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兵变?

何事男儿不读书


红军时期国民党军队最大的一次兵变是“宁都起义”,冯玉祥西北军余部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集体加入红军,发展成为著名的红5军团主体,极大的壮大了当时的红军力量,就此形成了林彪红1军团、彭德怀红3军团、董振堂红5军团这三大主力部队。



(开国上将李达)

1930年中原大战冯阎联军失败解体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各部纷纷被裁撤或收编,其中“第二方面军第5路军”孙连仲所部,于当年10月18日在河南新乡通电效忠南京政府,不久开赴山东济宁缩编为第26路军,下辖第25师、第27师和骑兵第4师,仍以孙连仲为总指挥,三个师长分别是孙连仲(兼)、高树勋和关树人。

次年春季,蒋介石秉承一贯的消灭杂牌军队手段,电令第26路军由鲁入赣,参加对江西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并委孙连仲为“江西清乡督办”。然而第26路军在红军机动灵活的战术面前,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加之西北军官兵不服南方水土,伤病情况急剧增多,厌战情绪非常严重,就连孙连仲本人也上火牙疾,不得不离队前往南京就医,此时该部驻扎于基本被苏区所包围的江西省宁都县城。

(赵博生烈士)

我党早年就在西北军开展过兵运工作,在第26路军内部尚存一定力量并颇具影响力,参谋长赵博生就是秘密党员,并争取到了主力第27师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的支持,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发动起义参加红军,1931年12月初,两件意外发生的事情促使了宁都起义的提前爆发:

第一是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其他案件的侦破中,意外获取了第26路军内部的地下党员名单(赵博生没有暴露),同时也掌握了有关起义的初步计划,敌“南昌行营”特务处立即电令第26路军指挥部逮捕所有名单上的党员,为催促执行,1931年12月9日特地派飞机向宁都县城空投了蒋介石的手令,形势危在旦夕。



(董振堂烈士)

第二是孙连仲离开前委托第25师师长李松昆暂代总指挥职,而李的威望远逊于孙,掌握部队能力有限;同时第27师师长高树勋也擅自离开队伍前往庐山游历,将该师大小事宜全权委托参谋长赵博生处理,确实是机不可失(高树勋抗日战争期间活埋石友三、解放战争初期也率部起义)。

起义领导小组迅即派员与红军取得联系,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命令董振堂、季振同两旅出动有力部队,控制了总指挥部的电台等重要部门,同时以参谋长的名义宴请第26路军团以上军官,将除李松昆(逃跑)以外所有反动军官一体拿下,几乎是兵不血刃,随后率领一个路军直属队、两个师直属队、六个旅部、11个整团共17000余人开入苏区,仅携带的武器就高达20000多件。



(高树勋)

起义部队在刘伯坚、左权率领的红12师接应下顺利到达安全区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5军团,以季振同为总指挥(后董振堂为军团长),政治委员萧劲光,下辖第13、第14和第15军,当时红军总兵力仅30000余人,宁都起义的部队一下子使红军主力发展到50000人,历史功绩非常巨大。参加宁都起义的军官中,建国以后有31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就包括二野参谋长李达上将。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后,红5军团担负了为全军断后的任务,被誉为“钢铁后卫”,前段播出的《绝命后卫师》中的红34师就隶属于红5军团。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师后,红5军团改编为红五军随四方面军行动,大部分干部战士后来血洒西路军征途之上,军长董振堂壮烈牺牲。

(孙连仲)


度度狼gg


说一个几乎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未遂兵变”吧!这就是清朝末期的“百日维新兵变”,虽然此次的兵变计划腹死胎中,但是它的影响非常深远。

说实话,维新派的政变计划本身是一个好计划!趁光绪帝去天津检阅北洋新军之际,发动兵变,软禁慈禧,夺取权力。但是,错就错在光绪帝过于优柔寡断,兵变之前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又是谭嗣同、又是袁世凯、又是荣禄,知道的人太多了,终于传到慈禧的耳朵里去了,导致兵变计划泄漏,“百日维新”功败垂成!

假如光绪帝得知计划之后,暗自拿定主意,不动声色,谁也不打招呼。到了阅兵那天,单人独骑,疾驰冲入北洋新军大营,以皇帝之尊、一呼百应!树起“清君侧、归皇权”的大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军权在手、所向披靡!

果如此,则维新变法,事可成矣。光绪帝也必将成为年轻有为的一代英主。而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会为之一变!



临时客


在明朝末年有几次近乎影响国运的兵变,如祖大寿在京师城下东溃、刘兴祚弟弟刘兴治的东江兵变、孔有德的吴桥兵变。还有一些小的,如崇祯初年宁远、锦州兵变,蓟镇中协兵变,龙武营水师兵变,己巳之变中蓟镇中协再次兵变。我选择其中大的几次来说吧。

1、祖大寿兵变

1629年,皇太极潜师入关,在攻克中协边口后,迅速西进京师。明军各路大军纷纷云集京师城下,援军的主力就是辽东关宁军,并在11月20日与清军大战。


(己巳之变)

12月1日袁崇焕下狱。三天后,祖大寿率所部关宁军脱离战场,回向辽东,算上新到的两个步兵营,接近一万五千人。

这次兵变造成两个后果:一、主力部队脱离战场,让战局急转直下,京师一度陷入非常危急中。

二、关宁军和朝廷离心离德,祖大寿等一干将领不再令行禁止,只是听调不听宣。

(祖大寿)

2、刘兴治的兵变

己巳之变中,孙承宗到了关门安抚了祖大寿,一方面准备进军关内,击败清军;一方面准备东江牵制,袭扰后方。

(皮岛)

