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冥冥之中为何如此相似?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错误,他会让人在曲折中前进,其实国家和人一样也会在发展中经历很多错误,有的错误可以挽回于是称呼为王朝的中兴,有的错误无法挽回,最后王朝灭亡。

人生学中,这种行为叫试错成本,试错成本代价对个人而言无非是数年萎靡不振,比如一个有志青年,为尽快成功,贷款做生意,最后生意失败,欠一屁股债,这样的话,他需要的只是努力工作,还清钱,还能成功,或者从此一蹶不振,最后失败一生。

同样我们将个人放大到国家也一样,如果一个国家政策错误,最后国家危机四伏,但经过改革,也有中兴可能比如张居正改革之类,不过在历史上这样事情很少,于是国家试错成本会很高,往往一错国灭。很难有挽回余地。

因为试错成本很高,作为后来者的后续王朝,往往会反思前朝过错,并在过错基础上改良统治办法,于是短命王朝后,往往会是一个繁荣昌盛国运悠长王朝。


现在我们就以历史上著名的二对短长王朝来做对比,就可以看的更明白,他们分别是秦汉和隋唐

秦汉隋唐这二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二个高峰期,共同特点就是秦隋短命,寿命都不过50年,连皇帝数目都是一样,二世而亡。后续汉唐则不同有接近300年国运,特别是汉朝,前后汉相连接近600年。

那么秦隋短命原因到底为何,在我看来不过以下几点

第一点:秦隋两朝,虽然都在地理上统一了中国,彻底平定天下,可看上去铁板一块的帝国,其实从诞生那一刻都暗藏凶险,秦朝是以武力灭亡六国,而且六国灭亡之后势力不减,还有很多六国余孽,而隋朝问题也是如此,地方上有无数的豪强军阀士族门阀势力,最后六国余孽还有豪强军阀士族门阀,成为他们的掘墓人。(内部凶险)


第二点,第一代皇帝太强,第二代皇帝喜欢乱搞。

秦始皇和隋文帝都可谓强君和明君,不过他们一个过于暴一个过于仁

秦始皇的暴,来自秦国的传统,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一直以来奉行的都是法家治国理论,这在天下未一统之前,绝对是正确的政策,可以将全国力量集中以供争霸,但是国家一统之后,政治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在一味推行霸道而不知道体恤百姓,最后结果肯定是因暴而亡,虽然他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比如修长城为了驱逐外患,比如四方征战开疆扩土是为了生存空间,比如巡游六国,是为了消除地方的隐患,可是这些事情都做的太急太急啦,事情做太急往往就是反效果。

隋文帝的仁,来自于对待百姓和所有人的一贯性格,说他是仁人君子并不过分,说他治理下的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时代也不过分,可是他的问题是太过仁慈而忘记啦,其实还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在帝国萌芽,地方豪强,门阀氏族都是他们潜在的对手,而太过仁慈的隋文帝,没有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继续,这就给后续者造成啦麻烦。

时光匆匆,第一代开国君子去世之后,第二代继承人上台,他们开始执政之后,过暴和过仁的问题都要他们来承担,我们继续看皇二代的作为。

在我看来:秦二世是彻彻底底的昏君,而隋炀帝是急功近利的暴君。

秦二世胡亥:这孩子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对他而言治理国家是一件很没用必要做的事情,于是他就开始放权,让赵高这个阉人成为啦秦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他所做的事情,无非是继续秦始皇未尽的事业,无非是修宫殿,玩打猎,到处横征暴敛,可是他唯一没有自知自明的是,他没有秦始皇那样的威严,这威严建立在战无不胜统一六国的功勋之上,他只不过是一个皇二代而已,最后反叛也因此发生。

