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历史上哪一个起义军只差一点就能成为大一统王朝?

北斗星NO1


差一点,差半点都不行。自古能够成就帝王基业的不仅依靠能力与才干。更需要运气和人气。也许这就是天命所归帝王之气吧。行百里而半九十。差一点就成为大一统王朝皇帝的应该是两个人。一个黄巢,一个李自成。二人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都是流动作战。转战南北,都曾登基为帝。随后就速败而亡。其兴也勃。其败也速。

先说黄巢。黄巢生于公元820年。盐商家庭出身,家境比较殷实,这一点比李自成强。多少有些文化。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公元875年,黄巢与兄侄八人参加王仙芝农民起义。战功赫赫。在公元878年王仙芝战死之后,众人公推其为主,黄巢号自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历经两年运动战。于公元880年。攻克长安,随即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定国号“齐”,改年号金统,黄巢对唐朝宗室室和百官杀戮殆尽。 没有对逃亡四川的唐僖宗进行追击。唐军主要将领和军阀李克用、王重荣开始全面追击围剿黄巢。又加上朱温投靠唐僖宗。在多方的攻击之下,公元884年,黄巢败死狼虎谷。时年64岁。


再说李自成。李自成生于公元1606年。驿卒出身(相当于邮递员)。 公元1629年参加高迎祥农民起义。有胆略。善骑射。勇猛有识略。与黄巢一样,在原先首领战死以后,李自成继称闯王。虽然数次被明君军围剿失败。一度只有十八骑,但百折不回。屡败屡战。终于在公元1643年称新顺王,歼灭大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就此崇祯彻底丧失了对李自成的优势,已经无法围剿李自成了。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随即攻克北京,登基为帝,但当年四月,满清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全面溃败,退出北京,被一路追杀。公元1645年。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时年39岁。


黄巢和李自成简直太像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二人都是从二把手因为资历和能力而被公推为首领的,一旦他们成为头领,起义军就发生质的转变。有了‘’政治纲领‘’。再就是都是流动作战。没有稳固的后方。这样就造成胜负就在转瞬之间。没有建立自己利益集团和体系。最关键就是成事当皇帝以后,没有完成身份的转变。对于前朝权贵士绅采取残酷手段。没有采取分化和区别对待,彻底失去了地主阶级的支持。这是他们失败的最大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中国历史上每次的王朝更迭,几乎都要有大规模的起义来推动。其中,刘邦和朱元璋还成功地坐到了江山。除他们以外,如项羽、黄巢、李自成等也曾席卷八荒,但最终功亏一篑。

如果要说最可惜、距离一统天下只有一步之遥的,我个人认为,那就要数黄巢了。因为黄巢之前的项羽,之后的李自成和洪秀全,所面临的问题都比黄巢多:

项羽虽然灭了秦,却还有各大诸侯虎视眈眈,而他自己也没有统一天下的心思;李自成只是偶然间攻破了北京,在南方有大西和各大藩王,在东北还有吴三桂和满清;太平天国虽然占据了半壁江山,却连清朝都没干掉。

而在黄巢的时代,李唐皇室基本已经名存实亡,黄巢发动的席卷全国的大起义更是将这个腐朽的王朝直接摧毁。实际上,黄巢也已经拿下了京城长安,实现了他“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夙愿。

但是遗憾就遗憾在黄巢是个革命活动家,却不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能带着起义军横扫整个中国,却不能建立好的制度占领好土地。结果打来打去,手里只有一座孤城长安。在朱全忠反水和沙陀人雇佣兵长驱直入之后,黄巢和他的短命政权一起魂归西天。



青言论史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原因有三:一是吴三桂投降多尔衮,本来在吴三桂的心中,他是宁愿投降大顺也不愿投降清朝,毕竟大顺政权是汉人所建立的。

但是,此时的李自成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他没有意识到吴三桂的重要性。

另外其手下刘宗敏强占吴三桂爱妾陈圆圆,这就导致吴三桂一气之下投降清朝,满清大军无损入关。



二军纪涣散,李自成在入京之后,肆意侮辱前朝降臣,压榨士绅豪门,纵兵抢劫,无恶不作。

这样做的最大的后果就是,京城的中层管理人员奇缺,所有的官员都找各种原因不尽职尽力的为李自成服务,使得京城管理混乱。


三鼠疫流行,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李自成军中鼠疫流行。这对当时大顺军队的打击的毁灭的,使得大顺军队的战力大幅下降。

