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冒着 “遗臭万年”的风险,用了个一损招后:一统中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天子之一,楚庄王。楚庄王的父亲楚穆王去世后,他就顺其自然的成为了楚国的一国之君,当时年仅20岁左右的他似乎对管理国家,还没有很大的兴趣。


楚庄王冒着 “遗臭万年”的风险,用了个一损招后:一统中原!


楚庄王登基后,他每天都无心过问朝事,一心只想着后宫的众多佳丽,每天寻欢作乐成为他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楚庄王不问朝政的做法持续了长达3年之久,而在这3年之内,楚国上下都变得混乱不堪,不仅国内出现了大范围的叛乱,连楚国周边的部落也想趁机搞点小动作。


楚庄王冒着 “遗臭万年”的风险,用了个一损招后:一统中原!


面对楚国渐渐走下坡路的境况,楚庄王不但毫不理会,甚至还视而不见,这可急坏了王公大臣。很多大臣都向楚庄王进谏,但楚庄王为了防止别人打扰自己寻欢作乐的好时光,竟然在宫殿的门口挂起了一块警告牌,上面写着:有敢谏者死无赦!


楚庄王冒着 “遗臭万年”的风险,用了个一损招后:一统中原!


王公大臣见楚庄王面对国家大事竟然是这样的态度,一个个都不禁将心悬了起来,因为照这样下去,楚国恐怕是要败在这位新上任的君王身上了。根据史册记载,当时大臣伍举进谏楚庄王时,他正左拥右抱看上去好不快活,不过虽然他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其实楚庄王的内心志向十分远大,他这样做的原因只是蓄势待发,全部是装出来的。


楚庄王冒着 “遗臭万年”的风险,用了个一损招后:一统中原!


其实楚庄王刚刚继任时,他就开始布下了这个大局,他这么做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他刚刚登基,身边没有可信之人,第二,他从未真正执政过,经验和能力不足,第三,楚国朝廷不良风俗盛行,一时半会根本无法改变。所以,楚庄王这么做,才会知道谁是真心为国家和朝廷着想的良臣,谁是敢冒生命危险去进谏的忠臣。


楚庄王冒着 “遗臭万年”的风险,用了个一损招后:一统中原!


楚庄王装作骄奢淫逸的样子,其实只是为了让那些奸臣小人原形毕露,从而彻底的根除他们,整治朝廷的不正之风。除了伍举冒死进谏,还有一位叫苏从的大臣也前来规劝,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生命为代价。时机成熟后,楚庄王开始切身听政,不再沉迷淫乐的他开始处理国家内外的政事。


楚庄王冒着 “遗臭万年”的风险,用了个一损招后:一统中原!


他先是将专权之臣斗克和公子燮绳之以法,然后又迅速平定了国家内乱,同时任用孙叔敖为令尹。不仅如此,楚庄王还兴修水利,尽最大力量发展农业为老百姓造福。除了朝政重整旗鼓,经济卷土重来,在军事上,楚庄王更是发挥了自己韬光养晦的能力,短时间内就平定了战乱。


楚庄王冒着 “遗臭万年”的风险,用了个一损招后:一统中原!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用来形容楚庄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楚庄王亲政以后,又出兵伐庸,将边境的很多部落都收至麾下,而这时的楚国已经是非常强盛和稳定的了。但是,楚庄王的野心并不仅仅停留在自己国家上,很快,他就再次北上,用5年的时间先后攻克了郑、宋、鲁等国家,实现了他一统中原的野心。小伙伴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素材来源于网络 文章原创 运营人员:ACL -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