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死,对蜀汉影响大不大?如果魏延活着能改变历史走向吗?

韦福胜


魏延的死,对蜀汉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比较大的是蜀汉的荆州集团,对整个蜀汉来说,并不会很大。更不要说影响历史走向了,魏延未必那么大的能耐和那么长的自然寿命,不过倒是可能影响北伐走向。只是,蜀汉无论怎么北伐,也不可能改变三国的格局,这是时代的背景,综合实力来决定,非一人一事可更改了。




先说说魏延的自然寿命,魏延出场在史书中是刘备入蜀的那一年,公元211年。此时的魏延估计大概是30岁左右,因为魏延如果是20岁以下跟随刘备入蜀,那么在记载上可能就是年少跟随刘备入蜀了。那么为什么不能是20岁到20多岁左右呢?因为,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超越资历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此时距离入蜀八年,魏延二十到二十几岁的话,当太守固然可以,可是凭什么挤掉张飞呢?可见魏延此时正当壮年,而且在荆州有一定的军旅经验。所以,此时魏延大概在38到40多岁之间。所以,到了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234年),又过了15年,此时魏延已经到了53到60岁之间了。这么大岁数了,魏延不被害死,又能活跃几年呢?




杨仪陷害,导致魏延身亡后的第二年,235年,又因为嫉妒蒋琬,导致自杀,终年46岁。杨仪的年龄必然要小于魏延,这也是魏延和杨仪不和,甚至魏延拔刀相向,如此无礼的原因之一。如果杨仪年长魏延,我想作为大将的魏延,是不会这么做的。诸葛亮是很看重杨仪的后勤统筹的才干,还有魏延的骁勇,所以不忍偏废,又常常为二人不和而惋惜叹息。这是这是为何?因为杨仪和魏延都属于荆州集团的中坚力量,仅次蒋琬,赵云又年老去世了,荆州集团后继无人呀。诸葛亮一去世,魏延和杨仪也先后而死,荆州集团的场面人物只剩蒋琬了。费祎和董允虽然是荆州人,但早于刘备入蜀,严格的说属于东州集团。



所以,,魏延活到了蒋琬时代,地位当然不低。不过,蒋琬执政时期大概有十二年,魏延也步入老将时代了,魏延能改变蜀汉形势吗?先看看蒋琬时期的背景,蒋琬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遗志,但是并未遵循诸葛亮的北伐路线。所以,前期的蒋琬屯兵汉中,派姜维为别部进攻凉州地区,想切断关西和关中联系,但是效果不大。后来,蒋琬调整战略,进驻涪县,打造战船,想走水路进攻上庸,魏兴地区。所以,一条路线是西征凉州,另外一路线是东进上庸。无论这两条路的哪一条,魏延都不会同意这种北伐战略的。



固然当年诸葛亮出秦川,无功而返,但是目标是直指关中,长安。如此,魏延还嫌慢呢?他还想走子午谷直接攻打长安。所以,无论是出兵凉州,再取关中或者攻打上庸,魏兴,都有点“绕”,效果也慢,魏延怎么可能赞同。但是,从历史中魏延和杨仪交恶,互相攻击的,在朝中的蒋琬,董允,在军中的费祎,王平,马岱都是支持杨仪的。这里固然有杨仪等人奉诸葛亮遗命等原因,但是没有一个人为魏延说一句话,可见魏延的人脉情商。所以,一旦魏延又一意孤行或者反对争执,依然是被打压的结果。即使蒋琬先去世了,已经是七八十的老将,魏延又能改变什么呢?


