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琼有没有去玄武门之变?

红雨说历史


秦琼是否参加玄武门之变

这是一个悬案,《旧唐书》说有,并被赏赐了封邑七百户,“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新唐书》及其他史书则没有记载,但这个封邑七百户,对比之后很有问题。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大加封赏的前面几人有:裴寂加食九百户,加上原有的为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五人,各封食邑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李孝恭等四人,各封食邑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户。秦琼如果有直接参加李世民杀兄杀弟这一役,结合之前功劳,应不至封赏如此之低。


秦琼原在隋朝名将张须陀手下,讨伐瓦岗时张须陀战死,秦琼部队划归裴仁基,同守虎牢,随裴仁基投瓦岗,李密大喜,立即封秦琼为四骠骑之一。李密败后被王世充重用,与程咬金觉得王世充待人奸诈,不屑于跟随,在与唐军对阵时,二人阵前辞别归唐。(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当时李渊对他恩遇有加。秦琼随李世民出征刘武周,尉迟敬德之前所向披靡,唐军闻之胆寒,在美良川之战中,秦琼以他的悍勇无敌击败尉迟敬德,重拾军心士气,李渊特地下旨慰劳他,“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如果秦琼对李渊身上的肉有兴趣吃的话,他可以割下来给他,皇帝对臣子推诚置腹如此,也算诚意满满。


秦琼的第一任领导来护儿曾评价秦琼说,“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说他是有志气和操守的人,既然有志节,对于手足相残,父子对垒的事应该不想或不屑于参与,大丈夫取功业自有大道,不必低三下四。也有人说魏征曾评价说,“秦琼是国之栋梁,是社稷之臣。是良臣而不是所谓的忠臣,他是忠于国家,忠于社稷,而不是忠于个人”。但这句话本人学识有限,遍寻不到出处,若为真,可确定秦琼并没有参加到玄武门之变中去,(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看了玄武门之变前的谋划,房谋杜断都出来了,名将如李靖,李绩,秦琼则连谋划时谈话中也无提及,可能因这三人是属于国家忠臣,不党不私,如秦琼志节人所共知,所以想都没想他。也有另一个可能,当时元吉正打算出征突厥,秦琼已先到军队报告而无法联系也未可知。也有人猜测说秦琼当时可能在保护秦王府内老少,如果这样,则又卷入到兄弟之争中来,封赏也不应如此之低。须知之前李世民对秦琼的看重“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南方鹏


这个问题说过几次了,秦琼毫无疑问参与了玄武门事变。

《旧唐书.长孙顺德传》记载: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

按《旧唐书.长孙顺德传》的记载,玄武门事变中,长孙顺德与秦叔宝等人在玄武门于李建成余党作战。

结合玄武门事变的过程,长孙顺德、秦叔宝等人在玄武门事变中的主要任务是在玄武门对抗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东宫和齐王方面援军的反扑。由于在长安城内太子齐王势力处于优势,太子和齐王的援军实力要高于李世民掌握的力量,战事进行的十分激烈,选择站在李世民一边的玄武门守将敬君弘战死。后来李世民方面拿出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的人头,太子齐王方面的援兵才见大势已去后散去。

长孙顺德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人物,但其当时地位比秦琼等人高得多,后来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长孙顺德是李世民妻子长孙氏的族叔,李渊太原起兵时已经积极参与,李渊成功占领长安后封赏的太原元谋功臣,长孙顺德排名第四,资历和地位都很高。玄武门之变时,长孙顺德也选择站在李世民一边。

秦琼在玄武门事变中,虽然没有尉迟敬德表现亮眼,但毫无疑问也是重要参与者,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玄武门之变后,秦琼也得到了封赏,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仁勇校尉


秦琼做为李世民的主力战将之一,怎么可能不参与怎么大的事呢?

在《旧唐书》里直接到玄武门去的人不包括秦琼,但在《新唐书》里就加上了秦琼,因为他当天没有到玄武门去,而是做为后方接应,算是预备队。

如果他没有参与这个重大事件的话,估计都排不进凌烟阁。


红黑圣西罗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秦琼奉命保护李世民的家人。所以秦琼并没有到玄武门之变的现场,但是作为李世民集团的大将秦琼对于玄武门事变还是知道的。只是负责李世民的家眷保护,而没有出现在现场而已。李世民也做好了玄武门之变失败的准备,一旦出现失利?就让秦琼带领家眷逃命的准备。


爱看爱思考


准确说,没有。据关中传闻,事变时,秦琼带领秦王亲卫于城外某地与太子亲卫死磕,全歼对手,己方也伤亡惨重。此仗后,秦琼受伤过重,失血过多,卧榻几年后去世。据说前几年西安修高速,曾在传闻中的战场旧址挖出白骨,用卡车拉了好多。


关山孤飞雁


玄武门之变时,秦琼没有进入玄武门


广龙子真


可以肯定没有,而且秦琼也不是李世民这边的人,秦琼受的赏赐都是李渊给的,凌烟阁里面秦琼排在最后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