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是不是因为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

品明鉴清


明朝的制度也和君主立宪制差不多,皇帝不管事(明朝皇帝被喷最多的)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皇帝都不上朝,治国都交给了大臣,大明最终走向灭亡,皇帝表示这锅我不背,崇祯就更不背这锅了,多少代皇帝都没太大的权利,到我当皇帝了,先是有九千岁魏忠贤,之后的朋党,连年天灾崇祯表示:“我该怎么办,我老爸没教过我啊!”这能怪崇祯?明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没有彻底的向资本主义发展,郑和下西洋时期,大明王朝在世界上是无敌的,一打几十都不是问题,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没让明朝出现向外发展的想法,如果当时向外发展了,向资本主义转变(并不是说资本主义好,资本主义剥削是对的),大明会走向因为国库穷而灭亡的道路?


行行hao


题主的问题提得好,明亡的原因有很多个。下面我们一一分析,当然也有崇祯本身的原因。

咱们回顾一下历史 :1627年,天启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年号崇祯。刚登基的崇祯当然是志气高满。雄心勃勃要振兴大明的。摆在他面前的烂摊子有几个。

第一个:魏忠贤,这是头号大敌,不除掉他,崇祯食不知味,担惊受怕被他害。不但如此,天启在位,国家大事都由这个阉人掌控,搞得民不聊生,暴怨四起,甚至可能连农民暴动也是他逼出来的!所以魏忠贤必须死。崇祯忍辱偷生,抓住魏忠贤为讨好他而露出的破绽,一举罢了他。



第二个:辽东建奴,这些野蛮人甚为可恨,竟然肆虐边关。公然建国造反。也是必须铲除的。可惜天启在位,魏忠贤掌权,另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发挥。要起用对辽东敢打敢拼,有能力有作为的人,那个袁崇焕就很好,他还炮轰过老建奴。于是,起用袁崇焕,任蓟辽督师,赐尚方宝剑,行先斩后奏权力。


第三个:农民暴动,还是天启留的烂摊子,天灾人祸,加上收成不好,特别是魏忠贤在位多次加的辽税,导致全国各地四处是吃不上饭的农民暴动。尤其陕西,已经是国事烂得不能再烂了。

不过目前国库没有多少库银,优先辽事,次给予镇压农民暴动的军队。

第四个:党派,朝堂之上,除掉魏忠贤后,东林党一家独大。任人唯东林,非东林不能掌大权。多少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之辈。崇祯恨得把那些无用犯错的大臣直接杀掉,崇祯在位期间杀了五十多位大臣。

第五个:国家经济和税收,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得天下,深知民间疾苦,痛恨贪官,为体恤百姓,所以制定的

税收不是征白银铜钱等货币,而是大部分征粮食,其他生活必需闲杂品。

除此之外,官员俸禄极低,除却京官大员有底下层官员殷勤的各种炭敬和孝敬,地方小官的俸禄竟难以支撑家庭开支,更不用说做官的排场以及家中仆从等各向支出了。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官不为财有几个?各种各样的国家蛀虫各种贪污吞没,最终导致国库连年亏空。到崇祯朝,竟发不出军饷和官员俸禄。

最致命的是,读书人考上举人和皇亲国戚勋贵就不用纳税,这个制度。每次科举都录取那么一小簇人,成为永久避皇粮阶级。二百多年下来,这堆人已经发展成为庞然大物了。因为他们有特权,贫苦农民为了避税,特别是后期多次加收的辽税,很多农民把自己家的土地并入这些地主豪强的名下,使得很多农民被剥削得更严重——也就是说,越多的人把土地并给豪强,那么不并的那些人就要承受整个国家几乎全部的税收!!!多么恐怖!!!且商人因为东林党在朝中的关系,多次反对朝廷对商人征税!!!


