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这个人为什么进不了历史教科书?

时蜂lelm9585


想怎么进? 冉闵并不具备进入教科书的典型性,他的冉魏帝国仅仅存在了三年,自己也被慕容恪生擒,身死国灭。可以说是乱世的一朵小浪花。

冉闵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颁布的杀胡令。


在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驾崩,其中石虎的儿子石遵为了得到冉闵的支持,许诺如果自己当了皇帝就立冉闵为皇储,但是当石遵当上皇帝之后,却根本没有遵守这个约定,反而还想把冉闵除掉。


不料行事不密,石遵反而被冉闵杀掉了,冉闵又立了石遵的儿子石鉴。结果石鉴又联合朝堂中的羯人试图发动政变杀冉闵。


连续两次由皇帝亲自发起的政变,让冉闵彻底寒心了,冉闵知道“胡终不为己用”,也就是自己始终无法获得羯人的效忠,于是颁布了杀胡令。一时间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但是杀胡令大约执行了半年左右,冉闵就中止了这一行为,开始“抚纳诸胡”,甚至于封自己的儿子冉胤为大单于,给他配备了胡人的手下,并且还杀了劝谏自己的大臣光禄大夫韦謏。


所以杀胡也好,抚胡也好,都只是冉闵的政治需要,和民族大义之类扯不上关系。客观的说,冉闵在五胡十六国时代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将才,“胡夏宿将皆惮”。包括在临死的时候说的那句名言:

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

可以说是很能激发当代人豪迈的情感共鸣。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冉闵的功业并不出众,行为上的反复也没有多少值得让人效法的地方,尤其是考虑到南方的汉军大将祖逖、谢玄、桓温和刘裕的功绩,冉闵和他们比,是相形见绌的。


就连“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都没有进教科书,冉闵不进也是正常的。并没有任何人为的“刻意打压”。


经史通义



冉闵在今日头条可是威名赫赫的主,被条友称为“冉闵大帝”,更将他视为五胡乱华时期汉族的救世主,可是冉闵却没有进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这让冉粉郁闷不已。

我们看看冉闵先生基本的工作履历。

“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龙之养孙也。”《晋书》里这句话说的季龙是石虎,名虎,字季龙,以字言志,说自己是龙,这太嚣张了。石虎何许人也?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皇帝,可谓是凶名远播了,据说喜欢烹食人肉,统治极度残忍。冉闵先生便是石虎这位凶神的养孙,当然,石虎是羯族人,冉闵则是汉族人。冉闵亡国被俘后凌然而语:“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

冉闵从开始给羯族的后赵政权打工,到炒老板鱿鱼,这个过程当然没有网友想象的那么伟大到炸裂,只是因为石遵没兑现给冉闵“以尔为储贰”的承诺。冉闵在石虎没死以前,还是很忠心的,石虎指哪他打哪,打胡人,打东晋。等石虎死后,冉闵跟着石遵造反,心想咱也能捞个皇帝当当,谁知道却让石遵给耍了,于是怒杀石遵,立石鉴。后来石鉴也不甘心当傀儡,暗里纠合那帮羯族人想推翻冉闵,看到羯族人不能为己所用,冉闵只好将他们一锅端了,也就是所谓的“杀胡令”。最后,羯族也慢慢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冉闵的政策是导致这个结果的最重要的直接原因。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对于汉人来说无疑肯定是灾难性的,北方的汉人人口基数降到历史最低点。冉闵在彻底造了羯族的反以后,为了确立自己牢固的江湖地位,于是开启了屠胡模式,所谓“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当然冉闵打的是“胡逆乱中原,天下共讨”的旗号,这时的冉闵浑然忘了自己曾经是胡逆的急先锋,我们姑且将之称作幡然醒悟。在冉闵“杀胡令”的威慑下,许多胡人开始离开中原返回自己的老家,中原胡人人数大量降低,汉人终于得以喘息,汉人人数开始缓慢回升。无论冉闵的出发点如何,从结果来说,冉闵的行为确实为北方的汉人带来了生机,降低了他们在水深火热中的苦楚,是“以战止戈”的一种表现,关于这点,冉闵的历史贡献还是值得肯定的。


冉闵为何进不了教科书?

