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六年级数学单元测试考18分的孩子,该怎么办?

误入教育界的吴老师


对症下药

六年级的孩子数学考18分,早干嘛去了?

先确定原因

如果你说“之前一直都很好或者成绩还说得过去,这是一次偶然”,那么原因就在学习之外,你得找老师帮你一起寻找原因,再考虑解决办法。

考18分,那就是“后进生”无疑,我平时对“后进生”有两种判断:“主动后进”和“被动后进”。

“主动后进”:多指相对顽劣,不愿学习的孩子,这类孩子往往身有恶习(像迷恋网游、手游之类)。但凡跟学习沾边的事在他(她)那里都是“苦差事”;但凡让他(她)学习或者跟他(她)谈论学习的人都会招来他(她)的厌烦;严重的可能还会对老师和学校有不屑、反感、仇视、敌对情绪。

这类学生不是没救,只是“工程浩大”且“希望渺茫”,老师付不起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老师面对的不是哪一个同学而是全班同学,要对绝大多数学生负责。

“被动后进”:孩子还算懂事、乖巧,也愿意在学习上付出,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不能有一个满意的成绩。很多时候你都忍不住想说他(她)笨,但转身一想,他(她)也怪可怜的!

这类学生首先得理解他(她)。他(她)也想学好,只是苦于没有方法,学不好。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到六年级能考18分,这前面几年都是怎么过来的啊?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回答的一开头就问“早干嘛去了”。

下面我来谈几点建议,不一定适合孩子,因为我无法确定孩子的真实、具体的情况,仅做参考。

一、信心的培养

鉴于考试分数太低,就暂时先不考虑在学习上找自信了。

1.学习之外的脑力考验。去书店好好逛逛,有很多关于脑力游戏方面的书,挑选适合孩子的,陪他(她)一起完成。一方面可以看看是不是真的智商有问题,另外也能慢慢增强孩子对书的亲近感。

2.行为能力的培养。谈这一点,是因为现在“包办型”家长太多,里里外外、事无巨细,时间长了,孩子行为能力受到影响,做起事来有两点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孩子从一开始的“不用伸手”,慢慢变成“不愿伸手”,长大变成“不敢伸手”(与人差距太大,怕一伸手被人耻笑了去)。

所以,生活中让孩子多动动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一件事从做不好到做成功的喜悦;才能明白很多事情是需要付出努力甚至艰辛才能做好;才能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无能”,有些事也能做好;才能在行为能力得到肯定的基础上慢慢树立正确的处事态度。

二、基础的重拾

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到、能做好,这时候可以帮他(她)重拾基础了。

1.找漏洞。从一年级的试题开始,一直到六年级的,上下册都不要漏掉。没必要买整本的习题,就买单元测试卷,这些题正好能完整地覆盖小学阶段的知识点。做的时候要把握好三点:

A.家长监督,严格限时,像正规考试一样对待;

B.红笔批改,记录错题,养成当天纠错的习惯;

C.一天一套,合理安排,不多压任务但也从不欠账。

一整套试卷(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做下来,请老师帮忙看看。只要做卷子时是严格按照上面的要求来的,那么这些题就能够反映出孩子知识学习的漏洞。

2.针对训练。一年级的知识漏洞找到后,要进行专门的针对训练。有时是基础掌握不牢固,这个就通过刷题,专门刷这一类的题。别怕孩子累着,他(她)只会越刷越熟、越刷越有自信。有时是思维欠缺,对知识压根没理解(俗称没开窍),这个得有人给他(她)讲解,讲解的人不能怕费事,也不要把孩子当六年级的学生看,就像讲新课一样,力争让孩子真正听懂。听懂后再辅以适量习题进行知识巩固。

一年级的解决了,再回到上面一步,做试卷、找二年级的漏洞,如此往复。

三、学习习惯的改变

如果说前面谈的是“治标”,那么这个就是“治本”。

有好习惯不一定有好成绩,但是,有好成绩就一定有好习惯!

