领,一边安抚一边又让他们听候中央军调遣。

最后被分割东调使用,例如第49军调往河南,第51军调往江苏、安徽,第53军驻防保定,最终在抗日战争中被以最小的单位分割,东北军至此彻底分化瓦解,再也没有以一个集团军或军团的名义聚集。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秦右史


什么是东北军,你真的了解东北军吗?

东北军作为一个地方军阀,是从1928年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开始,到1936年西安事变结束,往前追溯的话可以,可以追随到北洋奉系,往后算的话西安事变后东北军被整编为6个军,当然这个时候的东北军被分化瓦解,互不统属,部队被分割,实际上东北军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这里,纵横还是要说一下,地方军阀不能完全代表这个地区的历史,很多人喜欢借助军阀进行地域攻击这一点很不好,评价军阀战斗力跟老百姓有个毛关系啊,请不要对号入座。

很多人会罗列一些数据来表明东北军有多强多强,巅峰时三四十万人,尤其要说到沈阳兵工厂,恨不得吹上天了,什么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巴不得就世界第一了,东北除了大量的士兵,还有飞机坦克大炮,最后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说张学良无能,以当时东北军的实力完全有可能抵抗日本,如果张作霖在世,东北不可能丢。

这些误解都是对东北军的历史,民国的历史,抗战的历史不了解造成,即使是张作霖活着,东北军也打不过当时的日军,因为张作霖本身就是日本政权扶持下的军阀,虽然张作霖口口声声说要干他丫的小日本,背地里不知道得了日本多少好处,东北从甲午战争后就不单纯是中国人能够决定的东北。

张学良上任之初改旗易帜,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量,希望获得国内军阀的支持,来共同抵御外来的侵略,事实上张学良这一步走的不是那么明白,尽管从名义上促成了国民政府的统一,却也算是跟日本人彻底决裂,为九一八事变埋下隐患。

东北军的战斗力如何?

就纵横所知东北军除了第二次直奉大战获胜之外再也没有打过胜仗,从国内的角度来说,山海关就像一个坎,来来回回好几遍,东北军始终没能入内;奉系时期,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张作霖迅速膨胀,在直皖矛盾中虽然捞到一定好处,但是却并没有什么好的战绩,到第一次直奉大战的时候,奉军被人打的那就一个惨,简直就是屁滚尿流了。

第二次直奉大战是奉军走向巅峰,最引以为豪的时候,奉军经过整军经武战斗力的确有所增强,然而直系的失败不是因为奉系的增强,而是直系的内讧,冯玉祥阵前倒戈给了吴佩孚致命的打击,致使直系大败。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在晋奉战争中,张学良兵力几倍于晋系将领傅作义,却始终没有攻下,给傅作义成名当了垫脚石。

对日俄来说,中东路事件的时候被苏联胖揍,很多人将中东路事件归咎于张学良的愚蠢,其实这也是张学良爱国的表现,在发动这次事件之前,对苏联情况也进行了研判,并非说毫无准备,张学良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挺好的,经过研判发现,当时的苏联正处于肃清时期,内部极为混乱,正是出兵收复中东路的好时机,在知彼的方面做的还算可以,张学良的失误在于,知彼未能知己,自己几斤几两还没闹明白就要跟人打。

九一八事变的时候被日军撵着打,这个大家都再清楚不过了,但是热河事变的时候,张学良还真的就想带着东北军一雪前耻,结果被日本人打的是溃不成兵,还赶不上一个倒斗的孙殿英打的猛。

最令东北军难以启齿的战绩,是张学良后来进行的剿匪战绩,红军都是些什么破烂装备,东北军是什么装备,在西北剿匪战场,东北军先后损失三个精锐师,老蒋气的直接取消了这三个番号(这也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东北军无论是巅峰时期,还是丧失东三省后的落寞时期,战斗力都不是太强悍,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一支军队想要有过硬的本事,没有信仰是不行的!