大飞熊ヽ骑士


应答:

魏延的死是肯定是对蜀国的重大损失,魏延官至征西大将军,不仅武艺高强而实战经验丰富,守汉中十多年安然无恙,这是最有力的例子,而关羽守荆州弄出这么大屁漏,葬送了荆州还损失三万多将士,让诸葛隆中对破灭,加快了蜀国的灭亡,当时的魏延可说是蜀国武将中的份量最高之人,而与诸葛之间的关系疆化,后收了姜维武艺不错,可惜资历太浅,没新的创举继续引着诸葛亮的老路走《北伐》。

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把军权交给杨仪的原因,要说魏延不死只能说蜀国后军事上好一点,再想图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了,即使诸葛不死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魏国四大主力,其中之一的司马懿就把诸葛困死了,多年北伐一次次失败,蜀国北伐实际就是在作死,最少说若魏延在就凭鄧艾那点兵力就能得手,鄧艾选渡阴平,而魏延选出子午谷,这说明魏延也是出奇兵高手,魏延在鄧艾未必能成功,所以讲魏延的死损失很大,可保蜀国延缓,若说蜀国有更大发展是不可能,改变不了历史,诸葛也办不到,因为关羽失了荆州给蜀国带来灭顶之灾,魏延不是神!



9紫气東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魏延的个人履历。


  1. 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 建安十六年,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刘备军北上抵抗张鲁,驻守葭萌关。
  2. 建安十七年,刘备与刘璋关系破裂,攻打刘璋胜利后,魏延、黄忠分别带论队平定汉郡,数次立功被封为 牙门将军。
  3.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汉中自称汉中王,刘备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
  4.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 建兴元年四月,刘备去世,五月,太子刘禅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
  5. 建兴五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6. 魏延作战勇猛,是三国时著名的武将,而且也很有谋略,更是在诸葛亮兵出祈山时,领五千兵马由子午谷直取长安,若是成功可能历史已经改写了。
  7. 但是魏延性格孤傲,当五虎上将这些老将一个个去世,魏延在当时更是谁也不服,能号令他的也只有诸葛亮了。诸葛亮深知这点,怕自己不在之后,魏延无法控制,反而给自己这边留下后患,于是临终前设计某除掉魏延。
  8. 魏延作为刘备阵营著名的武将,战功卓著,后期蜀国武将凋零,他的重要性更是不可比拟的,这也是诸葛亮明知魏延生有反骨,料知死后魏延会反蜀国,生前还是很重用魏延。 魏延死后,对于蜀国而言,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少了一个能征善战的武将,蜀国战力更加衰弱了。但是不出掉魏延的话,其危害更大。 最后,假设如果魏延活着,能否改写历史,个人觉得是不会的,三分归一统,是大势所趋,连诸葛亮都无力回天,更何况一个魏延呢……

历史文化的传承


魏延是蜀汉集团一员重要的大将,历任汉中太守,官拜镇远将军,后随孔明孔明北伐,任凉州刺史,封都亭侯。

魏延能征善战,早期可与五虎上将媲美,至后主时期,魏延在蜀汉武将里已隐约为一哥地位,孔明也极为倚重魏延的军事才能。

魏延之死既是他本人的一个悲剧,也是人材凋零的蜀汉一大损失。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孔明北伐时,魏延建议由自己率精兵五千从子午谷径取长安。

魏延因为子午谷奇谋而遭谨慎的孔明否决之后,一直忿忿不平,逢人即说丞相胆怯,恨自己千古奇谋无法实施。

孔明因魏延资格老,威望高,勇武善战,但性格极傲,不能容人。一直对魏延采取限制使用之法。后来孔明知道自己不久人世,遂与杨仪,费袆,姜维密谋撤兵,留下魏延断后。

魏延不服从军令,最后被马岱所杀。

魏延之死,对蜀汉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大,即使孔明复生也无法改变三足鼎立之势,何况区区一个魏延呢。


13647349017


如果魏延不死刘禅贤能,那么蜀国也不会早早灭亡。虽说以魏延一人之力未必能够统一三国,但是在当时三国的能臣武将当中魏延仅次于司马懿。当诸葛亮在晚年面对司马懿已经显的黔驴技穷了,最后抑郁而终,但对于魏延来讲他没有诸葛亮头顶上的光环,更没有托孤之压力,所以魏延打起仗来是轻装上阵,且他武力过人。在当时单枪独斗没几个能抵挡的住他的武将,所以蜀国是自掘坟墓。


天宇之尘


首先,魏延作为仅次于“五虎上将”的武力值,是必须肯定的。作为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武将,魏延在蜀汉里面起到的作用很大!但是,蜀汉却绝对没到了离不开他的地步。

魏延,对蜀汉的功劳、贡献是很大的,这个无须多说。但是,此人性格暴躁,以自我为中心,急功近利,缺乏稳重。这些都不是成功者应有的素质!

