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第一个陪都是哪里?

摩利支天MLZT


何谓陪都:是指一个国家除了首都以外,另外建设的副都城,也被称为辅都。

一般情况下,设置一个陪都,也有多个陪都的情况。这种制度被称为“两京制度”或者陪都制度。叫陪都制度更确切些,毕竟有时候多于一个陪都。
最早的陪都应该是炎黄时期。

1.黄帝时期。居于轩辕之丘,而别置逐鹿。

2.炎帝都陈,而别营曲阜。

3.夏朝都阳城,而别都安邑。

4.商朝前期有三亳:北亳,南亳,西亳。

真正完全意义上的陪都成周(洛阳)

一、以上时期都建设有陪都制度,但是不完善,到了西周初年设立了雒邑。(现在的洛阳附近)



二、周公旦将雒邑建设为新都,是为成周(洛阳),主要是为了监视商朝诸侯贵族。(古洛阳城区图)

洛阳作为都城发展由西周初年开始发端。


三、注意一下,虽然都是洛阳,但每个时期的洛阳城具体地址不是太一样。见下图。



附注:

1.隋唐时期都城长安和陪都洛阳。

2.明朝有都城北京和陪都南京。

3.清朝有都城北京和陪都盛京。

4.民国时期首都南京和陪都重庆。


老旺民俗传说


中国历史上的都城制度伴随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在各个时代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

首先夏商周三代,都是经常迁都比如著名的“殷人五迁”先后产生了“商丘,洛阳,郑州,安阳”等商朝都城,而西周时期都城也是从洛阳到南郑(华县),再到犬丘(兴平)最后到镐京(西安)。对于当时的国家来说,迁都之后的都城往往就可以说的陪都了!

而到了秦朝以后,有一定特殊地位的城市会被设置为陪都,比如东汉时长安是西汉陵寝所在地,西晋时洛阳沦陷而逃亡长安,唐朝的龙兴之地太原,宋朝的龙兴之地商丘和陵寝所在地洛阳,明朝旧都南京,这些地方被视为陪都。

但是也有特例比如隋唐两代实行两京制,皇帝在洛阳长安两地往来居住,总不能说皇帝搬一次家就是迁一次都,所以长安不因朝廷搬到洛阳而算陪都,洛阳也不因皇帝住在长安而算陪都。这也是为什么唐朝明明有四个常设都城(长安,洛阳,太原和成都),史学家仍然称唐朝为两京制而非四京或者一首都三陪都(凤翔成为西京仅两年,荆州成为南京仅一年不论)!

不过说到底在中国古代从未有过“陪都”

中国第一座陪都出现在近代,也就是1932年中华民国迁都洛阳时,以洛阳为战时首都,西安为西京陪都。由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命名为“陪都”的城市诞生!

这件事今天在西安市的官网中也有记载!

民国二十一年(1932)3月5日,国民党确定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并成立西京筹备委员会

这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实的陪都,也会是我国史书中第一座一陪都出现的城市!

历史沿革

http://www.xa.gov.cn/ptl/def/def/index_1121_6774_ci_trid_1145725.html

所以中国的第一个陪都应该是西安,其他即使有陪都之实也无陪都之名!


云星午夜


陪都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备胎。要说在世界历史上,什么人最聪明有才智,我们的老祖宗绝对算上一号。早在新石器时代,距离我们五千年前的炎黄时期就有了陪都一说。史料记载:炎帝时期,都城在陈,另外设陪都曲阜,也是孔子的家乡。黄帝都城在轩辕丘(河南新郑),另设陪都涿鹿。涿鹿故城,亦称轩辕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北50米处。据《史记》记载,黄帝杀死蚩尤,服炎帝后,“邑于涿鹿之阿”即建都城于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

炎黄时期条件还不是很好,所建陪都也十分简陋。真正的高大上的陪都,是西周陪都洛阳。(当时西周都城是镐京),这是由周公主持建的,历时约一年基本建成。这也是第一座由国家层面详细规划建设的都城,可想而知它的规模是多么的宏大。据《逸周书.作雒解》记述:“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为天下之大凑”,“设丘兆于南郊,建大社于国中”。城内的主要建筑有太庙、宗庙(文王庙)、考宫(武王庙)、路寝、明堂等“五宫”。这些宫殿、宗庙的建筑结构均为“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复格、藻税、设移、旅楹、画旅”等式样,城内还有“内阶、玄阶、堤唐、应门、库台、玄阃”等不同的通道。同时,陪都里驻守着由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周八师,每师有二千五百人,共两万人,用以镇慑东方。象征着王权的九鼎也放在城里的明堂当中,用以震慑天下。

西周建陪都主要是巩固周初政权,达到中天下而立以经营四方的目的,尤其是便于控制东方广大的领土。样子做出来了,后世也纷纷模仿西周在不同的地方建立了陪都。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朝和西汉等极少数朝代没有陪都外,大多数王朝都有陪都,包括民国时期的重庆。而把陪都的作用发挥最好的是明清时期的陪都。明朝早期定都南京,自永乐皇帝起几经更革,确立了南京的陪都地位。曾经是首都后来是陪都的南京,建制非常成熟,有完整的六部衙门和精锐军队,更依托富庶的江南大地,理论上说,是与首都不相上下的。清朝的陪都是盛京,早年也建设的极用心,甚至长期限制了中原汉人进入,直到清末才有了大批内地汉人“闯关东”。应该说,单从作用上讲,这个陪都确实起到了作用。


