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後期,沒有他明朝早滅亡了

明朝中後期,沒有他明朝早滅亡了

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為挽救明朝,緩和社會矛盾,在當時政壇掀起了全面的改革,他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整頓,試圖扭轉嘉靖,隆慶以來的政治腐敗、邊防鬆弛和民生的問題。新政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國庫收入實現了增加,邊境得到了安寧,在萬曆初期一度有了“中興”的景象。但是被後人所記得的只有推行新政的張居正,而在其背後起到重要作用竟然是一名宦官!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社會里,歷朝歷代宦官制度一直伴隨封建王朝左右,許多朝代都出現了宦官專權,有的宦官宦官權傾朝野,甚至有操控皇帝的廢立大權,而明朝的宦官群體是集體暴走的一個群體,出名的宦官:王振,曹化淳,汪值,劉瑾,馮保,鄭和等。

明朝中後期,沒有他明朝早滅亡了

但是明朝為什麼是宦官的極樂淨土呢?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向皇帝彙報,這一舉措增強了皇帝的中央集權,朱元璋是個工作狂人,都是不見得他的子孫也是工作狂人,但是祖宗已經定了調調了,工作還是得有人來做啊,慢慢得和皇帝最親的人宦官群體開始登上了處理政務的舞臺,這是宦官權力上升的第一步。靖難之役後朱棣因為宦官起到了重要作用,朱棣開始違背太祖的祖訓,開始重用宦官。到了明朝中後期,皇帝懈怠政務,九八審閱批改奏章的權利交給了宦官秉筆太監,秉筆太監同意奏章內容就進行批紅,否則就被打回,這就讓宦官權利進一步擴大了,同時東宮太子從小就有宦官照顧長大,太子和宦官關係比較親近,也更加信任,使得宦官更加的囂張。從而形成了官權,內閣,宦官三權分立的局面。

明朝中後期,沒有他明朝早滅亡了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居正需要推行新政,推行的難度非常大,這個時候如果能得到一方的支持,阻力就減少很多。而與張居正聯手的正是當時的掌印太監--馮保

馮保是明代一個有爭議的太監,是善是惡,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但不能成為評論一個歷史人物的定性。他從嘉靖年間入宮,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代皇朝。作為一個有文化的太監,在明朝也絕無僅有的。在嘉靖年間馮保憑藉書法的造詣已經是秉筆太監之一,隆慶時期,他被派掌權東廠。用一身聰明穎悟、通權變達的本事,在大明朝的政治舞臺上混得風生水起。太監不可拍,可拍的是太監還那麼有文化。

明朝中後期,沒有他明朝早滅亡了

萬曆元年,作為萬曆皇帝的大伴馮保,高供,張居正同為顧命大臣。開啟了他的人生和權力的巔峰,馮保和高供的關係比較惡劣,張居正就是馮保的合作伙伴,當時張居正為次輔,同時也是萬曆皇帝的授業恩師,而馮保是皇帝的玩伴,這樣的關係是他們很容易形成天然的合作關係。

於是張居正和馮保聯手除掉高供,張居正成為了首輔後,取得了太后和皇帝的支持,和內相馮保共同聯手親政多年。馮保作為一個有文化的太監,他頗識大體,改變了內閣與宦官兩大勢力的惡鬥,內外不和,虛耗國力的政治局面。從而使得張居正在推行新政上面,暢行無阻,新政“考成法”、“一條鞭法”,成效卓著地開創了萬曆新政的新局面,也造就了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所以,新政軍功章上有張居正一半也有宦官馮保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