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版佛跳牆火鍋

廣西版佛跳牆火鍋

前幾天,有位老哥招飲,說是吃佛跳牆,店名也叫佛跳牆。佛跳牆是福建省會福州名菜,在中國烹飪史或美食史上,留有精彩一筆,好吃的人恐怕沒誰沒聽說過。北方人請客,席上須有價格昂貴、能體現出身份的菜,叫硬菜。佛跳牆無論從用料之繁多、昂貴,還是烹製之複雜、繁瑣,都是響噹噹的硬菜,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非是高官巨賈,是吃不上的。當然,如今世易時移,過去可望不可及的很多宮廷、官府名菜,也有很多紆尊降貴為民所用了。但想一想,名字是吃到了,實質上的用料和烹飪功夫是否真那麼一回事呢?佛跳牆尤其如此,其味道就是從昂貴食材和精緻手藝而來,不比清宮裡流傳出個小窩頭,編個傳說,人人都能吃到那麼回事。老實說,這種全國聞名的地域名菜,到當地能否吃上真正好貨,還讓人疑心。在南寧吃佛跳牆,我的想象力就發揮不出來了。

但這頓飯吃得還真酣暢淋漓,味道實在不錯,加上兄弟們也好些日子不見,於美酒佳餚中聊得興高采烈,心中自是對老大哥承情之至。但是我還是不能感謝他請我吃了頓美味的佛跳牆。一來我對閩菜不熟,當然不能妄自評判;二來我在福州吃過佛跳牆,明顯不太一樣。總而言之,說我在南寧吃了一頓精美好菜,是講得通的,但若說在南寧吃到一頓精美的佛跳牆,不但事涉吹牛,恐怕更與騙人相干了。

看來要先從佛跳牆說起。這道在中華美食史上鼎鼎有名的菜,有很多典故流傳,百多年來盛名不絕,至今仍是閩菜系頭牌當家硬菜,很多人即算沒有見過、嘗過,也應該聽說過。相傳,此菜為清道光年間福州名菜館聚春園老闆鄭春發創制,是一道把很多水陸名貴食材,用複雜的手藝烹製,整合到一個罈子裡的湯菜。其特點一是耗用名貴食材非常多,鮑魚、海參、魚唇、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等,每一樣都不是老百姓能夠輕易問津的,還要選配鴿子、排骨、蟶子、火腿、豬肚、羊肘、蹄尖、蹄筋、土雞、土鴨、冬菇、冬筍等雖算家常但絕不會一起用的食材,這東西尋常人家一餐有三兩樣,算是豐盛了。每家做佛跳牆的手法不同,但往往會湊夠十八種食材。二是製作工序十分繁瑣,要先將這各種食材分別獨立製作,再匯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紹興酒,文火煨制十幾個小時以上,既充分體現每一種食材的口味和特點,又有一股重新組合的肥膏厚味,其味醇厚之極,香腴濃烈,而且富有滋補作用——那些食材大多被視為名貴補藥。

其烹製流程,要把十八種原料分別採用煎、炒、烹、炸等手法,炮製成各具特色的口味,使整個菜既有共同的葷味,又保持各自特色。然後一層一層地碼放在一隻大紹興酒罈子裡,注入上湯和紹興酒,湯、酒、菜充分融合,用荷葉把壇口密封蓋嚴,選用木質實沉卻不冒煙的白炭,先武火燒沸,後文火煨燉十多個小時。整個過程,幾乎沒有香味冒出,直待開壇之時,稍一掀開荷葉,便有酒香交錯著各種肉香混合而成的濃香撲鼻衝出。吃起來軟嫩柔潤,濃郁葷香,又葷而不膩;各料互為滲透,味中有味。盛出來湯濃色褐,卻厚而不膩,香飄四座,爛而不腐,口味無窮。

廣西版佛跳牆火鍋

廣西版佛跳牆

佛跳牆的來由有四五種說法,比較廣為接受的是,福州官錢局一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內眷親自主廚,用紹興黃酒罈,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二十多種原、輔料煨制而成。周嘗後讚不絕口,問及菜名,該官員取“吉祥如意、福壽雙全”之兆,隨口謅了個“福壽全”的名字。後來,衙廚鄭春發學成烹製此菜方法,加以改進,口味勝於先者。到他開聚春園菜館時,就以這道菜轟動福州。一批文人墨客來嘗此菜,上席啟壇時,葷香四溢。一酸秀才被香味刺激,當場獻詩:“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另外,福州話中“福壽全”與“佛跳牆”諧音,人們也引用此詩句意,“佛跳牆”便成了此菜的正名。

這些可能都是大眾熟知的故事,其中說明一點,佛跳牆之所以驚豔無比,關鍵在於啟壇一刻。一揭開蓋子及荷葉,香味滂薄噴出,強勁擴散,不是噱頭也足以頓然將人立馬吸引住。佛之跳牆,恐怕這是為這一瞬。至於具體的肉味,那就見仁見智了。

