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佛跳墙火锅

广西版佛跳墙火锅

前几天,有位老哥招饮,说是吃佛跳墙,店名也叫佛跳墙。佛跳墙是福建省会福州名菜,在中国烹饪史或美食史上,留有精彩一笔,好吃的人恐怕没谁没听说过。北方人请客,席上须有价格昂贵、能体现出身份的菜,叫硬菜。佛跳墙无论从用料之繁多、昂贵,还是烹制之复杂、繁琐,都是响当当的硬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非是高官巨贾,是吃不上的。当然,如今世易时移,过去可望不可及的很多宫廷、官府名菜,也有很多纡尊降贵为民所用了。但想一想,名字是吃到了,实质上的用料和烹饪功夫是否真那么一回事呢?佛跳墙尤其如此,其味道就是从昂贵食材和精致手艺而来,不比清宫里流传出个小窝头,编个传说,人人都能吃到那么回事。老实说,这种全国闻名的地域名菜,到当地能否吃上真正好货,还让人疑心。在南宁吃佛跳墙,我的想象力就发挥不出来了。

但这顿饭吃得还真酣畅淋漓,味道实在不错,加上兄弟们也好些日子不见,于美酒佳肴中聊得兴高采烈,心中自是对老大哥承情之至。但是我还是不能感谢他请我吃了顿美味的佛跳墙。一来我对闽菜不熟,当然不能妄自评判;二来我在福州吃过佛跳墙,明显不太一样。总而言之,说我在南宁吃了一顿精美好菜,是讲得通的,但若说在南宁吃到一顿精美的佛跳墙,不但事涉吹牛,恐怕更与骗人相干了。

看来要先从佛跳墙说起。这道在中华美食史上鼎鼎有名的菜,有很多典故流传,百多年来盛名不绝,至今仍是闽菜系头牌当家硬菜,很多人即算没有见过、尝过,也应该听说过。相传,此菜为清道光年间福州名菜馆聚春园老板郑春发创制,是一道把很多水陆名贵食材,用复杂的手艺烹制,整合到一个坛子里的汤菜。其特点一是耗用名贵食材非常多,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等,每一样都不是老百姓能够轻易问津的,还要选配鸽子、排骨、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土鸡、土鸭、冬菇、冬笋等虽算家常但绝不会一起用的食材,这东西寻常人家一餐有三两样,算是丰盛了。每家做佛跳墙的手法不同,但往往会凑够十八种食材。二是制作工序十分繁琐,要先将这各种食材分别独立制作,再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绍兴酒,文火煨制十几个小时以上,既充分体现每一种食材的口味和特点,又有一股重新组合的肥膏厚味,其味醇厚之极,香腴浓烈,而且富有滋补作用——那些食材大多被视为名贵补药。

其烹制流程,要把十八种原料分别采用煎、炒、烹、炸等手法,炮制成各具特色的口味,使整个菜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特色。然后一层一层地码放在一只大绍兴酒坛子里,注入上汤和绍兴酒,汤、酒、菜充分融合,用荷叶把坛口密封盖严,选用木质实沉却不冒烟的白炭,先武火烧沸,后文火煨炖十多个小时。整个过程,几乎没有香味冒出,直待开坛之时,稍一掀开荷叶,便有酒香交错着各种肉香混合而成的浓香扑鼻冲出。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各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盛出来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口味无穷。

广西版佛跳墙火锅

广西版佛跳墙

佛跳墙的来由有四五种说法,比较广为接受的是,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黄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二十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周尝后赞不绝口,问及菜名,该官员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兆,随口诌了个“福寿全”的名字。后来,衙厨郑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加以改进,口味胜于先者。到他开聚春园菜馆时,就以这道菜轰动福州。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一酸秀才被香味刺激,当场献诗:“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另外,福州话中“福寿全”与“佛跳墙”谐音,人们也引用此诗句意,“佛跳墙”便成了此菜的正名。

这些可能都是大众熟知的故事,其中说明一点,佛跳墙之所以惊艳无比,关键在于启坛一刻。一揭开盖子及荷叶,香味滂薄喷出,强劲扩散,不是噱头也足以顿然将人立马吸引住。佛之跳墙,恐怕这是为这一瞬。至于具体的肉味,那就见仁见智了。

美食讲究正宗,其实现在追逐正宗已经没什么意义。既没有这等食材,也没人有那耐心慢功细火地精雕细琢,甚至很多真正的手艺已经失传了。退而求其次,我觉得也无伤大雅,只要能依样画个葫芦,我也真当个葫芦来吃。但好歹也要画成个葫芦呀,画一个大南瓜告诉我这是葫芦,你当葫芦吃下去吧,那才真叫缺德。不过,很多所谓传统美食就这样缺德地传承。依样画葫芦也要有个底线,那就是有个葫芦样儿。比如佛跳墙,不求你用多少名贵食材,也不求你有多高手艺,起码让我能把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开坛口那一瞬间吧?

