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弟弟弘昼是个什么样的人?

Heavn123


弘昼,启元白先生家这一小宗分支的始祖,清世宗(雍正)第五子,清高宗(乾隆)异母弟,乾隆即位时唯一活着的、成年的兄弟(雍正幼子弘曕彼时尚年幼,且乾隆即位后没几年便过继果毅亲王允礼为嗣,成为了小宗旁支)。弘昼比乾隆小三个多月,二人均出生于雍正即位之前,即所谓的潜邸时期。彼时,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和弘昼的生母耿氏都是“格格”的身份,也就是小妾。因此,从出身来看,二人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的,乾隆除了年长三个多月,并没有特别优势。之后,雍正十一年,二人几乎同时被父亲雍正册封为亲王。换句话说,在二人唯一活到成年的兄长弘时“暴毙”之后,弘昼实际上成为了乾隆皇位几乎唯一的竞争对手。按正常逻辑,上演一出兄弟阋墙的大戏在所难免。但是,一切却没有按照正常逻辑发展……



或许是因为雍正更加钟爱钮祜禄氏爱屋及乌,又或许因为乾隆自幼就聪慧过人,又或许因为其他一些原因……总之,乾隆自幼相对于弘昼获得了祖父、父亲更多的青睐,也一直被雍正作为继承人来培养、历练。这种默认继承人身份,某种程度上是半公开、甚至于公开的,并且以密立皇太子的形式予以确认。加之有一众叔伯和兄长弘时的前车之鉴,弘昼并没有选择叔伯们当初走的那条布满荆棘、充满血腥的道路,而且选择了接受现实、安分守己。



雍正十三年,乾隆作为清朝建国后第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皇位继承人,顺利即位,荣登九五。作为弘昼主动退出的投桃报李,乾隆登基伊始就将父亲雍正潜邸的所有家财全部送给了弘昼。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乾隆对这个弟弟就完全放心了。毕竟,弘昼是乾隆皇位几乎唯一的竞争对手,其威胁程度甚至超过了后来“弘皙逆案”的主角——清圣祖(康熙)长孙、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事实上的长子弘皙。更何况,雍正即位之初对允禩等人同样是高职厚祿,转头就给全部收拾了。弘昼是个聪明人,一切了然于心,要让四哥放心,只有一个办法——以自污求自保。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手段,汉初的名相萧何就曾经干过。但是,这的确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救命法宝。



不过,自污归自污,弘昼却没有拘泥于前人的方法、手段,而是污出了新高度、新境界,也就是后人指责弘昼的那些所谓荒唐事。那么,弘昼到底有多荒唐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活出丧。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史籍有记载,艺术作品更加描绘的有鼻子有眼。起初弘昼只是关起门小打小闹,让家人、仆人为自己哭丧,自己坐在灵堂享受祭品,谁哭得伤心,有赏。后来,弘昼又将活出丧玩出了新高度。通知在京王公、官员前来王府吊唁。毕竟是皇帝的亲弟弟,即便知道是假的,可也不好不上门啊。上门吊唁总不能空手去吧?奠仪总是要随的。好嘛,既能自己瞎胡闹,还能赚白花花的银子,难怪弘昼乐此不疲了。但是,如果仅仅觉得弘昼是胡闹,那就小瞧他了。这么一来,等于是将在京的王公、官员都给玩儿了,而且等于是公然索贿,还落得个荒唐胡闹的恶名,形象尽毁、官心尽失、人缘尽丧。四哥,你还有不放心的吗?那我接着来。



接下来干嘛呢?几句话不对版,直接动手殴打中枢重臣,而且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打的是谁呢?清初重臣遏必隆的孙子、军机大臣讷亲。几句话不对版就动手殴打同僚,而且还是“当朝宰辅”,还有谁敢支持这样的人当皇帝?四哥,放心了吗?



