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将对决是谁与谁之间,为什么?

小小嬴政


在国民党黄埔系当中,最令人望尘莫及的莫过于王耀武了,堪称一代抗日名将,凭借着卓越的战绩年仅40岁就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山东省主席等职,不仅善于带兵而且极赋军事才能,也是公认最会打仗的将领之一。而王耀武曾与粟裕大将有过三次对决,由于立场的不同,两大名将曾在战场上刀光剑影。

在国民党阵营中,和粟裕对决过的名将可不少,例如杜聿明、胡琏、邱清泉、张灵甫等都是一代抗日名将,但能让粟裕佩服的很少,而王耀武就是其中之一,被粟裕称为国民党将领中比较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一个,而粟裕的老搭档陈毅也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不要小看王耀武,他可是国军总少有的明白之人”。

王耀武,毕业于黄埔三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悍将,在抗战中所率领的“抗日铁军”74军,几乎打满了整个正面战场,可以说逢战必立功,74军也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曾试图多次给予歼灭但都未遂。其中王耀武在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和雪峰山会战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也是蒋介石屡屡委以重任的原因,所以时人称“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

谭家桥战役,粟裕与王耀武首次对决

在粟裕大将的军旅生涯中,有两处是最刻骨铭心的地方,因为这两处长眠了不少曾经陪伴着他的战友,一个是孟良崮战役,另一个就是谭家桥战役了,而谭家桥的兵败正是根源于王耀武的补充一旅,补充第一旅也是后来的第51师、王耀武起家的资本。

1934年以红七军团和方志敏的红十军合编成红十军团后,方志敏任军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粟裕担任参谋长,从赣东出发继续北上抗日。在准备向谭家桥进发时,当得知王耀武的补充一旅脱离了大部队孤军深入,军团长刘畴西决定利用有利地形在谭家桥两侧公路设伏给予围歼,从而达到在皖南立足发展的战略意图。

而王耀武率部孤军深入时非常的谨慎,在遭到伏击时并没有慌乱,凭借着强大的火力迅速抢占高地组织反击。由于红十军团参与伏击的两个师没能很好的配合协同作战,指挥失误伏击战变成了惨烈的攻坚战,红十军团损失惨重而被迫撤退,当红十军团撤回到怀玉山时遭到了敌人重兵包围而几乎全军覆没,只有粟裕率领了少数部队突围了,虽然粟裕还不是军事主官只是个参谋长,首次交手算王耀武赢了一局。

莱芜战役,粟裕与王耀武第二次对决

1947年初,正式成立华东野战军后,由陈毅担任司令员,粟裕担任副司令员,而此时的王耀武担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司令官,李仙洲担任副司令。国民党在中原地区经历一系列惨败后,蒋介石制定了鲁南作战计划,企图在陇海、胶东、津浦线集中重兵,分南北两个集团军,由北向南进攻莱芜等地后,在沂、蒙之间与华野寻求决战。

但身经百战的王耀武鉴于国军的一败再败,认为不可再轻敌冒进,每战必须慎之又慎,但蒋介石根本不听王耀武的劝告,强行要求第二绥靖区出兵,王耀武没办法只好派副司令李仙洲率领三个军六万余人,组成北线辅助突击军团,以配合南线的进攻,采取“集中兵力、稳站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对粟裕华野进行南北突击。

事实证明王耀武的劝告是正确的。面对国民党两路大军压境,粟裕决定以少量部队牵制南下的敌人,集中兵力挥师北上先吃掉深入莱芜的李仙洲兵团,“指南打北”制造假象以迷惑敌人。而王耀武担心李仙洲会掉进粟裕的包围圈,电告其利用新泰、莱芜等地地形进行机动作战,但在陈诚的施压下,李仙洲不得已继续南下以策应鲁南作战。结果不出王耀武所料,莱芜战役打响后李仙洲才知道掉进了粟裕所布的口袋,六万大军瞬间几乎全军覆没,副司令李仙洲也被俘。莱芜战役战后,王耀武发出了“就是放五万头猪,叫人抓,三天也抓不完”的愤慨。