东白启明


“陪都制”与“两京制”是分不开的。

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两京制”的国家是谁呢,答案可能大家想不到,这个国家就是吐蕃。

西安(长安)唐朝年间行政区划就属于吐蕃。并由吐蕃扶持唐广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长安)称帝。

吐蕃当时是两京制,吐蕃国都一个在拉萨,一个是陪都在西安(长安)。

西安(长安)关中地区唐朝年间就被吐蕃攻破,成为唐朝年间最大的笑话,“天子九逃,国都六失”。因为不能“长治久安”,唐以后宋代“长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从未攻占拉萨,而吐蕃攻占了西安(长安)关中地区。

那么就需要和亲。


用户67724358697


根据《史记》记载,我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就有炎帝都陈,而别营曲阜;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别置逐鹿;大禹都阳城,而别都安邑;启居阳翟,亦重视安邑;商朝前期有三亳,后期有殷和成汤。

因此陪都的发展历史是:最早出现炎黄时期,夏朝继承,商朝发展,西周趋于完善,后世遵从之。


陪都是指首都以外另设的第二都城(副都),也是辅助性都城(辅都)。都城的设置补充首都部分功能的缺失,形成互相协调,各有侧重的格局。陪都划分十大类型为两京制、多京制、平衡型、军镇型、留都型、圣都型、守望型、 霸府型、市集型、未就型。

陪都是中国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成为影响中国和东亚几千年的都城制度,朝鲜、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有类似的制度。在世界其他文化圈内也有设置多个首都的情况。


安定郡潜夫





梁释言的头颅传首九边




天地凭指一挥间


说起历史上第一个陪都,这个估计大多数人说不上来,但好像又各个朝代都有,比如唐朝的首都长安,陪都就是东都洛阳;大明朝首都北京,陪都南京。

中国的陪都有出现到成熟大约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时期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陪都应该是从黄帝时期设置,但当时没有首都和陪都这一说法。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炎帝都陈,而别营曲阜,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别置逐鹿,来往无恒,夏朝大禹都阳城,而别都安邑,启居阳翟,亦重视安邑,商朝前期有三亳(北亳、南亳、西亳),后期的殷和成汤之故都。此后西周初年设立雒邑,当时周公旦将东方的雒邑建为新都成周,用来集中监视叛心不定的前商朝贵族,此后,这一习惯被不少朝代沿用。东周敬王时成周和王城分庭抗礼,有东西都之称。这就是中国陪都最早出现的雏形。

2.成长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齐、赵、魏、燕都有陪都或别都。西汉时期刘邦定都长安,西汉后期洛阳也已发展起来,成为一定意义上陪都。西汉被王莽灭亡后,王莽设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定都洛阳城,长安为西京,并在刘秀老家南阳设立南都。后来,三国中的曹魏首都设在洛阳,称中都又,设谯县、长安、邺城、许昌四个陪都,其他以方位定京号。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以洛阳为南都,后再设长安为西京,胡夏以统万城为北京,长安为南台(都),代国以盛乐为北都、平城为南都,东魏北齐时期,高欢自洛阳迁都于邺,称上都,又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下都、别都。北周平齐之后,升洛阳为东京,设置六府官,号东京六府。

3.成熟时期

大唐定都长安,洛阳为东都(武周时期将洛阳称为神都,并在武则天当政时期设晋阳为北都)。安史之乱后,蜀郡和凤翔又被封为南京和西京。

唐朝末年至宋朝初年这段混乱的五代十国其实,各国也分设首都和陪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以开封为首都,称东都开封府,以洛阳为西都河南府。后唐定都洛阳,称洛京,旋改东都,后晋、后汉、后周定都开封,称东京开封府,以洛阳为西京河南府,其后的五代朝代中不少都沿袭如此。在这期间,魏州、真定、太原、西安等也曾当过陪都。十国中的南唐定都江宁府,号西都,以江都府为东都,吴越以西府杭州为首都,又以东府越州为陪都。北宋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立洛阳为西京河南府,应天府为南京(今河南商丘),大名府为北京。南宋时期,临安称行在,建康则为陪都。西夏以怀远镇(今宁夏银川)为首都,称为东京兴庆府,立灵武为西京西平府。辽朝以上京临潢为首都,又以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后改为析津府;以云州为西京大同府;以东平郡为东京辽阳府。统和廿五年又建中京大定府为首都。金朝最初以会宁府为首都,称上京;临潢府为北京;辽阳府为南京;大定府为中京;大同府为西京。贞元元年迁都燕京,即今北京市,称中都大兴府。并改原南京为东京,废去临潢府北京名号,改原中京大定府为北京,立开封为南京。金朝末年,金宣宗迁都南京开封府,又立洛阳为中京金昌府。

