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徒有虚名的将领?

国史春秋


实名反对所有认为胡宗南是“徒有虚名的将领”的答案。

我不想刻薄的说这些答主不学无术,但是最客气的说法也只能说这些答主对近代史了解太少了。

胡宗南在抗战之前的军事领域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就连胡宗南的对手也忍不住称赞胡宗南在军事上的表现,“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反G战争的大部分战果是他取得的。”

这是胡宗南的对手,他曾经的周老师在抗战前面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说的。

周老师这话是泛泛而谈吗?我们来简单统计一下有哪些红军将领在与胡宗南部作战时牺牲——

红十一师政委甘济时

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

红十师代师长曹光南

红二十五师副师长潘幼卿

红八十八师副师长丁纪才

红十师师长王友钧

那么这些牺牲在与胡宗南部作战过程中过的红军将领如果能活到1955年授衔,他们会获得什么军衔呢?这里我们可以参看1955年与这些部队有渊源的授衔将领:

原红十一师师长陈再道 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原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 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

原红十师师长王宏坤 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当然,以上牺牲的红军将领不一定都能达到这么高的高度,但是以他们的资历,如果不是牺牲在与胡宗南部作战中,顺利度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5年授衔时必是将军,极有可能是中将以上级别。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胡宗南的周老师对胡宗南的夸奖并不是“吹捧”。

那么,胡宗南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如何呢?我们可以来看看胡宗南部在淞沪抗战时的表现:

1937年杨行血战,胡宗南部国民党第一军第一师伤亡高达80%,全师连长全部阵亡,三个团主官先后伤亡五人,两个旅主官负伤三次。

整个淞沪会战期间胡宗南第一军先后补充兵员四次,接换防五次,全军伤亡率高达80%。

其中因为白崇禧瞎指挥,搞人海战术,一天之内报销了桂系6个师,《胡宗南年谱》记载,当时就有将领对第三战区司令官何应钦表示“桂系十个师只打了一天,还是第一军能打。”

当然胡宗南有他自身的局限,比如他自己就说过自己指挥一个师得心应手,指挥一个军句比较吃力;但是这不代表胡宗南就是什么“浪得虚名”。

最后我在这里提一个反例,被某些军事爱好者认为是“无冕元帅”,“第一大将”的某位S将军,他曾经被陈毅元帅不点名的在1948年1月批评为“战术蠢笨”,“还在使用北伐战争时期的冲锋战术”,“部队伤亡很大”,请问这位S将军根据陈毅元帅的评价算不算“浪得虚名”呢?


兰台


中华历史徒有虚名的将领,在下认为有三人最名副其实,其他你们举例的将领多少有过军功,靠打仗晋升上来的将领,黑不得!

汉武帝的舅子:李广利

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

理由太简单了吧,一靠裙带,二无靠战功晋升,三都是年纪轻轻就独当一面大统帅,害惨生灵涂炭无数,三人之灾都带有伤国灭国之祸级别的大坑!

尽情喷他们吧,真正坑爹坑国级别的”三大神人”!





鬼谷伍


还是聊聊张少帅吧!

张少帅号称民国四大公子,尤好大烟和女人,后来大彻大悟,决心戒烟,据说是为了戒烟瘾差点要了命,可见此人还是有点骨气。但是女人说什么也不能少,晚年的张学良曾经说,我一生无憾,只好女人。


但是这么一个有骨气的人却没有血性,家可以不要,老爹的仇也可以不报。日本人来了,东三省拱手相让。张少帅的理由是,日本人不会占领东北,我们不能激怒他们,恶狗还怕三不理,只要我们不理它们,也许它们自己溜达一圈就走了。

事实上,日本人非但没有走,还把东北当成了自己的家,甚至还扶持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康德皇帝。要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也不知道日本人会赖到什么时候。

其实张少帅是怕日本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早先年张少帅也有过年少轻狂的冲动,曾经挑战过俄国长毛子,结果被暴揍一顿。张少帅很是不解,日本人都能收拾了的俄国人为什么我不行,于是张少帅释然了,原来日本确实比想像中的要厉害。所以,张少帅学会了识时务,当1万多日本人开赴东北的时侯,张少帅带着20万弟兄撒腿就跑。

据日本人统计,张学良给日本人留下了300架飞机、26辆战车、火炮300多门、轻重机枪5864挺、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在那个武力可以说明一切的年代,张少帅的武力也许就是一个摆设,而且是给日本人准备好的摆放。

当时,张少帅的无耻和软弱引来东北人民骂声一片,为了开脱自己,把屎盆子扣在了老蒋头上,老蒋没头发正好缺一帽子。据说,张少帅还一直保留着老蒋给他发来的不准抵抗的电报,还压在于凤至的床底下。事后经证实根本没有的事儿。

