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小心把餅乾撒了一地,媽媽說了這樣一句話,值得媽媽們學習

週末去鄰居家做客,我和鄰居在客廳聊天,鄰居4歲的兒子壯壯拿著一袋餅乾在臥室裡跳來跳去地玩,結果一不小心摔倒了,餅乾也撒了一地,壯壯開始哭了起來。聽到動靜後,我和鄰居趕緊過去,幸好只是滑了一下,摔著了屁股,沒有什麼大礙。

本想著鄰居會責怪他,結果鄰居說了一句:“兒子,我現在非常理解你,你現在屁股是不是特別疼?餅乾撒了,你是不是很傷心?那你有沒有想想為什麼餅乾會撒出來?”壯壯含著淚想了一下,說:“我在玩超級飛人的遊戲,不小心摔倒了,餅乾就飛出去了。”

孩子不小心把餅乾撒了一地,媽媽說了這樣一句話,值得媽媽們學習

圖片來自芸芸

鄰居又說:“所以啊,你在玩的時候沒有控制自己的力氣,就摔倒了。本來呢,餅乾是可以好好地待在桌子上等著你吃,你卻拿著它亂跳,還把它摔倒了,它也很疼吧?”壯壯點點頭,說:“媽媽下次我不這樣了。”說完自己把餅乾收拾乾淨,又去玩了。

我以為鄰居是礙於我的面子沒有對孩子進行責罰,就問鄰居:“你平時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嗎?”鄰居說:“是啊,我知道你想問什麼,是不是覺得我沒有教訓他,有點不太正常?”我搖了搖頭說:“不是,我覺得你做的非常好!”

孩子不小心把餅乾撒了一地,媽媽說了這樣一句話,值得媽媽們學習

圖片來自芸芸

或許很多家長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你是不是也像這位媽媽一樣,耐心地去引導寶寶?還是衝寶寶一頓大吼,再絮絮叨叨地責備寶寶不小心,責備寶寶弄髒地板,責備寶寶不應該拿著餅乾玩?其實,這樣不僅不能讓寶寶認識自己的錯誤,還會讓寶寶陷入一種緊張、焦慮的情緒之中,寶寶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時就會聯想到家長憤怒的表情,從而開始對所有的事情都小心翼翼,不敢放手大膽地去做。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在努力學習掌控行為。嬰兒時期,他們餓了、尿了、拉臭臭了、害怕了都會通過哭啼來尋找媽媽,直到依偎在媽媽身前才能感到安全。幼兒時期,媽媽餵奶,餵食物時,寶寶就會用小手緊緊抱住奶瓶、抓住吃飯的小勺子。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更願意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事物,比如拆玩具、在牆上亂塗亂畫。

孩子不小心把餅乾撒了一地,媽媽說了這樣一句話,值得媽媽們學習

圖片來自芸芸

這種行為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起面對困難不退縮的意識,而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犯很多錯誤,他們只有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才能明白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指責和抱怨,不僅傷害了寶寶的自尊,還會破壞寶寶對未知世界的掌控能力,讓寶寶變得畏縮,遇到困難也會不知所措。

寶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成長,而犯錯就是成長的必備要素,我們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孩子。要明白寶寶可不是從一開始就會拿穩杯子,也不是剛學走就能走穩。所以,我們要用心理解寶寶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更要原諒寶寶犯下的每個錯誤,不要把寶寶控制在父母為他們設下的小圈圈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