因为他在过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不知道改玄更张

隋炀帝杨广:其实称呼他为千古第一暴君我是很不认同的,他是一个实干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这就是我对他的评价,在他看来她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国家好,其实真相也确实如此只不过唯一的错误就是他太急啦,走极端。修建京杭大运河,打通南北水道,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南方经济因此而变得更加繁华,中国经济中心开始由南到北转移就因为此,征伐高句丽也是正确的,因为当时的东北亚地区,首屈一指是隋朝,而次一等强国就是高句丽,高句丽的野心和现在韩国类似恨不得全世界都是自己的,这样一个潜在对手必须在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尽快消灭,完善科举制度也是对对,目的是在政治上消除门阀氏族还有豪强地主对于国家的影响,进而巩固国家。下江南也不是完全为了享受,更关键的是表达开放江南的决心,还有稳定江南局势。




可是他做这么多事情,都是对的为何还会国破家亡,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事情做的太多太多了,这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完的事情,也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心急是原罪。

第三,这两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和杨广得国方式都不正。(继位因素)

秦二世胡亥:用虚假的秦始皇遗命上台的,这一方式让他上台之路一直都是争议很多,也给国家带来很坏的政治影响,很多人都会思念太子扶苏,特别是太子扶苏还是一个仁慈的君主,在这样对比之下,人民当然会看不上胡亥,同样秦朝官员也是,离心离德之人越来越多。

隋炀帝杨广:杨广上台的方式同样被人诟病,讨好母后,政治斗争, 阴谋不断,终于搞垮太子杨勇的位置,自己上台。

以上二人都不是嫡长子而上台,也是政治不稳定因素。

综合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秦隋二代短命,共同点都有继承人得国不正,第一代皇帝太好,第二代皇帝太喜欢乱搞,正着搞反着搞都是错误,最后总结就是,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就算全部是为了国家好反而适得其反,便宜后来人。

那么他们是否真的是一无是处呢?也不对。

秦开创中国郡县制统一天下,大一统先例

而隋同样有创新,那就是科举制度。

可这两个制度在那个时代都有弊端,他们太先进,太超前。

一个先进,超前事情,必须有过渡期,就像我们深圳经济特区为什么会变成特区,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实验田去实验这个政策是否,有效,科学。

秦隋两国就没有这样的想法。

秦的大一统

将地方势力全部消灭,必然会引起大规模反弹,最终秦亡与六国余孽。

隋科举制产生

意味着士族豪强利益受损。如果所有人都可当官,豪强士族怎么办?被触犯核心利益的他们,就成隋的反对者和掘墓人。

这是秦隋两国灭亡的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

那么为何秦隋两国短命而汉唐长寿了?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汉唐两国的统治者看到了秦隋灭亡的根源是什么?有争对性的改进。

首先我们看看汉朝

第一,秦亡于暴政,汉高祖刘邦立国后,就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发展生产。

第二,经过秦末和楚汉战争,所有的六国余孽被消灭干净,不稳定因素变少。

第三,因为秦亡与地方势力,汉高祖刘邦就分封诸国用封建制和郡县制,结合方式统治国家,巩固统制,最后在自己实力强大后,解决军阀势力。(而且还不是一代人解决的,这个节奏点把握的非常好,到武帝时才彻底解决)

第四:秦始皇留下的长城,给了汉族对抗匈奴的依靠

以上就是汉吸隋的经验教训,还有继承秦朝的恩赐,并作出的针对性改革,加上后续开明皇帝的努力,汉的长寿就成必然。

其次我们看隋朝

第一,不得不说,唐朝强盛借了隋朝的光,隋炀帝的营建东都和开凿京杭大运河,其实是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因为隋的暴政,而进行的两大工程,最后成了唐朝兴盛的基础。

第二,隋炀帝的四征高丽,虽然没有击败高句句丽,确为唐消灭高句丽,打下了基础,外部的威胁,因为隋的努力和唐的延续被消灭。

第三,唐朝吸取教训,发展改进科举制,前期使用门阀与科举制度结合政治制度,用利益交换和妥协,维持统治稳定。直到国力最强盛的武则天时期,才彻底将门阀士族势力赶出统治阶层,这个节奏点也把握的非常好。

所以唐代长寿

第一:借助隋朝的努力,发展经济

第二:借助隋朝的军事努力,消除了外患

第三:是他们知道,用合适的政策去改变统治阶层。

通过以上两个事例,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实人和国家一样,切不可急功冒进,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慎重而又有决断力。
试错的成本,对人而言,不算太高,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毁灭性的。在前代试错基础上,去改进自己,当然会更长寿。

