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逆風”出海上市

今年出海上市的7家金融科技企業中,有5家股價呈破發狀態。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際資本對中國金融科技的信心不足。

金融科技“逆風”出海上市

《財經》記者 羅瑞興 | 文 張威 | 編輯

監管趨嚴、經濟下行,即便股價表現不甚理想,依然沒有阻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上市的步伐。

IPO金額相較於第一版招股書中1億美元的計劃募集資金已經腰斬,11月15日,剛剛敲鐘紐交所的微貸網,上市24小時盤中即告破發,最低至9.75美元,最終以10美元收盤。

據《財經》記者統計,今年出海上市的7家金融科技企業中,有5家股價呈破發狀態,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今年的互金上市潮,有一部分是去年的延續。

互金圈對去年四季度國內金融科技企業扎堆出海上市潮記憶猶新,2017年共有8家金融科技企業海外上市。

今年的勢頭也不遜色,截至發稿,僅2018年下半年,成功出海上市的金融科技企業就達7家,另有4家已提交海外上市招股書。

2017年底,監管層下發《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114號文)重錘網貸行業,隨著嚴監管政策不斷落地,也拖慢了部分金融科技企業的上市步伐。

“去年一些金融科技企業已經在接受券商輔導了,好多家至今還未上市反而比較奇怪。”一位行業觀察者說。

“你看到下半年海外上市比較集中,這些都是上半年甚至去年就啟動的項目,推進了大半年才成功上市。”普華永道中國審計服務合夥人馬穎旎告訴《財經》記者。

一方面,隨著國內金融監管機構對金融科技企業監管趨嚴,金融科技企業已逐漸告別高速、無序發展的野蠻生長狀態,各項成本增加,蛋糕越難做大。另一方面,被各金融科技企業追捧的消費金融方興未艾,監管層面從今年8月開始,頻繁釋放對消費金融領域的支持信號。

“今年底和明年初網貸還會有一波比較大的淘汰潮,上市是為了品牌背書增信,為了在行業寒冬活下來。”一位網貸行業內部人士說。在市場資金面和監管收緊的雙重壓力下,一些網貸平臺試圖用上市為自己輸血。


金融科技“逆風”出海上市


金融科技“逆風”出海上市


海外破發窘境

融資額腰斬、上市24小時內盤中破發,以現金貸和汽車抵押借貸款為主要P2P業務的微貸網11月15日“逆風”登陸紐交所。

微貸網股價破發並非個案,今年出海上市的金融科技企業股價多呈現破發窘境。

據《財經》記者統計,今年出海上市的7家金融科技企業中,有5家股價呈破發狀態。截至11月16日,微貸網收盤價與發行價持平,僅點牛金融一家股價較發行價上浮23%。“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際資本對中國金融科技的信心不足,資本市場海外融資環境不理想。”普華永道中國審計服務合夥人馬穎旎說。

對於微貸網盤中破發,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並不意外”。

宏觀經濟週期壓力疊加,行業風險集中出清,今年夏天,網貸行業迎來史上最大規模的爆雷潮。7月以來監管條例的不斷落地,行業進一步深化本領域的“供給側改革”,當月新增問題平臺數量激增到165家。

市場心有餘悸,微貸網也沒有從中倖免。據其財報,截至2018年9月30日,其平臺投資人數量從6月末的37.3萬人下滑至22.6萬,減少近40%。

利潤方面,自2018年開始,微貸網業務增長明顯放緩。2017年,微貸網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63%,而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幅僅逾14%。

金杜律所合夥人孫昊天告訴《財經》記者,

隨著合規成本的增加,目前申請上市的金融科技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必然較去年有所收縮,影響上市的估值;此外,已經上市的同業機構股票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的認購熱情,進而影響估值水平。

破發外,虧損也是金融科技海外上市的另一種尷尬。

據360金融更新的招股書顯示,其業績仍在虧損。招股書顯示,360金融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為13.8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7%,2018年前三季度GAAP虧損為4.69億元。

此外,除360金融外,已經於今年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如品鈦等五家金融科技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虧損。

逆風之下,即便面對破發的尷尬和估值折半的損失,上市依然有其價值,無論是出於挽回出借人信心還是增強監管信心,畢竟,上市就是實力的象徵。

金杜律所合夥人姜志會告訴《財經》記者,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既能鞏固前期發展成果,借上市的契機進行合規性整改,在監管政策尚未完全確定前降低合規風險,又能以上市企業的地位助力其將來獲得“強監管”下所需相關資質或備案,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進而較未上市同行業企業擁有更穩定的客戶群體和流動性支持。

“今年底明年初網貸還會有一波比較大的淘汰潮,上市是為了品牌背書增信,為了在行業寒冬活下來。”一位網貸行業內部人士說。

上述業內人士還表示,上市有利於平臺拓寬募資渠道、獲得優惠政策,以及助力人才招聘。

境內等待窗口

金融科技企業之所以選擇海外上市,是因為海外上市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和優勢。

姜志會告訴《財經》記者,相對於國內A股市場,美股與港股市場對企業財務數據和合規性要求更低。

金融科技公司所處行業為新興行業,監管政策尚在逐漸完善過程中,大多數企業目前尚無法滿足A股的審核要求,部分金融科技企業的盈利能力尚無法達到A股的要求。

據《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已經上市或者發佈招股書的金融科技公司中,51信用卡、360金融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虧損。

姜志會表示,美股和港股的主要差異還是在於審核方式,相對來說,香港聯交所和SFC對於企業合規經營的審核要求更高,區別於美國證券市場以信息披露要求為主的審核理念。

“從貼近市場的角度看,金融科技企業更傾向於港股上市,不過就P2P平臺而言,由於在備案方面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為了提升上市的成功概率,P2P平臺多把美國上市作為第一選擇。”薛洪言告訴《財經》記者。