济南战役,粟裕与王耀武第三次对决

继莱芜战役之后,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王耀武眼睁睁地看着一手带出来的王牌部队整编74师被粟裕全歼,爱能莫助,而整编74师辖下的51旅的前身正是由谭家桥战役的补充一旅,粟裕终报谭家桥战役一箭之仇。一年之后的济南战役前,王耀武已经看清当前的情势,认为济南已经是一座空城不可再守,建议蒋介石放弃济南退守兖州,但被否决了。当粟裕率领的华野兵临城下济南城时,打出了“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一代抗日名将也最终陨落,王耀武和粟裕两大名将之间的对决也至此告落。


赛门军略


如果林彪和刘伯承对决,肯定林彪赢。长征时抢渡大渡河,毛泽东照顾刘伯承让其走江北路途比江南近,林彪走江南。一天一夜两百里,是夜风雨交加,刘伯承按照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教程让队伍休息二十分钟。就是这要命的二十分钟让林彪抢了头功。抗战中林彪在平型关虽然打的是日军䐉重部队,但取得了抗战的首胜,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二九师在伯承指挥下首战失利损失一个营。另有文献说是一个团。都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由此毛泽东心目中林彪地位就更加高于刘伯承。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直接指挥了辽沈,平津两大战疫。淮海战役直接指挥是粟裕,下战略决心的是邓小平。

一个人的战略思想形成后很难改变。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有所变化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塔山阻击战时,林彪对梁兴初说:我只要塔山,不听其他。这就是主帅的决心战疫就已经赢了大半。而伯承是儒将,常常有“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慈悲之心。


宇哥42888


一看到中国历史上最有含金量的名将对决这个题目,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彭大将军与美国的五星上将在朝鲜的那一场惊世对决!

虽然说麦克阿瑟不是中国人,但是这场对决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分量的一场对决!

我们先来看一下对决的双方:

彭德怀

新中国的十大元帅排行第二,以善于打硬战恶战而出名,就连主席都夸奖“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彭老总八路军副总司令,策划和指挥了百团大战;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是我军的核心领导之一人,是我军的顶梁柱。



麦克阿瑟

美国的五星上将之一,先后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麦克阿瑟开创“蛙跳战术”,迅速逼近日本本土。




新中国有十大元帅,美国有十个五星上将,这一场中国元帅与美国五星上将的对决,是两个大国最高军衔拥有者之间的一场较量,这样的含金量难道还不够高吗?

面对着美国人的挑衅,彭德怀元帅带着全国人民的意志,率领着志愿军于1951年10月跨过鸭绿江,毫不畏惧的迎了上去,于10月25和美军展开了第一次战役。

麦克阿瑟率领着17国联军气势汹汹的直扑过来,仗着飞机坦克军舰炮火的优势,麦克阿瑟志满意得,扬言两个月解决战斗家过圣诞节。


17国联军: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新西兰、韩国。

是的,论装备论火力,我军是远远落后于美军,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美军一个团的火力比我军的一个军还要强。麦克阿瑟以为这是一场一边到的战役,所以才敢如此嚣张。

可惜,麦克阿瑟不太清楚他面对的对手是谁,那可是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和有着钢铁意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在彭德怀元帅的指挥下,志愿军在火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硬生生的把美军打回到了三八线附近,直接把麦克阿瑟打回了美国!

在这一场元帅级别的较量中,向来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吃到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场败战!


