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父亲是皇帝,儿子、孙子是皇帝,他最尴尬,只做了一个王爷

清以前,皇帝一直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既由皇长子来继承帝位,例如晋朝,司马炎明知儿子愚痴不适合做皇帝,但仍将皇位传给了他。皇长子早逝,则由次子或皇长孙继承,朱元璋在长子死后,则让皇长孙朱允炆继承帝位。

这样做有好友坏,可以避免皇室成员为争夺皇位发生内斗,但坏处是可能会将司马衷等一些不适合做皇帝的人推上帝位。到了清朝,满人对这一制度做了改变,将嫡长子继承制改为了秘密立储制。

爷爷、父亲是皇帝,儿子、孙子是皇帝,他最尴尬,只做了一个王爷

这样选储君范围,不在局限于嫡长子一人,而是扩大到了所有皇子,即每个皇子都有可能做皇帝。但这也加大了皇子之间的斗争,众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经常是明争暗斗,互相谋害,典型代表是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

皇位继承制的改变,不但加剧了皇子之间的争斗,还使大清诞生了一位相当尴尬的皇子,他就是爱新觉罗·奕譞。奕譞是嘉庆之孙,道光之子,载湉之父,溥仪的祖父,祖父、父亲、儿子、孙子都是皇帝,唯有他是一个王爷。

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咸丰的异母兄弟。同治三年,他被封为亲王。同治四年,两宫太后任命他为弘德殿行走。同治十一年,他被封为醇亲王。同治十二年,他被罢免了弘德殿行走的职务。光绪十六年,病逝,享年五十一岁。

爷爷、父亲是皇帝,儿子、孙子是皇帝,他最尴尬,只做了一个王爷

咸丰十一年,咸丰驾崩后,奕譞帮助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扳倒了肃顺等顾命大臣。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后,念及奕譞有功于她,一直厚待奕譞,奕譞先后做过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等要职。

慈禧太后厚待奕譞,奕譞也对慈禧忠心耿耿,鉴于此,在自己儿子同治死后,慈禧选了奕譞之子载湉做了皇帝,即光绪帝。慈禧太后的本意是,让光绪帝做她的傀儡,好让她继续大权独揽,管理国家。

爷爷、父亲是皇帝,儿子、孙子是皇帝,他最尴尬,只做了一个王爷

但光绪不满现状,一直想改变国家和自身命运。甲午战争惨败后,光绪帝痛定思痛,联合维新人士,推进变法,但变法损害了旧势力利益,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后掌权派慈禧的强势介入,让变法彻底失败。变法失败后,光绪被慈禧软禁,维新人士也遭到了慈禧的迫害、打压。

慈禧和光绪的决裂,也影响了慈禧和奕譞的关系,慈禧对奕譞有了戒心,逐渐疏远他。光绪不听话了,慈禧想再找一个人做皇帝,但选来选去,又选了光绪之子溥仪做了皇帝,并不是慈禧喜欢溥仪,而是此时溥仪才3岁,没能力和她对抗,有利于她垂帘听政。

爷爷、父亲是皇帝,儿子、孙子是皇帝,他最尴尬,只做了一个王爷

慈禧权力心很重,一直想把握朝政,但她控制得了国家权力,但摆脱不了生老病死,即使权力最高,也有寿终正寝的一天,只是慈禧没有预料到,那一天会来的如此之快。光绪帝死后的第二天,慈禧就寿终正寝了。

慈禧死的时候,大清已经病入膏盲,奄奄一息了,她选择的溥仪,也成了大清的最后一任皇帝。

奕譞一生小心翼翼,但却改变不了时代的车轮,无力改变国家乱局和时代变迁。他的儿子、孙子,虽然做了皇帝,但命运从未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也是时代变迁和帝国衰亡的牺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