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的十道旨意,就是為了他弟弟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據記載出自商鞅變法時期。但歷朝歷代的帝王,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多少?或許唐太宗算是一個。但我們今天不講唐太宗,而是大清朝的道光皇帝和他弟弟惇親王綿愷。

話說時間到了道光十八年,北京城五月的天正是出遊的好時候。就在這大好的季節,卻發生了一起轟動京畿的大案,以至於道光帝在半個月內連下十道諭旨,令三法司儘快瞭解此案。那麼是什麼案子能讓道光皇帝親自關注?這裡面便牽扯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個話題。

道光皇帝的十道旨意,就是為了他弟弟

民女訴狀

道光十八年五月,督查院左都御史奎照接到一紙訴狀,本以為是普通的案子,可是當奎照看完訴狀內容後卻嚇出了一身冷汗。

訴狀的意思如下:民女穆陳氏,丈夫叫穆齊賢,是惇王府的一名包衣(奴僕)。因為犯了一點小錯,至今已被囚禁一年多了。眼看著清明節就快到了,穆齊賢懇切便請求回家祭袓,王爺也批准了,派了幾個差役給押送回來。回來以後,穆齊賢想到在惇王府被禁錮的日子實在是沒發過。便在幾天後,偷偷逃到山東親戚家躲避。押送差役一看人丟了,稟告王府後,又派人四處追查。穆齊賢恐怕連累親屬,只得又回京城。他回王府後心神不寧,預感到凶多吉少。但妻子不能無依無靠,遂一狠心,休書一封,令妻改嫁。而穆陳氏也是痴情一女子,難捨夫妻之情,次日便到王府打聽,得知丈夫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這對穆陳氏的打擊可太大了,她在悲痛萬分的心情下,請人代寫訴狀,決定上告王爺,營救夫君。之後,又拿著狀紙,直闖督查院。

道光皇帝的十道旨意,就是為了他弟弟

狀紙牽出驚天大案

​讓都察院左都御史奎照驚出一身冷汗的並不是民女告官有多麼罕見,而是在這份狀紙中還有個附件:那是按穆陳氏根據丈夫所述,在惇王府內還囚禁著八十多人,並且還開列了名單。奎照呢,汗出完以後,一琢磨:這事兒瞞是瞞不了了,那是惇王爺,我這審也審不了。得嘞,稟告皇上吧,你們自己家的事,還是自己看著辦吧。

而這位惇親王綿愷,素日裡也是驕陽跋扈的主兒,沒少做傷天害理的事。行了,這回有把柄抓在道光皇帝手裡了。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事兒也搞得太大了,當日便責令步兵統領郡王載銓、皇侄奕紀,分別前往西郊惇王的寓園和朝陽門北小燒街酒胡同惇親王府,搜查被囚禁之人。

結果,兩處查出被囚禁者達七十六人。這些人中,大部分是綿愷的包衣、哈朗阿(宗室王公所領有的屬下旗人),另外還有一部分是王府供役的太監、民人。而綿愷所囚禁的哈朗阿中,章有滿洲旗人官員、兵士。經審訊,這些人都是因為日常一些小事而被囚禁。

囚房則是全部木板釘死,只留一個小窗口往進送吃食,一日兩餐。而被囚禁之人衣服全部脫掉,不許外出,大小便都在囚房內。其中有個叫盧歡的,因犯小錯,被打跑了。抓回來後,用鐵鏈子鎖住脖子,拴在一間辦事房的柱之上,平時伺候辦事人員,盧歡時長不斷的便受到折磨。這個已經被折磨的不行了的年輕人,吞服了老鼠藥。惇王府的人一看,便給他家人寫信稱:盧歡暴病,趕緊接回去吧。盧歡其母和其兄弟看到後,發現盧歡雙眼不閉,十指發青,便知事情,因畏懼王府,不敢告官。

道光皇帝的十道旨意,就是為了他弟弟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道光帝接到審供後大怒,痛斥綿愷,你是不是瘋了,在宗人府當官當的你抑鬱了?如此對待屬下,你已經做得出圈了。隨令掌管皇族事務的宗人府"嚴加議處"。幾個親王合議後對道光皇帝說:"把綿愷的王爵給革了吧"。 道光覽奏後,最終還是沒有依從宗人府幾位親王的議決。而做出專制決定:"降一級為郡王,另外令其退出內廷行走,革去宗令、都統、閱兵大臣等職務,並罰俸三年,沒收圓明園寓園"。

轟動京城的民婦控告王爺案,在道光皇帝的十道諭旨下,僅僅半個月便結了案,結果是民婦勝訴,王爺被議處。在以皇權為統治階層的封建社會中,這個案子引起的轟動那是可想而知。其實,直到最後,道光皇帝還是沒做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還是保住了惇親王綿愷的王爵。而對綿愷有所懲罰,也是因為案情重大,事情已經讓整個朝堂知曉。為了維護封建朝綱,平息一些眾怒,不得不對綿愷做出懲罰。

道光皇帝的十道旨意,就是為了他弟弟

事件積極的一面

其實,清代皇室在此類事件的處理上,有著嚴厲的"祖宗家法"。康熙朝的平郡王納爾圖、嘉慶朝的禮親王昭槤, 都曾因為非刑虐待屬下人等罪,而被革去王爵,昭褳還被判以圈禁兩年或三年的懲處。

而綿愷一案,惇王府囚禁的人中,竟然還有朝廷官員、兵丁。這些人雖然是綿愷以親王爵而分領的下五旗中佐領下人。但他們畢竟是屬於國家的官員、兵士,被私人囚禁,是對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的侵蝕,以皇為尊社會形態的挑釁。

因此,案情結束後,道光帝終於做出了改革的決定:一、減少皇族王公所領有的,下五旗旗下佐領名額;二、免去身為哈朗阿的文職四品以上、武職二品以上的旗人官員本身及其家屬的"哈郎阿"身分,解除他們與王公主子的主僕關係。

這也是清代八旗制度史上的一次有進步意義的改革,而引起這次改革的契機,則是穆陳氏的控告王爺案。

而惇親王綿愷,或許是認為自己受了奇恥大辱,大失體面威嚴,家門都沒法出了。這口悶氣委實無法下嚥,幾個月後便一命嗚呼了。

參考:《清史稿·列傳八·惇恪親王綿愷》​、《清宣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