美食講究正宗,其實現在追逐正宗已經沒什麼意義。既沒有這等食材,也沒人有那耐心慢功細火地精雕細琢,甚至很多真正的手藝已經失傳了。退而求其次,我覺得也無傷大雅,只要能依樣畫個葫蘆,我也真當個葫蘆來吃。但好歹也要畫成個葫蘆呀,畫一個大南瓜告訴我這是葫蘆,你當葫蘆吃下去吧,那才真叫缺德。不過,很多所謂傳統美食就這樣缺德地傳承。依樣畫葫蘆也要有個底線,那就是有個葫蘆樣兒。比如佛跳牆,不求你用多少名貴食材,也不求你有多高手藝,起碼讓我能把關注的重點集中在開壇口那一瞬間吧?

好些年前,我在福州吃過佛跳牆。那還是一場比較正式的宴會,做東的土豪很是費心地安排。那頓飯就上了佛跳牆,不過也不是一大壇上來,而是按位上,每人一盅,上面也不是拿荷葉封口,揭開蓋子後,是一張厚厚的綿紙。但說老實話,剛揭蓋時,迎面撲來的那股濃重的腴香,真是我吃喝史上很少遇上過的。裡面什麼食材我也記不全了,鮑、參、唇、膠、柱之類都有,我也吃不完自己那盅,因為自己肉量不大,而且還有其他菜,又忙著喝酒。雖然不像傳說中那樣,把一個花雕罈子扛上來,但我認為那是我在福建吃過的最美味的菜,當得起它的名氣。講起來,飲食在流傳的時候,總不免有些改良,雖然改得好壞不好說。把佛跳牆做成小盅,把荷葉封口改用綿紙,而仍能不算太失其味,應該算是改良得比較好。當時是把菜單掛在包間門口的,我上衛生間時翻了一下,這一盅,每客二百六十八元,不算便宜,十五六個人吃飯呢。

話說回來了,我在南寧吃到一道什麼樣的佛跳牆呢?是用一個沙鍋端上來,坐在一個燃氣灶上,揭蓋時也冒出些香味,但是沒用什麼封口。翻了下內容,鮮鮑魚、海參、花膠、杏鮑菇、花菇、墨魚、瑤柱等都有,量都還不少,但更多的是雞肉,幾佔三成。吃起來,也是一股濃郁的腴香。但得先聲明,和在福州吃過的那種香味不同類型,而是很老實地把這些好食材應有的味道燉出來了。誰拿這東西燉湯,包管一樣香味濃郁。我估計,他們省略了傳統佛跳牆先分別加工各樣食材的程序。而且,真正的佛跳牆,一直選用紹興酒罈來煨,壇中有紹興黃酒與料調合。在座幾乎沒人在福州吃過佛跳牆,不會作比較,我當然也不會多嘴,個個吃得很嗨,連呼好吃,連湯帶肉,每人都先搞了兩碗。

這晚上當然不止佛跳牆一道菜,另外還上了幾道做得還算精緻味道也過得去的菜,這些菜的做法屬於粵菜做法,或者說南寧人做的粵菜。

廣西版佛跳牆火鍋

紙包牛肉

佛跳牆後,緊跟著就上了一道紙包牛肉。這是粵菜裡的常見菜,南寧的粵式風味館子也大多可點。兩廣人很少吃長時間燉滷的牛肉,喜歡新鮮牛肉快速烹成,炒和打湯、下火鍋是最主要的形式,用鋁箔紙包著焗烤也常見。紙包牛肉做法很簡單,牛肉切片加薑絲、香菜梗、白糖、生抽、黑胡椒粉、料酒、芡粉等抓勻,醃上半小時,加些洋蔥、番茄、蒜段之類蔬菜配著,用兩張張鋁箔紙嚴密捏合,烤個一刻鐘也就差不多了。菜上來後,用牙籤把上面的紙劃開撕個口子,香味也是熱氣騰騰地冒出來。牛肉不好炒,稍不留神就炒老,但這樣做出來,卻是香滑軟嫩,很有吃頭。這晚上選的可能是腱子肉,嚼起來還有點脆的口感,而且非常入味。

