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對外戰爭,勝率高達70%,卻為何一直被踩在地上摩擦?

米斯特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勝仗不過是防禦戰,敗仗多是進攻作戰。

說白了,宋防禦有餘,進攻不足,軍事上始終處於被被動態勢,是非常不利的。

以宋遼作戰為例,雙方大戰接近20次,其中宋進攻只有5次,其餘全部是被動防禦。

而宋進攻的5次,除了滿城之戰、雁門之戰、莫州之戰3戰以外,另外兩戰慘敗。

另外十多次,則是被動防禦。

這種防禦,無論打得再好也是在自己的領土上,自己的損失絕對比敵人要大。

而且即便防禦成功,敵人也不過是損兵折將以後退卻,但戰略主動權還是在敵人手上,敵人是穩贏不輸的。

這種勝仗,打的再多也沒什麼用。除非你能通過防禦作戰,以己方輕微的損失不斷消耗敵人的實力。

可惜,敵人不可能是傻蛋,一旦發現形勢不對也就撤退了,損失是有限的。

而無論契丹、女真還是蒙古人,只要殺過來就伴隨著姦淫掠奪。尤其契丹人,連軍費都沒有,直接靠打草谷做軍費。這樣宋朝被動防禦,哪裡受得了。就算打贏了,契丹人撤退時候燒殺姦淫一通,再把宋朝老百姓搶走做奴隸,自己穩賺不賠。

所以,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

大家看看秦朝對於匈奴,上來不是先修長城,而是讓蒙恬猛擊,把匈奴打跑300多里。

再看漢唐,都是連續出動出擊,把匈奴、突厥打的崩潰,差點滅種。

即便是明,也不乏對蒙古人的遠征,朱棣就5次遠征過蒙古。

所以,宋軍的勝率雖高,用處不大。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是武林風某大佬姐夫大擺拳毆打太極大師雷雷一樣。

雷雷3個回合不出一拳,不還擊,就算防禦的再好也是被人蹂躪的份,最終也是輸,還被打出腦震盪。


薩沙


第一,重文輕武,其實在宋太宗加蓋黃袍時宋朝的軍事實力還是比較強悍的,例如楊家將和穆桂英膾炙人口的抗遼故事,並且宋朝的軍隊並不算少。但也有人形容宋朝是個書畫文化,隨著北方的穩定,經濟的發展,使得宋朝過上了相當安逸的生活,皇帝愛畫愛詩,重用文官,在武備方面漸漸鬆弛。

第二,軍事體制,有一句話是用來形容宋朝軍隊的,那就是外強中乾。主要體現在其二頻繁的調動政策,導致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軍隊難以形成戰鬥力;其二利用文官制約武官,當時的通判在地方擁有相當大的權力,這點在名著《水滸傳》中就有體現。其三就是冗兵冗官冗費,根據記載甚至出現了一個官三個人當的現象,當時的軍隊每日只知花天酒地,吟詩作樂,訓練常常廢弛,這點與清末記載的騎兵竟不能上馬頗有類似。



第三,朝廷的妥協政策,在金滅遼之後,並意圖中原,在與北宋的戰爭中,宋朝軍隊不敵。朝廷便是先割太原,再提出劃黃河而治,面對金朝的鐵騎一味採取妥協政策,割地賠款,而不是調集軍隊加強防禦,再圖自強。包括以後的南宋朝廷也是採用妥協政策,岳飛當時已進攻到了開封一帶,但不受朝廷支持,由此可以說明宋朝完全有能力有實力與金朝抗衡,也說明朝廷的軟弱無能。

綜上我認為宋朝的滅亡不僅僅在於體制和軍事實力,更在於統治者的態度和決心,但不可否認的是宋朝時期文化和經濟的繁榮程度也很多朝代無法比擬的。

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謝謝!


海域藍豚


網上流傳的這個數據是怎樣得出的,我不知道,總感覺很有可能加上了宋初一統天下的戰績。事實上宋代的戰爭,除了宋初有主動出擊,後來大部分時間都是被侵略對象,而後世即使主動出擊,戰果也不咋樣。


既然是自保為主,那這個勝率高就比較容易理解了,要是一直在輸,怕是就要被滅國了。比方說真宗時期的宋遼戰爭,遼軍一開始都是來勢洶洶,連下數城,但是最後都被宋軍擊敗,尤其是鹹平四年遼軍剛剛進入宋境便被楊延昭、楊嗣、李繼宣等人在羊山擊敗。包括簽訂澶淵之盟的那次,也是宋軍在用床子弩擊斃遼帥蕭墶覽、遼軍對宋軍堡壘攻克不下的情況下才簽訂的。也就是說,雖然宋朝一直被打,但是自保的結果還是可以的,不然稍有不慎,就會像靖康恥一樣差點被滅國。


