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漫谈(九):我心目中的孔子

国学教育漫谈(九):我心目中的孔子

周润发先生饰演的孔老夫子,图片来自网络

昨天,9月28日,是我们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的诞辰。各种媒体上自然有许多纪念的文章,他老人家端高高在上坐在神坛,接受着后代的或敬仰或盲目的膜拜。这好理解。令人奇怪的是在网上仍然有不少人对老人家的侮辱与谩骂,我不理解今天这些人为什么对这位两千五百年前的老人有那么大的仇恨。想一想似乎也能理解一点。我在前文不止一次地论述到孔孟思想实际是专制主义的死敌,哪些推崇专制主义思想的人自然对两位老人家极端仇恨,所以被专制主义洗脑的人也跟着仇恨。如同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被统治阶级洗脑之后会认为“革命就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一样,可就是这么回事儿吗?心中再一次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是伟大。唉,跑题了,今天咱们不谈鲁迅先生。闲言少叙。还是我来和大家聊聊孔子这位老人家在我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吧。

他老人家是一个充满着浪漫情怀的热心肠人。他那么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他心怀天下众生疾苦。他看到礼崩乐坏,看到百姓苦难,就和总想做点什么,总想去用里心目中曾经的美好社会来改变现实。他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社会应该回到秩序井然的周朝初年那个那个样子,告诉统治者,要克制自己去实现 “仁爱”。其实那些充满野心的家伙,谁还肯听你这些唠唠叨叨的东西,所以老人家现实中处处碰壁,累累若丧家之狗。老夫子实际在他的热情和浪漫之后是多么幼稚啊,正是这份幼稚,老人家又是多么可爱啊。

他老人家又是一个为了理想肯付出踏踏实实努力的人,是一个执着地追求的美好的理想主义者。他何尝不知道“克己复礼”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梦想,却为此到处奔波,周游列国,哪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总也不灰心,跌倒了再爬起来,明知其不可为而继续为之。即使这个理想最终也没能实现,老人家了不失为一个伟大的英雄,一个充满悲情的英雄。就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来说,不知你能不能比的过老人家,反正我做不到比不上,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该向老人家致敬。

况且老人家生那么勤奋好学呢,“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他对各种各样的知识都有浓厚的兴趣,他的学说里也以开放吸纳的姿态融入着各家学说的营养。他知识渊博也多才多艺,被时人当成了几乎无所不知的圣人。但他自己不这样认为,他说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凭这一点他也成为该成为我们这些后人学习的榜样。您说是吗?

最可爱的,老人家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真性情的人。他去见南子,子路因为误解不高兴了,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他的急赤白脸的辩解我甚至能感觉老人家着急的要哭出来;他老人家不是神,他也发发牢骚,流露出一点消极情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自己的主张不能行之于世,宁可流亡海外,咱们避开这浊世;遇到上课睡觉的学生,他也照样破口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你信不信,今天我们当老师的这样骂学生有可能被学生告状的。多么像生活中的我们某些个教书的同事啊,而不是因为端坐在神坛上的神像。

老人家啊,又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你看给孩子们上课啊,不厌其烦的仔细讲解。“由,诲汝知之乎?”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多么和蔼的老头!对优秀的学生从不吝啬夸奖之词,完全符合我们今天的赏识教育理念:“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夸奖一遍不行要夸奖两遍。有时也来开个开个班会,让大家谈谈理想,“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在他老人家的努力下,中国开始有了平民教育,中国从此有了系统的教育学。就凭这一点,就该受到我们的崇高的敬仰。据说海峡的那一岸是以9月28号为教师节的,我觉得这个教师节设置恰当,不但有纪念意义,而且有文化内涵。而我们这边儿的教师节。就是一个空洞的日子。好啦,不说了又跑题儿了。

更何况老人家还有那么多的成就呢?他老人家是集古今优秀思想之大成者,是古今罕见的世界顶端的圣者智者,这个我们学不了,只有仰望的份。他老人家安贫乐道直道而行,给我们做人树立了一个道德标杆,这个我们总是可以慢慢学吧。其他方面,唉,太多了,恕我不一一列举了。

当然,老人家被捧上大成至圣先师的宝座之后,成立我们高不可攀的神。我觉得这是已经被异化了的孔子。我还是喜欢老人家在人间的样子,那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形象,是让人充满了敬意又让人充满了爱意的邻家长辈。

如果穿越两千年的历史,他老人家来在我们身边,我是向老人行跪拜礼呢?行鞠躬礼呢?还是行握手礼呢?其实发自我内心的想法是想张开双臂,给老人家一个实实在在的拥抱,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不会瞪大双眼愣在哪里,眼神里满是疑惑:这个晚辈是要干什么?哈哈哈哈!当老人家回过神来,想必也会以他的热情,结结实实地抱住我,在拥抱中,中华文明血脉贯通 ——

这也该是今天的国学教育该有的对孔子的姿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