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假的?

无笔史官


传统印象里,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很多时候都是使用的人海战术,由于苦于装备和活力的不足,不得已在进攻的时候采用人海战术向敌人发起冲锋。

李奇微在回忆录中描述战争中志愿军时说:他们以密集的战斗队形,采取波浪式的冲锋方法,连续不断地冲击阵地,直到被美军密集的火力击退。

包括我们自己拍的那个《我的战争》的电影,以及韩国那部《太极旗飘扬》里,志愿军在剧情中的表现也是密集的进攻队列。

这种不畏生死、英勇向前、向前冲锋的形象,始终成为我们对志愿军的固定思维。

其实,真实的志愿军进攻队列可不是简单的“波浪式”密集队列攻势,虽然我们也是类似于人海战术,但这不是简单的像鬼子那种没脑的万岁冲锋等待机枪收割的那种,而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业已成熟的散兵线三三制战术。

这种战术下,看似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人潮涌动,实则这里有无数的攻击小组,各小组以自己的攻击目标为方向,进攻时采取灵活穿插、交替补位、在战场大环境下,以快速冲锋、以多打少等战术动作完成自己的局部战斗任务,进而保证整个战场的胜利。

万岁冲锋和中式人海战术的不同。

在狂热的宗教感召或者领袖召唤下,怀着对君主或教宗的无限热爱,士兵们做出疯狂的不顾一切伤亡向前冲的集体冲锋,这种冲锋,在古代被密集的箭雨收割,在现代则被机枪等密集火力收割。

不管在日俄战争,还是诺门坎战役,还是太平洋战场上,日军都做出了无数次疯狂的万岁冲锋行为,在久攻不下或者濒临绝境的时候,大批头缠白布、端着刺刀步枪的日本士兵在“板载”的呐喊声中冲向敌阵,随后被密集的火力全部收割。

在朝鲜战场上,由于装备上的极其落后,我方的进攻在很多时候都是晚上进行,进攻时以手榴弹开路,使用步枪和冲锋枪边扫射边快速突进,利用人数优势,消灭一个区域敌人后再迅速攻击下一个目标。

这种进攻方式下,一个士兵伤亡了,后面的士兵迅速补上他的攻击位置,有条不紊,始终保持进攻队形的稳定,这就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在战斗前,往往谁死了由谁代替,是之前就规定好的,各自记住自己的位置、次序,进攻时的各种信号、口号也都规定好了,一点都不会乱。

至于现在电视上拍的那种战争大片,虽然也是很逼真,各种特效做的也不错,但是放在当时真正的战场环境下,炮声隆隆、炮弹满天飞,枪林弹雨下,耳朵都震的鼻子出血,如果事前不做好精密的安排,人海战术一上去就立刻乱了,就成了单纯的被收割的韭菜了。

有了周密的安排,士兵们在冲锋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战斗序列前进,注意周围人的各种信号或口号,这样即使战场再混乱,大致上也乱不了。


云中史记


正所谓“扫帚不扫,灰尘自己不会跑”,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我们原本以为是真事儿,但实际上是假事件,这些错误的言论轻则影响我们正确看待历史,重则直接影响我们对当事人以及事件性质的误判,这是极其严重的,这些“灰尘”,我们不扫,它自己不会走。

如果真要挑出一件比较有代表性的假历史事件,我感觉那些对军事知识一无所知,还夸夸其谈的人,他们散步的军盲言论又影响到很多人,这样的事件值得说一说。而近期又出现了大量军盲对外发布消息称志愿军频繁使用了

人海战术,其实,这种说法,就是一次假事件,很容易误导人。

作为一场不得不打、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战争,其实,从一开始志愿军就没用过人海战术,如果将志愿军取得的历次胜利单纯的理解成依靠人海战术获胜的,那就是不懂得军事理论,更不懂什么是人海战术,什么是万岁冲锋,更不懂什么是三三制。

▲:三三制经典冲锋

志愿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使用的军队惯用的打发,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人,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争夺。

自古就有“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的说法,志愿军自身的武器装备与敌军不在同一档次,所以在战争之初,统帅就制定了用优势兵力围歼的打法。这是有资料可以查的。