再者,诸葛亮一死,对魏延再无把控之人。加之后主懦弱,对朝中文官依赖性强,以杨仪为首的文臣和魏延素来就有隔阂。诸葛亮在世之时还可相互调和,加以利用。诸葛亮去世了,魏延如果放在朝中,难免和杨仪等闹矛盾,迟早坏事!如果让魏延去镇守边关,或者说继续镇守汉中,日子久了,绝对无人可以管控的。

那么让魏延率兵去伐魏、去开疆拓土已经没多大的可能性了。刘禅本就对诸葛亮伐魏有异议,加之蜀中百姓也对连年征战负累不堪,所以这点就没有可能了。

魏延,对蜀汉政权的建立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魏延的死,在根本上对蜀汉的军事力量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魏延却没有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能力!










上善若水36526


从蜀汉国库空虚,人力不足来看,就算是在蜀死个杨松都有点损失。何况是魏延。


魏延谋略很好,裴松之先生的评价就可以说明一切:【由今观之,皆以亮不用延计为怯。凡兵之动,佑敌之主,知敌之将。邈之不用延计者,佑魏主之明略,而司马懿辈不可轻也。亮欲平取陇右,且不获如志,况欲乘侥幸,尽定咸阳以西邪!】还有个谁不是也说每次看书,看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亮不同意,就叹息谓诸葛亮没有奇谋。(所以我是不是可以认为论打仗魏延比诸葛亮牛。。。)




刘备很器重魏延,尤其是攻下汉中那次,当时选汉中太守,所有人都以为肯定是张飞,张飞也觉得肯定是自己:自己二哥在荆州,那自己在汉中,大哥留中间,咱哥俩保大哥。 可是刘备把名字一说出来,所有人都傻眼了,咋是魏延腻?(魏延一下子升官发财,走上人生巅峰。。)后来刘备会群臣,问了魏延:“我把汉中托付给你,你打算怎么办?”魏延的回答虽然感觉很狂妄但是很豪迈:“如果曹操带人来了,我帮你挡住,如果是几个大将来了,我帮你吞并了”

中间的故事也就不说了,到后来诸葛亮开始北伐,魏延提出了他的意见,就是有名的【子午谷奇谋】子午谷可是号称【秦岭六道,子午为王】路断险要。但是路径短,可以直通长安,魏延敢提出此计说明其够胆大,也可能事先研究过。但是诸葛亮做事小心谨慎,没有采纳。(于是他变成了后人们闲聊的话题)

回来说,魏延死对蜀汉意义大不大,我就说一句话,他和关羽死意义差不多。

(不会配图,随便看看吧,文觉得不好还请见谅,咱也不是专门研究的)


走出新手村


阿呆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但是,看了看其他的回答,都没说中要害,都没搞明白:诸葛亮为啥要杀魏延。

《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说得很糟糕,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

第一、魏延作为汉中太守,镇守了汉中十五年。诸葛亮北伐的基地就在汉中。也就是说,诸葛亮和魏延在汉中营地共事了八年,诸葛亮的每一次北伐,都离不开魏延的支持。没有汉中太守的支持,一次北伐也搞不成。

第二、魏延是诸葛亮北伐的前线总指挥,如果二人不合,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的话,早就反叛了。

所以,诸葛亮是信任魏延的,魏延的军事才能是非常突出的。

至于说,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关键问题是:魏延的战略思想同诸葛亮是相反的。

大家都知道,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否定了。

所有人都很疑惑,如果真正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话,能不能成功?

