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乱谈:伪科学 、 精神需求与好生意!

科学并不是万能的,人类的很多需求科学无法满足,甚至必须要靠“伪科学”来满足。

童话故事科学吗?它满足了孩童的好奇心,满足了其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宗教科学吗?它安抚了人们对生老病死的恐惧与人生在世的苦痛,这些科学能够满足吗?发达国家信教比例普遍在50%以上,这是教育与智商的问题吗?

养生科学吗?从科学角度来看,在我国流行的各种养生方法与保健品的有效性很难去实证(可以说大部分都是伪科学)。那么,在信教比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拿什么来满足现代医学之外人对生老病死的恐惧与对健康的向往?如果采用某些养生方式与保健品,能够得到某种身心的平衡和精神的宽慰,就像是一种宗教,那么它们到底有没有价值?

精神需求是不是一种真实的需求?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人生有没有变得更好?

或者我们反过来看,人类社会如果突然没有了宗教,会发生什么情况?中国社会绝大部分养生行为被禁止,又会发生什么情况?

我身边就有位朋友家的老人,在癌症晚期科学无法救治的最后时刻,去买了一万块钱的某中药,如果你是老人的家人,明知这是伪科学,你会支持他购买吗?

有人做过实验,同样的可乐,只要加上可口可乐的标志,消费者的愉悦感就能够提升一个等级,这科学吗?

而更多的实验表明,即便是作为安慰剂,它也能够在部分人身上启到实质的作用?这科学吗?

茅台100元的成本,终端价卖到快2000元,它的口味一定是无法超越与模仿吗?但是酒桌上的一瓶茅台就是能够带来难以替代的气氛与感受。这科学吗?

送礼一定要送喜诗糖果科学吗?

钻石科学吗?Tiffany卖那么贵科学吗?你敢不买吗?

很多无法证实有效的膳食补充剂在发达国家流行了几十年,这科学吗?

我们可以送个他人一个故事与象征,自己消费一个故事与象征又未尝不可呢?

我们发现,很多背后有“伪科学”支撑的生意,反而成为了最好的生意。因为它们是科学、其他产品或者同行无法替代的。它们拥有者无法证伪的故事,甚至被证伪也会被接受,满足着人类持久的的精神以至实实在在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凡事都有度与边界,我们强烈抨击任何谋财害命、造成社会危害的伪科学。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是要维护科学的至高地位,还是要满足人类的需求?

在面对科学无法满足的需求时,我们需要些什么?

即便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最后还是要强调,本文不探讨某些产品是“科学”还是“伪科学”,也请不要在此争辩。(作者:非完全进化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