1.最致命的坏习惯是课堂不能认真听讲。

老师传递知识的渠道就是课堂,课堂抓不住,无异于关闭了接收知识的大门。这个习惯的改变,除了孩子自己和课堂上的老师,其他人爱莫能助。你得多和老师沟通,孩子只要不是行为习惯很让人讨厌,让他坐得离讲台近点,老师尽可能多盯着他点,多提问几下,都是有利于孩子课堂习惯养成的。不过孩子自己要配合!!!如果孩子抵触来自老师的“关照”,那真是“想拉他(她)一把都找不到他(她)的手在哪”,老师会放弃他(她)的。

2.懒惰的习惯要不得。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别嫌我啰嗦这些老掉牙的词汇,这些都是真理!有的孩子,不要说勤奋,就连最基础的事都不愿做,纵然天资聪颖,结局也是徒劳!试问天下,谁人成功不用汗水换?这和前面说的“行为能力培养”是相通的。

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懒于张嘴读、懒于动手写、懒于动脑想,最后懒于睁眼看、懒于用耳听。

“题上写着23,你怎么抄下来变成25了,这眼睛是用来喘气的吗?”

“刚刚跟你讲过是两条对边你怎么写成两条边,这耳朵塞了毛啦?”

这都是懒于用眼、懒于用耳的结果!

关于习惯问题,能写一本书。我把我认为最重要的两条写在这,至于其他的,可以去书店买一本介绍习惯养成的书。

最后回头再看一下问题:“对于小学六年级数学单元测试考18分的孩子,该怎么办?”只要家长方法得当,再借一句许三多的话“不抛弃,不放弃!”,希望还是有的!千万不能等到上中学问题还没解决,那就积重难返了!!!


爸爸书童


小学六年级,大部分的孩子语文都有八九十分,语文学得不好的也能考个六十来分,但是数学随着年级的递增,往往越到高年级,越容易出现只考十几分或几分的现象。家长其实在早些时候就应该会发现的。数学一和二年级不难,如果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接受的都是正规教育的话,很轻松就能学好。转折点一般在三年级,三年级接触的数学数字较大,图形的认识也稍复杂,数学渐渐由直观变得比较抽象。因此有的孩子在这时候容易跟同学拉开距离了。所以三年级开始家庭教育是一定要注意跟上的。

到了六年级考18分,如果想学,须得花大力气了。首先得把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的加减运算巩固好。每日练一练。因为六年级学的是分数的乘除法,比分数的加减还容易些。然后还要多花些时间刷刷题,笨鸟多飞飞,会有所提高的。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从23分期中时进步到67分了,刚开学时每次考试的时候我都盯着他一题一题点拨一下,让他往下做,算是开了好多小灶吧,现在渐渐放手让他独立考试了,过程挺累,但是也挺有成就感的。

家长不要放弃哦,加油!



每日数学十分钟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阶段的最高年级,进入六年级,我们会有深刻地感受:孩子长得人高马大,青春期陆续出现,不好管,很难管经常出现在六年级任课教师的嘴边,随着孩子面临着小升初,虽然没有中考这么被重视,但是没有一个家长及学生会掉以轻心,作为教师、学生及家长都会全力以赴,争取孩子的小学六年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数学一直是孩子们的弱项,数学考察的是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题要想得高分是相当不容易的,它需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认真与细心。2、计算能力熟练。3、解题思维活跃。这三点都具备,孩子的数学成绩才会有提高。在回到这个问题上,单元考试考18分,作为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的试卷得分。

作为家长要明白孩子学习方面哪些是弱项、哪些是强项。我们现在孩子的成绩普遍提不高,一般情况是家长只关注孩子得了多少分,对于孩子的强弱并不清楚,所以下一次遇到都是孩子弱项的试题,他的成绩自然是差的,反之成绩会很优秀,这就是我们说的孩子成绩不稳定。