胡史乱翔


麦克阿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那一定是有病。一句简短的话,就看得出来麦克阿瑟对于中国军人的肯定和畏惧,要知道那时候中国军人的将领可是彭大将军,在彭大将军带领下的中国军人可是连麦克阿瑟都称赞,所以毫无疑问含金量最高的对决应该是彭大将军和麦克阿瑟之间的一场巅峰对决。



彭大将军应该不用多介绍吧,十大元帅之一,一位经常打硬仗的元帅,而次此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在与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对弈之后,迫使“联合国军”退至北纬38°线以南。而麦克阿瑟,全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著名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陆军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美国海陆空三军中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参加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被认为是美国战争史上的奇才。



但是也就是这样一位奇才,遇到了我军的彭大将军也败下了阵来。第一回合的交战,彭大将军就展示他的能力,时间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这也是一次突袭,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驱逐到了清川江以南,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稳住了局势,并且歼灭敌军15000多人。



第二回合,时间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这次彭大将军有给麦克阿瑟设个计,那就是用朝鲜人民军去引诱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等他们到达了预定目标之后,我军突然杀出,打的对手错不及防,致使“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彻底的扭转了朝鲜局势。



第三回合,时间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了打破“联合国军”试图休整后卷土从来的阴谋,所以直接突破三八线,对“联合国军”发起了进攻,把他们击退至被我37度线附近的地区,并且占领了韩国发首都,总共歼灭敌军19000多人。第四回合,时间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这次大战历时将近三个月,我军也损失比较惨重,但是仍然歼灭敌军7.8万多人,而麦克阿瑟因为一败涂地,被撤职回国。



第五回合,时间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历时50天,这次属于拉锯战,双方短裤损失惨重,我军减员8.5万,歼灭敌军8.2万。后面就进入了战役的第二阶段,时间是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个阶段进入边打边谈判的状态,直到最后双方签署停战协议。

总得来说,在彭大将军和麦克阿瑟的这场较量中,以彭大将军完胜结束。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真正的国共双方“头号战将”对决,当属粟裕与薛岳之间近一年时间的交手。粟裕是人民解放军战神级的人物,而薛岳是抗日战争国民党军队大兵团作战指挥的佼佼者,号称“老虎仔”,仅就攻击主动性而言,其实后来“三大战役”的国军主将卫立煌、傅作义和刘峙都不如薛伯陵,也包括只善打顺风仗的杜聿明。因此,这才是巅峰对决。


抗战胜利后,国军各大战区纷纷改称为“绥靖公署”,比较重要的有第一战区胡宗南改“西安绥署”、第二战区阎锡山改“太原绥署”、第五战区刘峙改“郑州绥署”,第三战区顾祝同改“徐州绥署”,因顾祝同升“陆军总司令”且第九战区被撤销,薛岳1946年5月转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受领任务是“南北会师,占领山东,打通津浦线”。


“徐州绥署”指挥的是解放战争初期国军兵力最庞大的一个集团,仅薛岳手下的“副主任”就有五名:李品仙,吴奇伟,冯治安,汤恩伯,李延年,汇聚了黄埔系、桂系和西北军余部等大批兵力,包括邱清泉整编第5师、钟纪整编第7师、胡琏整编第11师、张灵甫整编第74师等绝对主力,“徐州绥署”主要对付的正是活跃在江苏、山东两省的解放军部队,自1946年10月薛岳指挥整编第74师进攻淮阴开始,两位名将正式交手。

上半场,由于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各自独立作战,解放军尚不能拧成一个拳头打击敌人,战场态势薛岳略占上风,先后攻占了淮阴、涟水等苏中解放区重要城市,粟裕率华中野战军逐步向山东靠拢。1947年1月两大野战军合并正式成立“华东野战军”,全军共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粟裕实际负责军事指挥,薛岳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粟裕出手猛烈,1947年1月20日,鲁南战役胜利结束,华东野战军在峄县地区歼灭马励武整编第26师及第一快速纵队,缴获坦克17辆和美式榴弹炮一个团,另在枣庄全歼周毓英整编第51师,俘师长以下3700余人,“徐州绥署”的两个整编师就这样灰飞烟灭。薛岳的失败甚至惊动了后台陈诚,这位“参谋总长”飞赴徐州亲自督战,准备帮助薛岳报仇雪恨。

(南线兵团指挥官欧震)