冉闵对于北方汉人的历史贡献值得肯定,可是他的屠胡行为放在今天,冉闵则成了专家眼里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同时那个时期,冉闵应该算不上最杰出的将领,冉闵也不是题主所说的那样力挽华夏将倾,汉人衣冠的根本已随晋室南渡,也就是说中原正统是在南方,不是在北方。但是,上面已经说了,他的行为确实为北方汉人带来了生机。在五胡乱华不敢放进教材的今天,被专家视为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冉闵自然也不可能进教科书了。这里既有民族因素,也有政治因素,不便深究。既然历史不好篡改,只好掩藏。

另外,冉闵在史书上所占的篇幅其实并不是很多,在《晋书》里也没有单独开篇为他写传,而是存在于石虎篇。同样的,北魏史家所编写的《十六国春秋》,也没有算入冉魏。所以今天的历史教科书,从古代史书的编写情况来看,没有编入冉闵也是有理可据的。

如今网络上之所以会吹起冉闵风,将他的历史功绩无限地放大,原因并不复杂,但是不便说,心照不宣即可。这股冉闵风,其实是很多人在自我催眠,再说好听点,是在自我疗伤,但是无济于事。


吾与吾国


其实就和希特勒一样,杀戮太重。冉闵的一纸《杀胡令》,使得自西晋亡后,备受五胡欺压的汉人百姓心中的怒火瞬间爆发,平日里为非作歹的胡人没想到如羔羊般的汉人竟会如此恐怖,大量的胡人遭到汉人复仇之刃的屠杀,仅食人羯族就差不多亡族了,其他凶残的胡人也被驱赶到了中亚。



对我们汉族而言,他是英雄,是汉人的救世主,可却是胡人的恶魔,就相当于羯人石虎、侯景,鞑子努尔哈赤、多铎之对于我汉人。况且今日之祖国乃多民族共和国,对待历史往往是要照顾少数民族的心情的,毕竟大家都是读的同一本历史书。汉人的英雄只会在历史书上越来越少,甚至是丑化,在此之前,请记住汉武帝、杨坚岳飞等人吧!他们都曾像冉闵一样杀过胡人,我怕历史书会抹掉他们!


其次是冉闵英年早逝。为了巩固新生的冉魏政权,以及保护好不容易才得以解放的北方汉人,冉闵亲率几百骑兵大战鲜卑人,十战十捷,可无奈寡不敌众,受俘而死,冉魏政权也过早逝去。由于存在时间太短,教科书就遗忘了他和那如昙花一现般的冉魏汉国。


最后我将自己收藏的描写冉闵的诗分享一下:

乌金剑,白马鞍,
悲呼炎汉已成荒。
羊皮毡,入秦关,
生不逢辰遇国殇。
遇国殇,着戎装,
宝驹赤龙两刃枪。
两刃枪,浑邪山,
欲将胡奴牙帐端。
雪漫辽东城,汉人泪沾裳。
永兴大帝身死后,谁人清扫晋江山?


FLY1911


第一,时间太短。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第二,颁布杀胡令,冉闵亲自率领军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此举震惊整个北方。

第三,冉闵立国三年,大量屠杀少数民族。保护北方为数不多的汉族,但是北方当时主题民族是五胡,失败是必然的。他用屠杀,保护了仅有汉民。也让许多汉人有机会逃亡南方。维护了汉族血脉,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为了维护统治争取北方汉族人心,致祭赠諡,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第四,这样的历史名人昙花一现,加上北方先后被蒙古,金,辽,满清等少数民族统治。历史文献被大量破坏篡改,史籍记载

《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

《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资治通鉴·卷九十八》

《十六国春秋别本·卷二·后赵录》

等记载其它一概没有。

第五,中国今天强调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专家要是把一个屠杀少数民族的家伙写进历史课,估计少数民族要不乐意了!所以只有委屈我们自己的民族英雄了!伟大的民族英雄冉天王千古。汉族人永远怀念你。