国难当头,就算不报家仇,但做为一个军人怎么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实在令人费解。据说光是张家的金条就留给日本人80000多条。所以,无论张少帅如何的巧舌如簧,天下的老百并不买账。1933年,张学良终于无脸见江东父老,宣布下野。


1936年底12月12日,张学良终于做了件一白遮百丑的事,事后就连老张也跟着沾光了不少。记得有一段时间,父子俩的光荣事迹铺天盖地,张作霖被光鲜了好一阵子,就连做过的许多不堪入目的事情,都是理直气壮、正义凛然。由此可见李大钊死的真不瞑目。

张学良晚年对于祖国的热情很是不感冒,宁愿客死不远万里的异国他乡,也不愿意回到生他养他的一片故土。也许是他在赎罪,回来就是一种亵渎。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的看法!


国史春秋


倒戈将军――冯玉祥实在是言过其实,作为一位统帅,个人指挥作战水平不太高明。

冯玉祥先后倒戈九次,一、滦州起义倒清朝;二、护国运动倒袁世凯;三、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四、北京政变倒吴佩孚;五、反奉战争倒张作霖;六、五原誓师倒北洋;七、国共分裂倒共;八、中原大战倒蒋介石;九、国共内战倒蒋介石。不断在左右摇摆中壮大自己,军阀作风表露无遗。



北洋时期各地军阀混战,冯玉祥大多都参加了,有的还是他主动引起的,使得中国大地民不聊生、涂炭生灵,就是为了挣地盘和势力范围。


九一八后,冯玉祥与旧部方振武、吉鸿昌、等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等4县城,最终失败。1936年后抗战爆发,冯玉祥在国民党内受老将排挤辞职,此后辗转各地奔走,积极从事抗日活动。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公开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民主运动,并以20年的亲身经历撰写了《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对蒋介石做了大量的批判。

冯玉祥将军不管个人军事能力如何,最起码是抗日英雄,值得肯定。


静言观史


我敬佩张灵甫为抗战做出的功劳,本文只是谈对于评价他十大抗日将领到底合不合适!

历史上徒有虚名的将领,实在是数不胜数。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面,我认为也有这么一个徒有虚名的将领。那就是被人评为十大抗日将领的张灵甫,如果根据他的水平都可以排得上十大,那这个十大实在是太水了。

张灵甫的寿命虽然不长,但是一生中却经历过四次婚姻。原配夫人一直住在乡下,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见过,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在当时封建残余下,可能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夫人为他守了一辈子的活寡。第二任妻子名字叫做吴海兰,然而只是因为他开了一句玩笑,就被张灵甫当作是共党枪毙。

杀人偿命实在是最简单的道理,想当年我党当中也有一位将领杀了妻子,被毛主席直接指示按照法规来办,结果给他枪毙掉。然而蒋介石出于黄埔学生的爱护,只是判处了他十几年的监禁。最后也只不过是坐了两三年牢,后来恰逢抗日战争爆发,他就出来戴罪立功去抗日。张灵甫从监狱出来之后,就立刻投奔到了刚刚组建的74军。这是一支刚刚成立的部队,不过他的底子比较好,是俞济时的58师和王耀武的51师。当时是淞沪会战的高峰时期,张灵甫出来之后,就担任了51师的上校高参。这种身份放在古代,其实是属于幕僚。

淞沪会战作为抗日战争当中一场标志性战役,当然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比较让人认可的是王耀武的51师,曾经在罗店打退日军的多次立体性进攻。但是在后来的过程中,很多人把这场战役都叠加在了张灵甫的身上。

说是305团团长张灵甫,为这次抵抗日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承认他的抗日功劳不可抹杀,但是他从高参调任为305团的团长,都已经是1937年的10月份,然而这个时候罗店战役在就结束了。所以说当年罗店战役发生的时候,张灵甫还在办公室里面坐着,并没有很多人说的参与到一线里面去。


当然这些功劳也不是空穴来风就归到他的身上,而是在他新任305团团长的时候,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曾亲自带着队伍在第一线战斗。但是后面的战役,基本上就没有多少是比得上淞沪会战那样惨烈了。在上海沦陷后,张灵甫带着自己的305团来到了南京。后来日军很快赶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案件。

然而张灵甫要是在南京保卫战拼死最后一刻,或者说接到上峰命令撤退也就罢了,关键是还没打完就提前撤退了。在南京保卫战里面,张灵甫担任的是守卫中华门。可是部队在最后12日的死战前,已经是11日提前坐船走了。而王耀武后来说张灵甫撤退,因为他是胳膊受了伤才走的。然而根据当时的部队人员回忆,张灵甫并没有受伤。

