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不能忘却1937年的那个冬天, 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短短6周内,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

昔日繁华的南京城血流成河,尸堆如山,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家殇 • 城殇 • 国殇

轰 炸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日军早在攻入南京之前就开始对南京周边地区狂轰滥炸。

1937年11月,日本陆军航空本部通过了《航空部队使用法》,其中第103条规定:“

站略攻击的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内包括政治、经济、产业等中枢机关,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袭市民,给国民造成极大恐怖,挫败其意志。”

屠 杀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南京城30多万无辜生命惨遭杀戮,如果按秒来算的话,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万人坑”、“杀人比赛”等惨无人道的罪行都在这期间犯下。

奸 淫 女 同 胞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曾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部野战救护处科长的军医蒋公榖在《陷京三月记》中写道:日军的强奸“不问老幼,只要是妇女,就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婆与八九岁的幼女,被他们撞着,亦决不会幸免。”

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认定,在南京“被占领后的第一个月中,南京城里发生了将近

2万起强奸案。”

抢 劫 纵 火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抢劫和纵火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在1938年4月30日的报告中,指出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的直接经济损失:“南京31%的建筑被烧毁;店铺被烧毁的百分比更高;因军队在南京毁坏及抢劫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达到了1亿元;靠近南京的主要公路沿线的农村地区几乎被洗劫一空,并陷入缺少种子、牲畜、劳力和工具的困境中,他们播种的粮食作物仅为平常年份的10%。”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

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

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

死亡总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

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一页......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7月6日“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

国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杀”定名,但是祭奠对象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还包括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被杀戮的同胞。具体悼念对象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化学战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

自从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以来,我国每年都会举行庄重的公祭仪式,纪念那些逝去的同胞......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当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图/ 谢环驰)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图/中青在线)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现场(图/中新网)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2015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世界和平法会”,中日韩僧侣、两岸三地佛教界和南京宗教界人士、部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其家属参加活动。(图/中新社 泱波)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2016年12月13日近千名官兵、学生和抗战亲属代表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纪念活动。(图/北京晚报)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2016年12月13日近千名官兵、学生和抗战亲属代表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纪念活动。(图/江苏频道)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201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国旗缓缓升起后,又徐徐降下,为死难同胞降半旗志哀。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1937年那场惊天的暴行,夺取了数十万人的生命,也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愈合的文化创伤,每年的今天我们都会告诫自己、告诫国人不要忘却历史!

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

吾辈当自强!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无论你在何处

请在 10:01 分

驻足为30万同胞默哀1分钟!


国家公祭日:民族之殇,祭之以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