好些年前,我在福州吃过佛跳墙。那还是一场比较正式的宴会,做东的土豪很是费心地安排。那顿饭就上了佛跳墙,不过也不是一大坛上来,而是按位上,每人一盅,上面也不是拿荷叶封口,揭开盖子后,是一张厚厚的绵纸。但说老实话,刚揭盖时,迎面扑来的那股浓重的腴香,真是我吃喝史上很少遇上过的。里面什么食材我也记不全了,鲍、参、唇、胶、柱之类都有,我也吃不完自己那盅,因为自己肉量不大,而且还有其他菜,又忙着喝酒。虽然不像传说中那样,把一个花雕坛子扛上来,但我认为那是我在福建吃过的最美味的菜,当得起它的名气。讲起来,饮食在流传的时候,总不免有些改良,虽然改得好坏不好说。把佛跳墙做成小盅,把荷叶封口改用绵纸,而仍能不算太失其味,应该算是改良得比较好。当时是把菜单挂在包间门口的,我上卫生间时翻了一下,这一盅,每客二百六十八元,不算便宜,十五六个人吃饭呢。

话说回来了,我在南宁吃到一道什么样的佛跳墙呢?是用一个沙锅端上来,坐在一个燃气灶上,揭盖时也冒出些香味,但是没用什么封口。翻了下内容,鲜鲍鱼、海参、花胶、杏鲍菇、花菇、墨鱼、瑶柱等都有,量都还不少,但更多的是鸡肉,几占三成。吃起来,也是一股浓郁的腴香。但得先声明,和在福州吃过的那种香味不同类型,而是很老实地把这些好食材应有的味道炖出来了。谁拿这东西炖汤,包管一样香味浓郁。我估计,他们省略了传统佛跳墙先分别加工各样食材的程序。而且,真正的佛跳墙,一直选用绍兴酒坛来煨,坛中有绍兴黄酒与料调合。在座几乎没人在福州吃过佛跳墙,不会作比较,我当然也不会多嘴,个个吃得很嗨,连呼好吃,连汤带肉,每人都先搞了两碗。

这晚上当然不止佛跳墙一道菜,另外还上了几道做得还算精致味道也过得去的菜,这些菜的做法属于粤菜做法,或者说南宁人做的粤菜。

广西版佛跳墙火锅

纸包牛肉

佛跳墙后,紧跟着就上了一道纸包牛肉。这是粤菜里的常见菜,南宁的粤式风味馆子也大多可点。两广人很少吃长时间炖卤的牛肉,喜欢新鲜牛肉快速烹成,炒和打汤、下火锅是最主要的形式,用铝箔纸包着焗烤也常见。纸包牛肉做法很简单,牛肉切片加姜丝、香菜梗、白糖、生抽、黑胡椒粉、料酒、芡粉等抓匀,腌上半小时,加些洋葱、番茄、蒜段之类蔬菜配着,用两张张铝箔纸严密捏合,烤个一刻钟也就差不多了。菜上来后,用牙签把上面的纸划开撕个口子,香味也是热气腾腾地冒出来。牛肉不好炒,稍不留神就炒老,但这样做出来,却是香滑软嫩,很有吃头。这晚上选的可能是腱子肉,嚼起来还有点脆的口感,而且非常入味。

广西版佛跳墙火锅

纸包粉肠

接着的一道菜还是纸包的,材料是猪粉肠。南方人爱吃猪牛下水,称为猪杂、牛杂,但多喜欢吃鲜料做的,但做鲜料的火候也很难把控,没经验的人常常是弄得闻着香死人但却嚼不动。猪粉肠是猪小肠连着胃的前段,比较肥厚。最好吃那种叫双边肠,肠腔两侧挂着一条肥油,肠子的香味就由此而来。我们这晚上吃到的,是只有一侧有肥油的单边肠。猪肠的油其实是有一股很浓厚的异味,爱吃的人却就是喜欢这味道,和别人欣赏臭豆腐、臭苋杆、臭乳酪是一样的,但很少有人像爱臭豆腐的人一样敢于宣扬自己热爱臭肠油。做法和纸包牛肉差不多,但肠子底下垫了大量金针菇,金针菇吸满了油汁,也香得很,几位女士一抢而空。这肠子虽只是单边,但也很肥厚,口感生脆,味道浓腴,是吃下水的一个很高境界。