马太效应下,穷人越穷,富人越富。以至于江南一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民间富是民间富,可是税收收不上来,朝廷就穷。穷到连军饷,和俸禄都发不出来,更不说用多余的钱拿去赈灾了。没钱没粮,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孙传庭就是这样送死了。因为没俸禄,官员自己贪污,军阀自己搜刮,所以对过来国家的命令也就阳奉阴违了。

为了剿灭流寇,崇祯用了杨鹤、洪承畴、曹文诏,、陈奇瑜、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熊文灿、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统帅。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然崇祯用人存疑,刚起作用,又换人,以至于本可一劳永逸,反越搞越烂。


犹如辽事,明知袁崇焕是唯一对后金有能力对抗的将领(孙承宗也有能力,可是已经老了,且被排挤),却自毁长城,杀掉袁崇焕。在位杀的大臣有五十多位。这是崇祯性格的原因。然而不是亡明主要原因。

明亡最致命最主要的原因是钱不够,穷死了。是落后的制度害死了大明朝。

历史可叹可惜,有异议的朋友不妨留言关注讨论一番。


指月问心248


这个问题不能这么说,就是崇祯的原因,但不是刚愎自用,他那止这点缺点啊:

1.用人不行。

武将用不好——

明末名将倍出,你看他用的是什么水平:

误用杨嗣昌:崇焕七年任大总督,领兵缴贼:一些方面杨嗣昌的理论知识还不错的,“攘外必先安内”所以重点放在了国家内部提出“四正六隅”的 “十面埋伏”结果呢,说的好听之外,啥也不是。

轻信袁崇焕:任谁有点常识的也不能信五年平辽啊,刚开始崇祯十分的信任袁崇焕,要钱给钱,要任命给任命,即使杀了毛文龙当时也没有太治罪,但在之前清朝由于蒙古,皮岛毛文龙加上熊庭弼和孙承宗宁锦防线的围剿,已经在经济上无力了,结果呢,杀了一个毛文龙,用人头政策修改逼走了亲明的蒙古 ,人家又彻底活了。

阵前瞎指挥:马上灭了流民,一道圣旨,死灰复燃;松山决战,不断逼着出击,导致明朝最后的精锐损失殆尽,还送给清朝一个洪承畴。

文臣用不好——

17年换了多少个首辅,抽签上岗办事,大臣代替他做了替死鬼,最可气的是 ,杀了魏忠贤,又接着用其他的太监,结果新的司礼监完全没有担当,任由东林党做大。

2.内政失败。

所谓的精简机构:闹腾到最后就是撤销个驿站,结果把李自成从公务员职位开除了,后来人家造反了,又开始以油浇火的“平贼”,为了安抚,崇祯做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运用花销极大的安抚政策,给百姓耕田领银子回家种田,叛军的头目虽然表面招安得到官职,但是私下里留着后路,私留武器 ,占据要地,不时派人四处劫掠富户。导致明朝廷花了巨大金额国库空虚, 却没有效果。崇祯帝又再下绞杀令,导致稍稍平息的民乱又趁势兴起,反而又促进了一些商人和清朝的进步合作。

财政政策:主动折断臂膀,取消商税矿税等等,为了支持军饷,开始了疯狂的收刮民脂民膏以支撑,然而流年不利,连年干旱毫无收获,这些钱又被打了水漂。农民不反就是等死。

3.犹豫不决。

大家都知道他多么的轻信农民军“投降”,人家是反了投了,投了之后跑到 安全地方了再反。

也都知道不能再继续两面作战了,想和清朝议和先,清朝当时也内政不稳, 非常同意,结果朝廷内部喷子御史不同意,杀大臣当替死鬼,若干年后再问大家是否迁都的时候,谁都不说话了,说了就让你当替死鬼了,大臣都精的 跟鬼似的,谁傻啊这个时候张嘴提意见。

还有临死前都不舍得内库的银子来赈济军队,让官员捐款,一个比一个小气,都不给出来,最后都给了李自成了。

所以说,崇祯就是自己不行,别说其他的了,所谓的勤政都仅有的闪光点罢了,不过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另一个典型,兜里两块钱,胸怀五百万的主。