最经典的咯秋沙到了后,一轮炮火洗地,美军一线部队全部阵亡,二轮炮火洗地,后备队消灭干净然而事实上美国掌握制空权,轰炸火车运输线,根本就没有满足人海战术的足够后勤。所以说有些人就是输了又不承认,便污蔑对方人海战术,也不想想自己后勤线是几公里,对面是几公里。



虽然早期计划的是围歼师级编制,但敌军虽然叫师,实际上编制在两万人左右,而且弹药和补给都是空投的,子弹基本上没有打完的时候。然后改变计划,转而围歼营一级的部队,效果不错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并且,我们通常认为的冲锋号一响,人们就一窝蜂的冲上去,其实这样简单的理解是不对的。实际上志愿军并不是无脑冲锋,而是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三三制冲锋,交替推进吸引火力,等到离敌军30米左右时扔手榴弹

据美军回忆,志愿军非常顽强,等冲到近距离时,手榴弹跟下雨一样,刷刷的往下掉。其实,志愿军与敌军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战术使用得当,而支撑战术完美执行的动力,就是志愿军的穿插战术。

当时的敌军都是沿着公路推进,但他们永远想不到志愿军仅仅依靠两条腿,愣是翻山越岭,最终分割敌军部队,达到局部围歼的目的。据资料记载,38军113师强行军14个小时就疾驰了72公里,这里的距离是指直线距离,当时是山地。当时为了赶时间,都是直接尿在裤子里的,最终才抢在敌军前仅10分钟占领要地。


显而易见,这种在武器装备落后、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采取疾驰穿插占领要地的方式,自然不是军盲口中的人海战术吧。当然了,后期的反斜面战术也不是人海战术,已经成为经典战术了。

另外,敌军也会使用集中优势兵力围歼的战术,战斗中志愿军防守的阵地,连级干部都死了,排长指挥,排长都死了,班长指挥,最后连班长都牺牲了,士兵们就自己打,没有弹药了就与敌军同归于尽。

这自然也不是人海战术。

还有,志愿军的后勤补给严重不足,冬装装备不齐,造成很多非战斗牺牲。很多战士几天都吃不上东西,组织敢死队时,询问士兵有还有什么要求,士兵只是希望能吃一个土豆就知足了。每一个人都是最可爱可敬的。

并且,很多阵地在白天被敌军拿下以后,到了晚上又被志愿军夺回来,这是没有制空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战术,即便放到今天,夜间战斗都是非常困难的,而志愿军依靠夜间猛攻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胜利。这自然也不是人海战术。

因此,战争的发生是每个人不希望看到的,但是,真的发生了,志愿军会无畏地勇敢面对,武器装备的落后并不是一味地拿生命去弥补不足,而是通过详细周密的作战计划,合理安排,令行禁止的严苛纪律,来取得胜利的。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绝不是靠人海战术。



小小嬴政


我们以前被灌的那些“鸡汤文”,很多都是假的。

还有没人记得“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这个故事应该来自小学课本,讲的是爱迪生7岁的时候,他妈妈忽然得了急性阑尾炎。

医生来了之后,说需要马上做手术才行。但是,家里的光线太暗了,没办法做手术。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爱迪生想到了好办法,拿来镜子聚拢光线,帮助医生完成手术。

多么聪明的孩子啊!但是,爱迪生7岁的时候是1854年。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在1886年,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医生还完全不懂怎么做这个手术。

所以,这个事件是假的。


被广为传播的,还有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据说牛顿某天坐在苹果树下休息,一个熟透的苹果正好落下来,砸在了他的身上。于是,牛顿悟出了万有引力。

其实,这个故事也是无中生有。1752年,威廉·斯蒂克利出版的关于牛顿生活的回忆录中,首先提出了这个故事。

牛顿本人从未记录过这个故事,很多的传记作者,都是从牛顿的亲友口中听说的。实际上,牛顿在此之前就一直在研究有关力的问题。苹果的故事,很有可能是传记作者演绎出来的。


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来自富兰克林。

故事告诉我们,富兰克林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为了研究电,专门制作了一个风筝,趁着大雷雨的时候出去,放飞自我——不对,是放飞风筝。风筝被闪电击中后,富兰克林也感到手部发麻,还把电引入到了莱顿瓶里。

