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格胜与漓江》探讨黄格胜艺术理论


《黄格胜与漓江》探讨黄格胜艺术理论


2018年12月28日下午,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黄格胜与漓江——黄格胜艺术理论研究》新书发布会在广西艺术学院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黄格胜出席发布会。

黄格胜是中国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他在桂林山水和元宝山苗寨建筑的写生探索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领广西画坛成功打造漓江画派,成为广西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他同时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倡导格物致知研究生教学“写生—展览—研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当代高校美术教学影响深远。黄格胜先生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本书的作者冯凤举、孔令宇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冯凤举1997年考进广西艺术学院设计系,毕业后留校工作,长期追随黄格胜先生,共同经历了黄格胜先生为会长的漓江画派成长的全过程,在跟随黄格胜先生写生创作、教育教学过程中留心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录音整理了40多万字的黄格胜课稿,并于2008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黄格胜艺术与教育》,收录了黄格胜在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期间给学生所做的讲座、报告以及媒体的专题采访报道。


《黄格胜与漓江》探讨黄格胜艺术理论


在此基础上,冯凤举开始对黄格胜艺术理论、教育理论开展系统研究,又一个十年过去,第二本著作《黄格胜与漓江——黄格胜艺术理论研究》正式和读者见面。目前,《格物致知——黄格胜教育理论研究》、《问道榕荫楼——黄格胜课稿辑录》也已经完稿交付印刷。另外,冯凤举和韦俊平先生共同研究中国绘画流派的最新成果《艺术的使命——漓江画派形成和发展研究》也正在出版,这一系列研究成果的问世,将从多角度呈现黄格胜先生的艺术与教育成果,再现漓江画派形成、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为艺术家如何贯彻双为方针,将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在困境中融入时代大潮助推时代进步树立了榜样,为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如何以爱育爱,用爱追求艺术,用爱照亮学生的艺术梦想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学习样本,为广西文化艺术研理论研究注入了新能量。


《黄格胜与漓江》探讨黄格胜艺术理论


黄格胜先生对自己的爱徒十分欣赏,讲话中不吝溢美之词。他说,冯凤举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也很刻苦,上大学时学设计专业,学生时代就拿了很多大奖,记得冯凤举毕业那年获得首届全区十大优秀大学生称号,广西卫视做专题采访,看了冯凤举的事迹印象很深刻,一个家庭贫困的农村放牛娃,不仅自己打工上学,还兼职挣钱供弟弟妹妹上大学,还当上校学生会主席。毕业后留在学工处,自己去读研学思政给自己充电,也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跟自己研习国画五年,华丽转身,一跃成为漓江画派的主力画家之一,参加了很多展览,这几年学国画的同时研究美学理论,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在桂林校区工作期间写了100多万字的著作,现在陆续在出版。

美术评论家苏旅先生说,冯凤举本科学的是装潢艺术设计,研究生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是美学、文学、也不是绘画专业出身,因此,他才能从旁观的角度更冷峻地审视广西绘画的发展,更客观地研究黄格胜的艺术和教育思想。正是因为不是科班出身,他的文字没有那么多专业术语的冰冷,而是带着热爱,带着温情,他把枯燥的理论用平实的文字来表述,因此读起来非常亲切,不忍释卷。(宾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