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貢品今日依舊風光,到了西安一定要吃它才夠味

昔日貢品今日依舊風光,到了西安一定要吃它才夠味

來源|喜馬拉雅FM 開卷有聲的精品課程《開卷有聲|閱讀遇見美好的自己》

說起古都西安,第一個反應恐怕都是盛唐的西京長安,一派盛世繁華氣象。但是在吃貨眼裡,恐怕什麼大雁塔、小雁塔、兵馬俑都是浮雲,羊肉泡饃、油潑面、肉夾饃、甑糕……這些關中美食才是王道。作為中華民族最早的起源之一,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今天就來聊聊,關中美食榜單鐵定進前三的羊肉泡饃。

昔日貢品今日依舊風光,到了西安一定要吃它才夠味

對於西安人來說,掰饃是一種生活

論羊肉在西安美食界的地位,恐怕大家都要尊稱一聲大哥。西安人的泡饃是從掰饃開始的。真正的吃客是不會把刀用在麵食上的,無論是餅、饅頭,還是麵條、饊子,都不能輕易下刀子。所以我一向不是很明白韓國人吃麵條的時候,用剪刀剪斷這種行為,牙齒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羊肉泡饃的歷史悠久,古時稱“羊羹”。關於這道美味,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傳說宋太祖趙匡胤在長安街頭浪遊,因為腹中飢餓囊中羞澀,不得已套了兩個餅吃。可餅乾硬難咬,難以下嚥。這時,不遠處正有一家肉鋪在煮羊肉。趙匡胤便向店家討了一碗羊肉湯,把乾硬的燒餅掰成小塊泡進湯裡。不想燒餅吸收了肉湯的精華,竟美味天成。

昔日貢品今日依舊風光,到了西安一定要吃它才夠味

等到趙匡胤陳橋兵變當了皇帝,又想起當年就他於水火的那碗泡饃,又叫御廚來做,卻怎麼也不是當年的味道。後來有一次駕巡長安,又走到當年的肉鋪。皇帝駕臨,老闆趕緊端出當年的泡饃來招待,竟然跟當年一樣,美味無比。

這故事聽來有些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意思,不過個人感覺不太可能。趙匡胤是後周護聖都指揮使之子,怎麼說也不可能因為窮到街上討飯吧。不過這並不妨礙這則軼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羊肉泡饃也因為跟皇帝沾上了了不起的關係而越發聲名遠播。

昔日貢品今日依舊風光,到了西安一定要吃它才夠味

吃泡饃,饃要儘可能掰的細,有時需要很久時間。西安人一般是坐在攤子前面,面前放個碗,將饃細細掰碎,過程中可能與朋友或者老闆談天說地,饃掰完了,社交生活也都完成了。饃要慢條斯理地掰,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定要細細掰碎白吉饃,才有後面的濃湯美味。

一碗關係到國家命運的泡饃

泡饃裡的人生況味,不只是耐心等待、事必躬親,還有嚴格執行,一絲不苟。別看只是一碗常見的羊肉泡饃,烙饃、煮肉、切肉、煮饃等工藝,每道工序都十分嚴格。與肉合煮的饃要酥脆幹香,入湯不散。煮饃講究以饃定湯,調料恰當,武火急煮,適時裝碗,以達到原湯入饃,饃香撲鼻的要求。

昔日貢品今日依舊風光,到了西安一定要吃它才夠味

北宋著名吃貨蘇軾同志曾經讚道:“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將它擺在榜單的第一名。慈禧也曾稱讚羊肉泡饃是“肉軟不糜、滋味甜美!”對於這樣一種美食,相信很少有人能抑制住大快朵頤的衝動。

不僅如此,這還是一碗曾經關乎國家命運的食物。

1947年,國民黨競選國大代表時,曾用牛羊肉泡饃拉選票。當時報紙標題有:“君欲競選國大代,請客先吃羊肉泡”,以一碗牛羊肉泡饃換取一張選票。一碗料重味醇,肉爛湯濃,香氣誘人的羊肉泡饃,食後餘味無窮 ,又有暖胃功能。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以一碗至關重要的吃食來拉票,恐怕是上策。

昔日貢品今日依舊風光,到了西安一定要吃它才夠味

不光是掰饃,連吃饃也不是囫圇吞棗隨便吃吃就行。泡饃端上吃的時候,講究蠶食,忌使勁攪和,為的是從頭到尾,口味始終如一。雖然搭配了糖蒜和辣醬,但是真正的吃家開始是不吃這些的,會影響濃厚的口味。吃到一半,感覺有些膩的時候,吃一顆糖蒜,挑一點辣醬拌在饃中,然後用湯清清口再繼續吃,這樣才不影響口味。

做好一碗泡饃與吃好一碗泡饃,都不是易事。而人生真正的哲學便是,永遠不要覺得某件事很輕易,便不認真對待。吃喝如此,做人也如此。

關於主播:

開卷有聲,湖北廣播電視臺節目監製,湖北朗誦家協會會員,一級播音員。我們閱讀,找到和自己的心靈最近的,沒有人可以替代的交流。聲音和文字在,這裡相遇。個體和閱讀在,這裡碰撞。讀書,讓你遇見更有趣的自己。

關於喜馬拉雅:

中國第一音頻平臺。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