多么勇敢的行为啊!实际上并没有。富兰克林只是提出了可以做这种实验,他自己并没有尝试。

虽有有人言之凿凿的说富兰克林做过实验,但是没有任何证据,以及任何资料。

后来俄罗斯物理学家里奇曼在1753年做了这个实验,然后,被电死了……


最后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就是达芬奇“画鸡蛋”。

小学课本中出现过,说达芬奇小时候学画画,老师让他先画鸡蛋。画了一张又一张,画了很多很多。有些版本的演绎中,甚至说达芬奇画了3年的鸡蛋。

其实,这只是一碗鸡汤。达芬奇很小就表现出绘画天分,去当学徒学画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技巧,不用画太多鸡蛋的。

而且,达芬奇在学画的时候,要学习素描、绘画、大理石雕塑、青铜浇筑等课程,还要熟悉各种机械、工程和建筑知识,根本不可能有3年时间画鸡蛋。

这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是假的。


当然,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历史故事,别太认真,仅仅是鸡汤而已。


七追风


如果要说到历史中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假的话,我很快想到了近代史关于孙立人杀战俘以及蒋百里重败日本人的传闻,虽然这两件事情听起来都非常的让人感到激动,但是如果从正确对待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这两件事情却是假的。

孙立人杀战俘的真假

孙立人之所以能在近代史中当得上名将两个字,最主要的就是他在缅甸战场战场中建立下的战绩。

而关于孙立人在缅甸战场中的战绩,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闻,在这个传闻中说到孙立人在率军击毙了3万多的日本人后,也同时俘获了3000多的日本战俘。

这个传闻中说到孙立人在面对这些战俘的时候,表现出了十分的厌恶。

然后他就给自己的手下下了一个命令,让他们去调查这些日本俘虏,只要有人参与过侵略我国的战争,那就全部就地枪杀活埋。

在孙立人的命令下达后,3000多日本战俘中除了一个在台湾出生、没有前往过内地的士兵之外,其他的所有日本战俘都被孙立人手下的士兵活埋在了缅甸的土地上,成为了缅甸热带雨林中的一缕孤魂。

而在孙立人活埋了这3000多日本战俘后,日本方面毫不知耻地对孙立人发起了谴责,谴责他违反了国际战俘条约。

以上就是一直被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历史传闻,这样的传闻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被人们听到的话,很多人必然是会热血沸腾的。

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件事情其实是假的,是抗战结束后很多年国内的一些历史作家编撰出来的。

孙立人的军队在缅甸战场作战的过程中,他们的军队中是有随军记者的。

这个记者会谨慎地记录下当时军队的杀敌人数以及一系列的战绩,最后在回到国内的时候,会在报纸上向人们公布出这些军队在异域战场中的杀敌战绩。

根据抗战结束后官方在报纸上的披露,孙立人的军队在缅甸战场中最多的俘虏数量实际上只有300多人。

而因为日本士兵受到武士道精神影响的深重,所以在他们遭遇到绝境的时候,他们是宁愿自杀也不愿向对手投降的。

正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当时想要抓到日本俘虏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抓到这些俘虏后,孙立人不仅没有杀掉这些俘虏,反而命令手下们要尽量地看好这些俘虏、不让他们自杀。


在孙立人看来,这些俘虏的脑海中都装着大量的军事情报,与其为了泄愤把他们全部都杀死,还不如从他们口中套取军事情报要来得更有意义些。

在了解到这个传闻的时候,也希望大家不要误解孙立人,觉得他有什么造假的行为。

因为所谓杀俘三千的说法根本就不是他自己说出来的,而是某些人在想要博眼球的情况下编造出来的,跟孙立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并不影响他名将的声威,他还是他,还是那个在抗战中建立下不世功绩的名将。

蒋百里重败日本人的传闻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军事理论学家,同时他还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岳父,关于他也有一个很出名的传闻。

这个传闻说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考试的过程中击败了所有日本人,从而获得了当时毕业考试中的第一名,从日本天皇的手中接过了代表着无上荣耀的天皇佩刀。

这个传闻在提到蒋百里的时候,也提到了在民国史中大名鼎鼎的蔡锷将军,说他在蒋百里那一届考试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和蒋百里一同从日本天皇的手中接过了天皇佩刀。

