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为何在乾隆大丧之日诛和珅?

用户65940905


和珅是清朝的极品贪官,历史上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名言。

为什么乾隆刚一断气,嘉庆就选择在大丧之日诛杀和珅呢?

有书君认为嘉庆肯定是有自己的考虑,才不顾大丧期间""品官百日内停止音乐、婚嫁;军民停止嫁娶一月,停止音乐凡百日,禁杀生""这种非常时期采取行动逼和珅自杀的。

嘉庆此时诛杀和珅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把握时机,先下手为强

择日不如撞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早已经想好的事情,也怕夜长梦多,碰上了合适的时间,时机成熟,此时不办更待何时?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初四日,嘉庆就罢免了他的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的职位,并将他的党羽全部软禁起来。

初五日,颁布征求朝政意见的诏书,鼓动群臣弹劾和珅罪行。初八日,定下他二十条罪状。

三天后赐死。嘉庆在乾隆大丧时期就治和珅死罪,这种突然袭击让和珅及其党羽措手不及,防止了兵变。

如果不是趁此机会下手,得到和珅利益的许多爪牙还会联合起来形成抵抗,麻烦就大得多了。

是个人就会爱听好听的话,一辈子乾隆皇帝就喜欢听和珅知冷知暖的话,就喜欢他妥妥贴贴的伺候。他真的是深得一人心。

也因此自以为是、恃宠而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把自己在老皇帝那里忍受的压抑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对嘉庆也不放过,最终这种失衡的心态害了他。

2、杀鸡儆猴,树立己威信

和珅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贪赃枉法打击政敌。

官员都知道他的贪,却不敢得罪他,最后恶贯满盈,嘉庆除了一个奸臣,为自己、为被和珅迫害的人报了仇,还为朝廷除了害。

嘉庆也知道在大丧期间杀掉如此一个重臣,必然会震撼朝野,因此他说""朕所为止一和珅耳,今已伏法,诸事不究。""其实是""只知和珅,不知嘉庆""。

杀了和珅,宣布不再惩处其他人员,大家也不会人心惶惶,收买了人心为其所用。这也是嘉庆的策略,所有的人都会尽全力改过自新,为新皇帝马首是瞻。

和珅在当时被誉为清朝第一美男,而且自小就生长在官宦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于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样样精通,真可谓是才貌双全的人物。

和珅在语言能力上异于常人,很多谈判都是派和珅去谈。之外,在书法、诗词还有绘画方面也都非常精通。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为官时间里,和珅逐渐掌握了清廷的宫廷事务、行政、财政、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大权,成为乾隆的左膀右臂。

受宠的原因:有能力、会说话、能办事。正是和珅自身有价值和善于迎合,才让乾隆对其信任有嘉。

和珅也没有辜负乾隆对自己的这份恩宠,利用乾隆的信任,他中饱私囊,卖官鬻爵,逐渐将自己变成了清朝第一大贪。

他任钱粮调度恰到好处,这让乾隆皇帝更加信任和珅,认为和珅着实是一个难得的理财高手。

于是把大清王朝的重要部门几乎都交到了和珅手里,但是乾隆没想到的是和珅竟然将大清的国库搬回了自己的家。

和珅是个非常懂得乾隆皇帝心理的人,也可以说他的情商、能力都非常地高,但他却贪心不足。

乾隆在世时,和珅是个大红人,但是乾隆去世后,和珅就变成了众矢之的。

尤其是嘉庆皇帝,更是希望置其于死地,和珅在为乾隆皇帝办丧事守灵期间就被嘉庆皇帝逮捕,后来抄了和珅的家,抄出的金银财宝胜于国库,才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名言。

其实嘉庆皇帝之所以要杀和珅,一是和珅贪污腐败,实在可恨,另是嘉庆想杀一儆百,杀和珅立自己的威信。

3、报仇雪恨,为朝廷除害

“有仇不报非君子”,自己身为国君,但太上皇乾隆没死前并未放手,他手中无实权,有些事的决定权还握在和珅手里,没少看和珅的脸色。

不可一世的和珅""内外官员畏其声势,不敢违拗。""忍受了多年的他,终于有机会获得解决,做了一个成年人的决断。

和珅一心只有老主子,又财大气粗,有太上皇事事言听计从,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未来,倚老卖老没太把嘉庆放在眼里。

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哄好上边的一人开心,极尽奢华之生活,他还知道怕谁?

奴才的本性难移,底气十足的权利操纵者,习惯了目中无人,在新皇帝面前也不忌惮。

小人得志,恃才傲物之人的膨胀,习惯了颐指气使仗势欺人,贪婪成性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够,也忘记了自己本来是谁。

高高在上,目无他人的和珅,可能想都没有想过老皇帝驾崩了,自己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也许是习惯了只想满足老皇帝的需求,忘记了该怎么对待别人。

嘉庆为了扳倒和珅韬光养晦,搜集整理和珅的大量罪行。

嘉庆素知和珅贪污受贿,抄和珅的家,充裕国库是杀和珅的一个原因。

刚登上皇位的嘉庆帝,想将自己的老师朱硅安排到京师,以此来稳固自身的政权。嘉庆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乾隆听,乾隆批准了,同时将朱硅任命为大学士。

和珅听到风声之后,害怕朱硅的介入,会使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为了搅黄这件事情,马上到乾隆那里说朱硅的坏话,令其万万不要重用朱硅。

乾隆听信其言,不久,和珅又设法设法陷害朱硅,致使朱硅被贬至到地方当一名巡抚。

乾隆八十大寿的时候,嘉庆的老师朱硅刚好六十岁。嘉庆写了一首诗庆贺老师六十大寿,诗中将朱硅和父皇的大寿连在一起, 而且还写了朝廷等待着他担任要职。

和珅知道后,如获至宝,以为可以用这首诗来扳倒危及自己地位的朱硅。于是,他将嘉庆写的诗拿给乾隆看,并说嘉庆和朱硅之间的不正常关系,一定很有野心。

果然,乾隆听后大怒,将朱硅降职。要不是大臣说情,嘉庆也会受到惩处。

对于这件事,嘉庆十分恼怒,认为和珅完全无视自己,所以嘉庆一直将此事记于心中,想着有朝一日能将和珅拿下。

也是和珅蛊惑太上皇乾隆“传位不传玉玺”,使得嘉庆虽然当了皇帝却没能掌权。

嘉庆还找了一件事,认为朝廷平定白莲教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和珅私通白莲教,""在内蒙蔽掣肘,使军营不得成功也。""

有书君能够理解嘉庆忍无可忍看着和珅贪污、陷害自己老师、无视自己,于公于私嘉庆都""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太上皇乾隆一死,正好“天时地利人和”,天赐良机促使他当机立断,以绝后患。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嘉庆作为太子,身处局外,对和申的作为清楚的看在眼里,这是他对他的恨。第二,乾隆死后,国家国库空虚,吏治腐败,查抄和申一能充实国库,而能震慑官场,一举两得。第三,嘉庆忍和申很久了,嘉庆登基后,实际掌握权力的还是乾隆,这样忍耐了三年,乾隆一死依然迫不及待杀和申。对于这种已知的威胁,或者说隐患,历史上各个皇帝都差不多。比如崇祯杀魏,也是天启刚死。除非权臣力量太庞大,一时不敢妄动,否则都会以上来就初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