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風險管理 正確處理保險和儲蓄的關係

一直以來,我都在以一位金融風險管理師的身份為企業客戶,尤其是金融機構提供著包括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考量,風險應對方案設計的全面風險管理方案,對於風險理財,尤其是風險轉移策略中的保險瞭解頗多,自己也是買了相當數額的壽險來作為對自己和家人的保障。

下面就以自己的認知和經驗講講個人風險管理、保險和理財的基礎性常識和三者的關聯性,希望能對保險從業者有所裨益。

認識風險管理 正確處理保險和儲蓄的關係

風險管理過程是一個科學規劃的過程

全面認識個人風險管理

什麼是個人風險管理呢?其實,我們的祖先在很早以前便開始認識風險,並且力圖去掌控它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君子不履險地”說的就是對風險的規避;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捨得千刀刮,敢把皇帝老兒拉下馬”這恰恰說的是風險與收益的共生性;“不以惡小而為之”說的是對風險要進行預警和監控。但是,儘管如此,直到17世紀概率論的奠基,尤其是大數定律在無數領域被證實其存在的客觀實在性以後,保險才應運而生,之後真正意義上的風險管理方才出現。

美國著名金融學家彼得·伯恩斯坦在其金融學鉅著《與天對弈:關於風險的精彩故事》中認為,風險管理的極端重要性無論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它甚至“超越了人類在科學、技術和社會制度方面取得的進步”,是人類進入現代社會的重要標誌之一。

而個人風險管理,恰恰就是對每個人自身所會遭遇的風險進行梳理、重要性排序後,對各個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繼而運用包含保險在內的手段一一進行管理。有的人認為自己遭遇意外或得病的幾率非常低,沒有必要買保險;而也有人可能會認為,只要存在風險,我們就應該購買保險。這兩種想法在風險管理師的角度來看都是錯誤的。

無論是哪一種風險,一定存在著兩個維度: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風險影響程度。有的人會認為坐飛機危險性很高,而另外一些人會認為坐飛機比坐汽車安全係數更高,正是因為大家在用風險的不同維度來考慮問題。說坐飛機危險的人是因為考慮到出現空難的話,能夠活下來的幾率非常低;而說坐飛機安全的人呢,則是源於空難的幾率確實比汽車發生事故更為罕見。而在風險管理專業人士看來,單一地從任何一個維度來考慮問題都是不恰當的。只有綜合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來考慮問題,才能真正地把控風險。

一般來說,我們周遭的風險要麼屬於高頻(頻率)低損(損失),比如頭疼腦熱、跌打損傷,會經常發生,但造成的損失非常有限,這種風險事件在企業一般通過風險準備金,如呆帳準備金來解決,但對於家庭或個人而言,一般就是用現金或家庭存款來解決,很少會因為這些事去變賣資產,比如房產、股票等等;要麼屬於低頻高損,比如重大疾病、車禍致殘等等,發生幾率很低,但造成的損失則非常巨大,對這類風險單純地用自身財力——如變賣房產、股票——來應對則代價過於高昂或不值得,但若不應對則會始終成為家庭或個人的財務隱患,建議考慮通過風險轉移的方式來積極轉嫁,如購買保險;還有一類風險,發生可能性極低但是一旦發生其損失根本無法承受,比如核戰爭、地震、火山爆發等等,這些風險在一般的保單中也是屬於免賠責任的,對於這一部分風險,我們當然應該積極地在事前予以規避,即風險規避,而發生後也只能選擇風險自擔。

但無論是針對哪種風險,我們都應該在事前儘可能降低其發生可能性,在事中及事後控制其損失程度,這種策略在風險管理中稱為風險降低或風險緩釋。而上文中提到的風險規避、風險自擔、風險緩釋及風險轉移就是風險管理中最為常用的四種策略,在每一個組織及個人的風險管理中都能找到它們的影子。

認識風險管理 正確處理保險和儲蓄的關係

好的規劃師就像建築師

在我看來,一名好的理財規劃師應該像一位非常傑出的建築師,能夠按照客戶的意願建造出安全,舒適,美麗大方的房屋。也許同樣的預算,有的人會在沙灘上建立起美麗的沙城堡,無比地壯觀,無比的華麗,但是可能只要一個大浪就能讓它灰飛煙滅;有的人會在懸崖峭壁上建立起非常牢靠的老式城堡,好似《吸血鬼德古拉》中描寫的那樣,雖然能夠歷經千年不滅,但那種孤冷也會讓人無法在其中生活得美滿幸福。也有人能建立起既堅固又美觀的城堡,但是到了這個程度,發現預算已然用磬,無力添置內部的裝飾品,這就是現金流沒有把握好。

在我看來,一名好的理財規劃師應該首先在確保房屋建立在安全的地點後,深深地埋下地基,然後儘自己所能將房屋裝點得美麗典雅,然後手邊要經常保留著一定的現金,保證隨時能夠添置更多更好更適用的裝飾品。

而在這裡,地基就是資金的安全性,主要體現為保險;美麗典雅就是資金的獲利性,主要體現為投資;而隨時能添置新的東西則是資金的流動性,主要體現為儲蓄。三者有效運轉,也就構成了理財的主體。

雖然,懂得理財、懂得個人風險管理並不能讓你一定比別人富得更快、更加成功。但是,不一樣的地方是:如果沒有極端情況發生,那麼,懂得合理理財和個人風險管理的人,他們的勝算將是不懂得這兩者的人所無法比擬的!

認識風險管理 正確處理保險和儲蓄的關係

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此文章作者為關晶奇老師,如有冒犯,請聯繫本人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