“我們看到,有些公司其實有一段時間都已經是萬事具備就等上市的這個窗口。”馬穎旎說。

上市時間點的把握是另一個故事,“需要考慮監管現狀、監管政策出臺的窗口期,並充分研判未來監管形勢可能對上市造成的影響,因此會計報表截止日的選擇也是一個重要的決策指標。”姜志會說。

一些早以滿足上市要求的企業還在觀望。陸金所、91科技的負責人在公開場合曾多次表示計劃上市,但至今並沒有實際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經歷了數年討論的科創板近日有所進展。11月5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表示,將在上海設立科創板以及試點註冊制。

一些金融科技企業在等待這一資本市場重大變革可能帶來的機遇。

“國內現在科創板剛剛提上議事日程,但目前具體的政策和上市門檻尚有待進一步確定,真正落地還需時日。”馬穎旎說。

把眼前的業績和未來相結合,才能講好上市的故事。

“我們認為跑馬圈地的階段已經差不多結束了,接下來是更加精細化的競爭,看能否調整業務模式來適應新的監管,是否有可持續性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以及怎樣在完全合規的前提下做到盈利,這就需要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以及能夠真正依託技術來提高效率、控制風險管理水平。”馬穎旎說。

隨著監管落地和市場成熟,告別了野蠻生長時代的金融科技行業,估值方式也有所改變。

“以前更多地參照互聯網企業的估值邏輯,比如流量、用戶數、顧客成本等指標,可以只談未來,現在開始更要考慮實際的盈利能力、核心的技術壁壘、以及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馬穎旎表示。

此外,對於金融業務,監管永遠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央行開始警惕科技公司從事金融業務的風險。

11月17日,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峰會“金融科技:創新與監管”上,CF40特邀成員、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和CF40成員、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同時就Big Tech(大型科技公司)發表主題演講。在肯定大型科技公司涉足金融領域提高金融體系效率的同時,兩位也指出,Big Tech存在不公平監管和監管套利現象,對金融穩定也帶來了挑戰。

《財經》記者獲悉,央行金融穩定局研究的金控監管辦法或於明年推出,其中就包括科技類型金融公司。

網貸行業的監管也在不斷收緊。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文件《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不僅僅是禁止網絡小貸公司增量,存量目前也面臨整治。

消費金融風口

消費金融是今年金融科技企業的業務風口所在。10月26日給紐交所提交招股書的360金融和前一天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的品鈦,是兩個風口上典型樣本。

360金融背靠母公司大型互聯網公司奇虎360,備受市場關注。據奧緯諮詢(Oliver Wyman)統計,在有互聯網技術巨頭支持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中,從2018年二季度放款額來看,360金融業務規模位列中國前五,前四名依次是螞蟻金服、微眾銀行、京東金融、百度金融。

也就是說,如若360金融成功完成IPO,將成為五大互聯網巨頭系中第一個上市的金融科技平臺。

與前四大金融科技巨頭相比,360金融開展金融業務起步較晚,2015年5月才開始開展金融相關業務。同樣起步較晚的還有科技巨頭百度旗下的度小滿,其CEO朱光在11月1日的2018百度世界大會上直言,“2019年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將迎來黃金期。”

今年9月,360金融推出聚焦有場景的消費金融產品“360分期”和定位小微用戶的“360小微貸”兩款產品,試圖抓住消費金融和普惠金融兩大風口。

對於圍繞消費金融產業鏈佈局的一眾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由於消費金融整體仍處於風口期,加上實體經濟低迷導致政策層面對消費升級的鼓勵和扶持等,這類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整體不算差。”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訴《財經》記者。

機會首先來源於目標人口。奧緯諮詢(Oliver Wyman)認為,由於借款人數量的增長和個人槓桿率的增長,從2017年到2022年,消費金融市場預計每年增長23%。

伴隨著如信用評分、負責任借貸理念等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新興消費驅動型經濟正在形成。

其次是在線消費的進一步普及。據Oliver Wyman稱,今天在線消費貸款佔消費貸款總額的13%,預計從2017年到2022年每年增長27%。

不同於P2P網貸監管的長期空白,消費金融從2017年底就進入強監管階段。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某種角度上,監管層在消費金融領域已經建立了監管框架,並且已經形成多玩家市場,是相對發達的市場形態。

政策層面,從三季度開始,明確的支持信號也是行業利好的重要因素。8月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和銀保監會已三度發文,明確支持發展消費信貸,創新金融服務方式。

“今年第三季度以來,消費金融市場的復甦,包括小贏理財的上市及銀行系的佈局,很大程度上跟政策有關。”一位業內觀察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此外,根據360金融招股書,目前其業務中,撮合貸款服務費和貸後服務費仍舊佔據大比重,分別為47.5%和20.4%。也就是說360金融的主營業務是助貸模式。

開展金融業務,必然繞不開牌照。據瞭解,360金融已取得網絡小貸和融資性擔保兩張金融牌照,但也有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缺少消費金融這塊金字牌照,或將掣肘360金融未來業務的開展。

當前,在強監管大環境下,得到相關牌照的庇佑是開展金融業務的不二法門。

“其實從去年開始強監管以後,牌照的優勢才凸顯出來,然後才慢慢地看到持牌機構的優勢。”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據瞭解,經銀監會批准的消費金融牌照全國僅有22張,其中19家是銀行系或背靠傳統金融機構,佔比超過90%。

據瞭解,消費金融牌照的槓桿率遠高於網絡小貸牌照允許的上線。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定程度上影響力業務規模。

(本文首刊於2018年11月26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