止水山水


感觉提问者意有所指,小到一个人家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如果带头的不能代领属下齐心协力,没有不垮的,就算你才高八斗事必躬亲也是诸葛亮的结果累死你,满清末年八旗子弟已经腐败透顶为什么能平定太平天国呢?就是放权,哪怕曾国藩屡败屡战也不责怪,这些崇祯是做不到的,把所有错误都归于臣子,至死都在埋怨大臣,死了都是糊涂鬼,带头的最重要的是识人用人也要信人更要原谅人的错误,用人以功不能用人以过,只会使人畏缩不前,上下不同心彼此唱高调,能干敢干的都被杀了留下的不敢干事,大明能不亡吗?尤其厂卫制度设计之初就没把大臣当人,崇祯不仅刚愎自用而且残暴,他的老祖宗把人剥皮填草他把人千刀万剐,这种骨子里对臣子的仇恨倒是像朱家子孙,只可惜学到了朱元璋的残暴没学到祖宗的本事。


宁静致远2386822537


明朝的亡国是注定了的!跟崇祯有一定关系,但是这个关系不是主要问题,即使崇祯改掉他的那些刚愎自用,多疑的缺点也只不过是延缓灭国时间罢了!就像是崇祯遗嘱表达的意思一样,朕非王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一样!

明朝的灭亡从朱元璋时期就埋下了伏笔,当时为了给寒门学子优待,免除了寒门读书人的赋税徭役!在朱元璋,朱棣两朝这种情况在他们的威望个铁腕手段下还显得规矩,到了朱高炽时期,也就是仁宗皇帝,文武之争开始走向高潮,武勋开始被打压并且靠拢向文官集团,朋党之争出露端倪,朝堂之上文官开始挑战皇权,逼迫皇帝,期望回到前宋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结局!仁宗皇帝在位也就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中勋贵渐渐式微,以文官为首的东林党集团开始形成,皇帝开始被逐步架空及顺从,所以在仁宗皇帝驾崩后文人为其选庙号为仁!在此期间随着科举的发展文人士子逐渐增多,优待寒门学子的政策被文官集团改为了所有士子,民间百姓为了躲避劳役赋税,投献越来越多,土地兼并也大规模的开始了!

到了朱瞻基,也就是宣德年间,文官集团正式形成,武勋只能苟延残喘,朝堂之上一家独大,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皇权开始被消弱,为了平衡,朱瞻基不得不放弃太监不得干政的祖制,开始重用宦官以抗衡日益壮大的文官集团!也是在这一时期,民间土地兼并开始走向高潮,边军卫所开始糜烂,吃空响,养私兵开始出现!这个时期被称为文宣之治!国家开始富裕,但是赋税却没多少增长!

到了英宗时期,开始重用宦官王振,经土木堡之变后,葬送了明朝大量的精锐军队和贤臣!武官正式开始成为文官附庸,大量边军开始逃离卫所,想法设法的除去军籍,士兵开始成为军官的奴役!明朝开始衰落!而文官集团开始发力,进一步的提升对权利的掌控,文人开始与商人相勾结,文商皆不纳税,国库进一步的亏空,所有赋税全部强加到老百姓及手工业者头上!

由于文官集团的壮大,道岸貌然的伪君子的增多,民间百姓水深火热,文人士子夜夜笙歌,皇权政策没有文官的配合甚至出不了皇城,所以才出现后来各种奇粑皇帝,比如万历皇帝20年不上朝就是为了抗议文官集团的一家独大!

到了明朝末期,随着建真女真的兴起,北方边关告急,开始增加军费,组建关宁铁骑,修建长城,由于朝廷赋税连年减少,文官武将的上下贪墨,粮饷严重不足,皇帝甚至自掏腰包补贴军费,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想开商税,对文人收税可却遭到全体文官士子的反对,没办法只能增加赋税,百姓税赋越来越重!这时期土地兼并基本已经完成,富地基本都流转到了文人手中,自耕农手用都是贫瘠土地,不但要养活自己还得承担投献和文人身上的赋税!自耕农开始破产!

还记得五人墓碑记吗?就那个抨击魏忠贤的绞文,魏忠贤就是去为皇帝筹集资金,收缴赋税,为北方提供军费!可是却失败了!在这个时期文官的丑恶嘴脸显露无疑!在加上遇到小冰河时代,粮食大规模减产,陕西天灾,农民开始破产,农民起义开始兴起,李自成也就出现了,面对内忧外患,越来越少的赋税逐渐开始拖垮这个年迈的帝国!