广西版佛跳墙火锅

蒜香排骨

蒜香排骨是常见粤菜,两广粤菜馆都有。用大量的蒜配上调料腌过后,入油锅小火炸成,色泽金黄,蒜香飘扬,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干香味道,小孩家最爱吃。看着炸得干巴巴的,一口咬开,油滋出来,就能认识到外焦里嫩是什么意思了。

广西版佛跳墙火锅

香煎沙钻鱼

香煎沙钻鱼,也是两广常见菜。海鲜馆一定有,很多馆子不专门卖海鲜,也常常卖这道菜。沙钻鱼生活在近海沙底,体长六七寸,扁圆筒形,嘴尖眼大,产量不小,是沿海地区常用海鱼。这种鱼最好的吃法,就是小火慢煎,煎得皮脆肉酥,很耐嚼,也没有什么刺,而且鱼的油脂煎后产生的焦香非常迷人,下酒最好。请客这位老兄,凡见必点。

汤喝足了,肉吃得差不多了,招呼服务员加汤,开大火,烫起素菜来,这就太符合老广冬天吃饭的程序了。两广冬天不至于太冷,不必像有些地方到了冬天非得吃火锅不行。但天冷时节,炒菜上桌久了,当然也会犯“冰冰”。三十多年来,吃火锅也在南方流行起来了,很多人家、饭馆,往往采取这种食制,上个火锅,配几个炒菜,颇能感受到食物的热气洋溢,就连放在旁边的几个炒菜也不觉得冷了。不然,光吃火锅太单调又上火,光吃炒菜又冷冰冰的提不起热情。如此吃法,喝到半夜都没问题。

广西版佛跳墙火锅

两广人打火锅最常用的蔬菜就是生菜

不管吃什么火锅,干锅、烫锅,羊肉、狗肉,或传统的打边炉,都有几个传统的配菜。一是青菜,我们点的是生菜和西洋菜。生菜正当令,两广人打火锅普遍爱选生菜,如果哪个店没有生菜,估计开不了多久。西洋菜是一种产量很高因而价钱也比较便宜的藤状蔬菜,但在两广地位很高,尤其在盛夏里,拿西洋菜和其他肉类炖汤,被视为解暑妙方,恐怕两广人很少在夏天没喝过西洋菜汤的。冬天里打火锅,如果是汤锅,西洋菜也是上选,祛火不说,其味道很是清爽,让长时间熬在火锅旁的人非常解郁。点了盘水豆腐,也是两广冬令火锅标配,既好吃,也有清热祛火之意。常见的还有腐竹、萝卜、冬瓜、木耳、淮山及各种菌类,以及一份米粉烫了当主食,都算是标配。我们吃不了那么多,就没点了。

广西版佛跳墙火锅

西洋菜便宜,但在两广地位很高

话说到此,已经很清楚了,这晚吃的以佛跳墙为主菜这餐,用料和佛跳墙差不多,但可能不是那么一回事。除非佛跳墙已经改良出火锅版了,要不我硬觉得不像。充其量可以说是广西版佛跳墙火锅,或说粤菜版佛跳墙火锅。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时代变了,没有什么不能改变的。以前死了老公还不让改嫁,现在老公没死就公然自谋生路的,也多得是。别说区区一道名菜,就是一位伟大的卖艺人,也常常被改得面目全非。饮食之道,更不可能固守成方。事实上,大部分著名美食能留下来的,也大多一个“名”而已。就连人的一生中,都能分辨出早年吃到的同一道菜,今天再吃就不是那个味道。这东西和谈心的女人一样,你再苦苦挽留,也是拉不停她的脚步的。但是,不管怎么变,总要坚守一个底线,可以不再是那个味,但要好吃。

广西版佛跳墙火锅

吃火锅配水豆腐,味美又祛火

我们这晚上吃的,凭良心说,在南宁的中档餐馆里,算是比较好的。

广西版佛跳墙火锅

土豆丝不管在南方北方吃什么饭,都可以出场凑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