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在近代历史上出过什么名人没?

潘多拉的记忆886


话说淮海战役期间,国军精锐第十二兵团有两名军事主官是江西籍,即兵团司令黄维和第14军军长熊绶春,军衔都是陆军中将。

(熊绶春)


中原野战军对双堆集发起总攻前,陈赓将军给第十二兵团第14军军长熊授春写了封亲笔信,希望他放下武器不要做无谓抵抗,因为黄埔一期的陈赓在留校任教时期,曾经是熊授春(黄埔三期)的区队长,应该算有“师生之谊”。并且此时第14军只剩几千人马,所控制的阵地也只剩下一个村庄,已经大势已去。

熊绶春,江西南昌人,1926年黄埔军校毕业后被选派日本留学,回国后最初在德械第87师任职,抗日战争时期转入黔军系统的第103师,历任副师长、师长等职。第103师师长一度为何应钦的侄子何绍周,黄埔一期生,因此该师被逐渐中央化,编入江防军作战序列。



(黄维)

熊绶春1939年到职后,曾经指挥部队参加反攻宜昌战役,并多次袭扰鄂西日军,虽无大的建树,倒也稳步晋升,抗战胜利前已任第14军副军长。

解放战争初期第14军缩编为“整编第10师”,由“土木系”骨干将领罗广文任师长,熊绶春任副师长,1948年2月转正为师长,当年9月恢复第14军番号改称军长,编入黄维兵团参加淮海战役。



(第14军部队)


作为老乡和同派系将领,黄维对师弟熊绶春还是比较照顾的,在双堆集被围的日子里,尽量把空投的粮弹多分给第14军一些。然而到了最后关头,整个兵团所能掌握的区域和物资十分有限,黄司令官也顾不上熊军长了,所以接到陈赓来信之后,熊绶春思想斗争非常激烈。


起义是算不上了,投诚呢又担心自己在后方的妻儿被迫害,面对无法解开的死局,熊绶春一度心理崩溃,根据第18军军长杨伯涛的回忆:“熊坐在掩蔽部几次掩面而泣,悲不能抑”。

(何绍周)







他确实曾召集几名骨干军官密议与解放军接洽,但被狡猾的兵团副司令官胡琏察觉,亲自给第14军各部队长下达继续抵抗的命令,熊绶春情知胡琏起了疑心,便放弃了阵前倒戈的念头。

陈赓将军原本是想通过电话与熊绶春直接对话,谁知电话线没有接通,于是派已经被俘的第14军参谋长梁岱送信,之后按兵不动等待熊授春的反应,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于是区队长和学员只能兵戎相见。当解放军冲到第14军军部附近时,熊绶春夺门而出试图逃跑,但只跑出几十米就被乱枪打死。



(陈赓将军在淮海战役期间)

战斗结束后,陈赓派人四处寻找熊绶春的下落,得知已经阵亡后,安排警卫员在南坪集附近的土堆上给熊绶春修了个坟,还插上一块牌子:“第14军军长熊绶春之墓”,以便其家人将来战场寻尸。

而他的同乡学长黄维,在乘坐坦克逃跑的路途中被俘,与杜聿明相见在功德林。

(黄埔时期熊绶春)


度度狼gg


江西不但古代史名人辈出,近现代史上名人也不少,特别是作为革命老区,有许多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出自江西。

1.方志敏,江西上饶弋阳人,曾领导了弋横暴动,是红十军和红十军团的创建人和领导人,1934年任闽浙赣省委书记和苏维埃主席,军政委员会主席。由于敌众我寡,在率北上抗日先遣队突围中被俘。他坚决拒绝劝降,在狱中坚持写作十余万字,其中《可爱的中国》、《清贫》教育了几代人。1935年8月6日英勇就义。1994年被军委评为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张国焘,江西萍乡人。提到张国焘,有这么几个标签不得不提:北大学生、学运领袖,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最高领导人,红军总政委,另立中央的分裂主义野心家、叛徒。1979年客死加拿大。著有《我的回忆》一书。


3.饶漱石,开国元勋。曾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局书记等职务,在相对皖南事变、坚持新四军抗日,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提供后勤保障上建树颇多。建国后曾任中央组织部部长。

4.陈奇涵,开国上将,曾任黄埔军校政治大队长,中共七大代表,建国后任军事法院院长等职务。

5.肖华,开国上将。兴国人,曾任国际少共师政委,参加了长征。建国后曾任总政治部主任。他写作的《长征组歌》脍炙人口,堪称经典。

6.赖传珠,开国上将。皖南事变后,曾任新四军参谋长。建国后,任北京军区政委、沈阳军区第二政委等职务。


磨史作镜


江西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之地,名人很多,特别是以宋时期的文人为主,但是到了近代也还是有过很多名人的,毕竟江西是近代革命的摇篮,名人也不会少的,这里就列举步入近代后江西的几个典型代表人物吧!