这个传闻和孙立人的传闻一样,都是假的,都是后来人们人为编造出来的。

首先蒋百里虽然和蔡锷有着深厚的友谊,但是他们并不是同届的同学,蒋百里是1902年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然后1905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

而蔡锷将军虽然1902年的时候就已经在日本读书了,但是他当时读的并不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蔡锷是在1903年的时候才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因此根本不可能和蒋百里一同参与考试。


还有蒋百里和蔡锷也不可能从日本天皇的手中得到天皇佩刀,在当时的日本,想获得天皇佩刀就必须得进入日本的陆军大学中学习并在日本陆军大学的毕业考试中取得前六名的成绩。

只有陆军大学的前六名才能获得日本天皇的佩刀,至于像蒋百里和蔡锷他们所就读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根本获得不了天皇佩刀这样的荣耀。

当时他们最多获得日本陆军军部颁发给他们的怀表,因此这个传闻是假的。

所以说这就是历史中著名的两件虚假事件,这两件著名的虚假事件都与日本人有着一定的联系,虽然仇恨确实不能忘却,但是我觉得这样没有历史依据的造假是不可采取的,这种造假行为其实在很多时候与我们所深恶痛绝的“抗日神剧”以及韩国的“抗中神剧”是没有区别的。


孤客生


历史上典型的事件有许多许多,它们被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但是它们真的是真实的吗?其实有许多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都是虚假的。

比如有一个事件它被我们很多人误解,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初中的时候,小编经常在空间里看到有人发出“秦始皇焚书为什么不全部烧完?”的感慨。今天,小编想说秦始皇还挺冤枉的,首先这个“焚书”并不是烧毁所有的书籍,而且也没有后世所说的危害那么大。当时焚书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全国的思想,虽然这对于禁锢和抹杀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站在当时的情况想想,这对于刚刚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作用是相当大的,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运行。而且他并没有毁掉那些有关算卦,医疗,种植类的书籍还有先秦的诸子著作也没有烧掉。



至于“坑儒”,这是“焚书”一年后做的。“坑儒”讲的是坑杀读书人,将他们活埋。第一秦始皇坑杀的主要是些术士,所谓术士是那些以算命,看相的为职业的人。而且他杀死的只有460人,对于一个这么大的国家来说并不是很大很大的事。第二秦始皇其实是“坑方”,这跟儒生没有关系,都是方生的错。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方生就投其所好说可以找到仙草,秦始皇就封他们做官,赐予了很多金银珠宝,但是他们什么也弄不出来,一些人害怕就携着巨款逃跑了,惹怒了秦始皇,要杀了这些方生。而中国文字一向简洁,后世简单的把这个事件称之为“焚书坑儒”所以,这个误会就这么产生了。


历史很妙


历史永远没有真相,而后世的人们也只能努力去接近真相。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虚假历史事件被证实。



陈胜吴广因大雨延误日期而起义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当时陈胜、吴广二人负责押解新兵到达渔阳进行戍卫。《史记》中记载;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按照史记中的记载,陈胜、吴广遭遇了大雨冲毁道路,所以必定会延误日期。而按照秦国的律法,延误日期是死刑。所以陈胜吴广密谋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还不如放手一搏。



以上的事件也在教科书中也出现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徭律》中,说明了秦国对于征发百姓戍边迟到的具体处理方法;

御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

这段话的意思是,朝廷征发百姓戍边,如果不去会被罚两套战甲,如果迟到3—5天会被斥责。6天到一旬(10天)处罚一个盾。超过一旬处罚一套战甲。如果是因为大雨阻塞道路,不受惩罚。



项羽进咸阳火烧阿房宫

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流行了两千多年,也有很多的历史记载项羽入咸阳后,杀掉秦国皇室,而且放火烧毁了秦国的宫殿。在《史记》中记载;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项羽的一把大火烧将阿房宫付之一炬,大火三月不熄,之后唐代杜牧在他的《阿房宫赋》中也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从此项羽火烧阿房宫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事件。然而事实上阿房宫根本没有被项羽烧毁。



2002年国家考古队展开了阿房宫遗址的勘探工作,考古人员对20万平方米的区域内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工作,事后证明阿房遗址根本没有火烧的痕迹。