不仅对官员,面对皇帝四哥弘昼同样胡来。科举殿试之时,到了饭点儿,弘昼居然催促乾隆赶紧走人,他留下看场子。见乾隆不动窝儿,居然不耐烦地说:“哥,你是不是怕我收了考生的回扣,给他们放水啊?”得,这下把乾隆呛的不行。可乾隆居然咽下了这口气。事后才私下跟弘昼说:“众目睽睽之下,你如此大不敬,如果哥当场发飙,你死一百次都够了。”可即便如此,乾隆也并没有重惩弘昼,最后不了了之。或许乾隆觉得,你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孟浪、不顾体面,反倒是失去了参加科考的士子之心,失去了士子之心,等于是失去了未来的朝堂百官之心。反观弘昼,反倒是因祸得福了。最后弘昼发展到公然抢劫国家造币局的运钞车,理由居然是他钱不够花……一个亲王,年俸加赏赐,还守着老爹的遗产,钱不够花?除了是有意自污,小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其他原因。



很多人觉得,弘昼是真荒唐,但个人觉得,未必,应当说还是以自污求自保的成分居多。如果真是荒唐胡闹,也就没有那篇著名的《金樽吟》了。通篇都在表露自己没有野心,只求富贵,这像是一个荒唐胡闹之人的行为吗?因此,弘昼以自污求自保应当说是没有疑问的。



可能正因为如此,乾隆对于弘昼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就两个字——纵容。这或许就是兄弟之间的默契吧,你自污以表达自己没有野心,我就顺水推舟,照单全收,顺带让你玩得更嗨一点儿。只要你不惦记哥哥屁股下面的这把椅子,你爱咋地咋地!纵观弘昼荒唐的一生,无论如何胡闹,除了罚俸之类的小惩罚,几乎没有受到过乾隆任何实质性的处理。



当然,有人说弘昼是因为涉足皇储问题乾隆找理由逼死的。更有甚者有鼻子有眼说什么弘昼提出让乾隆遵守六十年大限的承诺,最后让乾隆逼得上吊自尽了……个人觉得,纯属无稽了。首先,弘昼去世时是乾隆三十年,离所谓的六十年大限还早。其次,乾隆三十年时,永琪已故,永璇轻度残疾,永瑆、永琰等皇子还非常年幼,弘昼涉足皇储问题也无从说起。正史记载乾隆三十年前后弘昼受过的处罚也只有罚俸而已。如此微小的、曾经也受到过的处罚就逼得一个亲王自尽,怎么着也说不通。而且从史籍记载中乾隆亲临探病并且亲临祭奠来看,兄弟之间应当说并没有产生明显的裂痕。



再从另一个细节来看。弘昼死后,他的儿子永璧并没有按照清朝的定制降级袭爵,而是像康熙的二哥裕宪亲王福全的儿子一样,仍然承袭的亲王爵位。这是违制的,是需要皇帝额外加恩的。如果是乾隆逼死了弘昼,他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可见,弘昼的自污和主动示弱还是很有成效的。没有了利益冲突的前提,兄友弟恭的一面就呈现出来了。弘昼虽然与皇位失之交臂,但是,四哥的庇护之下,为所欲为、富贵一生,而且还福泽后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弘昼不走这条路,或许八叔的昨天就是他的今天,不是吗?



个人看法,或与主流不符,敬请海涵。如有谬误,欢迎指正。拜谢!


不务正业歪医生




说起弘昼,相信各位最熟悉的就是《延禧攻略》里他装疯卖傻,最后还搞谋反被乾隆杀掉的事。

关于这位小王爷,其实小君觉得他深不可测,心机颇深,也许在那个时代,他的“尴尬身份”需要这样。

那么,弘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尴尬”呢?

弘昼,是乾隆皇帝的弟弟,为雍正的第五子,从小,他就和乾隆生活在一起,两人同吃同住,一起上学,手足情深。

可当乾隆成为皇帝后,他们的“兄弟情”立马就变成“君臣情”。

弘昼的“放纵生活”

乾隆对于弘昼在生活上的骄奢无度丝毫不放在眼里,而且有一种“你越烂,我越喜欢”的感觉。

比如有一次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讷亲吵了起来。而后弘昼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打了讷亲一顿,结果乾隆看后,不言不语,一点没责罚弘昼。

弘昼在王府中特别喜欢玩一种游戏——自己假装去世躺在棺材里,让家人为他哭丧,当他看到家人大哭时,整个人就乐呵呵的从棺材里爬出来。

简直是无聊至极啊!