中国喜剧之王周星驰


为什么冉闵进不了中学历史教科书?因为如果再往深里学的话,冉闵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进入历史课本的人物必须都是史书记载清晰,历史定位比较明确的人物,一定不能有差错。可是冉闵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记载很模糊。史书上记载: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可见冉闵的出身年份都不确定。再比如冉闵的墓志上被称为“平皇帝”,究竟这个谥号是怎么来的,至今还没有定论,只能由学者猜测。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责任并不在冉闵,因为关于他的很多记载都被毁掉了。一是因为他的政权存在时间很短,并且长期处于战争中,没有机会很好的记录本朝的历史。二是他死后,北方仍旧长期处于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北方的胡人对于冉闵是很痛恨的,关于冉闵的历史也进行了删改,尤其是对其“杀胡令”等讳莫如深,因此我们很难得知冉闵全貌。
总之,即使冉闵是一个真正做出英雄事迹的人物,但由于史料缺乏,他的事迹也就只能存疑,也就无法写进严肃的历史课本。毕竟万一搞错,以后再出现新的史料或者出现历史争论,那就不好收场了。
二、事关我们历史教科书的编辑原则,也就是当今的主流历史观。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关于民族关系的编写是十分谨慎的,既要照顾历史形成的民族现状,也要考虑历史教育对当今民族关系产生的现实影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例如日本一改历史教科书,我国和韩国就要抗议,可见历史教科书的重要性。我们现在的民族本来就是民族融合而来的,我们的教科书也是肯定民族融合的,关于五胡乱华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记载,本来篇幅相对都很小,而重点又放在了孝文帝改革等民族融合上。而冉闵虽说代表了当时被压迫汉族的利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强化了民族矛盾,注定不会被历史课本收录。

趣饰车


这个问题我可以理解为:为什么冉闵进不了中学历史教科书,因为如果再往深里学的话,冉闵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作为一个曾经教过十几年高中历史的教师,我认为冉闵之所以进不了课本,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进入历史课本的人物必须都是史书记载清晰,历史定位比较明确的人物,不论这个人是好是坏,还是有功有过,总之一定不能有差错。可是冉闵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记载有些模糊。比如冉闵出生于哪一年?史书上记载: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可见冉闵的出身年份都不确定。他起码做过两年皇帝,虽说其出身很苦,但自己出生的年份还是应该知道的,或许冉魏的史官已经记载下来了,但这些史书被敌人所毁,已经不存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其历史情况我们掌握的还不清晰。再比如冉闵的墓志上被称为“平皇帝”,究竟这个谥号是怎么来的,至今还没有定论,只能由学者猜测。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责任并不在冉闵,因为关于他的很多记载都被毁掉了。一是因为他的政权存在时间很短,并且长期处于战争中,没有机会很好的记录本朝的历史。二是他死后,北方仍旧长期处于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冉闵死于352年,此后北方仍旧大乱,直到386年鲜卑人建立北魏,再往后一直到589年中国才再次统一。在这200年中,北方的胡人对于冉闵是很痛恨的,关于冉闵的历史也进行了删改,尤其是对其“杀胡令”等讳莫如深,因此我们很难得知冉闵全貌。比如《魏书》,按说北魏离冉闵很近了,但记载的也并不详细,《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记载有他,但这个列传记载的呢?匈奴刘聪、 羯胡石勒、铁弗刘虎、徒何慕容廆、 临渭氐苻健、羌姚苌、 略阳氐吕光,冉闵的事迹是穿插其中,不得不写才写进去的。

总之,即使冉闵是一个真正做出英雄事迹的人物,但由于史料缺乏,他的事迹也就只能存疑,也就无法写进严肃的历史课本。毕竟万一搞错,以后再出现新的史料或者出现历史争论,那就不好收场了。