而同样是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长乐宫,这座宫殿经过火烧之后,今天人们依然也可以看到被大火焚毁的痕迹。所以以此推断,项羽根本就没有对阿房宫进行破坏焚毁。



特洛伊木马也是假的

说了两个中国的,说一个外国的吧。在古希腊长篇史诗《荷马史诗》中记载了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来到了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皇宫做客,但是却拐跑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老婆海伦。不甘受辱的墨涅拉俄斯亲率大军攻打特洛伊,但特洛伊城坚固无比,所以大军在外围城10年也不能攻下。




最终墨涅拉俄斯假装撤退,将一匹巨大的木马放在了特洛伊城门。而特洛伊人以为是战利品,所以将战马搬入了城中。结果晚上木马中藏好的士兵偷偷出来打开了城门,希腊军队攻入城中。

一直以来西方学者都认为《特洛伊木马》真实存在,然而现代对于古代的考古证实特洛伊的灭亡跟希腊人基本上没有关系,当然特洛伊木马也就不存在了。


我是越关


说到假历史事件,怕是没有哪本书比《三国演义》的影响更厉害,因为很多人就是把《三国演义》当真实历史来读,其他N大名著望尘莫及。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如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孙权,等等,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讨伐董卓等等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但其他一些为人津津乐道的事件却是虚构的,只是由于影响巨大,导致很多人信以为真。

由于《三国演义》虚构或与历史严重不符的事件太多,不能一一穷尽,这里只摘录最著名的,作者在此只是就事论事,说明《三国演义》并非真实历史,丝毫没有不尊重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意思,四大名著中,作者读的遍数最多的就是《三国演义》。

1,桃园结义,正史没有记载,只说三人情同手足,而且关羽最大,刘备次之,张飞最小。

2,温酒斩华雄,正史中华雄死在江东猛虎、孙策和孙权之父孙坚手下,压根就没有关羽的事,孙坚和华雄都表示不满。

3,三英战吕布,正史中吕布也是被孙坚(真猛将兄)击退,刘、关、张压根就没掺和。

4,关羽斩颜良文丑,正史中关羽斩颜良是真,诛文丑是假,文丑是被曹操麾下干掉的。

5,曹操献刀杀董卓,正史没有,纯属虚构。

6,貂蝉美人连环计,正史中没有貂蝉这个人,罗贯中硬是虚构出一个美女,与真实存在的杨贵妃、西施、王昭君并称四大美女,着实厉害。

7,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正史中关羽确实曾从曹操处投奔刘备,但没有保护两个嫂子的情节,至于过五关斩六将,更是纯属虚构,六个被斩的人在正史中从未记载。

8,火烧博望坡,正史不是诸葛亮干的,因为那个时候诸葛亮还没出山,是刘备的手笔。

9,赵子龙浑身是胆,七进七出,正史中护送刘备家人是真,七进七出,纯属虚构。

10,诸葛亮舌战群儒,正史中诸葛亮只是见了孙权一个人,此后的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等全部都是虚构。

11,蒋干盗书,正史中蒋干确实曾游说周瑜,无功而返,周瑜没有算计他,他也没中计,罗贯中把蒋干的智商写成了负数。

12,孔明借东风、草船借箭,正史中的赤壁之战中完全没有这个情节,纯属虚构。

13,华容道义释曹操,正史中关羽根本没去拦截曹操。

14,诸葛亮三气周瑜,最后气死,正史中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和周瑜从未见面,不知道怎么个气法?而且正史中的周瑜器量高雅,绝非小气之人,他和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罗贯中为了神话诸葛亮,把周瑜黑惨了。

15,单刀赴会,正史中不是关羽到鲁肃处赴会,反而是鲁肃到关羽处去赴会,罗贯中为了美化关羽,真是拼了。

16,关羽显灵索命吕蒙,纯属迷信。

17,诸葛亮七擒孟获,七擒七纵,正史没有记载。

18,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治国理政,并非兵法谋略,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把很多人的特长和成绩都“张冠李戴”,一股脑全给了诸葛亮,其实很多战功是刘备取得的,罗贯中却把刘备搞成了无能之辈。