我想这些举动乾隆是知道的,身为爱新觉罗家的子孙怎么能干这种荒唐事呢?不过乾隆丝毫不在意,好像还有放纵的意思。

弘昼的“阴沟里翻船”

这些举动在小君看来也许就是弘昼故意装出来的,没办法,他的身份太尴尬,他可能想借此告诉乾隆——“哥,你放过我吧,我对皇位真的没感觉,我只想好好活下去。”

不过有时,弘昼也会“阴沟里翻船”,比如有一次在宫中举行八旗子弟的考试,乾隆和弘昼一起监考,结果弘昼竟然大大咧咧请皇帝回去吃饭,说这里有他就行。

当时的乾隆点了点头,没说话,依然坐着,可弘昼又请他回去吃饭,而且还出言:“你难道连我也不相信了,怕我被他们买通了吗!”

乾隆听后,不说一句话,默默的走了。事后弘昼才发觉自己不对,第二天连忙向乾隆道歉,最终化解了危机,不过乾隆最后甩给他一句:“说话要谨慎!”

弘昼一生带着“天潢贵胄”的荣誉称号,可这称号犹如千斤担,虽然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但他不能做自己,只能永远活在别人的“眼光”和“猜测”中,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宫殿君


弘昼是乾隆的弟弟,只比乾隆小几个月。他和乾隆都是雍正看好的接班人,从小两人一起在雍和宫里读书玩耍,所以乾隆和他有着很深的兄弟之情,不同于和弘瞻类似“父子”之间的感情,乾隆和弘昼可是实打实的兄弟之情,加上年龄相仿彼此很熟悉。

这点在延禧攻略中也有反馈给大家,所以璎珞接下来想要扳倒弘昼也是非常困难的。弘昼这个人历史上记载的不多,只知道他喜欢诗文才艺,就是不太喜欢看正书,而乾隆恰好相反对治理国家哪些涩晦难读的书籍来者不拒,弘昼一半时间在读书一半时间在想着玩。

不知不觉两人都到了20岁左右,眼看雍正服用“仙丹”身体越来越差,避免不了的皇位争霸战拉开序幕。弘昼很早的时候就和乾隆说过自己完全没有当皇帝的心思,而雍正也不喜欢自己,所以乾隆很放心他,加上弘昼为了退出争夺,居然给自己办了一个“活葬礼”,就是让家里的下人按照正式丧葬规格给自己哭孝,还邀请和很多人参加自己的白事。自己哈哈大笑把别人带来的祭品和好酒都给喝了。

乾隆看到这就明白了,自己的弟弟肯定不会有什么威胁了,都已经这么荒唐的人即使自己当不了皇帝,弘昼也没有任何可能。同时弘昼给自己写的挽联也明确提到:自己是个废人,不会有任何威胁的,所以弘昼不光和乾隆关系好,他和所有的皇子关系都很好,大家都拿他当“猴戏”看,他自己也很知趣看谁都是笑呵呵的,乾隆当上皇帝后,没过3个月就把弘昼安排在雍正以前的府第,赏赐了无数的金银。

并且让弘昼掌管整个皇宫的安全,也是就是“禁卫首领”可见乾隆多信任他这个“傻弟弟”了。这也是延禧攻略里,弘昼能随意出入皇宫,把璎珞姐姐给侮辱了,历史上并没有这段记载,可是弘昼真的能干出这个事情的,因为有次很重要的朝会时间过久,一直从早上5点到下午3点都没结束,这时弘昼十分饥饿了,便大声说道:能不能让我出去吃个饭。大臣们都惊呆了!

乾隆却没有理会,继续开会。到了第二天弘昼去和乾隆赔礼,同时问道:你为什么昨天不直接批评我?乾隆说道:如果昨天直接说你不好,你肯定会被弹劾回家的,从这点就能看出弘昼到底多受乾隆的恩宠了吧。即使弘昼真的玷污了一个宫女,乾隆也不会把他怎么样的

乾隆这个人还是挺念旧情的。因为乾隆总共有10个兄弟,除了早夭的、争皇位被弄死的,生病死的就剩下不到4个弟弟了(乾隆最大)加上和弘昼关系这么好,所以弘昼只要不争皇位乾隆都会放过他的,关于弘昼和娴妃到底有没有什么联系,我个人认为没有。因为弘昼不是那种拎不清的人,他再有胆子也不会碰乾隆的女人,何况弘昼是个非常明事理的人,就从他能给自己办葬礼把自己和皇位彻底隔开的事情上,他还是非常聪明的,所以历史上娴妃肯定没有和弘昼有关系。