史论纵横


在民国的诸多军阀队伍中,东北军历来以装备精良、设备先进、后勤完善、海陆空齐全而著称。高达40余万的东北军,如果罗列装备数据的话,更令人瞠目结舌。

东北军装备

当时的东北军陆军拥有数百辆坦克,上千门火炮,而且步兵也开始批量装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半自动步枪。而空军方面,东北军空军更是冠绝全国,当时的东北军装备了260余架各式战机。即使最不受重视的东北军海军,也拥有各式舰艇二十七艘,3.3万吨的吨位更占据了全国海军总吨位的60%。

东北军

单以装备而言,东北军完全可以吊打全国军阀部队。

但装备如此精良先进,兵力位居全国前列的东北军,战斗力究竟如何呢?结果却很遗憾,虽然东北军战斗力不能称之为弱,但比之民国时期最顶尖的几支军阀队伍,东北的战斗力并不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将东北军与同时期的,曾与东北军交过手的几大部队拿来对比一下。

东北军

先说东北军在军阀混战中的表现。从张作霖成为东北三省的统治者,缔造东北军以来,东北军挑起或参与的军阀混战,规模较大的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晋奉战争和二次北伐。

那东北军表现如何呢?

第一次直奉战争。东北军被吴佩孚统领的直系军阀部队打得屁滚尿流,被迫退回关外,完败。第二次直奉战争,虽然奉军取得了胜利,但更多的却是因为“倒戈将军”冯玉祥等人的临阵倒戈,切断了吴佩孚的后路。单纯较战斗力而言,东北军并没有表现出多大优势。

直奉战争

而国民党四大军阀的二次北伐,就更别说了。一度饮马长江的东北军直接接连战败,被打出了关外,如果不是日本从中作梗,也许东北军败的还要更惨。

而东北与民国大军阀作战,唯一取得胜利的,就是在晋奉战争中击败阎锡山的晋绥军了。不过当时东北军在兵力方面占据巨大优势,而晋绥军也从未以战斗力强劲著称。

东北军

如果在内战中获胜也胜之不武的话,那么东北军在外战中表现如何呢?

先说东北军在中东路事件中的表现。1929年,新上台急于树立威信的张学良,轻率地对占据东北中东路的苏军发动了进攻。虽然目的很好,是为了收复中国的主权,驱赶列强。但东北军面对装备更为精良的苏军却表现得一塌糊涂。面对苏联军队,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中东路事件中的东北军

而在对日作战中,无论是长城抗战还是热河抗战,亦或是全面战争期间,尤其是前期,东北军的表现都乏善可陈,而涌现出的逃跑将军倒比比皆是。因此,东北军的战斗力在军阀部队中,虽然并不能算差,但也算不上多强。

张作霖

不过东北军的战斗力,并不能归咎于广大士兵。例如同样是以东北子弟兵为主的第四野战军,却在解放战争期间横扫全国,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了中国的赫赫军威。

因此,东北军战斗力不强,归根结底还要归咎于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因为他们对于东北军,一直视为张家的私军。而手下的高级将领也有样学样,东北军一直存在“兵为将有”的弊端。这也是为什么东北军屡屡爆发军阀脱离奉系乃至倒戈的事件。

张学良和常凯申

因此,虽然东北军是民国军阀队伍中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但也是封建残余最浓厚的军队,指望一支封建残余浓厚的军阀私军在战斗中视死如归,显然是不现实的。东北军战斗力不强,也就不奇怪了。


鸢飞九天2018


现在一说到东北军,有些人想到是不战而逃、丧权辱国、徒有虚名,但其实历史中的东北军战斗力很强,虽然卖主求荣、丧失民族气节的人存在,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东北军都是爱国的,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北军的前身是北洋军阀中装备最精良的奉军,其老大是张作霖,在张作霖的努力下,东北军拥有了当时中国最全面的兵种,兵力达40余万,装甲车、大炮、坦克、巡洋舰、战斗机等武器东北军一应俱全,且数量在全国军队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且还拥有中国第一艘水上航母,东北军也拥有大型兵工厂,其沈阳兵工厂不仅能生产步枪、轻重机枪,还能生产迫击炮,甚至还能生产大炮,以及相应的弹药,其实力仅仅次于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在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全靠东北军得以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然而,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的表现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当时的东北军简直可以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但是这种情况不是东北军战斗力不足,而是由指挥层所导致的,不遇明主,再好的军队都不能发挥其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他们有的人不愿忍受屈辱,便留在东北抗日,给予日伪军极大的打击,例如马占山将军率领的部队;而关内的东北军被蒋介石派往前线剿共。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通过整编,将东北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北军被蒋介石派往各个战区进行抗战,东北军在抗战中浴血奋战,例如四十九军、五十七军、六十七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五十三军参加了徐州会战,有效的支援了台儿庄战役,这些军队随后又转移到其他各个战场进行奋战,五十三军的将士还曾进入缅甸对日作战。在激战中,吴克仁、朱鸿勋、刘启文等东北军将领和无数官兵,为国捐躯。

