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玉米小斑病高發期,有什麼症狀又要如何防治

玉米小斑病也叫玉米斑點病,經常和大斑病同時出現,因發生在葉部也叫葉斑病,目前國內各玉米產區都有發生,東北、華北北部和南方山區發病較重,爆發時可減產20%-70%,玉米小斑病在整個生育期都有可能發生,後期發生較重。

8月份玉米小斑病高發期,有什麼症狀又要如何防治

玉米小斑病症狀:此病主要危害葉片、葉鞘、包葉和子粒。病斑小,表現為葉片有不規則橢圓形或近長方形病斑,明顯的黃褐色、邊緣紫色或深褐色,溼度大時,病斑表面有灰褐色黴狀物,後變黃枯死,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感病病斑型;病斑橢圓形或紡錘形,擴展不受葉脈限制,病斑較大,一般無明顯邊緣,病斑上有時出現輪紋,葉片病斑數量多時,很快萎蔫枯死;葉片上形成黃褐色壞死小斑,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表面黴層極少,葉鞘和包葉病斑較大,呈紡錘形,表面密生灰黑色黴層。果穗受害時會出現灰黑色黴層,嚴重時可導致果穗腐爛。

8月份玉米小斑病高發期,有什麼症狀又要如何防治

玉米小斑病病原:玉米小斑病菌屬半知菌類,叢梗孢目,暗色孢科,長蠕孢屬,子囊孢子長線形,彼此在子囊裡纏繞成螺旋狀,有隔膜,分生孢子梗及分生每個細胞均長出芽管。小班病菌除為害玉米外,還能侵害穀子等。但在不同寄主上的病菌存在生理專化現象,有不同的生理小種。營養菌絲,無隔,無假枝和匍匐枝,能在基物上或基物內迅速蔓延。

8月份玉米小斑病高發期,有什麼症狀又要如何防治

發病規律:玉米小斑病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間都可發生,但以雄穗抽出後發病最重,以氣流、雨水傳播為主。小斑病常和大斑病同時出現或混合侵染,因主要發生在葉部,故統稱葉斑病。除危害葉片、苞葉和葉鞘外,對雌穗和莖稈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強,可造成果穗腐爛和莖稈斷折。菌絲體在病殘株上(病葉為主)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存活率低。初侵染菌源主要是上年收穫後遺落在田間或玉米秸稈堆中的病殘株。玉米生長季節內,初侵染、再侵染時間短,這樣經過多次反覆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在田間,由植株下部葉片逐漸向植株上部葉片擴展(垂直擴展)。

北方夏玉米區病害流行於7-8月份多雨季節最重。夏玉米一般2~3葉期現病斑,5~6葉時病斑密集。該病潛育期短,經多次再侵染,危害加重,於玉米收穫後隨病殘體越冬。此病的發病時間比大斑病稍早。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水漬狀褐色斑點,後呈橢圓形邊緣赤褐色病斑。溼度大時,病斑上可見黑色黴狀物,為分生孢子盤。葉片被害後,使葉綠組織常受損,影響光合機能,導致減產。其發病輕重,和品種、氣候、菌源量、栽培條件等密切相關。一般,抗病性差的品種,生長期中露日多、露期長、露溫高、田間悶熱潮溼以及地勢低窪、施肥不足等情況下,發病較重。玉米連茬地及離村莊近的地塊,由於越冬菌源量多,初侵染髮生早並且多,再侵染頻繁,易造成流行。

8月份玉米小斑病高發期,有什麼症狀又要如何防治

1、種子處理,種衣劑是由殺蟲劑、殺菌劑、複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長調節劑、緩釋劑和成膜劑等加工製成的藥肥複合型種子處理劑,具有防除種子帶菌和苗期病害等功效。種子帶菌是玉米小斑病的初侵染源之一,採用種子包衣技術處理親本種子,可以有效的減少小斑病的初侵染源,對控制小斑病的發生有一定效果。

2、實行輪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連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殘株,消滅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稈,開春後及早處理完,可兼治玉米螟。病殘體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稈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改善栽培技術,增強玉米抗病性。適時早播,可與小麥、花生、甘薯套種,寬窄行種植。合理灌溉,窪地注意田間排水。病害發生初期,底部4個葉發病以前,打掉下部病葉,可使發病程度減輕一半。適期早播,使整個玉米生育期提前,可縮短後期處於高溫多雨階段的生育日數,有避病作用。

3、化學防治。抽雄前後,開始噴藥。防治藥劑有: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9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液。隔7-10天噴藥一次,重複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