阿呆可以肯定地说能!阿呆是汉中人,老家就在子午谷南口,对子午道还是有所了解的。

诸葛亮其实也知道:能!但是,他不能采纳。

诸葛亮有个秘密,那就是他北伐的真正目的。

自从关羽发起樊城之战,抢了孙权的粮草,破坏了孙刘联盟,导致夷陵之战爆发。

那时候,诸葛亮就清楚,他在《隆中对》里设定的战略步骤被破坏了,兴复汉室北定中原成了空话,他必须改变战略。战略的目标已经不是北定中原了,而是保住蜀汉政权的苟延残喘。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那就是北伐。

北伐是以攻为守的,拖延曹魏,是一个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

不主动进攻,曹魏大军就会杀进汉中,蜀汉政权就完蛋了。

北伐,不是真正的对抗,而是骚扰,拖延。因为,当时的蜀汉力量太薄弱了,无论在军力、经济、人才各方面都很弱小。根本无法直面对抗曹魏军团的。

诸葛亮的做法就是个游击战术。以拖住曹军为目的。

魏延的思想是:进攻,进攻!子午谷奇谋是可以成功的,成功之后问题就来了,拿下长安,重挫了曹军,但是:守得住吗?汉中有秦岭做屏障,道路崎岖难行。关中地区就不一样了,一马平川,地域辽阔,正适合曹军北方作战的风格,更能体现曹军的优势。说白了,尽管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也会将蜀汉的主力全部暴露在曹军眼前,一旦曹军大举杀来,蜀汉军队将不堪一击的。

说明,魏延对诸葛亮的思想没领略到位,魏延只求北伐的暂时胜利,忽略了北伐的真正目的。其实,也不怪魏延,诸葛亮的这种战略是不能说出来的,说出来就人心涣散了。诸葛亮只能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让蜀军以为他们是要成霸业的。

看明白了吗?诸葛亮死后,如果魏延掌握军权的话,肯定是要以进攻和获胜为目的,而不是拖延为目的。那么,就会加速蜀汉政权的灭亡。

诸葛亮正是除了魏延,而蒋琬、姜维沿用诸葛亮的战略,以北伐为拖延,不让魏军进军汉中,才使得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又存活了29年。

回到题目上,就很明白,正是因为魏延的死,才使得蜀汉政权又存活了29年。

阿呆的看法,供大家参考,欢迎共同探讨。


阿呆梦话


1、投靠蜀国之前的情况

早期,魏延在长沙太守韩玄手下做事,后来是卖主求荣,献城于刘备。但这里我这位他是有着长远眼光何自己的职业规划。

2、在蜀国通过几次战争,确立了自己的威信

他跟随刘备入川,而且在夺取汉中已被破格提拔为汉中太守!汉中可是当时两军关键要地。另外这个太守的位置原本有传说是张飞的,后来成为魏延的,可想而知,刘备还是很看重魏延。魏延驻守汉中数年,另外又随诸葛亮北伐,整个过程,自己带并已经非常熟练。并且在军中又威望!

3、诸葛亮死后,魏延在蜀国的表现

魏延此人本来就比较高傲,诸葛亮死后,更是盛气凌人。而且缺乏大局意识,记得诸葛亮去世时,全蜀国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却发起了和杨仪之间的战争,后来不幸死在马岱手里。

总体评价,魏延确实是难得将军,不过即使他后面不死,也阻挡不了蜀国的灭亡!在罗贯中的笔下,魏延的性格就已经觉决定了他下来的路不是那么顺利。并且从他一开始投靠刘备,诸葛亮就不看好他。


伟人杂谈


魏延其实是被诸葛亮严重成见了的人,黄盖是被诸葛亮设计擒住,然后恩威并用劝降的,而魏延则是热脸贴冷屁股,杀了自己上级主动投诚的。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一直对魏延处处提防不待见的原因。诸葛亮死时,魏延也是老迈,哪有年青气壮的血气精神?只不过五虎上将皆已故亡,蜀国历年争战,元气大损,能征将领更是后继无人。在这种情况下,老迈的魏延居然成了蜀国名义上的第一大将,诸葛亮素来谨慎,所以杀魏延绝后患。魏延不死,也成不了气,只不过以当年杀主投刘弃暗投明的做法,可能不会死保阿斗昏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