4.完善时期

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的大一统王朝,元朝定都北京,称为大都,陪都开平为上都。朱元璋时期的大明首都为南京(应天府),陪都是朱元璋老家中都凤阳。朱棣继位后迁都北京,但南京是陪都,和北京一样的两套班子,北京有的部门,南京都有!大清入关后定都北京,金人的旧都盛京(沈阳)作为陪都。清朝灭亡后,民国初期洛阳为首都,西安为陪都,后期民国设立南京为首都,重庆为陪都,直到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陪都一说几乎销声匿迹。

可以说陪都的历史与中华文明基本等长,陪都在古代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个别朝代两都都可以直接替换。

至于中国第一个陪都具体是哪朝哪代,已经不可考,但陪都一直在中国和世界都有出现。






由来富贵三更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陪都应是西周初年设立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



Mran史说天下


最大玄机:

北京作为一个古都,有很多名字,也广为人知:燕京、幽州等等,北京最鲜为人知的名字就是辽朝的析津府。

事实上北京历史上真正的崛起就是在辽朝:先有辽陪都南京析津府,才有金朝在北京的建都。北京城,尤其北京城西南的部分的起源,实际上早在辽朝就开始了,距今已经将近千年。

也就是说,北京当首都到了不到900年,但是当陪读已经超过了千年。

辽朝北京城的历史

公元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幽州定为“南京幽都府”,1012年改号析津府。析津府名称来自于“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后来在金代经过修缮扩建成为中都。

实际上,辽朝的行政区划是五京制度,全国行政区划分为五个道,分别为

上京道:治上京临潢府,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这也是辽朝的首都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在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

东京道:治东京辽阳府,在今辽宁省辽阳市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在今北京市

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

北京就是当年的辽南京道的治地,北京本身称之为析津府。辽朝的北京地区的地图如下所说。

辽朝的北京地区

辽朝承袭了唐朝的行政区划,采用道作为以及行政区划,北京所在的南京道就相当于现在一个省,北京析津府相当于现在的省会。

北京就是辽朝的陪读南京,当时的城市结构如图所示。

辽朝南京城的结构

根据一般的历史知识,现在的北京城是明清北京城,与元朝的北京城也比较接近,而北京的建都时间实在金朝。辽朝的北京城面积比它们都要小,但是与明清的北京城临近,如下图所示。

辽金元明清时候的北京城

辽朝的南京析津府(北京)位于现在北京的广安门地区,其基础就是唐朝的幽州城的旧址。

辽朝的南京析津府(北京)城呈矩形,有八个城门:

东部为安东、迎春

西部为显西、清晋

南部为开阳、丹凤

北部为通天、拱辰

辽朝的南京析津府(北京)城内西南角修建子城,又称大内,有四个城门:

东门为宣和门

西门为显西门(与大城城门相同)

北门为子北门

南门为南端门(又称启夏门)

北京作为析津府的遗迹:燕角楼

辽朝的南京析津府(北京)的子城的西南、西北、东南三个角都与城墙相交,只有东北角独立,所以建立了角楼,称燕角楼。

现在北京燕角楼的位置位于北京广安门内大街,在南线阁街、北线阁街附近地图如下所示。

辽南京燕角楼故址纪念牌楼就竖在了南线阁北口东南角。

据说这个牌楼是中央美院王悝的获奖作品。

辽南京燕角楼故址的几个照片如下所示。

北京燕角楼遗址

纪念牌楼由白色大理石构建。牌楼顶部正脊饰有唐式鸱吻,牌楼上段两门柱之间悬挂一个青铜的云纹图案圆环,圆环中间镶镂空的“燕角”二字,据说“燕”字是玺文体,“角”字是金文体。石牌楼整体造型优美,古朴浑厚。

北京燕角楼遗址

北京燕角楼遗址

在辽南京燕角楼故址纪念牌楼台基左右两侧还镶有两块石碑:左侧一块是宣武区政府2004年10月1日立的“辽燕角楼故址”碑;右侧一块是“辽燕角楼故址”介绍,分别如图所示。

北京燕角楼遗址

北京燕角楼遗址

值得注意的是:燕角楼又称为燕阁,由燕阁音谐音为“线阁”,于是贯通这里的南北走向的南线阁路(街)、北线阁路(街)地名也由此而来。

起源于辽代的南线阁街、北线街路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

北京作为析津府的遗迹:天宁寺古塔

北京作为析津府的另外一个著名的遗迹就是天宁寺古塔。位于目前北京的广安门外,也就是当时辽朝析津府南京城的西北部。

天宁寺建设年代久远,建于南北朝的北魏时期。天宁寺中的古塔为辽代时所建,是最高的密檐式砖塔。天宁寺里面的古塔57.8米,情况如下所示。

天宁寺古塔

综上所述,北京城的历史其实起源于唐朝,在辽朝兴盛赔都,在金朝建都,元明清三朝其实继承了辽金两朝的北京,在临近的地方重建城市。

辽朝毕竟是统治中国半壁江山的大王朝,从辽朝陪都算起,北京也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