一、张勋

张勋是江西省奉新县人,是中国近代北洋军阀的一个重要势力。因效忠清朝,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他曾主导过一出兵变复辟,迎溥仪复辟帝制,失败后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之后病死于天津,谥号忠武。此人虽忠于清庭,受到很多人的口诛笔伐,但却特别照顾老乡,所以在老家江西名声特别好,曾回家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二、李烈钧



李烈钧是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人,是近代著名军事家,也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幸亥革命时,他曾迫使北洋海军舰队起义,被孙中山任命为江西都督。他一生追随孙中山革命,后辅佐孙中山打败陈炯明。九一八事变后,曾致电蒋介石改良政治,一致抗日。

三、方志敏


方志敏是江西上饶市弋阳县人,是近代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曾一手缔造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是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创造的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被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但在1935年不幸被捕,英年早逝。

四、陈寅恪

陈寅恪是江西修水人,他是中国近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奇才,他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和前辈史学四大家之一。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等,作为中国近现代学者,身名远扬。


五、吴有训

吴有训是江西高安人,他是近代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是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他为国家培养了几代科学人才,并开创了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先河。

六、陈三立

陈三立是江西修水人,是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他被称为维新四公子之一和湖湘三公子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称,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七、张国华

张国华江西省永新县怀忠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开国中将。一生战功赫赫,曾被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为“井冈山”。

八、古柏


古柏是江西省寻乌县人,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曾留下坚持斗争,任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后在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毛主席曾悲痛欲绝为他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


好了目前就想到这么几个典型代表人物,欢迎大家评论补充,同时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交流讨论!


夏目历史君


当然出过,而且还不少!

作为一名地道的江西人,我来列举一些最有名的。

张国焘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不过此人是个叛徒,不值一提。

张勋

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之一,张勋复辟想必大家都知道。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

黄维

抗日名将,毕业于黄埔一期,国民党陆军中将军衔。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后任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军史研究。

方志敏

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可爱的中国》就是他的名著。

李烈钧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江西省政府主席,南京国民政府常委兼军事委员会常委。他辅佐孙中山打败陈炯明,主张尊重言论自由,改良政治,一致抗日。逝世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

桂永清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国民革命军海军一级上将。

刘峙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历任黄埔军校教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为蒋介石赏识。

陈寅恪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另外,开国将军中,江西籍的一共有325位,占全国开国将军总数的1/5,是开国将军人数最多的省份。其中3位上将和38位中将284位少将。


历史评说


江西在近代史上出现过太多的名人了,尤其是中国的开国将军,有325位占全国总开国将军人数的五分之一。我们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说说。

江西的上将有三位,他们分别是肖华上将,陈启涵上将和赖传珠上将。

这三为将军都是早早的就加入到了中国革命之中,成了党的一份子,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反围剿战争,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全国的抗日战争和最后的解放战争。

为中国的独立与和平,自由与民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江西的中将有刘西元、刘浩天、杜平、李作鹏、肖望东、旷伏兆、吴克华、吴法宪、吴富善、邱会作、余秋里、张国华、周彪、周赤萍、周贯五、钟汉华、饶守坤、袁升平、黄火星、黄志勇、康志强、梁必业、梁兴初、彭林、彭嘉庆、温玉成、曾思玉、谢有法、蔡顺礼、廖容标、王宗槐、王恩茂、王道邦、王辉球、邝任农、匡裕民、朱明、朱辉照。

江西的少将有丁盛、丁荣昌、马辉、马泽迎、王屏、王力生、王元和、王六生、王东保、王茂全、王英高、王学清、王耀南、毛少先、毛会义、方槐方震、邓龙翔、邓经纬尹明亮、甘祖昌、刘玉堂、刘世洪、刘世湘、刘发秀,刘华春、刘华香、刘兴隆、刘亨云、刘贤权、刘绍文左齐、左爱、龙潜、龙飞虎、龙炳初、龙振彪、龙道权、龙福才、叶运高、叶荫庭卢文新吕、黎平、朱云谦、朱家胜、朱耀华、伍生荣、任昌辉、刘义、刘昂、刘涌、刘福、刘镇、刘大煜、刘子云、刘友光。

严庆堤、巫金锋、李元 李治、李真、李铨、李士才、李夫克、李木生、李水清、李呈瑞、李佐玉、李良汉、李振邦、李致远、李继开、李景瑞、李道之、杨力、杨卓、杨恬、杨汉林、杨怀珠、杨树根、杨思禄、杨俊生、杨家保、刘辉山、刘锦平、刘毓标、刘鹤孔、刘耀宗、齐钉根、江含章、江拥辉、江学彬江勇为、江燮元、汤光恢、兴中、许诚、孙文采、杜文达、严俊、。 

张华、张雄、张开荆、张太生、张文碧、张光华、张英辉、张济民、张海棠、张铚秀、张强生、张耀祠、陈力、陈熙 陈士法 陈云中 陈云开 陈仁洪 陈坊仁  陈远波 陈信忠 陈美福 陈德先林茂源、欧阳平、肖前、肖森、肖锋、肖大荃、肖元礼、肖文玖、肖学林、肖荣昌、肖思明、肖新春、吴烈、吴保山、吴融锋、何运洪、何家产、邱先通、邱会魁、余光茂、余致泉、邹衍况 开田、汪东兴、汪祖美、宋玉琳、宋景华、欧阳奕、欧阳家祥易耀彩、郭延林、郭林祥、郭金林、陶汉章、黄厚、黄萍、黄文明、黄玉昆、黄玉庭、黄有凤、黄作珍、黄径琛、黄经耀、黄荣海、黄思沛、黄振棠 黄朝天、曹丹辉、曹光琳、曹传赞、曹德连、龚兴贵、盛治华、康庄、康林、梁仁芥 梁玉振、梁达三、彭盛、彭龙飞、彭寿生、彭清云、彭富九、董永清、蒋润观、舒行 童国贵、童炎生、温先星、游好、扬游、胜华、曾征、曾威、曾美、曾凡有、

还有哪些欢迎补充。


史学达人


梅汝璈(1904—1973),字亚轩,江西南昌人。1946年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