试问这样的军队怎么能阻挡八旗军的隆隆铁骑。

由于骑兵终日和马生活在一起,和传播鼠疫的跳蚤又不喜马身上的味道,所以以骑兵为主的清军感染鼠疫的人数极少。

再加上李自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识人不明,用人失察。导致后来的结局。


解读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自秦统一后历代王朝末期起义层出不穷,虽然多数最终被镇压消灭,但也有不少几乎接近统一或者动摇王朝根基。

1,秦~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起义,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彻底点燃反秦火焰,后期有原本楚国贵族出身的项羽完成灭秦大业,可惜最后还是没能完成统一。

2,东汉末~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席卷北方各地,为后来的三国两晋乱世拉开序幕。

3,唐末~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度进入长安建国称号,结局很是悲惨。

4,元末~刘福通等人红巾军起义以‘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首次北伐几乎颠覆元朝统治确惨败高丽后来才有朱元璋北伐成功建立大明。

5,明末~李自成大顺,被镇压投降再反叛几乎夺取了明朝北方江山,进入北京逼死崇祯帝,如果不是本人鼠目寸光志大才疏后面哪还会有满清鞑子的事。

6,清末~洪秀全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起家席卷南方跟满清抗衡数十年并在南京建国称号,因为其政策与中国文化背道而驰遭到以曾国藩为首的地主阶级和满清政府的残酷镇压。

历史上隋末也有不少地方起义,翟让李密朱灿等人仅仅局限一隅,终究被贵族出身的李唐消灭,宋末方腊起义也仅限于苏杭等地,。





最后的骑兵Z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军有很多,可最后起义成功建立王朝的,少之又少,严格算来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最终成功。

接近成功的有很多,例如,宋朝的方腊、明朝的李自成、清朝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等等。可最接近成功的,我认为是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起自广西金田,清朝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不断的对列强赔款,财政压力很大。没有办法只有不断的压榨广大穷苦百姓。再加上很多地方天灾不断,导致民不聊生,饿殍千里。尤其两广地区,受灾尤其严重。洪秀全和冯云山成立拜上帝教,借宣扬教义之名,行起义之事。1851年,两人看时机成熟及,即宣布起事。

刚起事的太平军,团结一致,大家的理想一致,是劲往一处使,气往一处打。很快就席卷半个中国,攻占600多座城市,并攻下南方重镇南京,并以此建都。

此时太平天国到了最顶峰的时期,如照此情势发展下去,是极有可能击败清朝的。可是,农民起义的通病又出现了,革命尚未成功就开始争权夺利。1956年东王杨秀清和洪秀全争权,引发内讧,内讧使太平天国内部分崩离析,最终由强盛走向衰败。

我认为就是这次内讧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如果,没有那次内讧,就不会有最有实力的翼王石达开的领兵离去,就不会有那么多能征惯战的将士死于内讧。太平天国运动,应该是农民起义中波及范围最广,占领城市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应该也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次。


东东资讯


你说差一点,那就是还没成,又取得很大的成绩,或者说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我想非太平天国莫属了。

公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量白银流失,清政府虚弱不堪,百姓生活困难,再加上南方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到了十年之后的1850末,有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反抗满清的武装运动,在广西金田发动,称为太平天国运动,三年之后就攻破南京,并在此定都。

这次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南方农民运动开始,波及至全国的武装起义运动,也是第一次中国涉及宗教的民间起义运动。更是第一次由外国势力介入的,民间起义运动。开创了很多个第一。

不过11年后,洪秀全病亡,南京被湘军攻破,余部逃散,苦撑数年,已无力回天,致此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历史邂逅


要说出名的农民起义有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差点成功最终被剿灭,但后来项羽刘邦成功推翻了秦朝。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也基本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最终成就了三分天下。