魏忠贤在时好歹能弄点钱财维持国家运转,魏忠贤死后皇帝连军费都拿不出了,而且崇祯年间天灾遍地,烽烟四起,这时加税就是自寻死路,而发不出工资军队哗变时有发生,没办法号昭大臣捐款,结果一个个自私自利一毛不拔!等到李自成攻陷北京,从京城文人处就收集讹诈了7000万两白银,从皇宫只弄到不足10万两,这就是那个时期所谓的文人风骨,而崇祯皇帝只有一太监陪葬,葬礼也只简单的只用了20两银子,文人祭拜者30余人!清军入关后在扬州,嘉定进行了屠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银钱,文人也全都做了奴才!这就是葬送大明的罪魁祸首!


待你游太原


很多的人认为明亡实在是因为崇祯太信任东林党,甚至还有人认为崇祯不应该杀掉魏忠贤。但是我想说换成任何一个人坐在那个位置上,从第一天进京就知道自己头上悬着一把宦官的刀,谁会留下魏忠贤呢?

明朝灭亡跟祟祯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崇祯也不是没有一点责任。但是我们作为后来人可以看到,崇祯在位17年,基本上没有过过什么舒心的日子,他是一个勤勉的皇帝,而且,即使在最后一年,崇祯也不是一定会亡国。有人会说明朝早晚都要灭亡,但我想说那一年不一定会灭亡。假如崇祯胆子再大一点,假如没有李自成,假如没有皇太极的话,明朝至少还可以延续几十年。有人站在后来者的角度说崇祯不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但是历史没有先知,换成另外一个人也未必比崇祯做的好,甚至做不到17年的皇帝。即使不犯祟祯的错误也会犯其他的错误。所以很多专家都认为,崇祯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一切都是天意弄人,唉!


静静要想想


大明朝的灭亡早在万历十五年以后就埋了祸根!!!对张居正的清算,颠覆了张居正的中兴国策后!又在后期和内阁为了太子之争而不上朝!一直到了天启七年,信王朱由检接手时,明朝已经病入膏肓了!朱由检当了皇帝后内外兼修!可太过于操切!以至于造成了朝令夕改的局面!在后面又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而出现了连续的失误!!!其实后面无论谁接天启皇帝的班,谁都会让明朝灭亡!!!唯一差的就是有个人去捅破包着腐烂的那层皮而已!!!


PolsonYang杨鳳剛


明之亡,我认为和崇祯用人有一定关系,但是关系不大,明之亡,源于流寇(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以及党争(东林党以及阉党等),崇祯是个有政治头脑的人,比如对于刚上台除掉魏忠贤,面对袁崇焕的错误可以以异于常人的忍耐。。。面对明末的烂摊子,他尽力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灭亡都不是偶然,其实还有一种东西叫气数,是的,气数已尽罢了,因为明末的河南省,连年旱灾,四处战争,有战争就要钱,然而崇祯没钱,所以只能加大征税力度,搞得民不聊生,更多的,还是气数吧。。。。。。可惜,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华!


南桥看海


明朝亡于东林党,有魏忠贤在,还能牵制东林党,阉党覆灭,东林党更加不可一世,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国难当头,不愿出钱出力,皇帝和百姓穷的叮当响 ,富了这帮东林狗贼,不愿拿钱出来的东林党,被李自成攻破京城后,还不是乖乖交出来,这帮人寡廉鲜耻,毫无气节,满清入关,就全投降满清,甘愿为奴,卑躬屈膝,还抹黑明朝,篡改史书,只为博满清一笑,真是一帮千古罪人。


小小书童华小安


原因很多,明朝自朱元璋开国以来,一代比一代懒散,到了崇祯帝国家已经烂的差不多了,再加上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牵制了大量的明朝军队,又有宦官挑拨离间,把袁崇焕诬陷处死,导致民心,军心涣散,给了清朝有机可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