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学子调研非遗文化 八极拳发展亟需各方支持

为积极响应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的号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护和传承国家非遗文化,北京科技大学华夏拾遗孟村八极非遗调研团在长达数月的准备后,于2018年8月,前往沧州市区和孟村回族自治县,开展了孟村八极拳传承发展调研活动,得到了当地群众和八极拳传承人的大力支持。此次调研活动以新时代下八极拳的发展问题为出发点,通过调查八极拳发展情况,深入发掘八极拳的多元价值,针对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发源于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迄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198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审定为中国传统武术十大优秀拳种之一,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极拳八极拳以其质朴无华的风格,刚猛爆裂的特性,刚柔并济的动作,意形俱练的修习而独树一帜。

调研团实地参观了位于孟村的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并采访了八极拳国家级传承人吴连枝先生和省级传承人吴大伟先生。了解到培训中心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有完备的演练馆,搏击厅,办公室,宿舍和食堂等。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多位专职教练,学员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北科学子调研非遗文化 八极拳发展亟需各方支持

国内外学员和调研队员进行训练

但是,八极拳展演馆建设项目作为国家文化部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促进项目进展缓慢,前期数百万建设资金由传承人垫付,急需得到政府支持。建立的八极拳网站和多个公众号也需要专业人员来维护和运营。

北科学子调研非遗文化 八极拳发展亟需各方支持

采访吴连枝大师


之后,队员还采访了八极拳第八代传人李俊义先生,杨杰先生,丁文江先生等。了解到大部分传承人处于义务或半义务教学状态,教学地点多为广场公园和传承人家中。他们缺乏独立的训练场馆,教学受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还一部分必要的训练器材,难以进行完整系统的八极拳技术训练。

北科学子调研非遗文化 八极拳发展亟需各方支持

发放问卷并普及八极拳知识


调研团还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孟村县受访者中,有九成民众知道和了解八极拳,三成民众练过八极拳,七成民众愿意让家人习练八极拳。可见八极拳在孟村县的民众基础和发展态势较好。而在沧州,有九成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听说过八极拳,但是在队员对八极拳进行简单介绍后,有近三成表示愿意习练八极拳。

北科学子调研非遗文化 八极拳发展亟需各方支持

广场上的八极拳习练者


可见八极拳的传承受地域因素影响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八极拳为回族拳种,习练者大多为回民,早期仅在孟村县一代流传,近几十年才逐渐大规模向外传播。且近年来孟村县武术进校园开展情况较好,传承人众多,仅公开教授八极拳的传承人就有十多位,民众接触八极拳较为容易。沧州市区武术进校园开展还不尽如人意,公开教学的传承人也仅有数位,工作生活的压力也让他们不能全身心投入八极拳的传承工作中。

同时,我们还发现八极拳整体存在整体产业化程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相关人才匮乏,标准化程度较低,学员整体素质下降等问题。需要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推动产业化发展,使武术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并由政府牵头,组织各级传承人对现有八极拳技法进行整理和完善。

调研团还在网络平台也发布了筹款活动,来帮助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建设基础设施。在调研期间,小队成员们还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推送,普及八极拳有关知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总浏览量超过5万。

北科学子调研非遗文化 八极拳发展亟需各方支持

调研小队与传承人李俊义先生合影


八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瑰宝,是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力学、生物学、医学、哲学于一体,兼蓄儒、道、释和伊斯兰文化的多门类文化学科。传承和发扬八极拳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可以增强国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民族强盛和伟大复兴。但八极拳传承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只有靠传承人,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才能使其在时代浪潮中激流勇进,实现蜕变与腾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