弘昼此人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迹。是个“无足轻重”的人,可是他的一生顺风顺水,没有外出打仗,一直留在京城有时会和乾隆一起出去游玩,弘昼还有9个子女呢,个个被乾隆封为重要的官职,可以说乾隆对弘昼真的很不错,而有次出去游玩时,乾隆的马受惊了,这时弘昼不顾生死把马给拉住,像弘昼这么惜命的人能为乾隆这样,也算是赤胆忠心了,所以他们俩的关系一直保持的很好,乾隆也非常信任他这个弟弟,加上乾隆也下过旨意,任何男人不能随意接近后宫,所以,这部电视剧是把弘昼彻底黑化了,有点不尊重历史,不过也无伤大雅,因为弘昼本身就是历史的星辰大海中可有可无的人。





历史的星辰大海


在封建社会的皇权体制下,王爷这个位子是最难做的,虽然表面上听起来风光无限,也是一辈子不愁吃穿,可因为离最高权力太近了,一不小心就会遭到怀疑,在这种情况下,王爷们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多做一点事情,这里面做的最色的恐怕要数雍正的第五子弘昼了。

弘昼生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比乾隆只是晚出生了一个时辰,可俩人的命运确实是截然不同,乾隆不用说了,打小就深得祖父康熙的喜爱,亲自教授给了他很多为政之道,就连他们的父亲雍正也跟着沾光。而弘昼显然是没有这么好的命,可他是个聪明人,不像其他的皇子一样对储君的位子一直抱有幻想,挤得头破血流也要拼一把,而是迅速转到了明哲保身这一条道上来。

弘昼出生时胤礽已经二次被废,老四和老八为了争夺储位斗得不可开交,他虽然小,可也不是一无所知,后来雍正登上帝位,对手足兄弟的做法更是让小小的弘昼心里害怕,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参与九子夺嫡的那些王爷们一一遭到清算,基本都被圈禁至死,老八老九还得到了另外一项福利——改名,一个叫“阿其那”、一个叫“赛思黑”,堂堂的两个王爷瞬间变成了猪狗,侮辱之意尽于言表。

联想到自己当下的处境,弘昼决定让早已被钦定为储君的弘历放心,踏出了尽情吃喝玩乐表现胸无大志之外,还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事,那就是办丧事。

咱们中国人对于死这件事都很避讳,不到必要的时候绝不会轻易提这件事,可弘昼去恶不以为然,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道:“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还亲自在王府里指挥一大家子人办丧事,看着他们一个个哭的肝肠寸断来取乐,不仅如此,他甚至亲自动手制作冥器,作为一个王爷,能做到这个地步也是绝了。关于这一点,雍正曾经很感慨的说道:“你这明哲保身的做法,比你阿妈都强啊。”

可即便是这样,弘昼还是不放心,总怕别人怀疑他有觊觎皇位之心,干脆写诗明志:“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这种知己难寻,及时行乐的做法让当时的很多人既鄙视又羡慕,那情形实在是一言难尽。

可不管被人怎么看,作为储君的弘历还是很欢喜的,他继位之后,对这个兄弟也是格外优待,不金赏赐他大量金银珠宝,就连弘昼动手殴打军机大臣也不追究他的责任。弘昼能够安享富贵跟他之前做的事不无关系,至今想来仍然让人敬佩。





历史哪些事儿


弘昼生前最喜欢戈腔曲文,还喜欢丧礼,他说:人无百年不死的,何需忌讳?他曾经手订丧礼,把府邸的大厅装点成灵堂,让家人们穿麻戴孝祭奠号哭,自己则做在放棺材的位置上享用供品,大吃大喝。而且喜欢做冥器,放在自己的床榻边玩赏。弘昼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十一月二十七日。母亲纯懿皇贵妃,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乾隆元年,乾隆皇帝把雍正雍亲王府邸的东西全赏赐给了他,所以和亲王很富有。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三日弘昼薨逝。享年六十岁,谥号恭。和恭亲王弘昼的墓地在北京密云县城西北二十余里凤山之侧,灵山之前。当地俗称北宫。坐北朝南,神桥一座,下有文河。过桥是碑楼,内立驮龙碑一通。


大咖WH


是个明哲保身,大智若愚,皇室的聪明人,可称之为有清一代最幸福的王爷之一。我是这么认为的


子说非说


聪明的人,感觉智商比乾隆高,启功是他的后代。


陈普贤


装疯卖傻的方式明哲保身


说钱就不亲热


装傻的是最聪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