因为九一八事变,东北军背上了无数骂名,在抗战中他们用自己的表现来洗清骂名。

如有错误,望斧正。


史里有料


上高战役中配合李天霞第51师围攻南路日军的,就是东北军第49军刘多荃部,刘是西安事变后最早内讧的东北军师长。用战场总指挥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的评价是:意料之外。两支部队合力将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在锦江两岸打得鸡飞狗跳,给第74军主力单挑大贺茂第34师团创造了机会。

上高奏凯,应该有东北军的一份功劳。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东北军的装备、训练自然不差,所严重欠缺的是“军魂”,这是军阀部队的通病,也是吴佩孚、张学良先后败给北伐军的重要原因,否则无论兵力和武器,直奉两系的军队都不比北伐军差。

所以在纯粹的军阀混战中,奉系军队的战斗力尚可,先后打败了直系吴佩孚、国民军冯玉祥和晋绥军阎锡山等对手。而真正可以称为“东北军”应该是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易帜”归顺国民政府后,第二年奉军正式被改编为“国民政府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时约30万人。



(第51军军长于学忠)

东北军的第一次正式出场是“中东路战争”,张学良强行收回路权与苏联爆发武装冲突,结果参战的东北军大败,两个旅被全歼,而苏联红军损失甚微,对比后来诺门坎战役日军给朱可夫造成的伤亡,东北军的战斗力的确远逊于日军。更要命的是,此战暴露了东北军的外强中干,刺激了关东军的野心,催生了“九一八事变”。

东北军在热河抗战和长城抗战期间也打得非常糟糕,尤其是长城抗战中的对比很明显,其抵抗意志和作战顽强都不如黄埔系中央军,甚至不如宋哲元的西北军,在这一时期张学良是决心抵抗的,可惜东北军很不争气。

(第49军军长刘多荃)

张学良1934年从欧洲回国后,首先就任的职务是“鄂豫皖剿总”副总司令,然后才是“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总司令都是蒋兼)。先后对阵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的红一方面军,均无建树,反而损兵折将,这个倒不能苛求,毕竟东北军官兵更想打回老家去。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东北军遭到报复而被缩编,并且被拆分至各个战区,整编后的东北军虽然还有六个军的番号,但每军被缩小为下辖两个师的乙种军。其中抗战最坚决的是第51军于学忠部,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等,是台儿庄大捷的参与者。后升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同时指挥东北军第57军)、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等职,这是东北军余脉最大的一支。

(骑兵第2军军长何柱国)

第53军被逐渐中央化,原军长万福麟升职后,周福成接任,被编入第二期中国远征军,隶属于霍揆彰第21集团军参加滇西反攻,打得还真是不错,龙陵和腾冲战役牺牲颇重,由于是美械师,差点被土木系吞并了。周福成在解放战争期间已是第八兵团司令,后来在沈阳投诚。第49军刘多荃被划入薛岳第九战区,开篇已谈,不再赘述。

第67军军长原是在“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北大营主帅王以哲,是张学良的心腹和亲信,西安事变后被东北军少壮派刺杀。继任军长是东北讲武堂毕业的副军长吴克仁,在淞沪会战最后关头,奉命率该军死守松江城三日,掩护淞沪战场国军主力撤离,否则将被自金山卫登陆的日寇第10军合围。吴军长督师血战四昼夜,力战而死,是东北军将领抗日牺牲最壮烈者,当铭记史册。

(第67军军长吴克仁将军)

何柱国的骑兵第2军辖有三个不满编的骑兵师,活跃在黄泛区坚持抗日,与华北八路军和淮北的新四军多有配合,抗日立场坚决,作战亦是卖力,因功升任第二军团长、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以蒋介石对杂牌军的歧视,非战功较大也不可能受到如此提拔。比如第57军稍有与日军“互不进犯”的苗头,立马被撤销了番号。

出类拔萃的当然还有开国上将吕正操,原是东北军第53军116师691团团长,撤离华北期间毅然率部起义,后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员。

(开国上将吕正操)

客观的评价,东北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和战斗力属于中等,既不是佼佼者,也没有拖后腿,并且难能可贵的是,在不受蒋介石待见的情况下,也没有整建制大规模投敌的行为,这方面肯定强于西北军。从经历过的战役战斗来看,如果能够给予良好的作战指导,以及强有力的上级指挥,打鬼子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在东北和华北的表现不佳,它毕竟是张氏父子训练出来的私家军,用两句话就可以概括: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