就国家试错成本改进这件事情上,其实后来的宋代和清朝也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武人误国,于是宋代施行压制武将,突出文人政策,所有宋代一朝没有武人干政时间产生,他最后灭亡于外患,清朝也是一样,在明朝亡于党争和宦官和地主阶级势力教训下,他们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分化军权,压抑宦官,同化地主阶级等种种手段,明朝受到的教训统统避免,最后他也是亡于外患和自身的变质。

归根结底,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制度,而是在不断犯错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或者大革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就是革新的方式而已,人类社会不停止,革新就不会停止。


阿斗不傻


这个问题好,简单而难以回答。历史上出现了四次大一统,而且每一次实现大一统的朝代都很短命,即秦统一六国后15年灭亡,西晋统一三国后36年灭亡,隋统一南北后28年灭亡,元统一后97年灭亡。

如果比较这四个朝代,可以发现每个朝代都有典型的创造,就连元朝也创造了行省制度,当然,这晋、元两朝比不上秦、隋。他们也常常被人所忽视。

至于他们为什么相似?一个词语可以说明,即循环,像一个圆圈一样循环。



观察他们出现的时机就能够发现以下几点:

1.他们之前的朝廷的制度不符合时代的需求或者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的制度弊端大现。比如夏商周的奴隶制。

2.他们之前都是乱世。比如秦朝前是春秋战国。

3.他们建国后都会有所创造。

综合以上,不断的创造制度,不断的弊端出现,合久又分,分久又合,就这么处于一个循环之中,可惜历经了很久的时间都没有跳出这个死循环,直到红色的出现,这是开天辟地的,因为提出了一个重大观点,即与时俱进。

没有绝对,如果有只是暂时,随时代的发展其弊端都会涌现,因此这就只能与时俱进了。


非常茴香豆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几个相对长寿的大一统王朝。

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汉朝前有个短寿的大一统王朝,秦;唐朝前有个短寿的大一统王朝,隋;宋朝前呢,就是五代十国的乱世,元朝前呢,也是四分五裂的割据,明朝和清朝都是在上一个皇朝的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像汉唐这样的情况仅仅存在于汉唐两朝,从概率上来说也只能是三分之一。如果说仅从结束乱世来说,也不过是二分之一的概率。这还谈不上规律。只不过秦、隋的历史比较引人注目罢了。

其实、秦和隋为什么会如此的短命,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因素。总的来说,秦和隋的统治者都是英明过人,一代雄主。问题在于他们的政策太过于超前,与当时的环境不相匹配。也就是太过于超前了,走在了时代的前头,走过头了。

比如都说秦隋两朝征战过度,不体恤民力导致亡国。那么我们对照汉朝武帝,汉武帝时代的征战的程度要远大于他们,但是只是几乎亡国,却没有真的亡国。汉武帝本人还被说成是一代雄主,有谁把暴君两字加在他的身上?倒是始皇帝和杨广身上始终甩不脱暴君两字的称号。无非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历史是由一连串的意外和偶然组成的。秦和隋的灭亡也是如此。秦始皇的意外死亡成了秦王朝短命的主要原因。比他小几岁的刘邦因为多活了十几年成了秦朝的终结者。这些都是规律吗?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吗?恐怕未必吧。

所以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意外的错觉。


历史麻辣锅


这个问题让人着迷!

第一,古代封建王朝为何灭了又建,建了又灭!

强秦,伟汉、悠悠三国、靡靡魏晋、繁隋、盛唐、文宋、帝元、朱明、满清!你方唱罢,我当登场,无休无止!

一个制度决定了中华两千年来的历史走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我感觉,假如没有西方外部力量的冲击以及内部民主意识的觉醒,中国仍然会是一个封建帝国,而并非社会主义中国!

第二,人的野心是会膨胀的!

每一个朝代都出现过非正常登基的的皇帝,因为权利这个东西深深让人痴恋着迷,有了他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哪怕毁家灭国!而皇帝的权利恰恰没有谁能真正意义上的限制!