廣西版佛跳牆火鍋

紙包粉腸

接著的一道菜還是紙包的,材料是豬粉腸。南方人愛吃豬牛下水,稱為豬雜、牛雜,但多喜歡吃鮮料做的,但做鮮料的火候也很難把控,沒經驗的人常常是弄得聞著香死人但卻嚼不動。豬粉腸是豬小腸連著胃的前段,比較肥厚。最好吃那種叫雙邊腸,腸腔兩側掛著一條肥油,腸子的香味就由此而來。我們這晚上吃到的,是隻有一側有肥油的單邊腸。豬腸的油其實是有一股很濃厚的異味,愛吃的人卻就是喜歡這味道,和別人欣賞臭豆腐、臭莧杆、臭乳酪是一樣的,但很少有人像愛臭豆腐的人一樣敢於宣揚自己熱愛臭腸油。做法和紙包牛肉差不多,但腸子底下墊了大量金針菇,金針菇吸滿了油汁,也香得很,幾位女士一搶而空。這腸子雖只是單邊,但也很肥厚,口感生脆,味道濃腴,是吃下水的一個很高境界。

廣西版佛跳牆火鍋

蒜香排骨

蒜香排骨是常見粵菜,兩廣粵菜館都有。用大量的蒜配上調料醃過後,入油鍋小火炸成,色澤金黃,蒜香飄揚,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幹香味道,小孩家最愛吃。看著炸得乾巴巴的,一口咬開,油滋出來,就能認識到外焦裡嫩是什麼意思了。

廣西版佛跳牆火鍋

香煎沙鑽魚

香煎沙鑽魚,也是兩廣常見菜。海鮮館一定有,很多館子不專門賣海鮮,也常常賣這道菜。沙鑽魚生活在近海沙底,體長六七寸,扁圓筒形,嘴尖眼大,產量不小,是沿海地區常用海魚。這種魚最好的吃法,就是小火慢煎,煎得皮脆肉酥,很耐嚼,也沒有什麼刺,而且魚的油脂煎後產生的焦香非常迷人,下酒最好。請客這位老兄,凡見必點。

湯喝足了,肉吃得差不多了,招呼服務員加湯,開大火,燙起素菜來,這就太符合老廣冬天吃飯的程序了。兩廣冬天不至於太冷,不必像有些地方到了冬天非得吃火鍋不行。但天冷時節,炒菜上桌久了,當然也會犯“冰冰”。三十多年來,吃火鍋也在南方流行起來了,很多人家、飯館,往往採取這種食制,上個火鍋,配幾個炒菜,頗能感受到食物的熱氣洋溢,就連放在旁邊的幾個炒菜也不覺得冷了。不然,光吃火鍋太單調又上火,光吃炒菜又冷冰冰的提不起熱情。如此吃法,喝到半夜都沒問題。

廣西版佛跳牆火鍋

兩廣人打火鍋最常用的蔬菜就是生菜

不管吃什麼火鍋,乾鍋、燙鍋,羊肉、狗肉,或傳統的打邊爐,都有幾個傳統的配菜。一是青菜,我們點的是生菜和西洋菜。生菜正當令,兩廣人打火鍋普遍愛選生菜,如果哪個店沒有生菜,估計開不了多久。西洋菜是一種產量很高因而價錢也比較便宜的藤狀蔬菜,但在兩廣地位很高,尤其在盛夏裡,拿西洋菜和其他肉類燉湯,被視為解暑妙方,恐怕兩廣人很少在夏天沒喝過西洋菜湯的。冬天裡打火鍋,如果是湯鍋,西洋菜也是上選,祛火不說,其味道很是清爽,讓長時間熬在火鍋旁的人非常解鬱。點了盤水豆腐,也是兩廣冬令火鍋標配,既好吃,也有清熱祛火之意。常見的還有腐竹、蘿蔔、冬瓜、木耳、淮山及各種菌類,以及一份米粉燙了當主食,都算是標配。我們吃不了那麼多,就沒點了。

廣西版佛跳牆火鍋

西洋菜便宜,但在兩廣地位很高

話說到此,已經很清楚了,這晚吃的以佛跳牆為主菜這餐,用料和佛跳牆差不多,但可能不是那麼一回事。除非佛跳牆已經改良出火鍋版了,要不我硬覺得不像。充其量可以說是廣西版佛跳牆火鍋,或說粵菜版佛跳牆火鍋。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時代變了,沒有什麼不能改變的。以前死了老公還不讓改嫁,現在老公沒死就公然自謀生路的,也多得是。別說區區一道名菜,就是一位偉大的賣藝人,也常常被改得面目全非。飲食之道,更不可能固守成方。事實上,大部分著名美食能留下來的,也大多一個“名”而已。就連人的一生中,都能分辨出早年吃到的同一道菜,今天再吃就不是那個味道。這東西和談心的女人一樣,你再苦苦挽留,也是拉不停她的腳步的。但是,不管怎麼變,總要堅守一個底線,可以不再是那個味,但要好吃。

廣西版佛跳牆火鍋

吃火鍋配水豆腐,味美又祛火

我們這晚上吃的,憑良心說,在南寧的中檔餐館裡,算是比較好的。

廣西版佛跳牆火鍋

土豆絲不管在南方北方吃什麼飯,都可以出場湊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