究竟有没有受伤,是为什么提前撤离。我们不是当事人,并不是很清楚,这里就不多加讨论。但是也有人说,别光说他在南京保卫战表现,你跟我谈谈他在万家岭战役里面敢死队的表现。之所以会有这个言论,是因为外界一直说在万家岭战役当中,张灵甫多次带着敢死队冲在第一线。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万家岭战役里面,确实是组织了多次的敢死队,但是当时305团的敢死队队长是新团长唐生海。战斗中重伤之后,接手敢死队的也是代团长于清祥。而且在战后伤亡统计里面,也没有出现张灵甫的身影。要是真的冲在第一线,这么大的人物肯定有记载。

那么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如何?肯定是有好的,但是也犯过极其低的错误。是在第二次的长沙会战里面,张灵甫暂时接手了58师师长廖龄奇的职务。因为在开战前,廖龄奇回家省亲就没赶上。但是张灵甫在前往前线的路上,违背了常规而一路冒进。白天行军竟然不做任何伪装,结果被日军发现,并进行了飞机轰炸。

廖龄奇的部队死伤惨重,这个损失谁来背着?后来廖龄奇的下场,除了他本人与他人的一些矛盾之外,也有一部分是这次张灵甫给他部队带来的损失。他的失误,结果廖龄奇背了。但是也有人质疑了,为什么你说他的能力不高,还屡次被升任?


首先是跟对了人——王耀武,王耀武是真的有本事,所以人家本来就可以屡次升任。而张灵甫跟了王耀武这么久,再加上是天子门生黄埔出身,其他的人死的死升的生,所以很快就轮到了他。他还曾经被王耀武等人保送到了重庆陆军大学深造,结果你看看他干嘛了?

他的同班同学董其武回忆,张灵甫在重庆学习的时候,私自买了一栋700万的别墅。还邀请他做客,在他的面前炫耀。结果他这个“土包子”受不了,很快就走了。而且别人都是带着一个参谋,唯独他带了两个。自己一天只上一节课,其他的都是参谋去。

人家王耀武自己办饼干厂,然后赚来的钱全部补贴军用,他这里倒是好。别人都在前线奋战,他在这里也不急不躁,吃香的喝辣的,甚至还娶了第四房老婆。不过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明明在重大学习,为什么有人把雪峰山会战的功劳归到他的身上?


这件事情说的是雪峰山会战,有人把58师的功劳归到了张灵甫身上。但是当时58师师长是蔡仁杰,张灵甫可谓是人在重庆座,功从天上来。而更让人瞩目的,其实是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上面的表现。有人认为张灵甫之所以要坚守孟良崮,是因为他想用中心开花的战术翻盘。

先不说中心开花的战术,其实是他的智囊李运良提出来的。但是孟良崮是个石头山,上面什么都没有,要是后面的支援来不及,完全会被困死在上面。而且真正实现我们中心开花战术的,还是我们的六纵。面对着全国解放的大趋势下,就算是王耀武也抵挡不了这种洪流,更不要说是张灵甫了。

所以张灵甫就是一个对家庭极其不负责任,生活作风不端正。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时候都是基层干部。真正要是担任抗日十大名将,实在是有点配不上。不过抗日就是有功,他的功劳我不否定,只是说配不上十大。


史之策


人类历史上,最无能,最无耻,最懦弱的非张学良莫属!


趣舍隋


徒有虚名的将领,在我看来非民国“五星上将”蒋公公常凯申莫属!常公公早年出道于上海滩青帮大亨黄金荣门下,后入日本振武学堂学习,后在日军中任弼马温之职,起名石田介雄!

后回国后结好孙中山,从而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北伐时第一军总司令,虽为军人但其一生败绩无数,被白崇禧称为“只够当个步兵排长”,李宗仁也由衷地称赞他“论治国治军能力极低,唯玩弄权术天下第一”,在当时大多数人不认为常公公是个将领,觉得他更像个政客!

纵观常凯申一生征战,真可谓对手的吉祥物,本来手下打得不算坏,但他一插手马上输得惨不堪言,可谓乱军引胜!

总之,作为一名所谓的“五星上将”,常公公可谓徒有虚名,若非共党陈赓拚死相救,他早就在东征和北伐中挂了!





