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肠癌的蛛丝马迹!想降低 风险?吃得像非洲人吧!

大肠癌的蛛丝马迹有哪些?

●血便。肿瘤可能会出血,然而当肿瘤出现在升结肠或横结肠的部位时,出血会跟液态的大便(刚从小肠消化吸收进入大肠的产物)混合,所以最后粪便成形时通常无法察觉,须透过粪便潜血检查才会发现。

当肿瘤出现在降结肠时,血液已无法跟粪便充分混合,所以可能在马桶中看到有血,或在擦屁股的卫生纸上看到血丝,通常血色较为暗沉,或带点黏液。

如果看到的颜色接近鲜血,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痔疮,但也有可能是直肠位置的肿瘤,所以一旦发现粪便有血,都建议应进一步做大肠镜检查确认。

警惕大肠癌的蛛丝马迹!想降低 风险?吃得像非洲人吧!

●贫血、疲劳、虚弱、脸色苍白。因为肿瘤出血,贫血也是可能出现的症状,一旦贫血,人就会变得疲劳、虚弱、脸色苍白。

●腹部不适、腹胀、绞痛。肿瘤可能导致肠阻塞,所以排便前可能会觉得腹部绞痛,渐渐频率跟严重度会逐渐增加。

●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大便型态改变(变细、变水)。由于肠阻塞,肿瘤可能导致可通行的肠道变窄,所以排便的型态也会跟着改变,粪便可能慢慢变细、出现便秘,或演变成持续性的水泻。

警惕大肠癌的蛛丝马迹!想降低 风险?吃得像非洲人吧!

想降低大肠癌风险?吃得像非洲人吧

西方人罹患大肠癌的机率远高于东方人和非洲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科学家发现,只要“交换饮食”一小段时间,就能明显观察到罹病风险下降。

西方饮食含高蛋白质和高脂肪,纤维量少;非洲饮食则相反,含有高纤维和低蛋白质、低脂肪。研究人员在实验前后用大肠镜检查受试者的肠壁、仔细测量多种炎症与癌症生物标记,也采样细菌。他们发现第一组在换成非洲式饮食后,生物标记浓度立即发生变化,表示癌变风险显著降低。

科学家也发现,使风险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肠道细菌改变了自身的代谢方式去适应新饮食。例如,非裔美国人换成非洲饮食后肠子里的丁酸(纤维质的代谢产物之一)增加,而丁酸是已知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学物质。研究人员指出,这意味着肠道细菌有机会成为预防和治疗大肠癌的疗法。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研究团队领导人奥基夫(Stephen O'Keefe)教授说,“这(结果)可能表示,改变饮食以降低大肠癌风险,永远不嫌晚。”

警惕大肠癌的蛛丝马迹!想降低 风险?吃得像非洲人吧!

如何预防大肠癌发生?

  1. 维持理想体重: 男性腰围应低于90公分,女性应低于80公分,多喝水,饮食更应注意,少吃高热量、高蛋白质、油炸类或是精致食物,不喝酒、不吸菸,且偶尔补充有益菌促生物质。
  2. 养成健康排便习惯: 注意排便时间,且保持每天排便,如厕后也应检察粪便颜色与形状是否异常。
  3. 定期筛检: 由于肠癌形成的时间较长,若能先检查出肠内瘜肉的生长,并在瘜肉演变成肿瘤前切除便能预防肠癌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