二、事关我们历史教科书的编辑原则,也就是当今的主流历史观。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关于民族关系的编写是十分谨慎的,既要照顾历史形成的民族现状,也要考虑历史教育对当今民族关系产生的现实影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例如日本一改历史教科书,我国和韩国就要抗议,可见历史教科书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的民族本来就是民族融合而来的,我们的教科书也是肯定民族融合的,关于五胡乱华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记载,本来篇幅相对都很小,而重点又放在了孝文帝改革等民族融合上。而冉闵虽说代表了当时被压迫汉族的利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强化了民族矛盾,注定不会被历史课本收录。

根据现有的史料,即使记载准确的话,对其历史定位很难。冉闵是赵帝石虎的义子,官居高位,一定是为胡人立有大功的,他联络汉人杀胡人,主要目的到底是拯救汉民族还是对抗其他羯族权贵还说不准,不宜将其思想觉悟过于拔高。清代史学家蔡东藩曾说:“彼闵蒙乃父之余荫,受石氏之豢养,予以高官,给以厚禄,大马犹知报主,闵犹人耳,何竟不顾私恩,对宠我荣我者而反噬之?况羯虽异族,远系从同,必欲尽歼无遗,设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谓其能顾祖国,必无是理。”

今天所述主要是从教课书的编写角度来讲的,错谬之处敬请谅解,关于冉闵的历史地位、是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及其穷兵黩武等事,其他回答者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此处不在赘言。


历史磨坊


冉闵进不了历史教科书是因为教育部门对历史上的民族争端的回避态度,这种态度无疑是有很大问题的,但是就冉闵个人而言,也远谈不上什么“五胡乱华时期最为杰出的汉族将领”“力挽华夏将倾”。

从将略上来说,冉闵只不过是借助政变杀了石赵中央的一些碎渣而已,此后就是面对石赵各地心怀鬼胎的军阀时打了一些胜仗,然后很快就败给氐羌联军,几乎全军覆没;廉台之战率领剩下的主力跟慕容恪对阵,虽然取得了几次战术性胜利,但很快就被慕容恪的连环马踩成了渣渣。

这种战绩,说是名将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汉族将领就过了。跟他相比,祖逖、桓温、刘牢之等很多汉族将领的战绩比他要辉煌得多。祖逖以宗族千余人,一路收复湖北、河南、山东乃至河北的一部分;桓温三次北伐,一度把氐族的前秦、羌族姚氏(后来建立后秦)、鲜卑族的前燕都打成了狗,其将略之杰出十分亮眼;刘牢之是淝水之战的第一大功臣,之后为东晋收复八州,几乎战无不胜,仅在慕容垂手中败过一次而已。这些人哪一个不比冉闵强,哪一个对汉族的贡献不比冉闵大?

至于“力挽华夏将倾”就更搞笑了。冉闵除了制造大规模的民族仇杀之外,对华夏几乎没有功劳。

屠胡事件本身是冉闵争权夺利之举,并不是要为华夏族向羯族报仇,后来就又重用胡人,还杀了劝他不要用胡人的韦溲。说冉闵屠胡显示了汉族力量,让慕容氏善待汉族,就更扯,慕容氏的汉化程度远高于冉闵,有没有冉闵,慕容氏都不会苛待汉族。


文史宴


作为民族英雄,冉敏自然对汉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他拯救了大汉民族。

长江以北的汉人不足五百万,教科书记载模糊,有从侧面肯定了是因为南迁所致,但南逃的又有多少? 可以说在当时五胡入侵中原,不事劳动生产的胡人们何以为生? 他们靠着掠夺汉人而活,是真真正正的吃人,他们把汉人称为两脚羊!!什么是两脚羊?当然是可以吃的,女性在惨遭他们的暴行后仍被置于鼎中烹食,有史书记载,胡人一路掠夺吃人,至易水军中所挟仍有女子8000多人,胡人为防止晋军追击又不愿将所挟持女子还回便将他们全部赶入易水,一时间浮尸遍于易水。

如此还是五胡乱华初期,如何,此类例子数不胜数!