北国油桐


要说历史上徒有虚名的将领,蒋介石的心腹爱将胡宗南绝对算一个。

胡宗南身上挂着的名头真的是令人眼花缭乱,什么“西北王”、“天子门生第一人”,哪一个都是牛气的不行。但实际,胡宗南的战绩却远远如他的名头来的响亮。

有人说有着中原王之称的汤恩伯名不符实,光从内战的角度来看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的中前期,汤恩伯那也是实打实的虎将,让日本人头痛不已,甚至把汤恩伯列为天字第一号的对手。只是从抗战后期的豫湘桂溃败开始,汤恩伯突然就一泻千里。



但是胡宗南比起来汤恩伯,更加的名不符实。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胡宗南也就是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中露了一下脸,吃了几场败战之后,就被蒋介石调到西北大后方修整,并把枪口对准了八路军。也就是说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把日本人赶出去,胡宗南却是在琢磨怎么对付自己人。

蒋介石对于胡宗南寄予厚望,企图用胡宗南兵团进攻延安,消灭八路军。不过,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胡宗南的二十几万大军被彭老总利用蘑菇战术牵着鼻子走,几次都是无功而返。没办法,胡宗南之好自己给自己编造了一场打胜仗,什么歼敌5万之类的。

不过,胡宗南败仗一个接一个,但是职务却是飞快的往上窜,胡宗南集团更是成为了蒋介石手下三大军事集团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陈诚集团和汤恩伯集团,此三人被戏称为陈胡汤)。

胡宗南之所以能爬的如此之快,一来他是蒋介石的浙江老乡,二来他是黄埔嫡系,三来他很听蒋介石的话。而这三个特征正是蒋介石的主要用人标准。


胡史乱翔


1947年5月,《人民日报》曾经发过一篇文章,而文章的主角就是胡宗南,野心十足、志大才疏是对他的评价!

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就会想到张学良,其实,说道徒有虚名想到少帅是不对的,毕竟张学良并没有打过大仗,日军开到东北,他一枪不发就率军入关了,美其名曰服从命令,后来西安事变也只是兵变,之后更是被软禁,远离军队,和媳妇过日子去了,所以能不能称得上是将领还两说。真正能够称得上徒有虚名的将领,首先要是一个实打实的将军,几十年率军东征西讨却没有啥能拿的出手的战绩,胡宗南就是这么一位。

胡宗南被称为西北王,1896年出生在浙江镇海,他的一生不可谓不精彩,先是就读黄埔军校,成为一期毕业生,在那个时候这可是很高的舞台了,比现在的北大清华还吃香。后来他的人生轨迹更是光彩夺目,跟随蒋介石东征西讨,先是创立军队,然后东征,最后开始北伐,再接着是十年内战,抗日战争时期曾经露过几次面,但是毫无功绩只能退回西北,接下来就是所谓的“威震西北”的时刻。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胡宗南可以说是起步阶段,作为蒋介石的嫡系,一路高升。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曾经率军参加淞沪会战,9月2日参加战争,两个月后由于部署有误损失较大,撤回西北,1938年参加开封会战,此战胡宗南一样是没打出名气,还放走了土肥圆,后来参加武汉会战,由于没能守住信阳,胡宗南很快撤回了西安。

1939年开始,胡宗南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开始大规模进攻边区政府,甚至建立700里地的封锁线,但是其指挥军队的套路早已被八路军摸得一清二楚,屡次被牵着鼻子走。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率领20万大军北上,企图消灭我太岳守军,胡宗南联合阎锡山,一起南北夹击,但是在司令员陈赓的有序指挥下,胡宗南的两个旅全军覆没,由于捞不到便宜,胡宗南只能灰溜溜的撤军。

1947年,胡宗南再次率军北上,企图一举消灭西北的解放军,一直在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进行决战,但是每次都是徒劳无功,次次扑空,而在这进军的途中,解放军抓住战机,逐个消灭,胡宗南军团的好几个旅被歼灭,但是胡宗南接下来竟然捏造事实,上报歼敌五万,1947年年底,陕甘宁大部分被解放,1948年年底,胡宗南军团大部分被歼灭。


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战绩和出色的指挥能力,但是胡宗南却能够一路高升。这是因为,他不仅是蒋介石的老乡,而且还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黄埔一期毕业。而这两个条件正是蒋介石看中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胡宗南比其他将领更加听话,每次蒋介石直接遥控指挥的时候,其他将领都会发发牢骚甚至战场抗命,但是唯独胡宗南,一直很听话,这更加让蒋介石信任的重用。所以,在西北战场一直失利的情况下,胡宗南却能够成为第一战区总司令,而且成为一时的“西北王”。

到达台湾之后,在蒋介石的力保之下,战败的胡宗南没有得到“国防部”的处置,而是出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2年,胡宗南病逝。


无笔史官


张少帅,花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