那宋和西夏之間也是,李元昊在位期間,西夏對宋基本處於戰爭優勢狀態,此時的宋軍常年怠戰,已經軟弱不堪,之所以能和西夏堅持住也就是仗著國力雄厚。眼看著西夏步步緊逼,大遼也藉著這個機會又訛了大宋一波,把歲幣又漲了十萬。好不容易大宋有了資本去滅西夏了,結果宋徽宗又想去取燕雲十六州,導致精銳分散,最後是啥好處沒撈到,還讓金國發現了北宋的軟弱,招致了之後的一系列恥辱歷史。

南宋初年宋軍依仗岳飛、韓世忠、劉琦等人的廂軍和偏軍成功的阻擋了金軍的南侵。在紹興15年左右,南宋的軍力甚至和金軍有持平之勢,並且有望收復舊土。結果宋高宗為了穩定皇權絕心除掉這些個邊將,於是乎和金國屈辱求和,把這南宋北伐唯一有勝利可能的機會給丟掉了。在之後一段時間,依舊是金國壓著南宋打,只是金國實力也不濟當年,沒能力吃掉南宋。

再後來金國被蒙古滅了,南宋就又換了一個更可怕的鄰居,並最終亡在了大元的手裡。

其實宋軍之所以這麼垃圾,在於三個方面,第一個是缺騎兵,北宋自打西夏獨立以後,這馬源基本就是斷了,因為沒有騎兵,宋軍在戰場上很容易被遼軍和西夏溜死,後來的南宋也是在這方面吃了金國和蒙古的虧。第二就是宋軍兵源,當兵的都是難民,這難民什麼身體素質就不用多說了,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可以說宋政府用這個方法緩解了社會矛盾,卻把軍營變成了福利院,養出來的兵只能站崗,打仗什麼的是不存在的。第三就是皇帝對兵權的過度掌控,以文統武倒是沒什麼,這是國家文明進步的表現,但是北宋的皇帝卻將武將在戰場的指揮權也收了,非要自己在宮中做對策。想想古代有沒電話,那自然是各種貽誤戰機。相比之下南宋的軍人比北宋牛逼,也是皇帝在這方面放權了。


所以說不要再說什麼宋軍勝率70%了,它是真的垃圾啊!


火器工坊


首先我並不清楚,你所統計的70%的勝率從何而來,但是從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出,宋朝軍事上確實是非常弱的,通過歷史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宋朝周圍有很多國家,大理,西夏,遼,後來的金國以及蒙古。

宋朝對這些國家的戰爭當中,宋軍大規模戰役勝利次數確實是不多,特別是戰略性戰役,比如說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役當中,最後失敗了。對於西夏的決定性戰役也沒有取得勝利,最終滅掉了遼朝是聯合金一起作戰,聯金滅遼之後,又被金人偷襲,北宋滅亡。

後來的南宋王朝,也是保持著和金人對峙的局面,對其展開的軍事行動也並不是很成功,雖然南宋也有幾次北伐,但是都沒取得什麼成績,最終還是聯合蒙古人消滅了金國,但是又發生了北宋時期的錯誤,蒙古人多次進攻南宋,其實我們知道蒙古人最終消滅南宋,使用了30多年的時間,可見宋朝的軍隊戰鬥力並不是很低。

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我們可以看出,南宋和北宋都是亡於外敵之手,都是自己的作戰實力太弱,在軍事上被人消滅,即使是西夏這樣的小國,北宋都沒有戰勝,只是和他保持了和平關係,還是花了大量的金錢進行的購買。

我這裡就不細細討論宋軍的戰役戰術手法,以及軍隊的編制的問題,我就說一個宋朝基本國策所導致的宋朝軍隊戰鬥力比較弱的原因,那就是北宋實行的重文輕武政策。

趙匡胤建國之後,他想結束唐末開始持續的武將割據局面,所以,北宋建立之後,又實行了很多政策,從中央到地方上對於軍權進行了削弱,所以說在宋朝以後,中國基本上不存在了軍閥藩鎮割據的條件,這可以說是宋朝比較好的一個政策效果,但是這個政策導致的結果就是,漢唐時期的中國尚武精神,被政府大力推廣科舉制度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代替了,大家都以讀書當官為光榮,當兵打仗成為恥辱的一個方面。

這就可以從宋朝武將地位就可以看出,上面始終有文官壓制著,北宋名將狄青,南宋名將岳飛,最終的結局就顯示出,宋朝國策的導向重文輕武。


這就導致了北宋軍隊建設出現了軟弱的一面,特別是軍隊將領,根本就無心於軍事研究,他們的升遷途徑是十分有限的,看不到光明的前途,那剩下的只能是貪汙受賄,掠奪大量的財富。其實我只是說出宋朝軍隊戰鬥力比較弱的一個原因,具體到軍事方面,我涉及的並不是很多,所提供的意見也就很少了,只說一說我所知道的。


沐風說史


宋朝的對外戰爭,勝率高達70%,卻為何一直被踩在地上摩擦?我不知道題主這個數據怎麼得來的。總之不太科學。見諒。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宋朝的軍事鬥爭的戰果和原因。希望能解答以上的疑惑。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紅字“關注”,謝謝!