经过陈诚和薛岳的精心策划,徐州绥署动用74个整编旅的“鲁南会战”正式出炉,其中负责南北夹击华野的两大兵团就有40个整编旅,南线兵团(十一个整编师)由薛岳亲信、粤系将领欧震指挥,北线兵团由黄埔一期李仙洲率领(三个整编师)。在进攻主力南线兵团的配置上,薛岳吸取之前失利的教训,采用了“烂葡萄里夹硬核桃”的编组方式,三路人马各安插一支精锐骨干,整编第74师夹在中路,整编第11师夹在左路,整编第25师(黄百韬)夹在右路,目标直指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

薛岳同时命令三路人马“齐头并进、稳扎稳打”,陈诚对此部署甚为满意,并且得意的宣称:“即便全是豆腐渣,也能胀死老母猪”,华野司令员陈毅接报后哈哈大笑,讥其为“豆腐渣胀死老母猪战术”。

与此同时,北线李仙洲兵团也自胶济线南下,1947年2月4日进占莱芜,威胁到了华野后方,于是下半场开打。


(北线兵团指挥官李仙洲)

粟裕面对欧震三路人马的“乌龟齐爬战法”,倒也真的一时不好下口,数次割裂敌人不成,于是且战且退寻找战机。2月10日粟裕决定放弃临沂先打李仙洲,命令华东野战军主力七个纵队秘密北上,而此时薛岳稳扎稳打战法的弊端便暴露出来:

欧兵团推进速度太慢,给了华野充分的机动时间。2月15日晚,欧震所部未经大的战斗攻克临沂,随即大肆报捷,却吓坏了济南城里的王耀武。

王耀武久经战阵不是白给的,当他得知欧震“顺利”占领临沂后,便判断华野主力不在南线,很可能已经北上寻歼李仙洲兵团,立即命令黄埔学长兼老乡撤退,然而在薛岳和陈诚的直接干预下,李仙洲退而又进,终于在2月19日被华野全线包围。2月20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至2月23日下午共歼灭李仙洲所部50000余人,生俘李仙洲以下将官17名,“莱芜战役”胜利结束。

(接替薛岳的顾祝同)

蒋介石终于忍无可忍了,他首先飞到济南将王耀武大骂一顿,王耀武恨无可泄,骂出了五万头猪的名句;“徐州绥署”当然要被追究责任,并且办的非常彻底,薛岳撤职,机构摘牌,换之以“陆军总司令徐州指挥所”的名头,顾祝同走马上任。

薛岳的靠山陈诚也闹个灰头土脸,所以才有了主动请缨前往东北“找面”之举,而薛岳丢官后始终赋闲,直到解放战争末期人民解放军逼近两广时,才被重新起用,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含金量高达99.99%的名将对决,薛岳下台,粟裕完胜。


度度狼gg


淮海战役汇聚了当时国共双方无数名将,我党名将粟裕、刘伯承领衔,下属叶飞、宋时轮、王必成、陶勇等悍将。国军则有杜聿明、黄百韬、胡琏、黄维、邱清泉等百战名将。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将对决了。

战役刚一开始,我军利用国军总指挥——猪头将军刘峙的低级失误,迅速将骁勇善战的黄百韬兵团包围在碾庄。此时黄百韬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我军复出重大伤亡方才歼灭黄百韬兵团。 此后我军经过惨烈战斗,在双堆集全歼以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为核心的黄维兵团。此时形势已经不可逆转了,最终我军于陈官庄大破国军,将受制于老蒋瞎指挥的杜聿明生擒活捉。



淮海战役期间杜聿明其实屡屡有神来之笔一样的调度,但先是刘峙送人头,后有老蒋瞎指挥,关键时候邱清泉还乱搅和,最终令一代名将杜聿明遭遇滑铁卢。



林屋公子


这个我看有几个认识的!!