所以说考18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孩子的症结所在。


说文写作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如果出现单元测试考了18分的成绩,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了。如果考出这个分数事出有因,不是孩子真正的水平的话,家长也不用太过担心。如果这个成绩就是孩子平常的水平,那么家长必须采取点措施了。

孩子能考出这个成绩来,证明他几乎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家长要仔细梳理一下孩子从哪一个时间段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假如六年级之前成绩都还是可以的,那么只需要狠抓六年级以来的课程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比较靠前,那就从落下的地方开始补起。

这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首先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帮孩子树立近期和远期的目标,让他找到学习的动力,愿意提升自己,而不是时时刻刻需要家长监督的被动学习。孩子有了想追赶的心思,家长可给孩子购买配套的习题,购买一些适合的网络同步课程或者报现实中的辅导班。孩子的基础差,单靠自己个人的努力开追赶是很困难的,必须借助外力的帮助。


春风化雨花草香


数学一直是孩子们的弱项,数学考察的是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题要想得高分是相当不容易的,它需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认真与细心。2、计算能力熟练。3、解题思维活跃。这三点都具备,孩子的数学成绩才会有提高。在回到这个问题上,单元考试考18分,作为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的试卷得分。

作为家长要明白孩子学习方面哪些是弱项、哪些是强项。我们现在孩子的成绩普遍提不高,一般情况是家长只关注孩子得了多少分,对于孩子的强弱并不清楚,所以下一次遇到都是孩子弱项的试题,他的成绩自然是差的,反之成绩会很优秀,这就是我们说的孩子成绩不稳定。

所以说考18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孩子的症结所在。

数学随着年级的递增,往往越到高年级,越容易出现只考十几分或几分的现象。家长其实在早些时候就应该会发现的。数学一和二年级不难,如果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接受的都是正规教育的话,很轻松就能学好。转折点一般在三年级,三年级接触的数学数字较大,图形的认识也稍复杂,数学渐渐由直观变得比较抽象。因此有的孩子在这时候容易跟同学拉开距离了。所以三年级开始家庭教育是一定要注意跟上的。

到了六年级考18分,如果想学,须得花大力气了。首先得把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的加减运算巩固好。每日练一练。因为六年级学的是分数的乘除法,比分数的加减还容易些。然后还要多花些时间刷刷题,笨鸟多飞飞,会有所提高的。


晓明加油


1.先要看孩子总体的学习趋势,对症下药。

孩子别的学科成绩怎么样呢?

孩子平时数学成绩怎么样呢?

如果别的学科成绩很好,数学平时成绩也很好,只是这个单元考了18分,那么不用着急,说明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是很好的,只是这个单元某些知识点没有弄清楚,弄明白。只补习这个单元的知识点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别的学科或者平时数学成绩一直就不好。那家长就应该注意了。说明孩子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有明显的漏洞,而这个单元的错事只是导火索。这种情况就要好好地规划一下了。

2.咨询孩子的老师,了解分数背后的原因。

孩子的数学老师最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及时的跟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看看这18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会给家长提出准确的建议,那么家长就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希望家长即使在平时也注意阶段性的到孩子的老师那里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要等到孩子考了18分以后再进行关注。一般的学习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如果有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应及时补救。

3.有时候特别差的一个分数,也会成为一件好事情,就看你怎么处理了。

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成绩起起伏伏,也是正常的。

如果看到了一个特别低的分数,就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最关键是对待它的态度怎样,决定的了这是件好事情还是件坏事情?

如果就此打击孩子,让孩子看不到希望,那么它就会成为一个坏的开始。

如果找到病因及时补救,跟孩子一起去克服这个困难。并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进行反思,调整今后的学习策略,那么这就会成为一个好事情。


禾页老师


我讲下我的观点,不喜勿喷:

1,小学生属懵懂过渡期,考多少分也正常,不管家长和老师都要摆正心态。你摆在明处的指责和焦虑都于学习无补。

2,相信孩子会开窍。诱导孩子的顿悟,三科都很差吗?以前也很差吗?找到孩子的优点,让他自信。心态顿悟很厉害,会让孩子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引发思维的顿悟。