首先看中原王朝的所謂內戰,這裡的勝率就高,這是承接著周世宗柴榮的威勢。武平、後蜀、南唐、南漢,北漢幾個政權相繼被滅。這是宋對這些中國內的割據政權有軍事上的碾壓優勢。

其次宋初,宋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大的,但也主要是步兵。所以對付北方少數民族的軍隊,可以擊潰對方,卻很難消滅對方,不能有效達成消滅戰。由於宋得位不正、猜忌武將、太祖皇帝去世、太宗不會打仗,使得初期跟北方的遼作戰大敗虧輸,喪失了戰略進攻的態勢。最後不得已在戰爭中認慫,簽定了“澶淵之盟”,靠進貢維持和平。

再次對西夏,對西夏確實有不少勝利,可是每次那種勝利都是小勝,對比對方的大勝簡直微不足道。可以看看西夏的立國三戰: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砦。每次都是大敗虧輸,死傷慘重。十次賺的不夠一次賠的。最後也只得以“歲幣”了事。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立國。

再次對金,對金朝宋的戰績就更難看了。金滅的遼,金比遼還兇猛。所以金把北宋滅亡。南宋勉強支撐住,也是以納貢了事。雖然期間也有幾次勝利,可是都沒動搖敵強我弱的事實,都是和談的好藉口。

最後對蒙古,蒙古更兇猛了。滅了西夏和金。宋對蒙古就更難有作為了。基本是被動防守、靜等捱打的局。 雖然有憑藉防守打死蒙哥汗等高層領導的事件,那不過是一朵小水花的意外。並改變不了宋被侵略的局面。戰鬥級別的勝利屈指可數。剩下的就基本是失敗了。

宋朝是經濟發達、軍事孱弱、文人吃香、武將被猜忌。步兵為主,無法打殲滅戰,所以即使勝也是小勝,不能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敵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戰爭的主動權根本不在宋。除了初期的對遼和西夏的幾次主動出擊,但都是以慘敗告終。這就是古代戰爭的魅力所在,當科技的發達程度不足以彌補人的戰爭素質、戰鬥意志、指揮藝術、野蠻程度等等的差距的情況下。落後的文明是可以戰敗先進的文明的。這就是古代很多文明古國被蠻族滅亡的根本。如果馬克沁機槍在宋朝發明了,那麼就不會有這個情況了。所以科技進步有個平衡點,當超越了這個平衡點。科技的力量超越了人本身的身體極限的時候,那麼先進文明就會碾壓落後文明。近代、現代就和古代分隔開來。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紅字“關注”,謝謝!


海天玄宇


這屬於偷換概念,忽悠小白的,打個通俗的比喻,宋朝是捱揍,沒被打死就算贏了,唐朝是去揍別人,沒把人打死就算輸,你這麼算,唐朝勝率當然不如宋朝了


南風寄雨


首先,宋是防禦作戰多,基本來者都能打退,除了靖康之變。那是昏招迭出的結果。進攻戰,確實是宋朝軟肋,宋朝攻堅戰是很厲害的。但問題是野戰不行,因為宋軍步兵為主,缺馬,機動不夠,隨著戰線拉長,補給難度增加,敵方騎兵偷襲劫糧道,大軍就崩潰了,導致很多戰役功敗垂成,在於西夏交戰特別明顯。至少兩次西夏已經打的快亡國了,結果西夏堅壁清野,誘敵深入,哪怕所有城都丟掉,只要斷了宋軍糧道,宋軍就會撤退,到時候野戰騎兵再掩殺過去,一戰可定。所以宋軍勝的戰役都是戰術上,缺少機動性(騎兵)戰略上是贏不了的。


中華野小子


你打麻將,一圈糊了三把屁胡。一個大炮莊飄悶點四槓首一。

你還算勝率嗎。


富堅義博1


宋朝打仗規律是:打仗,勝利,再打仗,再勝利,直至滅亡!


手機用戶4086226646


打個比方,宋被打了10次,守住了7次,有三次沒守住,丟了三塊地,勝率70%。 唐出去打別人10次,贏了6次,打下來6塊地,勝率60%。 宋勝率挺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