当我打出,“五胡”后便出现“乱华”

当年之惨状,教科书上没有,但我大汉族仍难以忘却,那群禽兽所为。



世界核平SEELE


因为他只是一个反复无常、凶狠残暴的武将啊!实在算不上是很了不起的杰出历史人物!我在这里只根据历史材料来做判断,请各位看看说的是否有理。

一、冉闵并不是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唯一的汉人皇帝。

在十六国中,还有两个政权是汉人政权:

一个是占据凉州地区的张氏前凉,定都今天的甘肃武威,是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先后打退了匈奴刘曜与羯人石虎的进攻,保持了政权的稳定,同时对西域地区进行开发,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史载:

西域诸国献汗血马、火浣布、犎牛、孔雀、巨象及诸珍异二百余品。

另外一个是李氏西凉,也对西域进行了控制,并且安顿大量汉人进行西北开发。

这两个政权从立国时间与历史贡献来看,是要远胜于冉魏的。

二、冉闵屠胡只是对不忠于自己势力的消除。

作为石虎的养孙,位高权重的大臣,冉闵为什么要反赵?不是因为他多么痛恨胡人,而是因为残酷的政治斗争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石虎死后,石遵承诺,只要冉闵能帮平定叛乱,立他为太子。事成后,石遵反悔,还一直想除去冉闵,没想到反被冉闵杀掉,在位仅183天。继位的石鉴也想除去冉闵,派孙伏都去做,失败,冉闵下了两道命令,第一道:

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说白了就是跟我的往城里走,不愿意的想去哪儿去哪儿!结果就是汉人往城里走,氐人往城外。

一看这情况,冉闵明白了氐人不能为其所用,所以又下令:

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结果是,一日之内就斩首数万,无论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惨状如下:

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财狼所食。

而被杀人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外貌像胡人的汉人,导致“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由此看出,所谓的“杀胡令”,激发了人心底的恶,致使大量无辜之人被屠戮,包括大量汉人。

试想,如果他能够顺利登位,成为后赵的皇帝的话,还会杀胡么?至少在我看来不会。

所以如果要把冉闵立为汉人英雄的话,那吴三桂也可以了,毕竟二人都说过很相似的话:

冉闵邀东晋北伐,说:“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东晋没理他,估计东晋君臣还记得就是这个冉闵,曾经打败东晋军队,杀汉人无数!

吴三桂起兵时说:“兴明讨虏”,但大家都记得,杀死永历皇帝的就是这个吴三桂!

不知对于这个问题,各位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讨论!

历史不冷门,专注于对历史文化与教育问题抽丝剥茧的专业分析,欢迎关注!


历史不冷门


第一问:你真以为老祖宗从河南黄河流域一角扩散至全国各地,成为人口第一大族,靠的是仁义忠孝吗?历史上的江南开发是汉人过去扶贫帮困吗?一句掳为人口是移民搬迁吗?如果要进行汉族自己的什么历史教育,仇恨教育是不是也允许这些遗留下来的少数民族也发掘历史真相??

第二问:学历史目的是什么?了解历史发展规律,以史为鉴。而不是培养些喊几句高大上口号就群情激昂的台湾大肠花一样的逗逼。冉闵真是个汉族民族主义英雄?那TMD当初为什么要给石虎干儿子?北方晋阳、山东、凉州当初都还是汉人控制!更别说乞活军这样的汉人起义军。就好比吴三桂勒死永历帝后再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更何况吴三桂还没给皇太极当过干儿子。

第三问:历史是用来向前看的,还是用来清算的?用清算的话如何审批这笔糊涂账。即使是清初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同样在清末时杭州、南京、西安也有旗人大屠杀事件。每一次朝代更替,都是人口锐减一半以上的大灾难,不管是外族入侵还是起义内战。而我们现在反复提南京大屠杀这类抗战,其根源是因为现在的日本集体右倾,美化历史。而不是为了杀回去几十万,至少以前日本打出毛主席万岁的70年代和中日不再战的80年代的中日友好时期,可没这些。

最后句:放过学生把,几千年的历史,每一笔都要算么?如果连冉闵这种都要大书特书,但两晋南北朝时期祖狄、刘牢之、刘裕、马隆、苟晞、陈庆之、韦睿、陈霸先这些都值得书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