19,曹操割须弃袍,完全是为了丑化曹操,因为正史中的潼关大战,曹操胜了马超。

20,诸葛亮骂死王朗,正史中王朗是病死的,根本就没有随军出战,没和诸葛亮在战场上见面,再说把人骂死很光荣吗?不知道罗贯中是怎么想的,纯属虚构。

21,空城计,正史中从未发生,纯属虚构。

22,七星灯续命,正如鲁迅所说,罗贯中写“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反而让人喜欢不起来。

23,张飞是个杀猪的粗人,正史中的张飞文武双全,书画双绝。

24,讲义气的关羽,正史记载其实心高气傲,和大多数同僚的关系都不好。

24,曹操七十二疑冢,虽然当代发现的曹操墓曾引起巨大争议,但所谓七十二疑冢正史中完全没有记载,现实中也没有考古发现。

对比正史来看,《三国演义》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拼命黑曹操,使劲神化诸葛亮,美化关羽,由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使得诸葛亮和关羽在民间成为神圣一般的人物,所以三国演义本质上是小说,虽是四大名著,但不可当历史来读。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的真相只有亲历者才可以知道。这句话估计都有点儿烂大街了,不过它却揭示了一个真相:历史的真假莫测,就算写在史书上,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唐朝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囚父窃儿媳,一路走向皇位。如此不堪的黑历史,足够背负万世骂名!可是,大家似乎并没有过多指责他,就连最著名的边塞诗人都称赞他是唐宗宋祖。

李世民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资治通鉴》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话说有一次李世民咨询正在修国史的房玄龄,说:“为什么前世的史官在编订史书的时候,不让他们的主上看呢?”房玄龄当然知道李世民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于是便告诉李世民:“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房玄龄的回答可谓是四平八稳、滴水不漏,整的李世民想打听也不好意思说出来。但是自己做的丑事儿实在不堪入目呀,这帮史官一定会记录下来的。

于是呢,李世民就强行命令史官,让他们把记录在册的《今上实录》交出来,否则就踢了他们的饭碗。在踢了不知道多少个饭碗之后,李世民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之后,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说白了,就是让李世民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从此以后,历代史官记录历史的独立性,就这么被皇帝夺取。

李世民得皇位之不正,那大唐夺得杨广的江山就正了吗?

史书记载,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开大运河、创科举制度、三征高丽;这些功绩放在当下,那就是南水北调、公务员考试、摩擦周遭小国,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内更好的发展!

如此千秋大业,竟然将之说成劳财伤民,更可恶的是,还把杨广打造成一代暴君!我就想知道,暴君会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吗?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嗯,这首诗便是杨广所作。试问,这样的诗句会是一个暴君写的吗?寒鸦、孤村、斜阳、销魂,这样的意境是一个整日骄奢淫逸的皇帝能想出来的?

我要是不说这是杨广写的,肯定有人以为这是哪个婉约词人在卖弄风骚呢!即便我不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也会想到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何许人也,我也就不多说了,他的田园诗绝对是来源于生活。

如此,隋炀帝的暴政就不得不重新审视了,他真的是一个昏君吗?隋文帝的开皇盛世一定被隋炀帝继承了,而且被他再度发展。封建王朝的盛世,使得地方上也愈加强大。

恰巧此时,北方作乱,隋炀帝三征高丽。如此,国内守卫军力量被大大削弱,使得许多有野心的割据势力,纷纷起兵造反。正在江都巡游的杨广,当然察觉到了这一切。

可惜,未等他来得及处理,便被部下杀死。之后,天下顿时陷入混乱,早已准备好的各路军阀开始争夺王位。最后,被李渊父子夺了天下,历史也就任由他们修改了。


祗树


尧舜禅让?别让儒家给骗了,根本不存在!

在儒家的记录中,尧对舜的政审整整搞了二十八年,考察后期,甚至不惜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到人家门上,抵近亲身观察了三年,这才把帝位放心的交给舜。

然而这层反映人性光辉的温情面纱却被《竹书记年》给无情地撕个粉碎。

《竹书记年》是晋、魏的史官记录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这个晋、魏不是三国后期的魏与晋,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和魏国,不过巧合的是,它倒是出土于西晋那个时代。

作为一本安眠在地下数百年的史书,《竹书记年》没有机会经历秦始皇的“焚书”和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整治,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它才是最有可能接近历史真相的史书。

里面的记载,对于儒家人士来说,当然是触目惊心。

比如说起“尧舜禅让”: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尧帝到了老年,已经成了个缺德的老糊涂虫,没有办法,舜只好把他关押到了平阳,这才坐上了帝位。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舜怕尧的儿子丹朱搞事情,给丹朱也关了禁闭,杜绝爷儿俩相见串供。

说好的禅让呢?根本就只看见了凤凰男+心机男!