3,小学生远比成年人知羞耻,因而胆怯,不敢真实表达自己。如果你是老师,要做到不要贴标签,把他划分特殊体,以平常心对待。如果你是家长,不要抱怨孩子笨,老师不会教,上课到底听不听课。要想办法让孩子与你们真实有效地沟通。

4,单元测试18分很差?是很差,我见过几个,多与家庭不睦有关,他们得不到关爱和正确引导,总爱偷拿同学的橡皮或故意制造冲突欺凌同学,他们多么急于引起别人的关注与重视呀!这种问题,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还有其他同学和家长,也要对自己的态度有所反思。任何社会问题的存在,我们都不是无辜者,不要气势汹汹地以受害者的身份去声讨一个孩子,否则会有感谢同窗不杀之谊的极端案例。(扯得远了些,我提倡宽容。)

5,回到主题,小学数学很基础,六年级学生完全有可能补回来。具体方法很多,我在其它的回答中都有表述。比如五年级的列方程,在六年级多有应用,我其实只用三天就让孩子完全掌握了。

我让我的孩子上了公费师范,因为我从小的方法就是让他给家长讲题,给其他小孩讲题,不管自己是18分还是对方是18分,很训练逻辑思维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但他竟然上了瘾,认为讲课有成就感。志愿是他自己填的,无奈且欣慰,你们要想好呀?!


刘刘285597151


一方面是孩子的心在哪

从读书一路走来,身边不乏这种同学,但是有的同学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或者是学习他完全不在乎,比如说以前小学的时候,有同学考试不行,或者说数学不行,不喜欢算数,然而,语文却学得好,喜欢背诵古诗词,从小对诗词有兴趣,平时课余活动时也特别灵活,脑袋灵光。对于这种人来说,他就是没把心思放在数学学习上,考这么低的分很正常。如果是这类人,那么就可以找到方法。一是培养孩子数学兴趣,一旦兴趣来了,就会花心思了。二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可能有些孩子之前数学失去了信心,可以帮助他们重建信心。三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许对数学关注不够,不缺天赋,只是不集中在这方面。

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天赋如何

不得不说,我们确实存在学习上缺乏天赋的,可能他们学习上不行,但是其他方面还可以,或者说学习能力差,这种人该怎么办呢?有句话说得好,勤能补拙,或者是笨鸟先飞,只要找到方法,对症下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追上那些学习能力强的人,关键是这个努力可能比正常人多付出十倍,百倍,导致一些人坚持不下来,或者坚持一段时间没有收获之后放弃了。

18分只能代表一次考试,也只是一个分数,分数不是衡量学习的唯一标准,不管如何,找到孩子学习差的原因,对症下药才是真的,切勿病急乱投医!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


数学兴趣爱好者


我建议,

首先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学习中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来想办法。

制定学习计划,考这么点儿分儿,十有八九是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计划也没有。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要看看孩子的学习态度,能不能正确引导?要是能引导好,还是可以提高的。你要是态度不能扭转,那么我想进步和提高难度比较大。

非专业回答,我不是一名老师。我是一名家庭教育创作者,欢迎关注



根据考18分来说,孩子对数学肯定没有兴趣,因为他几乎没从数学学习中得到过快乐。更深层的原因是孩子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当然有孩子的因素,也有老师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家长的因素。六年级了,如果仅仅是近期出现不及格现象,及时的补救还比较容易(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是持续的,找出成绩突然下降的原因,很容易对症下药!)。如果孩子数学成绩一直在及格上下,也不是没有补救的方法。

数学学习的确不容易!中小学数学的编排适宜于那些较“细腻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女生成绩优秀的比例大的原因之一),运算法则的理解、公式的记忆、运算律的运用等,都需要一定量的练习(甚至是反复练习)。虽然不强调题海战术,但必要的训练一定不可或缺。数学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方法就是练习!

作为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最终成绩,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家长应当给予持续关注,给予信心、给予指导、给予陪伴、给予表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