第三,这不是历史的偶然相遇,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没有这个朝代总会有那个朝代取而代之,没有这个人当皇帝总会有那个人当皇帝!这也是哲学上的不是英雄造就历史,而是历史早就英雄!


娜迦style


中国封建历史:

1-秦汉(西汉)

2-新汉(东汉)

示:秦与新皆为改革性朝代,国祚15年!

3-魏晋:魏60年,奠定了晋的大一统基础,晋150年!

4-隋唐:隋38年,奠定了唐的大一统,唐300年!

5-周宋:周10年,奠定了宋的统一,宋320年!

6-宋明:韩宋12年,三路北伐蒙元,消灭元主力,奠定了明的统一基础,明近300年!

7-顺清:大顺前后五年左右,奠定了清统一中国多项基础,清近300年!!!

这就是我国历史的七大相似处!!


松山笺志


因为历史是有周期律的。

一个人、一个国家、一套制度,都是从开始、发展、高潮、衰落、直到灭亡。

人的一生,经历出生、成长、壮年、中年、老年。

国家,经过奋斗、建国、休养生息、盛世到来、腐败盛行、国家灭亡。

制度也是一样,举个例子。

奴隶制、封建制,从原始社会开始发展,经过夏、商的发展,到周朝达到高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套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在秦汉帝国建立后彻底灭亡。



秦汉帝制也是一样,在奴隶封建制衰落后,为了谋求出路,各国开启变法,集大成者是商鞅变法。由此开启郡县制、军功爵等一系列国家建设形态。但经过四百年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的门阀士族,这套军功爵就不再适用了。制度不配套,国家就统一不了。

经过几百年的战争、试探,终于在宇文泰那里走出来一条新路。用府兵制把士族和庶民结合起来,然后配套租庸调制,均田制。这样就把各项矛盾理顺了。迎来了隋唐的大一统时期。

所以,天道和人道都是相似的。总是在不断的新生、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衰落。

正因为如此,历史永远在向前发展,历史永远不会止步。


温乎


铁打的磨盘流水的兵,王朝更替周期规律那不是冥冥之中如此相似,那是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如此,基本上中国的封建朝代都是经历开国皇帝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前期的盛世,中后期的诸侯王叛乱、农民起义、外族入侵以及积重难返的暴政等一系列致使改朝换代的因素。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当然,在这大部分的“冥冥之中”,其中清朝是个例外,一般来说王朝更替之际,农民起义、群雄并起是关键,但晚清始终没有出现这样的局面,清王朝的覆亡大概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

这一点其实是与以前的封建王朝极不相同的,就是大家都知道农民起义起来了,下一步要做什么,对于失态的发展都有一个把握,但对于晚清的西方列强殖民活动,大家并没有先例可循,处理起来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


因此,就看到了晚清政府的不断下跪,委曲求全委屈求和,割地赔款不过是表象,背后则是清政府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的办法上的捉襟见肘,束手无策,也就是说大家在处理冥冥之中相似的问题时比较在行,但对于“冥冥之外”的问题,却基本上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既没有应对的策略,也没有应对的能力。

晚清的例外带来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人们骂慈禧太后、骂李鸿章,恨其不争,怒其不鸣,关键是谁也没有见过这个玩法,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其实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变数,他即在否定着中国历史原来的老路,同时也滋养着古老民族肌体内的各种可能,把潜在因素不断放大,最后涅槃重生。

也就是这“冥冥之中的相似”,使得今天的历史看起来沉重,因为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是有民族记忆和痕迹的,这也算是另一种宝贵财富吧,冥冥之中的相似固然吸引人,但这种例外,也许更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


历史三日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古有著作《易经》,其中提到了世间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和定数。世间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许多事相近相似也是很正常的,其存在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其中暗含了很大的哲理思想。在不经意之间,你会领略到其中奥秘并不禁赞叹其神奇之处。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可见《易经》并不是阐述着一些自然中普遍存在的历史规律和大体上已经正确的事实,在某一种层面上,其概括了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而在这无序混乱的关系之间,它们又遵循着某一种特定的潜在规律,或许这就是我们所提到的世道轮回,循环往复罢了。