比如说起“共和行政”:

大家原先都是理解为周公和召公一起组成双核心填补因为“国人暴动”而逃亡的周厉王留下的权力真空,也被当做是集体智慧代替个人独断的典型例子。

可人家《竹书记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别闹了,那只是“共伯和干王位”,是一个叫“共伯和”的诸侯代行王权而已。

比如说起商朝的伊尹考核太甲:

《史记》的记载是伊尹把太甲关了三年,是磨练他的心智,待到太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坚决改正后,伊尹又把江山社稷奉还给了改造好思想的太甲。

《竹书记年》摇了摇头,伊尹明明篡位为王,后来是太甲流亡七年,成功的潜伏回来杀死了伊尹,才重新夺取的江山。

到底谁真谁假?孰是孰非?

考虑到国祚长久、明君辈出的汉唐之前,总是会“恰好”有一个二世即亡、残暴独断的秦隋,所以真理总是掌握在后来者的手里。

还是那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是人耶?是神耶?是虫耶?大禹自己说了不算!


历来现实


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本就是后人修撰的,说实话,后人对前朝修史,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的记载,很多都有刻意抹黑之嫌。所以很多流传至今的历史事件都是无从考证,难以辨别出真假的,那么这里我就列举一些不太真实的历史事件。


一,商纣王建造酒池肉林,沉迷酒色而导致商朝灭亡。课本上说商纣王登基后建造一个大池子里面装满酒,再把烤好的肉挂在林木上,宠幸妲己,整日在酒池肉林中享乐,最后由于他的残暴荒淫的统治导致商朝的灭亡,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不说到现在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商纣王建造过酒池肉林,就算是有,作为一国之君,尤其是在商朝这个嗜酒的时代,有什么奇怪的?清朝统治者们喜好大肆建造皇家园林怎么不见有人批判呢?再说说宠幸妲己,哪个君主不好色?不是三宫六院?事实上商纣王天资聪颖,登基后积极对外扩张,而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商朝主力大军在东夷作战,造成国内兵力空虚,周武王趁机联合其他诸侯抄了商纣王的后院。


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早记录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是《史记》,而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距离那段历史已经过去至少六百年了,那么久远的事情司马迁写起来还能如亲身经历一般,实在值得怀疑,而除了司马迁寥寥几笔的记载外,也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段故事的真实性,况且烽火台示警不说是短距离的示警,就算是远距离示警,各诸侯也根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或者短时间内到达,实在想不清楚点燃烽火台有什么好笑的!所以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者对这件事持怀疑态度,有迹象可以推测,当时的事实是周幽王宠幸褒姒,想废长立幼,立褒姒的孩子为太子,这引起了太子姬宜臼的外祖父也就是申后的父亲申侯的不满,于是申侯以洗劫镐京为条件,得到犬戎的帮助,他们攻入镐京,杀死了周幽王,但此举也引起了镐京百姓的不满,所以在关中失去民心的姬宜臼即位后不得不迁都洛邑。


三,项羽火烧阿房宫。《史记》的记载是:“遂屠咸阳,烧其宫室……”,后来考古学家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咸阳宫和其他秦朝宫室都有被烧的痕迹,所以《史记》记载的项羽烧的宫室就是咸阳宫并非阿房宫,而考古学家对阿房宫的遗迹进行考古发掘也并没有发现任何大量火烧的痕迹,事实上阿房宫最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压根儿就没建完,所以才会有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传言。

四,以《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为代表的历史小说所编写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小说毕竟是小说,大家可以当做消遣来看,但不能当作历史,事实上华雄是孙坚杀的,草船借箭的是孙权,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赵云也不是五虎将,周瑜心胸根本不狭隘还很宽阔,潘金莲和武大郎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祝英台和梁山伯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宋江起义与方腊起义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没有狸猫换太子,没有杨家将的七子去六子回的故事,潘仁美在历史上是功臣是好人等等,这里也就不再举例赘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