隋末瓦岗军,其实李密和翟让不分裂说不定真能统一天下,当时瓦岗军不仅控制洛阳还控制附近几个大的粮仓但因为分裂最终被王世充击破。

唐末黄巢起义,也攻入了长安但最终也没成就天下。

元末黄巾军起义,朱元璋依靠红巾军大旗成就了大明王朝。

明末李自成起义,本来北京已经拿下,就北方而言已无对手,但关外八旗已经建立清朝政权巩固,对手是老辣的多尔衮和明朝遗产吴三桂兵团。就吴三桂而言李自成政权几十天,清朝十几年最终吴三桂倒向了清朝成了他们的鹰犬,结果当然是李自成一败涂地,清朝最终统一,我觉得这是最可惜的农民起义。假如李自成再老辣点不那么着急触动吴三桂,把北方局势稳固下来再解决他也许胜负还是很难说的,然而他们因自己腐化过快丧失了早年闯王的志气,最终功亏一篑。




清天平天国运动,这是一场最为可惜的农民起义。假如作为统治者的洪秀全和杨秀清再努力点,在第一次攻入武汉选择北进河南直取北京也许历史会被改写。但他们选择东去了南京,同时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其实可以先西征稳定政权再全力北伐,这一点可以学朱元璋,但他们没有,错误的选择了分兵两路,分兵不仅削弱了自身力量也使北伐全部失败还丧失了广西起家的几万精锐,西征虽然获得了成功但没有达到最初的战略目的,并没有把湘军打垮。假如全力西征完胜湘军,再全力北伐也许就成功了,但这也只是也许。他们的统治者缺少明确的战略,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鲁北天空很蓝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逐步的剖析。先看秦末,陈胜吴广雷声大雨点小,项羽取得了对抗秦军的决定性胜利,然而毕竟诸侯国众多,自己只能做个分封主,距离统一千里万里。

唐晚期的黄巢起义,席卷全国。最终也不过是占领长安一座城池,因而成为众矢之的,加速其衰亡。

明末李自成亦是如此,拿下京城又如何?空有陕西老巢,南方从未涉足,各方势力虎视眈眈!攻得守不得,一败再败,至今死因成迷。

综上,各个势力无论影响力,占领地盘还是持续时间都很有限,均不及后世的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通过宗教联合各方势力短短三年时间就从广西打到南京,并定都于此。全盛时期占据清王朝半壁江山,掌握的军队以及火器数量与清军不相上下,比任何一个起义军更加接近成功!




慕仙居士



若说那个起义军只差一点就成为下一个大一统王朝呢,自然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首先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中,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是唯一一次成功的。试问东汉之黄巾起义、唐之黄巢起义、元之红巾起义、清之太平天国起义那个成功了呢?

虽然这些农民起义极大的动摇了当时王朝的统治根基,像唐朝在黄巢起义二十多年以后便亡国。但直接推翻王朝统治的也就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

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消灭明王朝以后,几有一统天下之势。被当世大部分人认为是下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果因为还维护农民利益,对于统治范围内的官绅阶级采取大规模的追赃助饷行动,使官绅阶级对其离心离德,被清军趁虚而入。

所以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农民起义中算是最接近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存在。


宋安之


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不少,但真可以说差一点就得到天下,可以说几乎没有。

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不管后续如何,但究其本身,都是短短几个月就被平定。瓦岗寨势大,只争的一席之地,就算后来李密执掌,也是旋即失败。

黄巢李自成拿下前朝都城,看似要得天下,但二者也都是流寇性质,没有根据地,之后迅速失败,他们只是起于乱世,加大动乱的破坏者,不具有最后争霸天下的资格。

元末群雄,朱元璋最后得天下是和大元争,张士诚陈友谅在那之前就已退出历史舞台,当然也不行。

说来说去,只有太平天国了,坚持十几年,波及十几省,占据江南膏腴之地,且已在近代,不似传统王朝一味重农抑商,对热武器的使用规模也远超前朝,看来真的好像距离问鼎天下只有一步之遥了,甚至有些学者以为若打下天京后继续北上真有拿下北京的可能。但拜上帝教的思想过于奇葩,把传统士大夫都逼到对立面上,同时被西方也视为邪教,所以完全是孤军做战,再有内乱,所以不得天下,也是必然。但若说自己打下份地盘,有了一搏的实力,真没超过它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