哲理中也有,凡事至极盛之时必有其极衰之日,而在这两者之间的变换起作用的只是时间。或许时间会让该盛况持续更长的一段时间,但很少出现永久性地停止在最高峰,有可能是逐渐地变坏,也有可能突然成为极衰。这就很难说了,大家也不可能准确做出决定。

那么对于历史长河中的一些历史事实为何如此惊人的相似一解可能大家不是十分能理解。但这已成既定事实,而且其结果也不是光凭人力就能完全能够做到的,其遵循着自然客观的发展规律,并不是一人一力就能起到改变历史的作用。

而对于过去的历史,后人可以通过理解其中的奥妙之处加以改进自己目前当时不足的地方,而那些在历史上出现惊人相似的历史事件最大可能就是当时的统治者们没有更好地了解与钻研其中的哲理及重要之处。即在同一个坑里甩了很多次,仍旧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这就很可怕了。





智化冰川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麻烦。很多历史学家长篇大论,我也说不清楚。简单归纳一下他们的观点。

第一,为什么乱世结束之后的第一个王朝通常比较短命。比如秦朝,比如晋朝,比如隋朝。

乱世,政权势力很多,而且基本上割据一方,时间久了,每个割据势力自己旗下的领地,和领地上的老百姓就会对这个割据势力产生归属感。比如说三国,一个魏国人,他的本心上就认可自己是魏国人。他就会认为:我就是魏国人,蜀国北伐就是侵略我们的国土。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乱世结束,大一统王朝建立,人心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归附。秦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旦有人造反,六国子民全都爆发了。


而建立王朝的人为了巩固统治,采取的办法往往要么是严刑峻法,要么就是将军队势力派遣各地,牢牢把握各地的军政大权。

前者容易激发民变,比如秦朝。后者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过大,比如晋朝。再加上乱世之后国力往往比较贫弱,一旦发生民变或者割据势力造反的情况,中央政府难以控制,所以乱世之后的第一个王朝往往短命。


第二,为什么经历了第二次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往往能够长治久安,并且开创盛世?

在短命王朝过去之后,民间隐藏的分裂势力往往都被剪除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比如隋朝,隋朝的各地割据势力,不但包括瓦岗这样的农民起义势力,而且还有李渊,宇文化及这样的当朝贵族,这些人的背会往往都具有强大的地方财团和军团的支持。

而这些势力在经历叛乱之后,往往遭受了重大打击,短时间内都无法在挑战中央政府的权威。

另一方,在经历了前朝短时间的安稳通知后的民众,也会逐渐的对国家,对新政权产生认同感。比如秦朝灭亡之后的老百姓,当后来的吴楚再次叛乱的时候,老百姓就已经对汉朝有了认同感。不愿意在跟着他们一起叛国了。

这就跟六国叛秦完全不同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就两个意思。第一,乱世之后的第一个国家,由于刚刚经历乱世,国力贫弱,民众认同感不够,对各地的控制力不足。第二,乱世之后的第二个国家,民众认同感逐渐建立,国家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各地的控制力大大加强。


情僧苏曼殊


阳光之下无新事,人类历史就是在波浪式反复螺旋式循环中一再重复历史,不同的是留下了不同的名字:朝代名、人名、各种器物名、官名。。。历史不再重演只是一个口号,历史就是重演的历史,只不过稍作改头换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团体也罢乃至于一个家庭、每个人,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那件不是历史上发生过的,那种思想不是古人早已经想到并且已经说的明明白白的?哪种制度不是早有雏形的?为什会这样?

因为天不变道亦不变!天是什么?天就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人性自古至今未变,人类历史怎么会有质变?又如何不重演呢?

所以就有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有了历史周期律,就有了一再上演的战争、宫斗、阴谋诡计,当然也有阳光正能量的东西,比如忠臣孝子历代都有,志士仁人每朝每代都受人敬仰!这些也都没变,只是变了一点外在的东西:比如发型,从古代束发到清代剃发又到现在的各种发型,交通工具由马车变成汽车,仅此而已。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