刚开局就遇到了龙武营水师兵变,周文郁好不容易安顿好了。知道哥哥战死与深陷东江矛盾的刘兴治兵变了。周文郁又去慢慢安抚。

这次兵变也造成了两个后果:一、东江内部的斗争公开化,血雨腥风再难停止。

二、孙承宗的战略牵制计划完全失败,明军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战机。

3、吴桥兵变

大凌河之战就是明军的凡尔登,消耗了明军太多鲜血。本来是袭扰清军后方的登莱军,在孙元化的指挥下一事无成,最后决定派孔有德从陆地上往援辽东。

(东江诸将)

在到达吴桥,因为军纪与地方行间供给的问题,孔部兵变,并杀回登州。之后占据登州,围困莱州,前后与明军边军作战一年有余。

此次兵变造成三个后果:一、明军东江系统开始逐步倒向清朝;二、清军的装备、战术水平实现了更新换代;三、皇太极的王朝越来越像一个联合政权。

(孙元化)

这几次兵变在根子上瓦解着明朝,明清战争此消彼长就是在这过程中渐渐实现的。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第一、1912年2月27日的北京兵变

1911年年底,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南方大地,风雨飘摇中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王朝在南方革命派和北方立宪派的双重压力下彻底走出了历史舞台。

清朝灭亡前夕,南方革命派在南京成立了以孙中山为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来因为财力不济无法组织大规模北伐战争完成历史使命,被迫与掌控北方实权的立宪派领袖袁世凯进行谈判。双方最后达成由立宪派负责终结奄奄一息的清王朝,作为交换条件,事成之后由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为了制约封建专制势力出身的袁世凯,在清帝退位前,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旨在限制总统权力、实行内阁责任制政体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后,为了监督袁世凯执行《临时约法》,临时政府又向袁世凯提出两个附加条件:1、中华民国首都在南京。2、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就职。

有着长达30年沉浮宦海经验的袁世凯深知,自己的根基在北方、在北京,到了南方、到了南京岂不是虎落平阳的傀儡?经过一番考虑,袁世凯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袁世凯先是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以北方势未定、危机四伏为由,要退出总统竞选。这个提议一出现,全国各界一片反对之声,甚至是南方革命派内部也指责孙中山。无奈之下,孙中山只好以参议院的名义派由蔡元培、宋教仁、汪精卫组成代表团于1912年2月27日到达北京“请”袁世凯到南京就职。

南京代表团受到袁世凯高规格接待,但是在代表团到达的第三天晚上7点半,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及周边的商铺突然遭到一伙士兵的抢劫。各国驻中国大使馆一面向袁世凯提出抗议,一面调集驻北京周边的卫队进京保护使馆和侨民。

原来是袁世凯统领下的北洋军第三镇1万余名官兵因为军饷不足为由在统制官曹锟带领下发动了兵变。兵变共造成北京城内4000多家商铺和银行遭到抢劫,南京代表团被迫进入东交民巷内的六国饭店躲避,城内的巡警和一些不法分子也加入到抢劫序列。

袁世凯随即以“内忧外患”的理由与南京代表团交涉,声称自己一走北方必然大乱。无奈之下,南京方面只好再次做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首都也暂定于北京。

果然,南京方面一让步,兵变戛然而止,袁世凯则如愿以偿的穿上大礼服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了为期4年的执政生涯,武昌起义后经过短暂的战争和分裂后的中国南北方,终于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第二、陈桥驿兵变

黄袍加身的故事想必大多数读者都很熟悉。

公元959年,大分裂、大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一代雄主后周世宗柴荣病故,7岁的儿子即为,国家的军政大权都落入了宰相范质和周世宗的得力干将时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手中。

960年,北方的契丹族准备南下进犯中原,赵匡胤奉命率军北上迎战。在帝都汴京城外的陈桥驿军营中,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谋士赵普精心导演了一场“黄袍加身”的好戏。在得到众将士的拥戴后,赵匡胤率部向汴京进军,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原本就是赵匡胤的亲信,自然打开城门迎接。7岁的周恭帝见大势已去,只好禅让帝位给赵匡胤。赵匡胤于是如愿以偿登上帝位,仍然以汴京为首都,改国号为“宋”。


大将军威武8


历史上的兵变有唐朝玄宗末期的马嵬坡兵变,逼死杨贵纪,杀死杨国忠,玄宗下台;


北周的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宋太祖上马,篡夺北周柴世宗柴荣的皇位建立北宋。这些都是将士支持发生的大事件,还有小的不说了。




玉之溪


最著名当然是陈桥兵变了,赵匡胤直接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开启了宋朝的历史帷幕!是一场赵氏荣光的兵变。

同样在宋朝,苗刘兵变,害死了宋高宗唯一的儿子,也害的宋高宗在无生育能力,还加深了宋高宗对岳飞等武将的猜忌,为日后风波亭埋下伏笔,可以说这是一场断子绝孙的兵变。


DSD6


侯景之乱,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赵匡胤陈桥兵变,朱棣靖难之变,明英宗夺门之变。



睥睨千秋


我都喝醉了,错了别笑。历史上最著名的,是玄武门兵变,陈桥兵变,忘了,还有西安兵谏,改变了历史。在此向张学良将军致敬。



鉴水渔翁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武昌新军起义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唐安禄山反唐,唐朝由盛而衰。

泾原兵变,节度使攻入大唐首都长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举屠杀共产党员。

薛刚反唐。西汉八王之乱。陈胜吴广起义,黄巢起义。


wxy52014


沙丘之变:造成赵武灵王活活饿死。

庸城之变:嫪毐被杀,赵姬被废。

巫蛊之乱:戾太子被杀。

东汉两次北宫之变:造成大将军梁冀、窦武被杀。

正始之变:曹爽及其当羽被杀。

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

马嵬之变:杨贵妃被逼杀。

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