MrShenK


我认为徐向前与阎锡山对决是含金量最高之一,

因为他手下连一个正规团也没有,凭地方武工队,大多是农民组成了二万多人的队伍打败了二十多万训练有素的阎部!这就是解放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

还有他与刘湘的六路反攻,强渡嘉岭江……等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恐怕只有粟裕才能与他并肩了,连林彪都要逊色许多!

他因张国焘的原因,没有被重视而无法发挥卓越的军事天才!


208735757


既然说到中国历史上含金量最高,那就肯定不能是寂寂无名的小战役,或者说像李云龙那样式的只凭嗓子喊基本上就能御敌的玩笑段子,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很多人说世界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这话说的虽然有点绝对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但百分之六七十的正确率还是有的,那五千年的历史打仗的次数自然是数不胜数,光是说著名的战役就成百上千次之多,成就了多少大将声名,要是说非得排排名,弄出个含金量最高的,其实首先还得从根上找,从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战役中寻找。

既然说到这了,凭历史级别的先进人物时,都是把秦始皇排在第一位,秦始皇为什么伟大?主要还不是因为在他的指挥下扫六合,统一天下,开创了封建统一王朝的先河,但是话说回来,秦始皇毕竟是带头大哥,很多事情都是他定的不错,但很对事情落到实处却是靠着他手底下的一帮能人。


也就是说秦始皇是战略家,实干家另有其人,进一步说秦始皇也不过是踩在先人的肩膀上,把先人开创的事业推向深入罢了,这其中帮助秦国杀敌据说有一百六十多万的白起,就功不可没,白起一生歼敌一百六十多万,那得打多少次仗才能完成的成就?

其实找含金量最高的,从有“人屠”之称的白起身上找,绝对能找到,一百六十多万的歼敌数字,秦赵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占到了四分之一强,这场战争倒不是因为杀的人多含金量高,主要在于决定了谁最终来统一六国的问题。

这个统治权的问题不是大家谈出来的,而是白起与赵将廉颇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二,战法和战术的运用方面,可以说都是集古代兵家智慧之大成,这里为什么不提赵括,其实赵括就是给白起送助攻呢,远没有廉颇的老谋深算和运筹帷幄!


历史三日谈


朱元璋称之为天下第一奇男子的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 即扩廓帖木儿),和大明初期第一名将徐达之间的岭北之战。


对于这次战役,虽然史书记载不多,但它造成的影响却极为巨大。

岭北之战是指洪武五年,明军北伐,旨在永清蒙古大漠。这次北伐主要战斗发生在岭北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故称之为“岭北之役”。



进攻方向 徐达由木怜道出发,为中路军。

李文忠由帖里干道出发,为东路军。

冯胜由纳怜道出发,为西路军。

此次战役,合骑兵15万,步卒无算,三道并进,出征漠北。

骑兵15万,用于后勤运输保障的马匹更当倍之,因此,此次出征所用马匹至少在40万匹以上,规模之壮,在洪武一朝空前绝后。


以徐达的主力中路军,李文忠的东路军大败而回,仅冯胜的西路军取得了几次微不足道的胜利。
岭北之战以大明大败告终。

据史书记载, 明军在此次战役中死者前后约四十万”。

相对于士兵, 战马损失更加惨重。王保保取胜后穷追不舍,直至大都城下,大肆劫掠而去,明军从攻势转为守势,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

不仅如此, 在以后长达 15 年的时间里, 明军再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洪武二十年。


从各方面分析, 战马的匮乏应是制约明朝大规模军事行动的主要因素。

根据史书记载,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朝清点全国兵马数,计官兵1204923人,马仅45080匹,可见岭北之战后明朝军马的缺少。



朱元璋直到晚年,对这次大败依旧不能释怀,洪武三十年(1397年)六月二十六日,朱元璋敕晋王圣旨曰:“噫!吾用兵一世,指挥诸将,未尝十分败北,然兵疵于和林,与虏战失利,以致伤生数万,敛兵守塞”(只能用步兵守堡垒垒)。“马悉数不过二万, 若逢十万之骑, 虽古名将, 亦难于野战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