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開了家 Amazon Go 迷你店

亞馬遜開了多家「標準」尺寸的 Amazon Go 後,開始嘗試新形態,一家開在西雅圖梅西百貨商店內的迷你店。

早前還有消息傳出,亞馬遜要把「無人店」的支付技術應用到大型百貨商店,與這種猜測不同,亞馬遜反而開出一家迷你店。

這家迷你店不設人工收銀臺和支付通道,應用的技術與其他店完全一致,攝像機、傳感器組成貨品追蹤系統,顧客只需在進門時刷手機確認身份,即可根據取走的商品自動扣費。

亞馬遜開了家 Amazon Go 迷你店


▲ 進門刷手機. 圖片來自:Medium

過去一年多,亞馬遜開出多家 Amazon Go,面積基本 150 平方米左右,而這家迷你店面積為 42 平米左右,僅為過去的四分之一。因為面積小,上架的商品類型也會相對少一點,主要是早午晚餐、飲料、小吃等。

雖然這家店的商品種類選擇少,酒精、生活雜貨、生鮮蔬菜等沒有,但「縮小」版的 Amazon Go 使用的不再是租金昂貴的沿街、首層店面,而是百貨大廈內的一角。這種嬌小的店面顯然能適應更多樣的環境。

如果說「標準店」對應的是傳統超市,那迷你店顯然是要打造「無人便利店」。與大型超市不同,便利店的地點選擇更豐富多樣,這種模式可能更利於 Amazon Go 大量複製。在即買即走的「便利店」消費中,Amazon Go 無人支付可能更佔優勢,畢竟消費者可不願意為了買瓶飲料而排長隊支付。

今年,國內外的生鮮店、社區無人貨櫃、無人便利店等越來越多,這些店除了反映出線上線下融合這一零售業生態,還反映了人們消費場景和消費習慣的改變。

亞馬遜開了家 Amazon Go 迷你店


▲Amazon Go「標準店」. 圖片來自:Benzinga

如果線下零售店的人工服務減少,是為了控制成本,提升效率。那商店的面積變小,除了節省租金以外,還反應出越來越多的顧客是「獨自」購物,而非「家庭式」採購了。

「逛超市」慢慢不再是人們必須的生活、消費習慣,購物商店有多寬敞,品類有多豐富,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當人們的購物目的明確,也不想花太多時間在慢慢選購上,大數據統計出來的熱門商品、更便捷的支付、溝通成本的省略,這些漸漸成為零售店的賣點。

儘管這些面積越來越小的無人店和無人貨架沒有溫度,但無可否認這成為更普遍的消費場景,這與越來越多人獨自生活的社會現象有關。當然,不管有沒有人工服務,傳統大型超市在短時間內還不會被這些無人小店完全替代,科技在不斷髮展更替,無人店也未必能順利生存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